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長阿含》(卷五)~B 四無量心與典尊的出家

(二)四無量心與典尊的出家

  「四無量」是個佛教術語,即四無量心,是指四種清凈無為、廣大利他的行為或心境。哪四種呢?就是指慈、悲、喜、舍四種心,或入慈、悲、喜、舍四種禪觀。慈,即友愛之心;悲,即同情他人的受苦;喜,即喜悅他人享有幸福;舍,即捨棄一切冤親差別相而平等相親。修行四無量心有什麼好處呢?據經典上記載,若能修行則能眾生獲福無量,得生於大梵天

  那麼,大梵天是什麼天?我們通過天文望遠鏡,能看得著嗎?若想通過目前的科學設備,想看見大梵天,可能有困難。據經中記載,這個大梵天很是遙遠,它在哪兒呢?據說是色界初禪的第三天。佛教里有二十八天的說法佛教把我眾生所居住的世界共分為三個層次,共分為欲界、色界和無色界三種。所謂欲界,簡單地說,就是充滿各種慾望世界,比如說像我們所居住的,就是欲界,此外還有佛教界主張的地獄惡鬼阿修羅等惡道眾生,都處於這個層面里。因為慾望的驅使,各種眾生既會造種種惡,也會造些許善,總之是惡多善少,因此佛教提倡止惡行善,從而離苦得樂。而所謂「色界」,就是遠離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凈色質等有情所居的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基本上沒有慾望的存在,也沒男女差別,其眾生皆由化生(變化而生),一切均殊妙精好。而無色界則純屬一種精神世界,它由受、想、行、識四心組成而無物質有情所住世界在這世界裡,沒有物質存在,據稱只有心識住於深妙的禪定。這個世界講起來有點玄乎,但是佛教主張它們是確定存在的。

  其中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加起來共二十八天。其中欲界六天是指: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色界十八天是指: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無色界四天是指: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我想三界二十八天的劃分標准,主要不是以物質形態,而是以精神狀態而劃分。到底有沒有這些天,作為凡夫的我們,誰也不清楚,但我們還是相信它們的存在,或者是作為物質狀態存在,或者以精神狀態而存在。

  通過上面的簡單羅列,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這個大梵天所處的位置,也就色界的第三天。這個大梵天到底是啥模樣?經中沒有詳細表述,我想肯定是極其快樂的一個世界吧。

  這位大典尊為什麼忽然想到了大梵天了呢?原來那些國王居士以及梵志,都以為他是精神境界十分了得的人物,他們都深信不疑,既然我們的大典尊如此才德出眾,肯定要思想修為上有一番了不得的地方,他肯定經常和大梵天見面,並且在一起聊天、喝早茶那是家常便飯。可是事實上呢?他從來就沒見過什麼梵天,甚至連梵天長什麼樣,說話什麼口氣都一概不知,其他的諸如聊天喝早茶的就更別提啦!看來我們這位焰鬘大人很有自知之明,比起我們的南郭先生來不知要高明多少倍。南郭先生最後混不下去了,只得溜走;但我們的焰鬘大人不用這樣,他很好學,開始學習了,按照他的話說,叫「不可餐默,虛受此稱」。

  那麼怎麼做才能見到梵天,並且與梵天一起吹牛喝午茶呢?就是修習四無量心。於是焰鬘就分別對七位國王說,我要於今年的夏季,找一個僻靜的無人打攪的地方,好好地修行四無量心。這四個月之中,國家大事反正是不能指望我了,你們還是親自操持吧。

  這位焰鬘大人在城東的地方造了一處很安靜的房子,就專心致志地在裡面修行起來。按照現在的說法就叫短期閉關。所謂閉關,就是把自己關在一個別人看不見的房子里,衣食住行都在裡面,或者念經念佛,或者參禪打坐,或者做些別的,比如閱讀藏經,抄寫經文,等等。閉關目的,就是想集中精力,對自己的過去作一下反思和總結,對今後的修行生活作個規劃,總的目標就是把自己的思想境界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

  轉眼間四個月去了,這位焰鬘大人要出關了。在這個月中,不要說梵王出現了,就是連梵王的影子,他都沒見著。他想想不對頭啊,老人們都這么說啊,怎麼輪到我就不著梵天了呢?他很納悶。待到一個月圓星稀的夜晚,他步出靜室,在室外,他尋了一個平坦的地方坐下,然後靜靜地思考著這個困擾他很久的問題。

  據說此時梵天現相了,但他像孫悟空那樣,有種種變化。此時他變化成一個童子頭上扎著五個小辮子,在典尊的頭頂上方的半空中坐立著。而且,在大梵天出現之時,還伴隨著耀眼的光芒。在這地方我們需要留心一下,為什麼梵天出現了會伴隨著異光的出現?而天主教中所稱的天主,每次現身的時候,也會有耀眼的光芒出現,這難道是一種巧合?關於這個問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對比討論一番,也是件趣味事。

  其實連世間普通之輩都會想到,深更半夜時,忽然空中冒出異光,而且還有懸浮於空中的童子,這不是神靈又是什麼呢對於聰明過人、能力超強的焰鬘大人來說,此乃小菜一碟,自然是不在話下——他已經知曉坐在他面前的該是哪路神仙了。於是他就與梵天作了一番對話。那麼,他們所談的主要內容什麼呢?這位梵天就問焰鬘大人:你在這地方閉了四個月的關,意欲何為啊?焰鬘大人就問:到底在修什麼法,才能到梵天呢?

  這位梵天童子出了生到梵天的四條途徑:第一,要舍人我想,就是要斷除我執;第二,要修慈悲之心;第三,要除欲,就是要棄除我們的貪欲;第四,要做到「無臭穢」。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無臭穢」呢?就是要棄除欺妄、嫉妒、驕慢、增上慢(未得言得,未證言證)、瞋恚、愚痴等等,這樣才能做到「無臭穢」。把這四條都做到了,那麼死後升到梵天,應該沒有任何問題。

  大典尊聽後覺得很有道理。但他轉念又想:在塵世里,總有數不清的事務纏身,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用來思維修行我還出家修行好了。於是他排除種種阻撓,終於如願成為一名比丘。結果他這一出家,引起了連鎖反應,這七位國王、七大居士、七百梵志以及他的四十位夫人,都跟隨他一起出家。不僅如此,佛經中還記述說另外還有八萬四千人同時出家,跟從大典尊後面學習道法。當然,這如此龐大的人數同時出家,可能也有鋪陳的成份,我們可以將之視為佛陀說法時的譬喻方便。倘若較真,那麼便會出現諸多問題,比如這八萬多人衣食住行都很難得到周全的解決,雲雲。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