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四)~F 第94經(僧迦羅經)

  第九十四(僧迦羅經):

  本經主要敘述如何分辨「善男子」與「不善男子」之間的差別等事。

  有一位年少婆羅門,名叫僧迦羅。有一天,他向佛陀請教幾個問題:

  問題1:「不善男子雲何可知?」——如何分辨不善男子(惡人)呢?

  佛陀回答道:「譬猶如月。」——可以拿月亮來作譬喻。

  問題2:「善男子雲何知?」

  佛答:「譬猶如月。」——還是可以用月亮來作譬喻。

  這位僧迦羅婆羅門有些丈二摸不著頭腦,心想佛陀怎麼只用月亮來作譬喻呢?於是他就繼續向佛陀討教。

  問題3:「雲何不善男子如月?」

  佛答:「如月黑分,光明亦失,色亦失,所系亦失,日夜消減,乃至不現。如是,有人於如來所,得信寂心,受持凈戒,善學多聞,損己布施正見真實。於如來所凈信、持戒、惠施、多聞正見消減,乃至須臾,一切忘失。複次,婆羅門!若善男子不習近善知識,不數聞法,不正思惟,身行惡行,口行惡行,意行惡行;行惡因緣故,身壞命終,墮惡趣泥梨(地獄)中。如是,婆羅門!不善男子其譬如月。」

  月圓月缺,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一種自然天文現象,但是運用到善與惡方面,卻有著全新的寓意佛陀在闡述不善男子之時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很多人學了佛法之後,有時會產生信心,並且也會按著佛陀所教導的那般去修、去做(比如說持戒多聞善行)。此時,就好似天空中一輪圓月,無有欠缺,無有瑕玼。可是他無法持之以恆,因為修行本來就是件十分辛苦的事情,絕大部分人都難以持久。於是,過了沒多久,他的道心便開始退轉,出現了滑坡現象修行亦如逆水行舟,自然是不進則退,而且退轉相比於進步,更是迅疾十倍。於是,這些人以前在如來地方所獲得的「凈信、持戒、惠施」等善行,便在「須臾」之間,便「一切忘失」。繼而,在身、口、意三方面全部退墮,在命終之後,墮入惡趣。而這個過程,就是從月圓到月虧,乃至整個月亮完全消失的整個過程象徵善行(白)逐漸消減,而惡行(黑)逐漸增加。

  問題4:「雲何男子其譬如月?」

  佛答:「譬如明月凈分光明,色澤日夜增明,乃至月滿,一切圓凈。如是,善男子如來法、律得凈信心,乃至正見真凈增明,戒增、施增、聞增、慧增,日夜增長;復於余時親近知識,聞說正法,內正思惟,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故,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化生天上婆羅門!是故善男子譬如月。」

  對於這段經文我覺得沒有必要再花功夫去翻譯,反正都是白話文,從字面上很容易理解,並不玄奧。但是在這段經文中,我們需要注意一個細節,就是「聞說正法,內正思惟這句話,需要引起我們注意。嚴格地講,事實這就是一個很重要修持法門。我們在聽聞佛法之後,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發出贊嘆,並且在一時間內(甚至是相當長的時間內)可以做到如法施行。但是說實話,我們並沒有把牢系在我思惟深處的那些邪知邪見,從根本上扭轉過來,徹底地撥除掉。也就是說,我們沒有真正做到「內正思惟」。要徹底地改變我們的思想觀念,改變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那是相當艱難的一件事。因為若要改變一個人的言行,其實並不困難;但是要從思想上徹底改造一個人,使他脫胎換骨,絕非朝夕可蹴。

  真誠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做男子(善女人),要像滿月一般的圓凈無瑕,直至命終。在更多的時候,我真誠祈願我們每一位佛子,都要把小乘兼修兼攝,「內修聲聞,外現菩薩」,做一個言行一致的人,一個與世無欺的人,一個內心柔軟的人,一個圓融無礙的人

  最後,以佛之偈頌結束本文——

  譬如月無垢,周行於虛空

  一切諸星中,其光最盛明。

  凈信亦如是,戒聞離慳施。

  於諸慳世間,其施特明顯。(元月25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