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五十)~M 1345經:本經敘述眾多梵天來禮敬見多比丘。

  1345經:本經敘述眾多梵天來禮敬見多比丘。見多比丘是一位比丘名字,其「住一林中,著糞掃衣」,行頭陀行。比丘如此修行自然受到人天贊嘆,於是梵天王與七百梵天前來比丘住所,恭敬禮事,並以偈頌:「觀彼寂諸根,能感善供養具足三明達,得不傾動法,度一切方便,少事糞掃衣。七百梵天子,乘宮來奉詣,見生死有邊,今禮度有岸!」說明該比丘具足修行威儀(著糞掃衣),也具足實質上的境界(三明達),著實令人敬嘆。

  1346經:本經的內容與前幾部經大體相同,即一位比丘由於身體疲倦而入夜睡眠,受到天神的警醒。但是在情節與內容方面有著較大擴展,對話也比較豐富。當比丘「夜著睡眠」時,林中的天神立即上去叫醒:「可起起比丘何故睡眠睡眠有何義?修禪莫睡眠!」比丘聽到後很不情願地回答:「不肯當雲何懈怠少方便,緣盡四體羸,夜則著睡眠。」意思說白天我那麼用功修行晚上連睡會兒都不行嗎?在該比丘看來,晚上睡覺天經地義,並沒有什麼過錯。然而天神卻說:「且汝內執守,勿聲而大呼汝已得修閑,莫令其退沒!」天神說你何必大呼小叫呢?夜晚時間萬籟俱寂,此時更有利於修行,何必不加以好好利用一番呢?比丘聽後回答:「我當用汝語,精勤修方便,不為睡眠數數其心。」比丘意識到自己剛才的冒失,於是及時向天神承認錯誤,表示當謹遵教導,努力加倍珍惜時間。在天神的一再啟教之下,該比丘不分晝夜精勤修習,終於證得阿羅漢的果位。

  當比丘證得阿羅漢之後,天神以偈向他詢問成就果位的歷程:「汝豈能自起,專精勤方便,不為眾魔軍,厭汝令睡眠?」該比丘回答:「從今當七夜,常坐正思惟,其身生喜樂,無一處不滿。初夜觀宿命,中夜天眼凈,後夜除無明,見眾生苦樂。上中下形類,善色及惡色,知何業因緣,而受斯果報。若士夫所作所作還自見,善者見其善,惡者自見惡。」從比丘的偈語中,可以得出修行成道是一個漸進的歷程。從三明而言,先得宿命明,再得天眼明,後得漏盡明。當得到三明之後,對於自己以及眾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都能夠做到明了觀察,知道其中是究竟怎麼回事,才明白眾生善惡因自作,一切果報亦為自作。當一切都弄明白之後,才知道睡眠對於我們來說毫無意義,純粹是徒費光陰。

  天神自己也述說了自己警省比丘因緣,「我知先一切,比丘四人皆是須陀洹,悉得禪正受。」此十四位比丘修行方面都很有成就,可是唯獨這位比丘很是懈怠,「見汝一懈怠,仰卧著睡眠;莫令住凡夫,故方便覺悟。」大家都證得了須陀洹以上的果位,當時只有你一人尚住於凡夫,故而實在不忍心。比丘知此因緣心存感激:「善哉汝天神!以義安慰我,至誠見開覺,令我盡諸漏。」天神最後對比丘說:「比丘應如是,信非家出家,抱愚而出家,逮得見清凈。我今攝受法,當盡壽命思,若汝疾病時,我當與良葯。」天神甘願畢生做該比丘虔信護法,隨時聽候比丘的差遣。此經說明了一則道理修持不僅需要個人的不懈努力(內因),同時也要具備必須的善知識護法協助(外緣)。當內因外緣悉數具足時,成就道業方可事半功倍。修行如是,做人處事亦如是。(6.10.)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