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中阿含》(卷一)~E 五、木積喻經

五、木積喻經

  說法地點拘薩羅國

  參加人員諸位弟子

  本經大意本經敘述佛陀在遊行時,曾經所作的七個譬喻,然後讓比丘們選擇其一,最後佛陀闡述他的思想觀點關鍵詞主要有三個:持戒精進苦行

  在本經的第一卷中,前四則經典佛陀都是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而這部經所述的內容發生在舍衛國(拘薩羅就是舍衛國),只不過不是在孤獨園,而是在佛陀遊行的途中佛陀每次出門到外面去遊歷,總有很多弟子跟隨其左右「翼從而行」。什麼叫「翼從而行」呢?翼就是翅膀,或者說是尾翼,佛陀就是處於中間領頭的位置,而弟子們就好一隻大鳥的左右翅膀以及後面的尾翼,意思是說大家都佛陀為中心,都圍繞在佛陀的四周。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大家都親近佛陀,多聽聽佛陀在旅途中的隨機說法;其次,大家也是保護著佛陀人身安全。有人會說,佛陀那麼大的神通,還需要別人去保護他嗎?佛陀當然不需要弟子們去保護他,相反,佛陀還經常保護弟子們不受傷害。之所以這樣,那是因為弟子們出於對佛陀的愛敬,才這么做的。這個「翼從而行」在佛經中多次出現,我們需要用心體會。

  這部經典,是佛陀的即興之作,它與《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有些相似。在《父母恩重難報經》之中,佛陀帶領弟子們一起在外面遊歷,走到荒野之中,見到一堆白骨佛陀於是「向彼枯骨,五體投地,恭敬禮拜」。這時候侍從弟子阿難見了很是不解,於是他啟稟佛陀說:「佛陀啊,您乃『三界大師,四生慈父,眾人歸敬』,今天您為什麼要朝這具枯骨禮拜呢?」佛陀禮拜完枯骨後站起身來,就對阿難說:「你呀,雖然說是我的上首弟子,跟隨我這么長的時間,而且你還被大夥譽為『多聞第一』,看來你還差得遠呢。」於是佛陀便講出了禮拜枯骨的因緣

  這部《木積喻經》呢?他倒不是講禮拜因緣,而是佛陀在外出行進的途中,根據大夥所見事物,據此進行比喻,從而說明布施功德。那麼這部經是如何講的呢?讓我們往下看。

  故事發生世尊大夥正在遊歷的途中。走著走著,佛陀就看見在不遠處的一個地方有一個大柴堆,正是燃起熊熊大火,那烈火燒得正旺,使人遠遠地就能感受到滾滾熱浪朝自己逼襲而來

  此時正值日中,熾熱的陽光大地都快要烤焦了。跟隨佛陀前行的弟子們此時也都走得很累,大夥口乾舌燥,很想找一個陰涼之處歇歇腳。佛陀也看出了大夥的心思,他就在距柴火不遠處的一棵大樹下住足,然後叫阿難准備好坐具,就地結跏趺坐。弟子們也都聚集在佛陀的周圍,或坐或站,一起停下來避暑納涼。

  佛陀坐定後,就指著前面的那堆燃燒的柴火,對比丘們:「你們都看到那堆正在燃燒的大火了嗎?」

  弟子們都應聲而答:「我們都看到了,世尊。」

  佛陀隨後向比丘們提出一個問題:「諸位,瞧見沒有,你們前面的那堆燒著的柴火,現在如果讓你們走過去,讓你們去擁抱大火。那種擁抱大火感覺,與擁抱一位風華正茂、貌若天仙女子進行對比,你們說說看,哪個更快樂呢?」

  比丘聽了佛陀的問話覺得很可笑:世尊這不是在明知故問嗎?那堆燃燒得正旺盛的柴火,就連靠近它都是十分地痛苦,更不要說去擁抱了。而擁抱年青貌美的女子,那種感覺簡直是妙不可言,二者當然沒法比了呀!

  於是比丘們都一致回答:「當然是摟抱美女快樂啊!」

  世尊聽了以後,也並不感到意外,而是說:「這是人之常情。但是,跟我學習佛法,就是要持守沙門之道而不是淪為與世俗人同流合污。」

  那麼怎樣才能持守沙門之道呢?世尊觀點是:如果要成就無上梵行的話,那麼面對前面的兩種選擇,即面對柴火與美女兩種選擇時,我們寧可去擁抱那些燒得正旺的柴火,哪怕為此承受著多大的痛苦,甚至面臨死亡,也決不能去擁抱女人。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擁抱烈火而死,最起碼死後不會淪墮於地獄也不會把投生於惡處。可是如果比丘愚痴,去犯戒懈怠而去擁抱女人的話,那麼就會陷入不善不義的之中,死後也會墮落於惡處,就會轉生於地獄當中。

  從上面一段文字我們就可以看出,持守戒律對於一個出家比丘來說,那是多麼地重要!寧可守戒而死,不可犯戒而生。而在各種戒律中,以淫戒為第一大戒,也是最根本的大戒。佛陀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中曾經說過這樣兩句話:「寧置毒蛇口,不置女根中」,就已經鮮明地指出不近女色的極端重要性。

  接下來,佛陀又作了第二個假設:

  假如現在有一位大力士,用一根繩索,然後套在我們的頭上,使勁全力絞勒我們的脖子使我痛苦不堪,動彈不得;另外,如果現在有一個人免費為我們作全身按摩。那麼,這兩種是哪一種令我們感到快樂呢?

  很顯然,大眾比丘肯定是選擇後者,因為這是人之常情,也是本能反應。

  但是佛陀對此卻不以為然。佛陀觀點是,比丘既然出家修道,就不能貪圖享受。在我們的修道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有時,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價。比如說我們面對魔境時,魔王會像那個大力士一樣,使出渾身的本事想置我們於死地,想讓我們把投降,歸順在魔王座下。如果我們此時對所受痛苦不堪忍受,那麼就會喪失道心,就會墮入魔界,死後肯定會轉生惡處。可是我們為了我們的道業,即便是為此付出性命,也決不會墮入惡處。修行之途並不平坦,因此,我們不能貪圖享受。享受著別人的全身按摩固然快樂,但是它卻對於我們的修行,全無好處

  接下來,佛陀又作了第三個假設:

  如果現在有一位大力士,用一把閃著寒光的利刃,想要砍斷我們的大腿骨;而另一種情況是,很多人對我都很崇拜,他們禮敬我們,供養我們,贊嘆我們。那麼,大家認為是哪一種更為快樂呢?

  毫無疑問,大家肯定會選擇後者。至於原因那就不說自明了。

  但是人佛陀觀點是,我們寧可選擇前者,為了守戒而獻身,是值得的。如果不守戒律,卻憑空接受信眾供養、贊嘆和禮拜,那麼後果將是相當嚴重的。

  佛陀的第四個假設是:

  假如現在有一位大力士,把一個正在冒著火星的炙熱的鐵塊,烙在我們的身上;而另外的情形是,很多居士信眾都會把世上最好的衣服供養給我們,讓我們穿在身上。那麼,那種情形對於我們更快樂呢?

  大家都選擇後者。但是佛陀同樣教導大家,寧可選擇前者,也不可輕易選擇後者。因為華麗的服飾,往往會消蝕掉我們來之不易的道心。

  佛陀所列的第五個假設是:

  假如現在有大力士,他用燒紅的鐵鉗,用鉗子撬開我們的嘴巴,然後朝我們的嘴裡塞入滾燙的鐵丸;而另外則是,很多信眾施捨並供養我們數不清的美食。那麼,哪一種更快樂呢?

  很顯然,大家當然不會去品嘗鐵丸的滋味我想佛陀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了

  佛陀所列的第六個假設是:

  有大力士,他強迫我們躺在一張被燒得通紅的銅床上;很多人,他們施捨給我們很多舒適的床榻卧具。那麼,哪一種會使得我們更快樂呢?

  佛陀所列的第七個假設是:

  有一個大力士,抓起我們,將我們扔進燒得通紅的大鐵鍋之中;而另外,很多人對我們的食宿很是關照,請我們居住在溫暖的房舍里,使我們免除嚴寒的煎熬。哪一種快樂

佛陀觀點在這就不用多說了。而從這里,我們可以隱約地感覺到,原始佛教早期,佛陀對於比丘的修苦行,不僅不會反對,而且會適當地予以提倡。從這部經典中,我可以深切地體察到這一點。 (界定  2008年11月18日草就於普陀山佛協)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