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運法師:集諸吉祥 長壽健康──淺說佛教放生的起源與功德

集諸吉祥長壽健康
──淺說佛教放生的起源與功德
 
  農歷甲午年正月初三日(公歷二零一四年二月二日)西方寺某大護法居士為慶祝八十六歲壽辰,特舉行海上放生活動,恭請方丈寬運大和尚主法;是日風和日麗,海波順暢,倍覺清澈怡人;眼見被放生的一條條魚類,歡天喜地回遊大海之中,彼此內心喜悅,實在無法形容──放生是多麼喜悅的事啊!活動中大和尚贊嘆居士平素慈善為懷,普行善業,廣修供養,必然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今日念佛恩,慶生放生,更是功德無量,藉此祝願居士增福延壽,門庭集慶,戶納徵祥,眷屬和諧所求順遂,喜事成雙。與會者皆感到法喜充滿,如意吉祥
  活動圓滿,寬運大和尚特撰「集諸吉祥長壽健康──淺說佛教放生的起源與功德」一文,勉勵老居士放生布施,多行善業,廣結善緣,自然福慧倍增,合家和樂,四季平安。現將全文刊出,以饗讀者:
 
  好生乃天地之德,愛物即仁民之本。成湯解網,一念之仁惠澤常流;子產畜魚,千古之慈風未艾。
  據殷商史書記載:商湯王是一位仁君,有一次,他在外出的路上,看到野外有人在四處設網,想要把很多的飛鳥打盡。在布置網路的時候,這個獵人還禱告說:「凡是從天上落下來的鳥,或者是東西南北、四面八方飛來的鳥,都要落入我的網中!」商湯聽了之後,心中不忍,感嘆地說:「唉,這人實在是太過分了!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天下的鳥,豈不是無法逃脫,都要被捕殺殆盡了嗎?為甚麼傷害生命要做到如此不仁的殘忍地步呢?」商湯王說完此話,就命令身邊跟隨的人,解開三個方向的網,只留下一面,並改變了那獵人原來禱告的話說:「鳥兒想往左邊的,就去左邊;想往右邊的,就去右邊;想高飛的,就高飛;想落下來的,就落下來:任憑你們自由來去!只有那些不聽從勸告的,才落入我的網中!」
  當時,在漢江以南的各國諸侯知道了這件事,都說:「商湯王的仁德,真是寬厚博大到了極點啊,連禽獸都能夠得到這樣的恩惠!」其影響所及,一時之間歸順商湯的,竟有三十六國之多。(明朝張居正編撰《帝鑒圖說》)
 
    春秋時代鄭國大夫公孫僑,字子產。心地仁厚,孔子稱讚他:「有仁愛之德古遺風,敬事長上,體恤百姓。」當時列國橫爭侵擾,而鄭國能以保持內政穩定,民生安樂,首賴子產輔政有功。
    每當有人贈送活魚給子產,子產從來不忍心,以享口腹,而使活生生的魚受鼎俎烹割痛苦,總是命人把魚畜養在池塘里,眼見魚兒優遊水中,浮沉其間,子產心胸暢適,不禁感嘆地說:「得其所哉,得其所哉!」由此可見子產的仁德普及物類,不只是民吾同胞,事實已擴大到物類了。(《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
   觀察以上事跡,可知愛惜物命,放生善舉,並不只佛教提倡,儒家聖賢君子,也是遵守奉行的。
 
  眾所周知,佛教提倡放生,然其起源及依據,卻很多人不一定知道;佛教放生,實源於最為佛教徒所熟悉之兩部經典一是《梵網菩薩戒經》,其中提到:「若佛子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是故六道眾生皆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風,是我本體,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若世人見殺畜牲時,應方便救護解其苦難,常教化 講說菩薩戒,救度眾生。」

  另一部《金光明經》卷四〈流水長者子品〉,也提到有關釋迦世尊往昔行菩薩道的一段記載:當時世尊名叫流水長者子,有一天他經過一個很大的池沼,時逢天旱,而且有人為了捕魚,把上游懸崖處的水源堵塞,使得池中水位急速下降。長者子眼見上萬大小魚類瀕臨死亡邊緣,又無法從其上游決堤引水,於是為了救活魚群,不得已向當時國王請求派二十隻大 象,用皮囊盛水運到池中,直到池水滿足,並且飼以食料,方才救活這些魚群。
 
  可以說,《梵網戒經》是放生的理論依據,《金光明經》則是開設放生池的依據。
  其他大乘經典如《六度集經》卷三,有贖鱉的放生記載,而在玄奘三藏《大唐西域記》卷九中,也講到雁塔的故事。如傳說在中印度摩揭陀國有一小乘寺院,住著若干小乘比丘,他們本來不禁三 種凈肉;所謂三種凈肉,是指不見為己殺、不聞為己殺、不疑為己殺的肉類。如《十誦律三十七》所言:「我聽噉三種凈肉。何等三?不見不聞不疑。不見者,不自眼見為我故殺是畜生不聞者,不從可信人聞為汝故殺是畜生不疑者,此中有屠兒,此人慈心不能奪畜生命。」
 
  有一天,一位比丘沒有得到肉,正好有一群雁從天空飛過,他就雁群禱告說:「今日有僧缺供,大菩薩你應該知道時間了。」雁群應聲自動墮地而死比丘本來不信大乘不相信雁是菩薩,所以用戲言來調侃大乘,想不到那一群雁就是菩薩顯現而來感化他們的小乘比丘慚愧不已,互相傳告:「這是菩薩,何人敢吃?從今以後,應依大乘,不再食三種凈肉。」並且建塔營葬雁體。 
  所以《楞伽》、《楞嚴》、《涅槃》等諸大乘經一律嚴禁食肉。如《涅槃經》四曰:「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雲何如來不聽食肉?善男子!夫食肉者斷大悲種。迦葉又言:如來何故先聽比丘三種凈肉?迦葉!是三種凈肉隨事漸制。」

  可見,放生是從戒殺而衍生的,也可以說,戒殺的進一步必定是放生。而且放生是與戒殺念佛之行儀緊密相連的。戒殺是五戒十戒等之第一戒,向來為佛教徒所嚴守。南朝齊、梁之際,佛教徒即依據《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四中「不應食肉」之語而行斷肉。

然戒殺僅是止惡,是消極善行放生救生才是積極的善行;如果僅僅止惡而不行善,不是大乘佛法精神。因此從北齊蕭梁以來,便提倡斷肉食不殺生;且放生的風氣也從此漸漸展開,從朝廷以至民間,由僧眾而至俗人,都以素食為尚。而歷代政府為了表示推行仁政,年有數日也定期禁屠;而從中央以至地方,或者為了祈雨禳災,也都有放生禁屠之舉。如梁武帝就曾下詔禁止殺生,又廢止宗廟供獻犧牲之制;梁代慧集比丘,自燃兩臂遊歷諸州,以乞化所得贖生放生;隋天台智顗大師發起開築放生池,為被放的魚類講《金光明經》和《法華經》,又購買各類糧食飼予魚鱉;陳宣帝時,敕國子祭酒徐孝克撰寫《天台山修禪寺智顗禪師放生碑文》,這是中國放生池及放生會記載的開始。此後由唐至宋及明,無不盛行放生。如唐肅宗時,刺史顏真卿撰有《天下放生碑銘並序》。宋朝的遵式及知禮兩位大師,也極力提倡放生
 
  蓮宗八祖蓮池大師雲棲袾宏是歷代高僧之中提倡放生最積極的一位。他在《竹窗隨筆》中有如來不救殺業〉、〈食肉〉、〈齋素〉等文;又在《竹窗二筆》中,寫有〈衣帛食肉〉、〈戒殺延壽〉、〈放生池〉、〈醫戒殺生〉、〈因病食肉〉等篇;在《竹窗三筆》中,也有〈殺生人世大惡〉、〈殺生人所為〉、〈人不宜食眾生肉〉等文,鼓勵戒殺放生。除了素食文字之外,他也寫了放生儀〉及〈戒殺放生文〉,以備大眾放生時,對所用儀式有所依准。
 
  在現代人中,有弘一大師書、豊子愷畫的《護生畫集》計六冊;另有一位蔡念生運辰居士,一生提倡戒殺放生,他編集了歷代有關動物也有靈性感應故事成為一書,名為《物猶如是》。
  以上所舉之書藉,為佛弟子者,皆應多加參考及閱讀,自然會對放生意義有更深入的了解,確實有助於學佛修行,從而真正做到自他兩利。
 
  《大智度論》雲:「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歷史上因放生而修福的典故數不勝數,我們可以略舉一二。一個小和尚業力感報壽命只剩下七天的時間,然而當他在回家的途中只因救了小小的螻蟻,而獲得延壽機會有一富翁生一痴呆兒子富翁感到煩惱有一有一道士化緣,手摸著兒子的頭說:他生有這樣好的相貌,只可惜殺業太重了,才使他不能夠開通智慧富翁聽了之後有所感悟,從此活物不送入廚房。後來又有一日,路上見一乞丐提著一條花蛇,但是自己身上沒有帶錢,他就勸市上一個開店的老闆買了那條放生,回來後晚上作了一個夢,夢見一個穿花衣服的人來向他道謝,其後他的兒子,吐了很多黑水,病癒變得非常的聰明,考試連連高中。
  明朝的吳文英平生好勸人放生為善,日久了別人都厭煩他。朋友經常譏笑他說:「你勸人為善;究竟善在於別人,又不在於你,何苦令人如此生厭?」後來聽雪禪師告之曰:「我聞經中說一人一人,作福兩平分。」於是吳文英毫不退減勸人放生更加賣力,終其一生,沒有災厄坎坷之憂。
  
  明朝末年,四川讀書人劉道貞家裡來客,想殺一隻雞,忽然不見了客人坐了很長時間,想去殺一隻鴨,忽然又不見了。一搜索,看見雞、鴨一起躲藏在暗處,鴨用頭推雞出,雞用頭推鴨出,相持不下,默不作聲。劉很受觸動,就寫了一篇戒殺文勸世。辛酉七月,他的朋友夢見到文昌殿,帝君揭開一張紙給他看說:「這是劉生的戒殺文,他已考中了。」醒來後告訴劉,劉不相信。榜發以後,果然應驗了朋友所說的話。(見《護生篇》)
 
  由此可見,放生功德實在不可思議。據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所說放生十大功德
(一)無刀兵劫。世上刀兵大劫,皆由人心好殺所致。人人戒殺
   放生,則人人全其慈悲愛物之心,而刀兵劫運,亦自消滅於無
   形。
(二)集諸吉祥。吾人一發慈悲之心,則喜氣集於其身,此感應
   必然之理。
(三)長壽健康佛經雲:戒殺放生之人,得二種福報。一者長壽
   二者多福多壽無病。
(四)多子宜男。放生者善體天地好生之心,故獲宜男之慶。
(五)諸佛歡喜。一切生物,佛皆視之如子,救一物命,
   即是救佛一子,諸佛皆大歡喜
(六)物類感恩。所救生物臨死得活,皆大歡喜感恩思德,
   永為萬劫圖報之緣
(七)無諸災難慈悲之人福德日增,一切患難,皆無形消滅   
(八)得生天上。戒殺放生者,來世得生於四王天,享無邊之福
   。若兼修凈土者,直可往生於西方極樂國土,其功德實無
   量也。
(九)諸惡消滅,四季安寧。現在為人生極危險時代。蓋煙酒之癖,
   戀愛之魔,纏繞眾人。如眾生報恩,則諸惡消滅,四季安寧。
(十)代代相傳,永遠福壽。動物由下級進於高階之狀態,與人類
   野蠻進於文明之階級相符合。據生物學家之言曰:凡生物皆應
   於外界之狀態而生變化。如人人戒殺放生,則生生不息,善心
   相感,正似子孫代代相傳,永遠福壽。
 
  學佛最重要的就是實踐。而放生是以真實的行動去培養慈悲,去解救生命,去體會眾平等一如,吃素只是止惡,而放生卻是積極發揚善道精神,是造福有情自利利他的行為。因此懂得這個道理後,我們不但自己要繼續放生,還要努力勸勉他人去放生,這樣才能與佛相應,與法相應,與眾生相應。放生活動乃基於眾生平等慈悲精神,所謂「下功斷緣戒殺,中功斷緣兼素,上功斷緣放生」;若能戒殺、放生並且茹素,自然功德倍增,身心自在福報隨來。(全文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