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中阿含》(卷五)~C 三、智經

三、智經

  說法地點:祇園精舍

  參加人員:舍利弗、黑齒比丘

  經中大意:本經敘述尊者舍利弗回答黑齒比丘之問。黑齒則以此稟告佛陀佛陀乃設種種之間,舍梨子尊者都能一一善於回答,佛乃贊其深達法界。   

  這部《智經》之所以叫《智經》,其主要的用意,是讚歎舍利弗所擁有的甚深智慧。但是每人看問題的角度有所不同,我所看到的,就是在原始佛教或者說在佛教創立的最初時期,其實僧團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般和諧我有時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佛教出家僧人,為什麼會有那些戒條?一般而言,所謂戒律,就是起著「防非止惡」的目的。那麼,防什麼「非」,止什麼「惡」呢?這就是我們身口意三業所造作的種種「非」與種種「惡」。一般而言,戒律佛陀親手制定的,學過印度佛教的人都知道,佛陀的制戒過程可以說是十分漫長的;而每一個戒條的制定,都有它的理論及事實依據,而且這種事實依據還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規律性。比如說出家人要「戒淫」,這說明比丘們雖然身體出家了,顯示了比丘相,但並不是說從此以後就脫胎換骨,一洗纖塵了。而與生俱來的種種欲求(七情六慾),從某種意義上講對於出家的師付們來說,仍是相當程度地存在著。比如說「淫」,見到好看的美人,總是要忍不住多看幾眼,有時候光看了不算完,還會在腦子過濾幾次,想著這個美人是如何地婀娜多姿,嫵媚動人;有時甚至還會產生一些非份之想。如果條件具備,說不定就會身體上去親密接觸美人了。這種現象奇怪嗎?我覺得一點也不奇怪,「人之常情」而已,畢竟聖人就那麼幾個,而剩下的,絕大多數都是凡人,不會有那麼好的思想境界。但是既然已經出家,師付們總不能不講修行,因此就需要按照戒條上所規定的去做,這些戒條的一些最主要的部分,是必須要遵守的,否則就不能稱作比丘了。再者,出家的真正目的在於獲得解脫——問題是很多人這一條都給忘記了。大家口號都喊得很響亮,什麼廣度眾生、利樂有情啊,什麼普濟群靈、慈悲濟世啊,有的還發了一些諸如為大家所熟知的地藏菩薩的那種大願。發願不好呢?當然是好事啦。「信、願、行」是證道的三資糧。但問題是,很多人願是發了一籮筐,可是卻不見行動,沒有實際修行我在鳳凰博客上見到有位師付說了句話,令我很是驚訝。他在談到戒定慧三學時說:「戒,總的來說,念念為眾生就是持戒」、「慧,持戒目的就是生定,因定生出智慧」。我私下裡想,他講的對不對呢?當然,從四宏誓願角度上講,「念念為眾生就是持戒」也是對的,但是我覺得這種話說得有些過了,甚至有吹噓之嫌。為什麼這麼說呢?我覺得持戒首先為的是我們自己,而不是為了眾生。打個比方來說,關於淫,從大乘佛教上講,應該區分為身淫(通常意義上講的犯淫戒)、口淫(也就是口中言說淫穢之語)以及意淫(心中有不乾淨的念頭)。假如一個比丘,他犯了意淫,就是在胡思亂想,那麼對其他人甚至是他意念之中的女子,可謂一點影響都沒有,但事實上他卻著實地犯戒了,這究竟對眾生有妨礙呢還是對自己的修行有妨礙呢?答案很顯然,意淫是一種道法,它對自身以外的物體(或思想)基本上不會產生不利影響,可是它對自身的修行卻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因此,說持戒是為眾生之辭,是在說大話。其次,說「持戒目的就是生定」,這句話更有問題。如果我們「持戒」就是為了「生定」,那麼你就有所求,既然有所求,你所修的就是有漏之法,這與大乘佛教所主張的「緣起性空」就是背道而馳的。說得難聽點,這就是一種外道修法它是明確為佛陀所呵斥。我們若看看原始佛教時期經典就會明白其中的玄機。因為持戒若持得好了自然會生出定來。但是持戒目的決不是為了生定,這是顛倒之論。

  有些人或許有些奇怪,現在的出家人怎麼這麼「世俗」啊,違反戒律事情都開始做啦!但是從我個人的角度上講我覺得一點都不奇怪。為什麼這麼講?因為佛制戒律時,可以說在原始佛教時代,所有與戒律相違背的事情,都曾經發生過,只是現代與古代所犯戒的頻率不同而已,不值得大驚小怪。

  而且我有還在思考另外一個問題:我們在讀經時,往往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就是在原始佛教時期,那些比丘們乃至居家檀信們,聞佛說法,很多在當下就能「心開意解」,成就斯陀洹或須陀含果位。難道古印度人真的比我們當代人聰明嗎?現在的科技如此發達,飛船登月球,發射宇宙探測器,大規模集成電路,超千億次計算機的問世……凡此種種,從進化論上講,現在人應該比古代人聰明才是。但是為什麼當代人聞法開悟者少,而過去開悟的人多呢?我覺得在談這個問題的時候,必須要聯繫到特定時代以及思想文化背景,而且要聯繫到古人與今人所處的截然不同的生活環境。當然,這是個大題目,非三言兩語所能道清。若有機會,願意就這個問題談談我個人的一些主觀想法。

  在上面我已經說了,佛制戒律,是有一定事實為依據的,也就是說,這些違犯戒律事情,在佛陀時代就已經出現了。佛陀為了制止這些行為,於是就制定了相關戒條。比如說舍戒還俗,現代有,佛陀時代是有的。比如說這部《智經》,它就是由一個由牟利破群妙(音)的比丘舍戒罷道事件而引起。這位牟利破群妙的比丘是什麼原因還俗的呢?我還沒有查到相關的記載,但是還俗這件事是客觀存在的。對於舍戒罷道,我在這裡說「還俗」,只是方便之說,因為在那時候比丘有時候改習外道,也是有的。比如說我們在《長阿含經》中,就有個比丘對於尼乾子趴在地上舔食狗糞竟發出了由衷的讚歎聲,結果被佛陀呵斥為「愚痴」。

  對於牟利比丘舍戒罷道這件事大眾比丘對此議論紛紛,都在猜測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了牟利比丘的這種極端行為。有個叫黑齒的比丘——可能是牙齒很黑,也許是他母親懷他的時候四環素吃得太多緣故吧(善意的微笑)。佛經中有關黑齒比丘的記載有好幾處,我們在後面的諸阿含經典中,可能會進一步了解到有關黑齒比丘的一些情況。關於黑齒比丘這個人的人品我不能亂說,但是從這部經中,我覺得這個人喜歡小報告,而且有時候還會添油加醋,我覺得作為比丘,這點很不好。這也可以說明在佛陀時代,僧團也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般純潔無瑕,有些現代存在的問題,在古代也是客觀存在的。

  這位黑齒比丘當然也聽到了牟利比丘舍戒罷道的事情,他很想弄得究竟,於是就請教了尊者舍利弗。他到了舍利弗的居所,對尊者也很客氣,「稽首禮足,卻坐一面」。等坐穩當了,他就開始說話:「尊者舍梨子!當知牟利破群妙比丘舍戒罷道。」——尊者您者牟利比丘舍戒的事情一定知道了啦!

  舍利弗可能對這件事情知道得並不是很清楚,於是他就反問了黑齒比丘:「那個牟利比丘,難道不愛佛法嗎?」

  這位黑齒比丘很是聰明,他見舍利反問了他,於是就話鋒一轉,把話頭引向了舍利弗:「尊者你是愛樂佛法呢?」

  舍利弗回答說:「黑齒,我對佛法是非常地愛樂,而且我對佛法是深信不疑。」

  黑齒接著問:「那麼尊者,您對於未來之事,又如何呢?」黑齒的意思是,你舍利對於來世是抱著何種的態度——也即是否真有過去世和未來世的意思。

  舍利弗答:「我於來事亦無猶豫。」——我對於未來世沒有半點疑惑我是堅信有來世的。

  這個黑齒比丘聽後,就辭別了舍利弗,走了。我們想一下,這個黑齒比丘來此的真正用意,似乎並不是請教牟利比丘舍戒罷道之事的,而是可能另有所圖。

  這個黑齒比丘來到佛陀面前自然恭敬有加。然後他對佛陀說:

  「世尊尊者舍梨子今自稱說得智: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黑齒比丘的意思是說舍利弗自己說自己已經獲得了徹底的解脫,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當然也包括生死輪回問題。

  佛陀聽後,也沒有對此進行評論,就轉臉對站在一旁的一個比丘說:「你到舍利弗那裡去一趟,就說『世尊有事叫你』。」

  舍利弗聽說佛陀有事找他,很快就趕到了佛陀居所。世尊舍利弗後,就問他:「舍利弗,聽說你今天在大眾面前自己稱說自己已經得智,並且已經是『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了嗎?」

  舍利弗一聽,覺得很奇怪。但是他很快就明白了一切。於是他稟告佛陀說:「世尊!我沒有說過這樣的話,我只說了真義。」

  佛陀舍利弗說:「舍利弗,你有什麼就說什麼,得智就說得智,沒有什麼不可。」

  舍利弗再次說:「佛陀,我只說了真義,沒有說過我已得智之類的話。」

  佛陀聽後也沒有繼續就這個問題舍利弗提問,而是換了一個話題。他說:「舍利弗,如果有修梵行人來問你:『尊者,你對於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後有所持著怎樣的觀點?』那麼舍利弗,你會怎樣回答人家?」

  舍利弗答道:「如果人家如此問我,那麼我就說:『諸位賢者,會轉生者,就是有因,此生死之因既已滅盡,就會知道轉生之因已盡,這時我就會自稱說已得智而說: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後有之身,已如實而知。』世尊,我會作這樣的回答。」

  佛陀聽後很是贊賞:「舍利弗,你回答得真是好啊!」接著,佛陀又繼續向舍利弗提了一些有問生死解脫方面的問題,舍利弗都一一作了回答,都同樣得到了佛陀的充分肯定與高度贊譽:「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汝應如是答。所以者何?如此說者,當知是義。」那麼佛陀舍利弗之間的一問一答,主要是圍繞著十二因緣四聖諦而展開。對於這些名相,我在前面的相關文章中已講得很具體,這裡就不再多述了。

  佛陀在向舍利弗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後,就不再理會黑齒比丘,而是「即從座起,入室宴坐」。

  佛陀走後不久,舍利弗對身邊的那些比丘們說:「諸位,你們是有所不知啊,我聽到世尊叫我到這裡來,我起初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當佛陀向我提出第一個問題時,我沒有絲毫的思想準備,還真有緊張,怕是回答不好。但是我回答第一個問題後,得到了佛陀的讚許,那時我就開始樹立起信心啦!實不相瞞,如果佛陀要是連續好幾天向我提出問題,我想都是可以回答得上來的。」

  這個黑齒比丘是有意思,他一聽到舍利弗如此說,認為總算抓住了舍利弗吹噓的小辮子,於是就如獲至寶,飛一般地跑到佛陀靜坐的室內,把舍利弗剛才所說的話,原原本本、一字不透地向佛陀作了稟報。不僅如此,他又在佛陀面前煽風點火,說「尊者舍梨子所說至高,一向師子吼」,意思是說舍利弗目空一切,大言不慚。那麼舍利弗的原話是什麼呢讓我們來看看舍利弗的原話——

  「我復作是念:若世尊一日一夜,以異文異句問我此義者,我能世尊一日一夜,以異文異句而答此義。若世尊二、三、四至七日七夜,以異文異句問我此義者,我亦能為世尊二、三、四至七日七夜,以異文異句而答此義。」

  舍利弗的意思是說無論佛陀提出什麼樣的古怪問題,他都可以回答得上來。但是世尊剛剛離開後不久就說了這樣的話,在一般人看來,似乎有著吹噓與炫耀之嫌,難怪黑齒比丘聽到此言後立馬跑到佛陀那裡打小報告,說他作「師子吼」——像「獅子」那樣對天吼叫。「師子吼」在原始佛教時代,一般就是指佛陀演說正法也就是佛陀說法的代稱。而此處黑齒比丘舍利弗在作「師子吼」,意思就是舍利弗不自量力,把自己與佛陀相提並論了。但是黑齒比丘這次在佛陀面前碰了壁,因為佛陀畢竟是徹底證悟真理的,加之舍利弗剛才回答的一系列問題,都令他十分地滿意,因此他就不再相信黑齒比丘所說的話。他對黑齒說:「黑齒!如是!如是!……所以者何?黑齒!舍梨子比丘深達法界故。」

  黑齒比丘聽了佛陀的話,只得無奈地垂下了原本囂張的頭顱…… (界定 於2008年12月29日,普陀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