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長阿含》(卷一)~C 毗婆屍佛

  接著,釋尊對諸比丘說:「吾今欲以宿命智說過去佛事,汝欲聞不?」眾比丘聽了後當然很高興,就對釋迦說:「今正是時,願樂欲聞!」這樣一來,釋尊就詳細地為比丘們講述了毗婆屍佛(菩薩)的降生方式,以及降生時出現的種種瑞相。在這里要注意的問題主要有

  第一,毗婆屍菩薩出生時,也是從其母的右脅而出,落地後在沒有人扶持的情況下就可以走路,走了七步,「遍觀四方,舉手而言:『天上天下我為尊,要度眾生生老病死。』此是常法。」是不是諸佛生人間時,都是樣子呢?

  第二,毗婆屍佛降生後不久,他的父親(好像也是位國王)就召集了相師及諸道術,為太子相面。後來得出的結論有兩個一是如果在家,那麼就當轉輪聖王;如果出家就可以成就正覺,十號具足。這兩點與釋迦佛降生時的有關記載如出一轍。

  值得注意的是這部經中描述了毗婆屍佛所具的三十二相的具體內容我覺得倒值得記錄一下的:

  1、足安平,足下平滿,蹈地安隱;2、足下相輪,千輻成就,光光相照;3、手足網縵,猶如鵝王;4、手足柔軟,猶如天衣;5、手足指纖,長無能及者;6、足跟充滿,觀視無厭;7、鹿腨腸,上下臃直;8、鉤鎖骨,骨節相鉤,猶如鎖連;9、陰馬藏;10、平立垂手過膝;11、一一毛孔一毛生,其毛右旋,紺琉璃色;12、毛生右旋,紺色仰靡;13、身黃金色;14、皮膚細軟,不受塵穢;15、兩肩齊亭,充滿圓好;16、胸有萬字;17、身長倍人;18、七處平滿;19、身長廣等,如尼拘類樹;20、頰車如師子;21、胸膺方整如師子;22、口四十齒;23、方整齊平;24、齒密無間;25、齒白鮮明;26、咽喉清凈,所食眾味,無不稱適;27、廣長舌,右右舐耳;28、梵音清徹;29、眼紺青色;30、眼如牛王,眼上下俱眴;31、眉間白毫柔軟細澤,引長一尋,放則右旋螺如真珠;32、頂有肉髻。

  關於佛的三十二相,諸經所記有些差別,但總體上是相似的,沒有大的出入。

  在接下去的經典中,敘述了毗婆屍菩薩(大約是未成佛之前)出生後的一些經歷。這里也出現了這位即將成佛菩薩有一天他到一個園林中去巡行游觀,見到了老人的悲慘面狀:「頭白齒落,面皺身僂,拄杖羸步,喘息而行」。於是太子「悵然不悅」。回宮後,父王侍者太子為什麼悶悶不樂?答說「道逢老人,是以不樂」。於是父王就以更好的「五欲娛樂」,「以悅其心」。然而這一切並未給太子帶來任何的改觀,反而情況還有所加重。

  接著,經中講述了太子又出遊,見到了病人,「身羸腹大,面目黧黑,獨卧糞穢,無人瞻視,病甚苦毒,口不能言」;風到了死人,「雜色繒前後導引,宗族親里悲號哭泣,送之出城」;後來又逢著一位沙門,「法服持缽,視地而行。」太子出了由衷的贊嘆聲:「善哉!此道真正永絕塵累,微妙清虛,唯是為快」。於是他就沙門說:你們沙門出家,到底是為了什麼呢那位沙門就回答說:「夫出家者,欲調伏心意,永離塵垢,慈育群生,無所侵嬈,虛心靜寞,唯道是務。」聽了沙門這樣一段話,這位太子就把自己的衣服脫下交給侍者讓他歸還自己的父王,然後就「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看了這段經文我覺得釋迦佛與其在說毗婆屍佛的過去世情況,倒不如是他自己出家前的情況真實寫照,只是二者略有些不同而已。在這里,我們不妨作些簡單的比對,就可以知道釋迦佛實際上在說他自己而不是別人。

  接下來,經中描述了毗婆屍佛對於人生問題的追問。悟出了十二因緣法,以及苦、集、滅、道等四諦法門。以及如何滅除生死煩惱這就是「逆順觀十二因緣」的問題。

  經中記載,毗婆屍佛初成道時,多修二觀,即安隱觀和出離觀。他證悟佛道後,也曾像釋迦佛那樣作過這樣的思想鬥爭:到底該不該把自己所證悟的真理眾生們宣說呢?他是很想宣說的,可是這些無上法門,「甚深微妙難解難見」,「非是凡愚所能及也」,「彼必不解,更生觸擾」,那麼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弄不好還會引發眾生煩惱。於是他就「默然不復說法」。這時候,梵天王知道了毗婆屍佛的所念,就從天上來到了地下,「立於佛前,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然後他就合掌白佛言:「唯願世尊以時說法!今此眾生塵垢微薄,諸根猛利,有恭敬心,易可開化,畏怖後世我救之罪,能滅惡法,出生善道。」毗婆屍佛對梵王說:「你說得道理,可是我所擔心的是他們聽不懂我所說的法。」為什麼呢?因為這種微妙之法,與這個世界上所遵循的法是完全相反的,佛菩薩目的是讓眾生們對現世有出離之行,可是他們卻樂在其中,不知疲倦,因此毗婆屍佛只好默然不說法。但是在梵王的再三勸請下,就答應了梵王的請求,「開演甘露法門」。但是這時候問題又出來了:他初次說法,應該為誰而說呢?他後來確定了人選,就是到盤頭城內,先為王子提舍、大臣子騫荼等人說法。於是他就到了盤頭城盤頭王的鹿野苑中,然後就對守苑人說:「汝可入城,語王子提舍、大臣子騫荼:寧欲知不?毗婆屍佛今在鹿野苑中,欲見卿等,宜知是時。」這個守苑人不敢怠慢,就趕緊到城裡去稟報。這兩個人聽到後,也就立馬趕到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這里佛就開始為他們講解一些佛法。但是,這個講法是有過程的,而且要講究一些技巧。比如說毗婆屍佛講法的次序是:首先,講「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惡不凈,上漏為患,贊嘆出離為最微妙清凈第一」,也就是人間的各種喜樂痛苦進行了細緻的分析,接著指出它們的缺點在哪裡,再說如果要想得到徹底的清凈快樂,那麼就要出離這這個世界。當佛說到這里時,二人心意柔軟」,開始「歡喜信受」,對佛所說的表示高度的認可。這時候,佛見到宣說正法的時機已到,便向二人說了四諦法門。當四諦法門一說完,王子提舍、大臣子騫荼就在座上「遠塵離垢,得法眼凈」。時地神大聲贊嘆不已,「聲徹四天王,乃至他化自在天,須臾之頃,聲至梵天」。——這就是毗婆屍佛初轉*輪的整個過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