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良法師:流水行雲捨得畫

流水行雲捨得畫
 
  舉凡「自然景區」多是奇峰聳立,怪石嶙峋,飛瀑百丈,潭深水清,移步換景,迥異非常。自然景觀才可以營造出「天然去雕飾」的人間美景。
  好景緻是要好心情的人去欣賞的,貪欲深重的人即便流連於「天上人間」之中,亦沒有心思去把玩。
  人生如畫,如何描摹那豐富多彩的生活畫卷,是入世精深的人們多多考慮的事情了。
  在物慾橫流面前,在誘惑迭出的時代,只有佛學文化布施、捨得才是抵禦世間糟粕精神「防腐劑」。
  在心的深處築起一道乾淨、整齊的「堤防」,猶如心靈的「自然景區」,任你自由逡巡。
  東西宗教文化都有布施一說,其本質是教人去除貪鄙之心,由不執著財物,進而不執著於一切慾望雜念,而虔心於普度眾生。如此才可明白,佛學文化何以把布施列為「六度」之首,即從迷惑的此岸渡向覺悟彼岸的第一座橋梁。
  我們在社會上盡可以積極進取,但是內心深處一定要為自己保留一份超脫。生就佛性的超脫之人,深諳捨得的道理,卻自己不為所知
  行雲流水般的自自然然的去布,去舍,福報最大。
  星雲大師說:「人類有很多陋習,很多煩惱,比如貪欲、嗔恨、愚痴、嫉妒、浪費、貪污,如果統統去掉,很困難。這個社會「五趣雜居」,人、畜生、魔鬼,好人壞人、士、農、工、商,大家都在一起,好的一半壞的一半。
  豁達的人,稟賦超脫;真情的人,懂得奉獻;幸福的人知道放下智慧的人崇尚捨得。
  人生在尋找「得」的同時,總要先「舍」,正確認識「得」與「舍」的關係就會在「得到」的時候懂得必然的失落,也會在失落的時候懂得如何從失落中找回自我
  佛學文化不是單純的哲學,卻包含著哲學道理
  在大自然世界裡,生命是因為美麗才存在,而是因為我們的存在生命才變得美麗。
  人的一生,需要不斷的選擇和變化。除了自己的父母無法選擇外,其他的都可以選擇。
  選擇你的工作,選擇你的伴侶,選擇你對人生態度等等。選擇的關鍵正在於你能否在得與失的關鍵節點上不昧天理良心,拿得起放得下。人的一生,不是得,就是失。而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在得失之間精彩你的人生
  鮮花送給朋友,首先聞到花香的是自己;泥土拋向別人,首先弄髒的是自己的雙手
  眺望遠處,風景迷人。走進風景,其實自己也是風景,也在風景中。
  緣何「不識廬山真面目」,爭奈「身在此山」故。
  人生的風景有的時候,看也看不完,看不夠,看不懂?換一種方式用心去透視:
  「浮雲」也能是「神馬」。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