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利用一些現代科技、平台來弘法時,我留意到現在不只是年青的「80後」、「90後」才會用facebook,很多不同年齡層的信徒,他們不論在香港,還是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都會透過facebook來關心佛法,甚至與同修們討論佛法。從觀察、運用,乃至體驗這個平台時,我有一些感悟,希望在這篇文章之中與大家好好分享。
一個「贊」代表些什麼?
大家在看facebook時,曾在別人的「訊息/近況」「贊好」嗎?有沒有覺得這個「贊好」的功能又方便,又省力?但是,我覺得這個facebook是「好壤半參」、「亦能載舟,又能覆舟」;那當然是在乎我們怎樣去運用它。我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當我把弘法的時間表和開示的內容放上facebook時,有時也會留意弟子們的最新動態,而作為一個會用facebook的出家人,我對於facebook有以下的回應:
1) facebook的確是一個十分有效、十分方便的交友平台,但我們不應該只是一味以玩樂的心態來運用這個這么方便的平台;
2) 就是可能因為太方便,所以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剩下一個「贊」!因為人們都會有不同的藉口,這些藉口有的是「太忙」、「太懶打字」,甚或會告訴別人說,一個「贊」就足以表達自己的感受。但是,作為接受那個「贊」的人,我們會明白你一個「贊」字的背後是什麼意思嗎?
3) 如果像傳電郵那樣,我們一般會在把電郵傳出去之前,先將自己所寫的內容重看一遍;但是,我們在facebook作出按「贊」的決定前,其實並沒有足夠的深思熟慮。就好像我的一位舊同事上載了一張10年前拍的照片,並留言:「原來我現在比十年前更丑!」她的舊同學在10分鐘之內,給她一個「贊」。結果,我這位舊同事,被這個「贊」弄得有點尷尬。
4) 在facebook中給人家一個「贊」,可能別人也不知道是誰按的,所以就覺得自己根本不用負什麼責任。因此這個「贊」的icon令很多人慢慢不自覺地變得對於自己之前所做的行為,沒有了一份真切的承擔。而且,凡夫眾生不會只是在facebook中有這種壞習慣,這種風氣將會漫延到整個人生之中。
釘子的教訓
從佛教的角度出發,我們知道凡是所造的身、口、意業,都會在我們的「識田」下了種(第八識含藏由無始以來之善惡業種子),當因緣具足時,果報就必定由自己承受,因此我們應該對自己言行有「承擔」。那麼,現在就以一個很多人可能聽過的故事「釘子」1,來讓大家明白,我們所作的因,都會在自己或人家身上留下一些或深或淺的痕跡:
從前,有一個脾氣很壞的小男孩,一天到晚在家裡發脾氣,常常惡語傷人,特別任性。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拉到家裡後院的籬笆旁邊,給了他一大包釘子,說:「兒子,你以後每跟家人發一次脾氣,就往籬笆上釘一顆釘子。過一段時間,你看看你發了多少次脾氣,好不好?」小男孩答應了他的爸爸。
後來,他每嚷嚷一通,就自己往籬笆上釘一顆釘子。第一天,小男孩一共往籬笆上釘了37顆釘子。第二天,小男孩又往上面釘了29顆。過了幾個星期,由於覺得釘釘子很麻煩,小男孩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憤怒,每天在籬笆上釘釘子的數目逐漸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壞脾氣要比往籬笆上釘釘子容易多了。
終於有一天,他一個釘子也沒釘,因為一整天他一次脾氣都沒有發,他高興地將這件事告訴了爸爸。爸爸又建議說:「如果你能做到一整天不發一次脾氣,那你就可以把原來釘上去的釘子從籬笆上拔下來一顆。」這個孩子一想:「發一次脾氣就釘一顆釘子,一天不發脾氣才能拔一顆,多難啊!」可是為了釘子的減少,他也只能不斷地剋制自己。
終於有一天,他把籬笆上所有的釘子都拔完了。這個時候他突然發現自己已經學會了控制自己的脾氣。他非常高興地找到爸爸說:「爸爸快去看看,籬笆上的釘子都被我拔光了,我現在不隨便發脾氣了!」爸爸跟孩子來到籬笆旁邊,望著籬笆上密密麻麻的洞,意味深長地對他說:「兒子,你做得很好。籬笆上的釘子都拔光了,但是那些洞卻永遠地留在了這裡,籬笆再也不會是原來的樣子了。」
其實,我們每向親人朋友發一次脾氣,或是造了一些惡業,就好像在人們或自己的心上打了一個洞。釘子拔了,但是那個洞卻永遠都不會消除。透過以上這故事,應該明白我們對眾生、自己所造的種種業,這些業因都會為自己帶來果報的。但是,很多凡夫眾生都有一個毛病,就只是「畏果」而不「畏因」!當遇到不如意時,他們只會將責任推卸到神明身上,或說自己時運不佳等等,卻從不願意反省自己、「向自己問責」,亦不明白這是自己的業報,是自己的福德不夠。就如俗語所說:「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切?」那就是說,如果眾生都可以「慎因」,根本不用「怕」果報到來,因為一個「慎因」、「造好因」的眾生,就會對自己將有好果報而充滿信心。
另外,如果真的已造了一個不好的因,我們也不應該逃避果報。反之,我們要對所作的錯事真切懺悔,並努力斷惡修善,改往修來。這才是所謂的「真懺悔」,因為有了這「悔過」的心,就令我們能夠明白「因為有我」,而「萬境方生」的道理,因而令我們心平氣和,慢慢的對得失成敗看得輕一點,能以平常心面對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