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雜阿含》(卷三)
第五十九經(生滅經):
關於五陰之集、五陰之滅等事,我在前面的相關文章中已有所涉獵,此處就不再詳加闡述。
第六十經(不樂經):
此經主要講的就是我們對於五受陰應採取什麼樣的態度,才是正確的。為了把這個問題講清楚,並且講弟子們能夠充分地接受,並按照自己所講的去行修,佛陀可謂苦口婆心,反復叮嚀。有的同修對於《雜阿含經》可能存有想法,以為佛陀就五陰這個問題,不知道講了多少遍。不就是「色受想行識」五陰嘛,連三歲小孩子都差不多會背了,何必反復重申呢?我想其中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還遠遠沒有充分領會到佛陀的良苦用心。佛陀為何如此重視五陰?其中最重要的根源,是五陰一切有為法中最基本的要素,離開了五陰,其他一切佛法便根本就無從談起。我們若要修行,最基本的便要是從五陰開始抓起,如果五陰一旦演變成「五受陰」,並且我們把持不住的話,那麼修行也將變成無本之木的「空中樓閣」。比如說我們談念佛,談往生,如何才能做到往生?佛陀在《阿彌陀經》中交待得很清楚,第一要相信極樂世界是真實不虛的,是充滿快樂的,是庄嚴無比的,「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第二,要發願,要誓願往生該凈土;第三,要老實修,老實行,來不得半點虛偽。如何修行呢?光坐在那念佛,坦率地說,是無法往生西方的。佛陀說我們要做到「一心不亂」,「心不顛倒」。其實若要做到「一心不亂」、「心不顛倒」,其實是相當困難的,這個需要扎實的修持功夫,它需要高境界的禪定功夫,即所謂「念佛三昧」。第四,往生極樂世界的一個必要條件,便是需要深厚的福德,「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關於善根與福德因緣,往往被我們念佛人所忽視,實際上這點相當要緊。如何重善根,如何創造福德因緣?這是我們需要深入思索的大問題。總之,往生極樂凈土最基本的條件,便是要管好我們的「五陰」。五陰放逸,凈土無望。
佛陀在第五十九經中對弟子們說:「觀此五受陰,是生滅法。」有生滅必是無常無我之法,這是常識。因此,在這部經中,佛陀說告誡弟子們:「比丘不樂於色,不讚歎色,不取於色,不著於色」。若我們做到了「不樂」、「不讚歎」、「不取」與「不著」,必將「心得解脫」。如果「心得解脫」,便會達到「不滅不生,平等舍住,正念正智」,便可以證道獲果。因此佛陀對弟子們說:
「彼比丘如是知、如是見者,前際俱見,永盡無餘;前際俱見,永盡無餘已,後際俱見,亦永盡無餘;後際俱見,永盡無餘已,前後際俱見,永盡無餘,無所封著(攀緣貪著)。無所封著者,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者,亦無所求;無所求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