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良法師:團隊與六和敬

團隊與六和敬

  團隊,一詞在現代企業管理課程中「呼叫」率極高。為什麼呢?在市場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高速發達的今天,一個人或者幾個很難完成一個企業「快速倍增」的要求。通常是幾十人上百人甚至更多的「團隊」集體作業。出手就是一個拳頭而不是一個手指。因此,團隊建設就是門「學術而不是可有可無的「話題」,就要點時間說道說道「團隊」建設這個眾說紛紜的「學術問題」了。

  有這麽個事——
  有一老闆,發財了,有錢了,是個孝子。把鄉下的老爸老媽請到都市自己的別墅里享清福。誰知,事與願反,自從兩位人來到市裡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三天一小病,兩天一大病。鄉下硬朗朗的二老,變成了病秧子。無奈之下,只好又把老人送回老家,您猜怎麼著,像變戲法似的二老又恢復成往日里紅光滿面,精神矍鑠,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長壽老農摸樣的人了。是孝親不誠?非也!「團隊失和」之故也。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生活在一個與生俱來的「團隊」里。這個與生俱來的「團隊是由每個人父母家族決定的。一個人面對這個與生俱來的「團隊」從理論上講,只有兩種態度一是保持這個與生俱來的「團隊」,二是不斷打破與生俱來的「團隊」。
  讓一個在「團隊」里生活了一輩子的人,突然改變環境去適應一個新「團隊」的生活,不但不科學也不符合大自然規律

  還有一件事發生在兩千多年的西漢初年。
  據【西京雜記】記載:太上皇移居到長安後,住在深宮裡,天天悶悶不樂。劉邦很奇怪,通過左右一打聽,原來太上皇自幼所喜歡的是和一些屠戶、商販,賣酒、賣餅,斗雞、踢球(蹴鞠)的市井布衣在一起,以此為樂。現在搬到這兒,所有愛好都消失了,所以很不開心。劉邦一聽,好辦,把老家搬過來!於是,劉邦仿照沛縣豐邑造了一座新城,並將老家豐邑太公的故交全遷過來。太上皇一看,樂了!這座新城後來改名新豐。新豐城修建時,完全按照原沛縣豐邑的老樣子,街道、房屋,一切格局原班照舊。男婦老幼,齊聚新豐,每個人一看就知道自己的房子在哪兒。街上到處跑的狗、羊、雞、鴨也都能認出自己的家。
  太公當了太上皇,自然可以擁有一個新的「團隊」,這個「團隊」就是王公貴族,皇親國戚,忠臣良將。當時願意結交太上皇的人可謂:大有人在。但是,漢高祖的這位老爸卻拒絕這個新「團隊」。戀戀不舍原來的「團隊」。身為皇帝的劉邦權力無邊,竟然想出了這樣一個辦法,將沛縣豐邑搬到京城都市圈!皇帝一聲令,新豐應聲起。
  「工作團隊」簡稱「團隊」,是指工作中緊密協作並相互負責的一小群人,他們擁有共同的目的工作方法,且以此自我約束。
  這一管理模式(指以團隊精神為指導的工作團隊)起源於日本,盛行於美國
  以上兩個例子都是說不能融入「團隊生活工作情況假如我們必須要加入一「團隊」去拓展,去創業該怎麼辦呢?
  既沒有夕陽生活的閑適,亦非皇親國戚的我們,有什麼指導思想可以讓我們有足夠的思想「儲備」,去適應一個新的環境呢?
  「信任、平等、親密、重組」是步入「團隊」的「敲門磚」,一言以蔽之就是「和」。
  重視「和」,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顯著特點。
  儒家孔子的「君子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道家老子的「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釋家有「六和敬法(簡稱六和)」。
  可見儒釋道三家均把「和」納入自己的思想體系。
  其實,由儒釋道三家共同組成的中國傳統文化所滋養的國人,在「拿來」「團隊這一管理模式時,應比其他模式更易消化吸收,事實卻恰恰相反。自實行市場經濟以來,國人傳統中的「和」已被西方企業文化中的崇尚個人英雄主義的「自由競爭」以及商品經濟社會所宜導的消費至上破壞得盪然無存。
  公司同事之間勾心鬥角、爭占上風。
  在此氛圍下建立的團隊,往往因其成員間缺乏共同的目標、良好的合作而以失敗告終。
  就此而言,佛陀為僧團建設所確立的「六和」精神則是一劑靈丹妙藥。
  佛陀住世時,領導的僧團包括了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優婆塞、優婆夷等七眾弟子佛陀身邊的常隨,就有千二百五十人之多。佛陀以「六和敬法」攝眾統理如此龐大的團體,亦即以「和」為原則,從言、行、意、見、利、戒等六個方面規范僧眾行為,使其和樂清靜
  佛陀強調了「身和同住」,以此消除婆羅門種姓僧眾的特權和優越感,避免了僧眾之間的對立、歧視和斗爭。
  佛教「六和」精神團隊建設中有著特殊的文化作用。我相信,隨著我企業不斷對西方管理模式「中國化」的實踐,早已融入國人血液佛學思想將會被逐漸重視,並將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心理學家馬斯洛說∶傑出團隊的顯著特徵,便是具有共同的願景與目的。因此建立團隊的首要要素,便是建立團隊共同的願景與目的,但是由於人的需求不同、動機不同、價值觀不同、內心恐懼不同,因此要讓目標趨於一致,也是極為困難的,但是俗話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能具有同理心,加上熟練的技巧,建立共同的目標並不難。
  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復習一下佛教「六和」的相關內容相信會有不少收獲,不僅僅是中層領導就是普通員工如果將「六和」諳熟於胸,相信在任何團隊都能夠「和諧」的生活下去。

  還要說個發生在不久的一件事——
  有位員工應聘某私企,剛工作一天,因為一件極小的事情和主管領導鬧起了別扭,起先是口角進而大打出手。主管領導企業規定果斷的辭退了這位員工。事後,這位主管百思不得其解。「為這點小事他為何發這么大的火呀」?
  事不宜遲,他果斷的進行了家訪,事情原委終於水落石出。原來,這位大發「無名之火」的同事家裡突遭變故,性情大變,有火沒處散發,才發生了「不該發生故事」。
  真相大白,該職工被重新應聘。在後來的工作中為企業創造了數以千萬計的效益。
  顯然,這位企業主管以「和」為先導,整合了「團隊」,也為自己和企業帶來了經濟效益。
  至此,「二會」召開之際,聊發小文,抱磚引玉,福庇眾生阿彌陀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