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四十七)~G 1250經:佛陀在本經中教導弟子們不應當貪求世間的名聞利養。

  1250經:佛陀在本經中教導弟子們不應當貪求世間名聞利養。

  本經在雜阿含的諸小經之中,篇幅算是比較長的。曾經一段時間佛陀在拘薩羅國遊行,住止於一處名叫一奢能伽羅的村子附近的樹林之中。當地官員百姓聽說佛陀住錫於此處,都很開心並興奮不已,「各辦一釜食,著門邊,作是念:我先供養世尊我先供養善逝!」甚至在大家開始大聲叫喊起來,「各各高聲大聲,作如是唱」,弄得滿村很是熱鬧。

  佛陀在林中靜坐,遠遠地聽到附近的村落一時間很是吵鬧,便問身旁的侍者那提伽:「何因何緣園林內有眾多人高聲大聲唱說之聲?」尊者那提伽如實相告,並希望佛陀前往應供,「唯願世尊當受彼食。」

  佛陀聞後說:「莫以利我,我不求利;莫以稱我,我不求稱。」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佛陀世間諸法已經「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佛陀沒有必要去求取世間名利,也從來不需要博得世人的稱嘆,因為佛陀對這些世間名聞利養甚至一點概念都沒有,又為什麼需要別人來稱嘆自己呢?

  那提迦尊者聽後連連稱是,但是他還是對世尊說:「譬如天雨,水流順下,隨其彼彼世尊住處,於彼處剎利、婆羅門長者信敬奉事,以世尊戒德清凈正見真直。是故,我今作如是說,唯願世尊哀受彼請。」那提伽尊者從來沒有覺得佛陀世間名利有什麼念想,他只是覺得,佛陀既然貴為世尊,受到世間眾人的尊崇,完全是憑借「戒德清凈正見真直」而著稱。佛陀接受世人衣食醫葯乃至卧具供養,完全是出於利世的慈悲心,賜予眾生以廣種福田機會,使眾生蒙受佛陀恩德,故而佛陀似乎以哀愍心,接受世人供養

  佛陀聞後還是強調一點:「莫以利我,我不求利,乃至雲何於彼彼所起利樂,有味有求?」佛陀在這里談到了一些出家比丘在道業上十分懈怠現象,讓人不勝痛心。例如:

  1、我見比丘食好食已,仰腹而卧,急喘長息;

  2、我見此有二比丘食好食已,飽腹喘息,偃闡而行;

  3、我見眾多比丘食好食已,從園至園,從房至房,從人至人,從群聚至群聚;

  4、我於一時隨道行,見有比丘於前遠去,復有比丘於後來亦遠。

  佛陀認為,這些比丘都是「不得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樂、不求之樂、不苦之樂」,因為有求皆苦,有苦必無快樂。相反,佛陀卻是「閑靜無為,亦無有便利之勞」,他可以時刻「觀五受陰生滅」,「於六觸入處觀察集滅」。作為佛陀弟子,亦當「樂修遠離,則勤於遠離,厭離群聚」,並且時刻做到「於五受陰觀察生滅,於六觸入處觀察集滅,樂於遠離,精勤遠離」。唯有這樣,才能稱得上是一名合格的住世比丘。(2.22.)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