法忍法師:關閉諸惡長善苗—八關齋戒

關閉諸惡長善苗—八關齋戒
第276期明覺 圖、文:法忍法師

  何謂「八關齋戒

  八關齋戒,以八支戒法關閉八種惡業通達解脫成佛之道學佛目的在於出離生死,故在家居士到僧團中與出家人一起過出家生活受持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慾、不妄語、不飲酒、不著香花鬘及不香油塗身、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不坐卧高廣大床、不非時食等八戒,以長養出世善根。八戒中,前七條為「戒」,後一條正午之後不再進食為「齋」,合稱「八關齋戒」。用這八種管道,關閉八種罪過,得到清凈的戒體,此即八關齋戒意義

  活動報導

  法性講堂於今年(2012)2月17日,在香港大學道理研究所—石崗中心舉辦了三日兩夜的八關齋戒,活動並於19日圓滿結束。是次活動請得本講堂導師上隆下敬和尚作得戒和尚,我們常住的能幹、法忍、圓德、圓照、常樂、常惺等諸位法師為引禮師父,我則為戒子們開示八關齋戒與「道心教育」。是次活動反應熱烈,戒子人達一百人。除了正授八關齋戒、做早晚功課、過堂吃飯之外,戒子們更有機會學習過堂儀軌、坐禪、行禪,讓參加者嘗試度過三日兩夜的准沙門(准出家人)生活。看看照片他們的感想,便可知道大家深感因緣殊勝及法喜充滿。

  以下,我請了一些戒子,分享他們受戒的感想及心德

  撰文:朱小雲

  護持佛法之樂

  已參加過4次八關齋戒法會……今次我選擇當義工不作戒子了。從以前作為戒子到這次得此機緣全程去奉獻,護持過百位戒子修行,背後的意義更為重大—護持佛法的重任比起學習經驗,更為寶貴! 回望三天的活動,我雖不是戒子,亦因職務在身而錯過了一些難得的學習機會,但當看見一張張充滿法喜的笑臉,加上代表們與大眾的真情分享,心中湧起的是絲絲的感動。那種喜悅成就感比我能重受八關齋戒意義更多千萬倍。

  撰文:宗安

  無限感恩

  師父開示再三提醒我們,持戒是出於自心主動的。比如「止語」,是我們選擇不說話,因為「發一言,不足以自利利他,勿言也」,而不是不能說話。因為我們是選擇不講話;另外,是我們選擇持素不殺生而不是出於硬守規矩! 「選擇」這個用詞說得實在太好了!好讓更多人理解我們不是那麼規條化,更容易接受佛教

  大約半年前已留意八關的活動,心裡總是很想參加,最終因為肢體上的障礙未能成就。最初很失望,就算當知道師父將會舉辦八關時,我也無動於衷,不敢寄望。可能菩薩憐憫我,報名當日,我懷著莫名的沖動去問師父:「我可以參加八關嗎?」師父有一憂慮,爽快直接地回答:「可以!」那種肯定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在此必須要感恩菩薩師父慈悲成就了我!

  撰文:永霖

  行水禪—善察己心

  第三天最值得回味。在這半天里,戒兄們可享受到「行水禪」的樂趣。這項新穎的參禪活動確令眾戒子充滿驚喜。「驚」的是各人兩手提著一大碗清水(約九分滿),走過一條長長的路,而必須滴水不沾身;「喜」的是這項新奇有趣的玩意(修行方式)對很多戒子來說均屬首次見識。當大家完成漫長路程回到起點時,有些人沾沾自喜地看著沒有一滴水漏走的碗(包括小弟在內),有些人正責怪自己為何弄得衣衫盡濕之際,師父便給眾戒子開示:她要求眾人靜心望著水中的倒影,嘗試告訴自己看見什麼境象。我看一看碗中的水,察覺人生猶如行水禪,若一不小心控制「自心」,便會作出諸般惡業,猶如水從碗中漏出倒到地上。故當下應把握時機精進修行

  撰文:瑞椿

  內在觀照,給我最深刻感受是行水禪

  一眾戒子由師父帶領行禪,從大殿步行到瞭望台,前面的戒子引領著後面行的戒子,十分庄嚴

  從工作人員手上接過水碗,開始行水禪。途中察覺到地上有很多水漬,我知道要集中精神走了一段路,在遠處有某幾位戒兄步伐奇慢,令後面有「塞人」的情況,心裡十分焦急,因為要計時間準備行堂工作。本來我手上的水是很平穩的,當我心一急,水便翻動及瀉了一丁點,我知道要馬上平靜心情。再走一會,但那兩位「超慢戒兄」並沒有轉變,心情再度急躁,碗里的水再起微動但可幸沒有瀉出。我告訴自己,活在當下,於是收拾心情,順利完成行水禪。從行水禪中我領悟到:世事不由人,唯獨心中靜,不變應萬變,觀照利修行

  撰文:宗慈

  過堂的感悟

  當我看到一位當行堂的女兒給戒子爸爸添水時,爸爸微笑點頭,我突然想起已不能親手為父親奉茶,頓覺生命脆弱,人生無常……

  有幸目睹大和尚從容地用餐,之後目光便望向戒子們微笑。當下我體驗到佛教生活傳統的嚴格儀軌,接受飲食是為了維持色身,從而斷惡修善,度化眾生,大和尚行住坐卧也在修行

  義工們在五觀堂內不停地跑來跑去給我們巡菜、添飯、加湯……忙得不可開交。他們這種舍己成就我們的精神,令人感動。記得有位法師曾說過「忙中待人不冷淡,累時待人不厭煩」,正是今次義工們的寫照,鼓掌感恩你們!

  撰文:芍婷

  自利利他的過午不食

  師父開示時提到,佛陀希望弟子過午不食的其中一個原因慈悲。希望佛子不因個人的口腹之慾,令餓鬼道的眾生起煩惱和瞋恨心。明白佛陀的苦心後,卻又驚嘆他的智慧。因為此舉實在是自利利他,當佛子持戒行時,亦可親嘗飢餓之苦。因為「憫己復憐他」,而生更大慈悲心,更精進地去修行,令眾生離苦得樂。進食畢竟只是一個過程,藉此去保養色身作為一個弘法利生的工具罷了!

  想到現今社會中,無論是不同階層的人,或是商人傳媒,往往都把注意力放到如何吃得好、吃得刁鑽、吃得「豪」等方面……忘卻了進食的本來目的意義,更遑論什麼修行呢?那豈非是有點兒本末倒置?這是個值得反思的題目……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