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行法師:一切境界皆是沿途風光

一切境界皆是沿途風光

問:有個密宗道友最近有些不正常,修偏了,旁邊的人想幫助他,請問怎樣才能幫助他?

師:讓他的傳法師父幫他解決。每個法門修行途中都會有反應,他的師父應該知道如何對治。現在有的法師傳法,自己本身都沒有修完,就把法傳給了下一個人。下一個人用心修,出現了境界回頭問師父師父就不知所措了。因為他師父自己都沒有走完這個過程,怎麼可能知道答案呢?過去傳法的法師必須把所傳的法門修完,才有資格把它傳給下一個人。如果僅僅得法,沒有修法,沒有實踐驗證,是不允許把法傳給下一個人的。如果你認為這個法好,但沒有修,身邊有人想修的話,你可以把他直接帶給你師父讓你師父給他傳法。

現在有的人自己並沒有得法,只是從這本上看一點,那本書上收集一點,加上累世的根器,就開始修練;一旦出現某種境界就不知所措,束手無策,不知如何對治。沒有境界還好,一有境界便舉步難行,根本無法走完整個過程。真正有傳承的法門絕對不會讓你出偏差,所謂的「走火入魔」。修行途中每個階段出現的不同境界師父都會告訴你如何對治,如何度過這個階段。法脈傳承本身具有保護的力量,法脈的護法神會保護每一個修法的人。任何一個咒語、一條戒律都有護法神。同樣,你得到了師父的法脈,師父就有責任保護你修行

師父給我們傳法之前,會針對我們的身心進行嚴格的篩選。對於生理心理不過關的人師父是不會傳法給他的,只會讓他修一些基礎方法,所謂的「加行法」,通過修加行來調整身體,轉變心態。因此,有的人一輩子都在修加行,無法得到真正的法脈傳承。加行法不過關,身心的問題得不到對治,又如何接受法脈的傳承呢?我始終強調對三種人不能傳法,即便傳了,他們也修不了:一是心理健康的人;二是生理健康的人三是覺照功夫不夠,進入狀態出不了狀態,活在自我狀態的人要想得法修行,首先要把身心健康

你們坐了一個多小時,有幾個身體坐得熱乎乎的了?沒有熱乎乎的感覺是因為前面的氣沒有沉下來。氣浮則心燥,心浮則氣躁。身心不沉下來,丹田陽氣就不會蘇醒;陽氣不蘇醒,渾身上下就產生不了暖流;暖流不產生,氣脈就會僵硬,骨骼就會發脆,三四十歲的人骨骼的老化程度就像六七十歲的人。如果身體經常生起暖融融的感覺,即便八十歲,他的身體也會像三四十歲的人一樣。當這股陽氣一直處於蘇醒狀態,經絡、骨膜、韌帶就會很有彈性。檢驗的方法簡單,我們都是三四十歲的人,你的雙手交叉在一起,彎腰往下壓,看能否壓在地上,由此即可看出你身體的老化程度你是否坐出了禪定功夫身體精氣神漏掉了陽氣就蘇醒不了;陽氣蘇醒不了,韌帶就缺乏柔韌性;韌帶不柔韌,經絡就不會舒展、暢通;經絡不暢通,又如何達到脈開心解?心輪、喉輪、頂輪又如何打開?三脈七輪能否打開,取決於精氣神是否漏失。因此,只有身體陽氣蘇醒了,才能使經絡暢通,韌帶富有彈性,脈結打開,身體力量出去,與天地通靈。內在力量不出去,是無法與天地溝通的。

問:一個人的身體僵硬是否和他心性有關?

師:肯定和心性有關。一個人如果心浮氣躁,呼吸沉不下去,體內的陽氣就不會蘇醒和發動,經絡就不會暢通,身體必然僵硬。只有氣沉丹田,體內的陽氣才會蘇醒,經絡才會舒展,陽氣才會從後背往上升。前面的氣沉不下去,後面的氣是無法上升的。如果前面的氣往上行,後面的氣必然往下沉。後面的氣往下沉,就會產生生理慾望。因此,只有把前面的氣往下沉,讓後面的氣往上升,後脊背才會發熱,從而達到還精補腦、增強記憶、開啟智慧效果,你才會有超人的膽識和魄力,身體也會得很柔軟。  

為什麼說修行人要少說話?一說話,前面的氣就反彈上來。不說話,氣就沉到丹田;氣往下一沉,丹田的氣就從脊柱往上升。健康身體越在寒冷的時候,手腳越發熱;越在天熱的時候,手腳越發涼。這表明身體陰陽處於蘇醒和工作狀態,能和外面的空氣保持平衡。如果陽氣沒有蘇醒,冬天手腳就冰涼。前面的氣沉不下去,後面的氣升不上來,你的眼前、額頭就不放光,耳朵就聽不到仙樂,晚上一個人就不敢走夜路。陽氣不旺怎麼會有膽量呢?你的身體健康身邊的人也會受你影響;你的身體健康陽氣很足,病人靠近你也會不治而愈。為什麼?身體有病是因為陽氣不旺。當身體不好、陰氣重的人一靠近你這陽氣的人,你身體陽氣自然就釋放出去(陽氣的場具有輻射的功能),改變對方的磁場,對方的身體自然好轉。你根本不需要刻意給他發功。

問:當脊柱的氣往上走時,背脹得發痛,這是有問題還是正常現象

師:正常現象。如果懂得對治很快就會過去;不懂對治,熬一段時間也會過去。如果想對治,練萬行的七節動功就能把韌帶拉開,促進陽氣產生。不練動功,練「達摩易筋經」或道教的「八段錦」也行,它們的道理是一樣的。或者像禪堂里那樣跑香,一天跑上兩個小時也行

問:弟子在九華山打坐時出現一個非常可怕的現象,頭頂像頂個鍋蓋,頂了一段時間後,前面突然出現一個窟窿,弟子往下掉,一睜眼這個現象就沒有了。出現這個現象弟子就不敢再打坐了。

師:好現象你真用功了,身體力量才會往上沖,衝到頭頂時,就像碗扣在頭上一樣。繼續用功把它突破,你的頭頂就會蓮花一樣綻開。

問:開始幾天看見眼睛鼻子里有光,出現這個現象後不知道該怎麼辦,就不用功了。請教師父,如果再感覺自己往下降,該怎麼辦?

師:還按你原來的方法繼續用功,讓身心放鬆。中脈在打開的時候一定會出現這種現象如果你恐懼,可以睜開眼睛完成這個過程。但是眼睛睜開,這個過程可能會停止。因為睜開眼睛,眼根就打開,力量就從眼根釋放出去,這股力量就不能百分之百地從中脈出去。而閉著眼睛容易進入狀態力量就會百分之百地從中脈衝出去,只是這個現象會比較猛烈。眼睛睜開,或者六根之中任何一根打開,都會這股力量消耗掉一部分,從而減弱它的氣勢,削弱這種境界你還以為是緩解了,實際上是把一部分力量消耗掉,釋放掉了如果你有膽量,你的師父會告訴你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如果你心理素質過關,仍舊關閉六根,力量就會全部處在中脈中,你就會很快完成這個過程。一般人前幾次沒辦法完成,要重複很多次,最終還是關閉六根才衝出去。

問:頭頂像鍋蓋一樣被沖開,這個問題大不大?

師:怎麼會有問題呢!這是必經之路

問:我感覺太陽下面用功境界來得特別快,這有危險嗎?

師:哪裡會有危險!怎麼老想著有危險呢?只要修行就會境界境界就是現象現象不是生理的反應就是心理的反應,總之一定會有反應,沒有反應怎麼證明你入道了?沒有境界,怎麼證明你與道相應,以什麼來證明你已經「過五關斬六將」了?東華寺的常住都知道什麼叫「過五關斬六將」,你剛來還不知道。如果有人說自己修行很高,但從未出現過任何境界,那說明他門都沒有入。境界就是沿途風光。如果修行的歷程要一百米才能達到目的地,那麼一路都是沿途風光,過一米就有一米的沿途風光,過一百米就有一百米的沿途風光。只是其中有一階段沒有沿途風光,但沒有沿途風光正是這個階段的沿途風光,你要堅信它只是修行的一個階段,很快就會過去。有些修行人不了解這一點,在身心沒有出現反應的這個階段感到前途渺茫,修行沒有希望,因為心灰意冷,灰心散氣而放棄了修行。殊不知這正是山窮水盡疑無路,身心產生巨大變化,正處於蛻變之時。當走完這個過程下一就會柳暗花明,一切境界都會展開,智慧將會打開,一些小功能也會出現。

在此之前所見到、所感受到的,都是我們累劫積累的習氣,是意識層次所錄信息的重新播放,談不上是靈體的境界。靈體的境界一旦出現,靈性力量一旦釋放,世間萬事萬物都無法再左右你。也許你還世俗的種種習氣習慣,但它不會讓你沉迷其中。由於我們迄今尚未體驗和開發出靈性力量,一點世俗的功名利祿、財色名利就可能讓我們沉迷其中,難以自拔。如果你見到了靈性力量世間美好事物都無法再誘惑你,更不要說左右你了。也許你會去嘗試,去經歷,去體驗,但很快就會過去,絕不會沉迷、留戀。見道的人永遠不會留戀紅塵。之所以你還留戀紅塵是因為你只是相信道,還沒有見道。但是,見道不等於超越輪迴

問:修行人說話,包不包括誦經?

師:你可以觀察一下,誦經多的人大多面黃肌瘦,有氣無力。因為他是用胸腔的氣往上拔著誦經,只會越誦越累,氣拔得難受。他不是用丹田的氣來誦經,丹田力量沒有激活。真正的誦經是藉助丹田往上推的力量這股力量推著你不得不誦經,誦完之後會感到特別輕松愉快。難道你們沒有感覺到上早殿如果張開口高聲朗誦楞嚴咒,上完早課就會感到神清氣爽;如果站著不開口,下了殿就會很累,很昏沉,甚至想往床上躺?別以為光靠打坐半個小時念念咒就有用了,沒有用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是說話、做事還是走路,尤其是在說話的時候,要有意識地採用這種深呼深吸的方式,單靠每天打坐時練上半個小時遠遠不夠。你的呼吸方式一旦改變,練上十口氣力量就會蘇醒,馬上就會感到渾身通暢,身體暖融融、熱乎乎的,夏天則會全身清涼這股力量一旦喚醒,任何時候眼前的光都不會消失。

問:一個好的音樂家能開悟嗎?

師:好的音樂身體素質肯定比常人好,他的元氣已經喚醒並激活,否則他不能有那麼高的音,那種高音一般人是達不到的。因為他採用的呼吸方式已經成了他的生活習慣,所以才會成為好的音樂家。包括那些運動員和練武的人他們的這股力量都已經喚醒,所以他們有我們體驗不到的東西

問:念「嗡、嘎、吽」時感覺身體發燙、出汗,不念時就感覺很差,是內在的力量不足嗎?

師:這是正常的,都會有這個過程

問:目前我的狀況是感到身體的經絡不協調,比如伸胳膊,從左到右轉,渾身就不舒服,好像不在一條線上,上下左右不分,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師:也屬正常,你的陽氣不足,陰陽不均衡。繼續練下去。

問:我的體內就像有一太陽,當太陽升起的時候,就形成了一個隧道

師:出現這種狀態非常好,非常正確,正處在途中。繼續修下去,很快就會走完這個過程

問:這時候應該以動為主,還是以靜為主?

師:以靜為主,身心都要靜。即便你的身體有時在動,心也要保持寧靜。如果打完坐很疲勞,就讓身體動一動。傳統的「八段錦」或「易筋經」必須會。當內在經絡的力量充足、舒展、上升時,如果你會八段錦或易筋經,就能起到輔助的作用,否則就會感到身體睏乏、僵硬、舒展不開

釋萬行
2010.12.19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