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中阿含》(卷五)~E 五、水喻經

五、水喻經

  說法地點祇園精舍

  主講人員舍利

  參加人員:比丘

  經中大意本經敘述舍利子告訴諸比丘,有關於五除惱法。所謂對於他人的身口意之凈與不凈.慧者見之,皆莫生煩惱。就以糞掃衣、草覆之深水池、牛跡水、曠野病人,及好池水等五個方面,來作譬喻。   

  這部《水喻經》,可以說舍利弗代佛說法的一個典型例子。當然,佛陀並沒有直接委託,而是舍利弗在沒有受到委託的前提下,自主地為大眾所說。或者也可以這樣理解——佛陀在實際上在較早以前,就曾囑咐過舍利弗:如果世尊不在精舍的時候,或者正在靜室中禪定時,你舍利就可以不用任何指示,直接代佛說法。作為佛陀上座弟子,代佛說法,似乎在原始佛教時代,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而且舍利弗把佛法義理闡釋得深入淺出,善巧方便,而且凡是聽聞講法比丘們,絕大多數都能得很大的收益。因此我們在上面的《師子吼經》中,阿難曾經讚歎說舍利所說的法是「息中之息,妙中之妙」。連佛陀的近侍弟子阿難都如此崇敬舍利弗,足見舍利弗的智慧深,簡直是難思難議!

  那麼今天舍利弗給大家講的主題是什麼呢?就是「五除惱法」。它的具體內容是:

  1、或有一人身不凈行,口凈行——身不凈,口凈;

  2、或有一人口不凈行,身凈行——口不凈,身凈;

  3、或有一人身不凈行,口不凈行,心少有凈——身、口不凈,心稍微有點清凈

  4、或有一人身不凈行,口、意不凈行——身、口、意三者均不凈

  5、或有一人身凈行,口、意凈行——身、口、意均清凈

  針對於上述五種,則「若慧者見,設生恚惱,應當除之」——如果有智慧的人看到這種情形時,倘若生起恚惱的話,應當把它們除去!

  那麼,對於上述的五惱法,應該如何去除呢?

  第一,身不凈而口凈。舍利在此處作了一個比方。他說就好像那些行頭陀苦行比丘們,他們見到糞掃衣——就是用廢棄於糞堆之中的布片,然後把它們收集起來縫製成起來,作為自己的衣服。此類比丘把糞掃衣穿在身上身體肯定是不幹凈的。但是他們卻從不說臟話和粗語。當我們見到這類比丘時,不要只想著他身體不幹凈,而是要想到他口中經常說出的清凈語。說白了,就是只看到人家的優點,對於缺點卻視而不見——這是一種除棄恚惱的法門,可以降伏我們的嗔恚之心

  第二,口不凈而身凈。舍利弗同樣作了一個比喻:有林外有遠之處有一個很深的水池,池面被藁草所蓋覆。此時天氣炎熱,有的人跳到池中去洗澡降暑。但是池水只能用作洗浴,卻不能用來止渴,因此這個人口中仍是飢渴難耐。就是說,池水把這個人的身體洗干凈了,口中卻得不到清凈舍利弗說,我們要想到池水的清涼,而要忘卻飢渴的難耐。

  第三,身口不凈而意些須凈。舍利弗比方道:猶如在四衢道中(那各路的叉路口),有牛跡水——就是牛趾踏過而成凹處,然後所積的雨水。有遠行人途經此處,酷暑難耐,見到牛積水,便用雙手去捧點水喝,結果把水攪得很渾濁。這個人索性就跪在地上,用嘴直接去喝水。此時,這個人身體被弄髒了,嘴巴也弄髒了,但是意念卻還有一清凈。我們應該去思想這個人的心意尚有些須的清凈而不要理會他身口的不清凈

  第四,身口意皆不清凈舍利弗舉例說,有一個人長途跋涉,結果在半道中罹患疾病。糟糕的是他是孤身在外,舉目無親;而更糟糕的是,他正走在不著村後不著之處,眼看著將是生命垂危。如果此時正好打對面來了一個好心人,他見到商人病成這樣,就二話沒說,背起他跑到附近的村落里,施醫送葯,最終使這個羈旅人轉危為安。舍利弗說,這個遠行人身口意均已處於極度危險的境地,如果我們出家修行人,能夠像那個好心人一樣,把病人帶去看病療養,必定能使這個病人最終康復如初。因此,當我們見到身口意三者均不清凈的人時,切莫生起嗔恚之心,而要去幫助他、開導他、療治他,最終使他能夠得生善處。

  第五,身、口、意皆清凈舍利弗接著比方道:就好像林外不遠之處,有甘冽上好的池水,「既清且美,其淵平滿,翠草被岸,華樹四周」。此時若有行人至此,就脫去衣服,跳入池中,既可以喝池水解渴也可以把身體洗干凈,還可以在池中暢快沐浴,可謂身、口、意三者清凈俱足。如果我們見到身口意三者都清凈的人,應該心生歡喜而不應該生起嫉忌與嗔恨之心

  我們再回過頭來粗略分析一下舍利弗說此經的用意。舍利弗以水來比喻我們的身口意三業,教導我們如何降伏我們的恚惱之法,這是自利的角度而言。若從度脫眾生的角度來說,這部經實際上給我們開演了如何利益眾生的一個度生法門。我們在弘法利生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聞法對象舍利在這裡教導我們,我們要善於看到別人的優點與長處,這樣對機起來,可能就會容易得多。而從修身方面講,我們處世為人時,要與人為善,多方想想別人的成績,不要抓住人家的一些小毛病不放手,「得理不饒人」,而要「得饒人處且饒人」。如此一來,我們始終懷著一顆慈悲的心、平和的心、清凈的人與人相處,與世相處,自然會其樂融融,一生逍遙自在

  ——————————————————————

  充滿美好回憶的2008年馬上就要過去了,我連夜將《漫說中阿含》第五卷的初稿全部完成——這也算是給自己一個合理的交待。在2008年裡,我似乎沒有完全白活白過——我私下裡這么認為。首先,我完成了《走近佛陀》的初稿(約12萬字);其次,完成了《漫說長阿含》(約30餘萬字)的初稿工作;第三,我也成了《漫說中阿含》前五卷的初稿任務。我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總結了兩句話,叫「精進心易得,長遠心難發」。事實的確如此。當我初次拿起筆來,寫作《阿含經》系列隨筆時,進度很快,幾乎一天間就可以寫就五、六千字。可是越到後來,我越是難以下筆——我覺得自己當初的想法實在是過於天真。一部厚厚的四阿含,那可是幾百萬字的啊,就算將它們悉數翻閱一遍,也需幾個月的功夫,更何況我要將它們細細品味,再作一些獨立的思考,最後還要寫成系列隨筆呢?看來,我真的要髮長遠心了——但我堅信,有佛菩薩以及各路護法神的暗中護佑,我相信自己會如期完成我之所願。但願在新的一年裡,我將一如既往地把《漫說阿含》系列隨筆堅持寫下去!

  阿彌陀佛!!             

  最後,祝廣大的佛友在新的一年裡,法體安康,六時恆祥,諸事遂意,道業昌隆! 

  界 定  2008年初夜,遙祝於浙江普陀山佛教協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