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經~882經,此三經敘述不放逸的功德。880經敘述修習禪法的根本,在於不放逸:「譬如有人作世間建立,彼一切皆依於地;如是比丘修習禪法,一切皆依不放逸為根本,不放逸集、不放逸生、不放逸轉。比丘不放逸者,能修四禪。」此處將不放逸視作修習禪定的基礎,就好比大地,世間人無論建造房屋還是從事一切活動,都是以大地為活動基地,所謂「萬丈高樓從地起」,修習禪定亦得如是,離開不放逸,禪定將變得一無是處。所謂善心專註,就不會昏睡、不掉舉,能去五蓋。五蓋去除而禪定自現,故而881經說,「如是比丘能斷貪欲、嗔恚、愚痴」,皆是由於修行不放逸之故。而882經則敘述種種善法均以不放逸為根本。這些譬喻分別是:
1、譬如百草葯木,皆依於地而得生長;
4、譬如陸地生華,摩利沙華(素馨蔓花)為第一;
5、譬如一切畜生跡中,象跡為上;
7、譬如一切屋舍堂閣,以棟為第一;
8、譬如一切閻浮提果,唯得閻浮名者,果最為第一,
10、譬如諸山,以須彌山王為第一;
11、譬如一切金,以閻浮提金為第一;
12、譬如一切衣,以伽屍國產的細氎為第一;
13、譬如一切色中,以白色為第一;
14、譬如眾鳥,以金翅鳥為第一;
15、譬如諸王,以轉輪聖王為第一;
17、譬如一切三十三天,以帝釋為第一;
18、譬如焰摩天中,以宿焰摩天王為第一;
19、譬如兜率陀天,以兜率陀天王為第一;
20、譬如化樂天,以化樂天王為第一;
22、譬如一切薩羅(池),阿耨大薩羅為第一;
23、譬如諸大身眾生,羅睺阿修羅最為第一(據說可以遮天蔽日);
24、譬如一切諸神力,以天魔波旬為第一;
25、譬如一切法眾,如來眾為第一;
1、三昧善,非正受善;正受善正受善,非三昧善;三昧善,亦正受善;非三昧善,亦非正受善。
2、有禪住三昧善,亦住正受善;有禪住正受善,非住三昧善;住於三昧善,亦住於正受善;非住於三昧善,亦非住於正受善。
3、三昧起善,非正受起善;正受起善,非三昧起善;三昧起善,亦正受起善;非三昧起善,亦非正受起善。
4、三昧時起善,非正受時善;正受時善,非三昧時善;三昧時善,亦正受時善;非三昧時善,亦非正受時善。
5、三昧處善,非正受處善;正受處善,非三昧處善;三昧處善,亦正受處善;非三昧處善,亦非正受處善。
6、三昧迎善,非正受迎善;正受迎善,非三昧迎善;三昧迎善,亦正受迎善;非三昧迎善,亦非正受迎善。
7、三昧念善,非正受念善;正受念善,非三昧念善;三昧念善,亦正受念善;非三昧念善,亦非正受念善。
8、三昧念不念善,非正受念不念善;正受念不念善,非三昧念不念善;三昧念不念善,亦正受念不念善;非三昧念不念善,亦非正受念不念善。
9、三昧來善,非正受來善;正受來善,非三昧來善;三昧來善,亦正受來善;非三昧來善,亦非正受來善。
10、三昧惡善,非正受惡善;正受惡善,非三昧惡善;三昧惡善,亦正受惡善;非三昧惡善,亦非正受惡善。
11、三昧方便善,非正受方便善;正受方便善,非三昧方便善;三昧方便善,亦正受方便善;非三昧方便善,亦非正受方便善。
12、三昧止善,非正受止善;正受止善,非三昧止善;三昧止善,亦正受止善;非三昧止善,亦非正受止善。
13、三昧舉善,非正受舉善;正受舉善,非三昧舉善;三昧舉善,亦正受舉善;非三昧舉善,亦非正受舉善。
14、三昧舍善,非正受舍善;正受舍善,非三昧舍善;三昧舍善,亦正受舍善;非三昧舍善,亦非正受舍善。
在本經之中一口氣列舉了十四個四種禪定,其核心即是三昧與正受二名相。三昧即是正受,從理論上並沒有什麼根本性的不同;而從本經中,我們又似乎可以覺察出此二者尚有某些不同,否則就沒有必要翻來覆去地變換出各種名稱。「定心而離邪亂稱為『正』,無念無想而納法在心稱為『受』,猶如明鏡之無心現物」(佛光大辭典)。而《觀經玄義分》:「言正受者,想心都息,緣慮並亡,三昧相應,名為正受。」而三昧稱為三摩地,通過三昧可以生起正智慧從而覺悟真理。從這個意義上講,正受是一種禪定的狀態,而三昧是從禪定中悟出一些真知灼見,即由定發慧的必經階段。(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