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力迦葉據說是佛陀修苦行時的五位隨從,後來他們因見太子放棄苦行,到尼連禪河沐浴,並接受牧女難陀波羅的供養,誤認為太子生退轉道心,乃舍太子而去鹿野苑。佛陀在成道後,最先去度化他們,並在鹿野苑為他們宣說四諦、八正道、十二因緣法門,使此五人得法眼凈。此五位,便是佛教史上最早的五比丘。
五比丘因譯名不同而各有差異,但五比丘中有十力迦葉,應該不會有大的爭議。五比丘中的十力迦葉的事跡也鮮有記載,本經記述此時他住於「王舍城仙人窟中」。既名為「仙人窟」,應該地處深山茂林、人跡罕至之處,並且常有奇禽異獸出沒。既有禽獸,便有獵師相隨。在王舍城獵師隊伍中,有一位名叫尺只的獵師,在該國頗有名氣。據說其每次入山捕獸,幾乎從未失手。經中記載這天他「去十力迦葉不遠」,正在「張網捕鹿」,大約是張開大網,設下陷阱,然後將野鹿驅趕至預先設計好的陷阱之中,便可輕易捕獲。
十力迦葉身為僧團比丘,對於眼前的這種捕獵殺生行徑自然不能不聞不問。出家人也不便出面公然加以干涉,只能婉言相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爾時,十力迦葉為彼獵師哀愍說法」。說法的內容雖然本經中並未詳述,然大體上仍是以慈悲護生以及因緣果報為主題。然而這位名叫尺只的獵師,此時正一門心思地忙著捕獵,對於法師的開示,哪怕是你舌燦蓮花,又哪裡顧得上呢?「彼獵師不解所說」。為什麼不解呢?沒功夫理你嘛!
從現世法律層面說,獵師捕殺野鹿的行為,如果官府沒有明令禁止,即這種行為從法律層面上講,是合法的,沒有過錯;若從道德層面講,捕鹿殺生屬殘忍無道,應該受到指責;然從生計營生角度講,此獵師唯一的生存本領,大約是「善捕」,故而其捕鹿行為,是為了個人及家庭的生計——這是最現實的層面。如果棄鹿而不捕,改從其他行業營業,勢力會面臨生計技巧拙劣,生活從此陷入困頓之虞。釋迦佛在因地里為仙人時,曾有「割肉貿鷹」義舉,我們在《六度集經》中,此類福德菩薩事跡可謂比比皆是。然而我們能不能從現實層面上解決獵師所面臨的問題呢?恐怕有點困難。故當十力迦葉「即以神力,指端火燃」時,這位獵師「彼猶不語」。
當十力迦葉一籌莫展之時,有位天神勸誡道:「深山中獵師,少智盲無目,何為非時說?薄德無辯慧,所聞亦不解,明中亦無見。於諸善勝法,愚痴莫能了,正使燒十指,彼終不見諦。」還是這位天神高明,從表面上看他是在指斥獵師的「愚痴」與「薄德」,實際上是委婉地指出十力迦葉的「非時說」,也就是說法的時機不對:人家此時正在全神貫注地捕鹿,你卻在一旁勸告人家不要殺生,這樣有效果么?弄不好會適得其反,招致抱怨。
本經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