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雜阿含》(三十八)
(卷三十八)
1026經名叫「善生經」。阿含經里名為「善生經」的有好幾種版本,如長阿含經第十一卷、中阿含第三十三卷,都載有「善生經」。不過長阿含與中阿含兩經內容大體相同,只是翻譯者有所差別:長阿含經為佛陀耶舍共竺護念譯,中阿含為瞿曇僧伽提婆翻譯。此二經便是我們一般意義上所稱的「善經生」——它是佛教倫理思想的集中體現。在上面的善生經中,善生乃是一位長者的兒子,其父在臨終前曾囑咐其要至誠禮敬六方,以此培植福德因緣。而在本經中,這位善生已不再是位五戒居士,而是剛剛剃度出家,成為一名比丘。經中記載說:「時,有尊者善生,新剃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從經中可以看出,善生從一開始的禮拜自然界的上下四維六方,到聽從佛陀的教導而禮拜現實生活中的六方(父母、師長、妻婦、親族、僮僕、沙門),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思想飛躍。對於身處塵世中的長者階層來說,對自然界的盲目崇拜,有時反而不如努力去處理和協調好世俗倫理更為直接和重要。在佛陀的教導下,善生順利地成為一句居家學佛的優婆塞。從一名居家優婆塞,到最終成為一位剃度染發的出家比丘,這中間需要很大的決心與毅力,因為必須要同時具備「正信、非家、出家」三大要件。出家後的「正信、非家、出家」與居家人士相比而言,有著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對於這三點,善生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徹底、很出色。當佛陀見到善生呈現了比丘相,便當著大夥兒的面對善生比丘高度贊嘆:「諸比丘!當知此善生善男子有二處端嚴:一者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二者盡諸有漏,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作證。」這是既是對善生比丘出家之舉的充分肯定,也同時鼓勵善生要始終如一,肯定會有所收穫——這種對信心的鼓勵,佛陀是通過「記說」的方式來進行表述。對於出家比丘而言,獲證涅槃乃是個人修為的最高要求,能得到佛陀的認可並親口記說,恐怕將是善生比丘此生中最快樂、最幸福的事情了。(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