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顛倒的真理——佛學四諦之道諦
道諦,是佛學四諦中的最後一「諦」。道,是通達的意思,也有道路的意思。當然,這種道路是達到寂滅解脫的方法和手段。原始佛教認為道諦是指八正道。從此大乘教、小乘教又各有發展。
佛學認為依道諦去修行,就能達到寂滅解脫的滅諦。由此途徑確實可以達到解脫生死的目的。道諦是正確駕馭人生之舟,脫離苦海,到達幸福的彼岸的修持方法。
這里出現的疑問是:當我們已經知道了人生之苦,又通曉了苦的根源以後,下定了滅苦之心,那麼如何滅苦呢?
對這個疑問就由道諦來作答好了。具體的方式佛學把他分成了八種,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八正道。即:
一、正見解(正見)
二、正思想(正思維)
三、正語言(正語)
四、正行為(正業)
五、正職業(正命)
六、正精進(正念)
七、正意念(正定)
八、正禪定(正精神)
下面我們就分別來看看這「八正道」是如何教導我們的吧。
對事情(事物)的如實知見、出世間的正見唯有見道者最為清凈,對宇宙人生生死與解脫之四聖諦義理,智所證知,直窺實相。
世間正見只是許多經驗、時間所積累的知識,是通過名稱、標誌及事物的相貌與形狀的正確分別罷了。出世間正見唯有通過修禪定及放下一切雜染心才能生起。若依多聞佛法而分別邪正因果,也能生起正見,所以正見由多聞、思維、修持而得來。
在沒有貪嗔痴慢疑等煩惱的情況下,依正見觀察、思維,如理地作出決定,故又稱為正欲或正志。
由正思維才能做出正確之身口意業的行為。比如說蒼蠅是損害人類的害蟲,我們一定有理由把它殺死。假如這個道理成立的話,那人類損害其他的眾生,它們也應該把我們都殺死嘍?足見,這是不正確的思維,因為這其中摻雜了「我」的煩惱,以人為中心,認為有損人類利益的是害蟲,所以我殺它不打緊,它殺我絕對不行,「我」字當頭,貪在其中矣。
1、不妄語欺騙。
2、不兩舌,(傳瞎話)搬弄是非;或發表引起兩者間之憎恨、敵意及不和之言論。
3、不粗惡口罵人或苛刻、酷毒之諷刺等。
4、不作無意義及無利益之空談或花言巧語--綺語。
戒除了這四種語言行為就可以做到正語了。我們應該多說一些合理、真誠以及和藹可親的話。
這里不是指正當的職業,而是說正當的行為,即:戒殺生、邪淫、偷盜等,行為要善良,不侵害一切眾生就是正業。做到了「正業」才能夠於修道時,在行住坐卧中正念而住。
五、正職業(正命):生活中做到清心寡慾,正確看待生命的意義。
以合法不損害他人的謀生方式來維持生命的存世,尤其不能參與販賣眾生、軍火、殺生器具、醇酒、毒品或嫖賭等違法行為。對出家人而言,則如法求衣服、飲食、坐卧具、病緣醫葯供身什物。
精進努力離惡向善,即精進修道。這里的正精進專指修禪定而言。正勤有四,所謂四正勤既是:
1、未生善令生
2、已生善令住
3、未生惡另不生
4、已生惡另滅
以世間法來說,不生邪惡之心念,稱為正意念,反之則是邪念。以修行來說即是意念正法,如四聖諦、八正道、四念處及菩薩道等等修行方法為正念。於修道中不忘失所修的法,心念時時明了不忘失,比如念佛,對於念佛的境要明記不忘,這叫正念;如果念佛時胡思亂想,就是不正念,哪怕在念佛時想要去救人等好事,若不覺知心已隨境轉,也是失去正念。這個八正道中的正念偏重於定學,既是你所修的法或境,要保持它,稱為正念;如果沒辦法保持它,即是失去正念。
心一境性,不向外馳散,正定有初禪至滅盡定,禪定時的用心不外兩種情況:
1、止(三摩地):即入定,心一境性,並非不起念,而是心念保持在單一之定境中。
2、觀(毗婆舍那):於定中起智慧,用佛法觀察實相。修,「止」能暫伏煩惱,但不能除去煩惱;修「觀」則能除去所對治的煩惱。
從概念上來說,道諦是比較「通俗易懂」的,大家會發現,真正做起來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要堅持不懈的修行才能完成。
大家還會發現,在道諦中並沒有祈禱、膜拜與儀規,因為這些不是正道。不過,對於教義不理解之初信者,由於宗教情操的需要,通過優美的習俗與儀式來引導他們走上這條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