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法師:講經說法的方法與技巧(文定法師)

講經說法方法與技巧

文定法師

【編者按】

    4月19日至22日,在江蘇宗教事務局主辦的第三期全省佛教寺院住持(負責人)培訓班上,江蘇佛教協會巡迴演講團成員、南通太平方丈文定法師對講經說法方法與技巧作了精闢的開示
 
  所謂的講經,就是演講口才的一種體現,這也是處世之道能有一個好的口才,在處世、弘法的時候,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佛教自古以來就特別崇尚講經說法對於講經說法好的法師,我們盛讚他為辯才無礙。這個辯才分為事無礙辯才、理無礙辯才、辭無礙辯才、義無礙辯才,以及事事無礙辯才。我們說一個講經法師講得非常好,講得感天動地、天花亂墜,就是說這個人的講經契理契***、如法如律。
  「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所謂上契諸佛之理,是說他講的內容有根有據,都是來自諸佛經典歷代祖師大德的言論,並非杜撰。「下契眾生之***」,也就意味著他講的東西能讓聽眾聽得懂,能夠流入眾生的心田,能夠起到感化、教化的作用。我們在講經的時候,要看聽眾是上等、中等,還是下等的根基然後再講出不同層次的適合當前聽眾接受的經論。
  在此所作的匯報,分以下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講經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講經的儀式,第三部分是講經的方法
  一、講經的重要性
  佛教佛陀兩千五百多年前創立的,自印度流傳到中國,其發揚光大、成熟乃至形成為世界宗教格局可以說都是中國佛教可以說就是一種教育,是對法界一切眾生完美的教育,我們如何將世尊的教育普及下去,並且深入人心,以達到化世導俗、引導修行目的?講經說法便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恆課。佛教發展到今天,依然迸發出生生不息的朝氣,這和歷代祖師大德佛法的理解和弘揚密不可分。
  釋迦牟尼夜逾王城,到雪山修行,經過六年苦行,反省到這種苦行不究竟,不能解決人生的根本問題,就放棄苦行,來到恆河岸邊,坐在一棵大樹下,經過四十九天的思維,獲得了圓滿覺悟。之後佛陀到鹿野苑,去度當初和他一起出家的憍陳如等五比丘。到鹿野苑說四諦法,這就佛陀的第一次講經說法。從鹿野苑說法到鶴林涅槃,前後四十九年中,說法三百多次,度眾無量。可以說,世尊的一生就是弘法的一生,就是傳播他的思想理念悟道的一生。印度佛教沒有度亡超薦、應赴佛事功能,這種功能佛法傳到中國以後才產生的,是為了適應中國人的需要而派生出的一種應赴形式
  印度原始的僧侶們,每天所做事情就是觀照——思考、參悟,然後把這些思考、參悟的道理給別人聽,這就是講經說法。經過了上百乃至上千年,才使佛法傳承到了現在。佛法之所以到今天仍舊為廣大民眾所接受,在形式上、組織上依然如此完備,和講經說法密不可分,所以說講經說法是非常重要的。
  現在出家人面臨的事情太多了。比如我,是一個寺院方丈平時要管理寺院事情繁雜,應付多,誘惑也多要想靜下心來研究經藏,宣揚經典,是很不容易的。
  如果寺院住持整天都忙於事務,忙於應酬,那麼講經說法時間少了,長期下去,信徒——那些幡然醒悟,返邪歸正,皈依佛門,想尋找一個身心依止處所的人們,就會因缺乏法師講經說法的引導而盲修瞎練,受社會上異端邪說的影響甚至於為異教徒所拉攏。天主教基督教發展信徒方法特別多、力度也特彆強,甚至連我都要拉攏,更別說那些立場不堅定信徒了,一拉就容易過去。所以法師不學會講經,不去引導信眾,我們的根基就會被削弱,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如果一個法師不深入經藏,不研究經典,當一個信徒問起來什麼是住持三寶,什麼是一體三寶,什麼是自性三寶時,就會一問三不知,那就完了。信徒就會想,我皈依你什麼啊,我供養你什麼啊。很多居士自己通過網路聽經、流通的經書也能得很東西
  比如說兩三年前,我正在課堂講課,有一客人伸頭進來張望。有位師父就問:「你找什麼啊?」那位客人回答說:「我看看這裡面有沒有佛。」那個師父就說,「要拜佛大殿,這個地方哪裡有佛?」結果那個人說:「看你穿的這身衣服,我叫你一聲師父,要不然我都不喊你師父經文裡面講了,法身佛遍一切處。你說哪個地方沒有佛?為什麼大雄寶殿有佛,這里就沒有佛呢?您給我解釋解釋!」我坐在那裡就說,「你看,我平時叫你多看點經書,你不看這個問題你怎麼回答!」二祖慧可大師,原來叫神光大師,幼時飽讀儒家詩書,後來受達摩祖師傳法,成為禪宗二祖。小的時候媽媽帶其去寺院進香,他進大殿,沖著佛像就撒尿。香燈師父看到之後,就過來打他耳光子,說小孽障,這么清凈佛像前怎麼可以撒尿呢?小慧可就說,「師父,《華嚴經上講,『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法身遍一切處。你給我找一個沒有佛的地方,我去撒尿。」師父一找,還真找不出一個沒佛的地方,於是啞然。這就辯才
  所以說,我們不深入經藏,不好好地學習佛經,那麼,在引導信眾過程就會遇到很多尷尬問題,回答不出來的話,你如何做師父?!
  在歷代高僧大德先賢前哲的努力下,中國佛教締造了良好的社會形象,然而當今社會的現代化浪潮洶涌澎湃,各種思想對於佛教界尤其僧人的誘惑都很大,如何珍惜佛教社會形象,並繼續發揚光大,需要我這一代人的高度重視和深入思考,要從倡導讀經、講經開始。做一天和尚念一天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這個鍾要撞響了,不要撞啞鍾。
  說到讀經,所謂小和尚讀經有口無心,要是真的做到有口無心好啊無心而有心,有心而又無心,你得把一部經讀懂了才行。現在很多人對《地藏經》、《金剛經》等佛經爛熟於心,但是熟不一定能懂,因為你讀的時候沒有觀照。我們說般若,有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從文字般若契入觀照般若,從觀照般若契入到實相般若。而講經說法,還涉及到一個方便般若你把一部《金剛經》讀得爛熟,甚至能背下來,充其量也不是一個趕經懺、做佛事手段而已,內中的微言大義你沒有弄明白,僅僅停留在文字般若階段,沒有契入到觀照般若層面,更不可能徹見證入實相般若
  我們要從讀經、講經開始,強化自身建設,促進佛教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健康發展。講經說法是我們出家人的看家本領。在第一屆講經交流會上,我們的前任會長一誠法師就強調,講經說法是我們出家人天經地義的一件事。
  出家人走出去,大家一般都叫我們法師(不是方丈,一般是不稱和尚的)。法師三種,經師、律師和論師。經律論全部通的叫三藏法師,如唐代的玄奘法師、姚秦鳩摩羅什法師。當代的三藏法師是誰?弘一法師只能算是律師,巨贊法師可以稱為三藏法師。就是說這個法師不但弘經,也弘律、弘論。其餘的一般統稱為法師
  既然人家稱我們為法師,那我們就要名副其實,就要學法、講法、用法。推展講經、念經活動,就是要讓我們這些出家人掌握經典,學會看家本領。真正做到內修外弘。要想對外弘法,對內不修不行,你必須要深入經藏。我也說了讓我來講如何把經講好,我講兩個小時之後,你們就都成了三藏法師了,那我的功德大了去了這是不可能的。
  我的意思是,一定要深入經藏,一定要早讀晚讀,秉燭夜讀。要學古人頭懸樑錐刺股、鑿壁偷光的精神,要下這種狠工夫。而有些法師滿腹經綸,讓他寫沒問題,讓他去講,則不行了,抖得像篩糠一樣。就是那句話說的,茶壺裡煮餃子,有貨倒不出,缺少口才的鍛煉。怎麼辦?先小范圍給自己徒弟居士講講,磨練自己。像我今天坐在這個講台上,從容不迫地講課,不是一朝一夕得來的。我第一次上台講經,後面准備好的東西找不到了,也在上面發抖,都不知道怎麼說了。這種不怯場的勇氣,是後來磨礪出來的,一次又一次的磨礪。二十年前我開始發心講經,每天給居士開示,拉三五個人過來,和他們聊聊,一天天地,人數逐漸增多了。在下面講多了,我就給自己搭了個法座,上台去講。諸位也可以「亦復如是」地去試試看。講經也要慢慢地來,不能一蹴而就。
  講經是引導信眾的基本方法,這些年來,我們佛教的發展勢頭很迅猛,善男信女越來越多,但是信眾的素養、文化素質參差不齊。如何引導好越來越多信眾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和挑戰。作為人天師表的法師,要義不容辭地肩負起引導眾生的任務。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教主,也是我們講經弘法方面的典範。綜觀中國佛教歷史,以弘法度生為己任的高僧大德代代相傳。遠的不說,就我們所熟悉的太虛、虛雲、弘一、印光、圓瑛、巨贊,居士代表中的趙朴老、歐陽竟無等都是我們的榜樣。他們無不是面向大眾,講經說法,連續不斷。講經要面向各種層次。我經常給老闆們講課,有時候企業也請我去講課,用什麼方法呢?你到企業就不能用給信徒講經的方法了。你到院校,要採取給學生講經的方法。所謂觀***施教、面向大眾、貼近現實人生我們現在倡導人間佛教,而有些人一講經,就談玄說妙,脫離實際,似乎談得越玄、越微、越妙,就說明他的道行越深。所以,我們大家要一起繼承和發揚歷代大德的優良傳統,通過講經說法積極引導大眾生起純正的信仰
  要堅守嚴謹的修學次第。我發現現在有個問題很嚴重,就是在顯教、漢傳佛教地區有很多弟子、在家信徒藏密特別感興趣。首先我認同藏密也是佛教,而且是大乘佛教,因為佛陀說法,化法四教(藏、通、別、圓),化儀四教(頓、漸、秘密、不定),藏傳屬於秘密。那麼這個秘密為什麼要在那個地區傳播,就是因為這個法門方法只適合那個地方的人修學,適合那個地方人的根性。而我們內地的佛教徒,尤其這些居士還沒有打好基礎,沒有把顯教的功夫做透、做實、做深,就去盲目地修學藏密,這非常危險。很多人修學追求神通境界,結果神通沒追求到,倒是發了神經病。我們的信徒為什麼要去親近密宗?問題出在哪裡呢?出在我身上。他皈依師父了,但是師父從來不給他講經說法不給他灌輸點佛教知識。於是他出去旅遊、朝山,去了藏地遇到了活佛喇嘛,馬上就皈依家了被人家用個什麼水一灌頂,渾身都酥軟了,學密宗去了我不是說藏密一定不行,而是說修密必須要在上師的指導之下進行。一個禮拜至少要有五天時間親近上師,否則非常危險,怎麼個危險法不是今天的課題。所以要遵守嚴謹的修學次第,在現實生活中踐行信仰,真正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講經還是佛教適應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佛教從古印度傳到中土之後,逐步與中國文化相融合,最終成了中國佛教我們現在談到宗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都是外來教,只有佛教道教是我國本土教。其實,佛教也是舶來的,即「進口」的。漢孝明帝做了一個夢,佛教就傳入中國了,所以中國佛教是從皇帝的一個夢開始的,這是佛教傳入中國的肇始。剛傳入中國的時候,有很多理論、理念中國百姓思想習慣不契合,引起了佛、儒、道之爭,一些人就排斥佛教,而另一些有識之士認為佛教傳入中國,對中國人有好處。漢代有一大學者,名叫牟子,造《牟子理惑論》從三十多個方面列舉了佛道的同異之處,這才使得學界接受了佛教佛教剛開始傳入中國是在上流階層流傳的,直到唐朝慧能大師之後,佛法才真正走向平民化。
  從早期傳入中國到逐漸和中國文化相融合,才最終成就中國佛教。這種傳承和發展,離不開譯經、講經、注經,離不開譯師、法師和講師的傳承與求變。佛教印度傳入中國,還要靠中國法師一是傳承,二是結合中國人的習慣思維模式進行求變。當然這種「變」是智慧的變,萬變不離其宗,變得讓中國人更加容易接受但又不脫離佛陀原始的思想宗旨
  現在要給老百姓講經,就不能用古代講經的方法,你要用現代語言,時髦的語言,讓現代思維的人容易接受,你可以你自己觀點,但不能脫離原著。為什麼新版的《紅樓夢》、《三國》電視劇在網上遭到批判?因為新版的《三國》里,關公竟然自己抹脖子,變成了日本武士精神了,關公明明是被別人砍頭的吧——這就脫離原著了。新版的《紅樓夢》脫離得更加詭異,場景搞得像鬼片《聊齋》一樣詭異,這樣人家就不喜歡看。老版的為什麼大家又喜歡看呢?並不是它拍攝的技藝有多麼高超,也不是因為演員的演技有多麼高超,而是因為它更忠於原著。我們講經也是這樣,可以求變,但是如果你變得脫離原著了,全部都是你自己觀點,胡說八道了,那麼即使你有再好的口才也沒用,因為你講的東西不符合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叫三法印。你講的東西人家會用三法印來印證,符合這三個原理的,即使不是佛說的,它也佛法;不符合這三個原理的,即使是「佛」說的,也不佛法這是印證佛法真偽的三個標准
  現在社會上流通的《玉曆寶鈔》、《地獄遊記》、《西方遊記》、《天地八陽神咒經》等都是偽經。為什麼說它是偽經呢?它不符合三法原則。哪個跑到西方極樂世界還回來的?飛到西方極樂世界,呆了幾天又回到我們世界,然後給我們這里的人極樂世界有多麼好,你們認為可能嗎?還有一人到地獄去了又回來了,然後口述了經歷,讓人記下來了。胡說八道嘛!這不符合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也不符合涅槃寂靜,把佛陀的三大原則都否定掉了你能它是佛法這就打大妄語了。
  也可以說,佛教印度傳到中國,一直都在發展變化,如果沒有發展變化,也就沒有今天的佛教。因此在講經說法中,自覺適應時代社會發展的要求,不斷獲得新理解,做出新闡釋,這是中國佛教的一個重要傳統。閱讀和講解佛教經典,不是為了復古,而是要在對原創經典(鳩摩羅什、玄奘菩提留支等譯師翻譯到中國經典,原典)認真鑽研的基礎上,做出符合時代發展方向的解讀和研究,做到常講常新,常聽常新。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中國佛教尤其要繼續完善和發展講經說法這一重要傳統,通過學經講經,挖掘佛教經典中既契合教理教義,又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內容努力探索佛教與當今社會的通融之處。記住,講經你是講給現代人聽的,現代人思維方式很活躍。過去的法師講經在儀式方法乃至語言上很呆板,就老說,師雲,祖雲,盤個腿,打個坐,眼睛一閉,經上怎麼說的他就怎麼念。這也是一種講經啊。這個問題放在下文講經儀式里再談。
  歷代祖師在講經的時候,比如六祖慧能(你們可以去研究一下《壇經》),他所用的方法,很多都是符合唐代人的思維模式的。再比如塑造觀世音菩薩像,從北魏、唐一直演變到現在,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形象。到了唐代,觀世音菩薩像變得很肥美,雙下巴。大凡雙下巴的佛像都是唐代的。你們考古,如果有人認為這個佛像北魏的,一看居然是雙下巴,那麼這個判斷一定是胡說八道,北魏時代佛像沒有雙下巴的。因為北魏人講究瘦美,雙下巴不好看。唐代講究胖美,因為楊貴妃比較胖,武則天也胖,所以唐代的塑像都是有雙下巴的,這就時代的烙印。現代的佛像都是仿的,都沒有現代特色。如果有現代特色,那麼當代佛像都應該穿西裝的吧!哈哈!你們認為我身上穿的是僧裝嗎?其實這是漢服,我們權且把這個當僧裝了。漢代的在家人也穿這種衣服的。我專門研究了中國的僧裝發展史,僧裝就是「三衣」——安陀會(五條衣)、郁多羅僧(七條衣)、僧伽梨(九條大衣)三種。僧的所有用具就是三衣、一缽、一杖、一具。為什麼我們要用這個漢服來做僧衣呢?佛教印度傳入中國北方,出家都是要偏袒右肩的,這個右膀子是露著的。北方冷啊,後來皇帝說算了,中國北方和印度的氣候是沒法比的,所以就把漢服放在裡面,把僧服罩在外面。僧服就是袈裟,除了袈裟其他的都不是僧服。像這種服裝,就是佛教傳入中國求變的結果。變就是變通。我們去東南亞,看南傳佛教僧人他們的膀子都是露在外面的,而且是赤腳不穿鞋的。
  所以說現代人講經要符合現代人思維模式,講出來的話,要讓現代人聽得懂,善於尋求中國佛教薪火相傳、發揚光大的連接點。你把此土的眾生引導好了讓他們有了正信正行這就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了。
  二、講經的儀式
  中國歷代相傳的講經儀式相當復雜,東晉道安法師撰寫的《講經儀軌》規定,講經有行香、定坐、上經、上講。行香就是要進香,定坐就是設高台,上經就是請經,然後上講,在高台說法。把這個講經儀軌搞得如此的復雜,無非是為了體現講經是一件非常莊嚴工作,絲毫馬虎不得。
  講經為什麼不能馬虎呢?因為你的是佛法我們現在講的經都是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說出來的。我想一個問題:這個佛法佛說的,還是他發明的?佛法其實是本來就有的,是釋迦老人家發現了,總結歸納後說出來的,而且總結的是一部分,說的是天地宇宙運行的一種章程、制度規矩。比如我們現代所使用的話筒、電腦、燈泡等,這些東西能夠運作的動力是電,而電是發明家發明的嗎?我說他是發現家,發現了這個東西之後再告訴世人。記住:所有的一切都是本來就存在的,只不過遇到了一個聰明的人把它歸納總結了,把很多可以促成這個東西因緣聚合在一起,這個事物就產生了
  古代法師講經,比如玄奘法師印度,在那爛陀寺獲得天乘的那種講經方法,到中國來沒有進行過。講經儀式的漸次形成,發展到今天成了開大座的講經方法。開大座的講經方法,即我們法師搭著衣坐在法堂,聽經的人師父帶著上堂打引磬來迎請,然後居士代表法堂迎請師父登堂說法,要禮拜迎請,三叩頭。師父要說勿,一拜。那就一拜。如果師父說問訊,那就問訊。在中國傳統的講經中,開大座是有一定的規矩的。規矩兩種主流,一種出自印度那爛陀寺佛教大學,另一種出自印度超戒寺。這兩種儀軌都是正確的。為什麼要如此迎請?都是出於對法的尊敬
  《金剛經》曰:「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敷坐而坐。」敷坐而坐,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釋迦牟尼佛要說法了,就親自給自己搭一個法座。而且即將要講經了,還要洗洗腳、洗洗手。這種種的行為是表示對佛法的尊重。那麼我們講經要搞迎請,並不是說這個法師有多麼尊貴法師是因為講經才變得尊貴。 這個尊貴的是什麼?尊貴的不是人,而是法。
  請法之後,呼《鍾聲偈》、《戒定真香》。要唱《爐香贊》,法師拈香三拜上座上座之後,維那師呼《鍾聲偈》,「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頌《開經偈》:
  無上甚深妙法百千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法師拍案,講經才開始。這是傳統的講經方法。比這個更為傳統的,就是印度佛教里的高台說法,依照講什麼經來搭台。幾丈乘幾丈,幾米乘幾米,高寬廣都有講究,看你今天講什麼經、什麼論來搭建什麼規格的高台。
  到了中國就是開大座,過去的法師講經都是開大座。現在我們講經不開大座, 因為開大座浪費時間。一般講經是兩個小時,而開大座儀式一搞,半個時就沒有了。還有,既然開大座講經,坐在那裡就要畢恭畢敬,雙目下垂,什麼肢體語言、微笑、語氣以及和聽眾互動,通通都沒有了,很拘謹。講究威儀,但是不生動。我喜歡即興演講,有的時候甚至和下面互動互動,提提問題,可以就某個問題進行探討。我們講經,還要關注下邊聽眾表情。你講著講著,下面哈欠連天,又是手錶又是掏耳朵挖鼻子,你進我出的,那你趕快結束吧!基本上下面的人對你講的東西已經沒有多大興趣了。你要注意聽眾和講師之間的這種無言的溝通,比如眼神的交流。你講經,看到下面聽眾的眼神發光,你就知道這個講得好,聽眾喜歡聽,有作用。講著講著,一看下面不來勁了,馬上給你講個笑話,講個故事,這個故事還必須和我講的內容是吻合的,但是比較幽默,調節一下氣氛。「若欲入佛智,先以欲鉤牽」,就是先投其所好,用一種他比較喜歡內容方法,吊他的胃口,然後把你想講的東西出了。等一會兒,等他沒有耐心的時候,你再吊一下。給老居士們講經,她們最喜歡故事你可以講《百喻經》,《百喻經》通篇都是故事。但你也不能老講《百喻經》啊,所以在講《金剛經》、《地藏經》、《八大人覺經》、《四十二章經》、《普門品》 的過程中,隔半個小時穿插一個典故或一個大家喜聞樂見又很有啟發意義故事,比如禪門的、宗門下的,來調動一下他們的氣氛。
  (一)強調造論者的權威性
  我們講經,在講正題前,必須先得強調造論者的權威性,要講這個經是不是佛說的,要介紹經的來源。比如你講《法華經》,你要把其來源,包括什麼時候傳到中國的,佛在什麼情況下說的——所謂五時八教,你要判教。什麼時候翻譯過來的,歷史上有多少譯本等交代清楚。第二,要說出你所講這部有什麼特點。第三,說法者與說法者之間的規矩。這個是為了讓大家知道,我即將說的這部來源清凈,源於佛陀歷代祖師註解,有依據,使得大家對這部經產生恭敬心和信心。 無論是聽經還是講經,首先要弄清楚它的傳承與來源。比如說,學一部論,我們一定弄清楚誰造的論,造論的依據是什麼,是不是繼承了印度諸宗大師思想與傳承,抑或是他自己杜撰的。比如僧肇大師的《物不遷論》,又比如《大乘起信論》。 外部講的經是歷代祖師菩薩祖師造的大論,我講一部論是自己創造的。如果你是依據佛言、祖師言,在其基礎上創作出來的,有依據,能經得起歷史的考驗、甄別,那你就是一代祖師。如果不能確定清凈和可靠,按照你的這部論去修行所得到的證悟極有可能是連本師釋迦牟尼佛都沒有聽過的證悟,就有可能捲入歪門邪道的危險。其實,老一輩們講經都是師父口傳心授的,就像我們學唱念,師父手把手教,他唱一句我們唱一句,不對了師父再糾正(唱念分幾大派,天寧派、京腔派、華山派,還有南腔北調及荒腔野調)。過去講經,法師一上台,看他出口的風格,就知道他是哪一派的。現在很多流派的講經方法都失傳了,分不清了。我不管你們用哪一種派,你們能講得如理如法、契理契***的,就是一派,我這叫做「文派」。 海濤法師就不說了,像台灣的慧律法師講得真是好。
  這個傳承和加持,對一個講經法師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只靠自己的猜測、想像,以凡夫心態去理解佛教,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很容易誤解、歪曲,甚至會流於歪理邪說,誤導自己也誤導信眾,實為佛門不幸。若得到名師的指導,就可以避免盲修瞎練的危險。如果是我認為如何,而不是某某師父怎麼說,某某佛怎麼說的, 這個是「我法」,不一定是佛法。這種「我法」最好不要說,也不要聽,否則容易講錯經。你一定要把經搞通了再來講,你搞不通「不昧因果」和「不落因果」,你有懷疑,疑惑不定,就講錯了,這個講錯了就要受五百年狐身。你應該說經律論里是如何寫的,佛陀菩薩是如何教導的,祖師們是如何講的,我今天講經的出處在什麼地方,依據在哪裡。即使用自己的語言講出的,也一定要有出處這就是講經說法的(第)一種規則。
  在《懺法增上意樂經》上說道:講經說法二十殊勝利益。例如,講經說法可以成就智慧。講經本身就是一種智慧的表現,你發心講經了,你的智慧也就越來越深了。所謂:「深入經藏,則智慧如海。」 佛法貫徹始終的目的就是開發我們的智慧。修學佛是為了解脫,而解脫必須藉助智慧。 另外,你發心講經,能得到諸佛護法龍天的護持等等。這些都是講經的利益,我們講經說法雖然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但是只要你發心講經了,確確實實能感召很多的利益。這些利益也有助於我們的修行。說的淺顯點,你能夠講經說法你就有很多信眾,很多弟子,很多追隨者,追隨者當中,不乏龍天護法來護持、成就你。以上我說利益,不限於開大座講經說法才能夠獲得。即使只是一種隨***的開示,即興的演講,甚至於巧適各種各樣的因緣,把佛法給別人聽,也是得利益的。《金剛經》:「乃至四句偈,為他人說,其福勝彼。」就是說講經的功德是非常大的,因為講經是為人斷疑解惑,引導真心的。你們都有朋友都有信徒,有的時候可能到居士家裡去做客(雖然說出家不可以輕易到居士家裡去,但是社會發展到今天,有些信徒確實很有誠意的邀請師父家裡去做客),你就可以隨緣施一教法。對畜生可使其聞法,怎麼對畜生講經說法呢?你們有沒有放過生?放生不是到市場上買點水類、爬行類的東西,往海里或家裡一扔就完事,放生有一整套儀軌的,這儀軌里不是有說法嗎?說給畜生聽,你別管它聽懂沒聽懂,這就是一入耳根,永為道種。這就為它種了一個善因,也就說你為它積了一個善緣。這個善因,這個種子,就存入它的八識——阿賴耶識中。將來***緣成熟了,一定會起現行,種子起現行。大家學過唯識宗的,都應該懂得種子起現行,就是它善根成熟、脫離畜類的那一天。乃至誦經的時候,觀想人非人,天龍八部,緊那羅,或摩睺羅伽,大鵬之鳥,羅剎夜叉等,統統可以對他們進行法布施。這個龍畜鬼大家都懂了,我們做的超度佛事,放的焰口,打的水陸,就是說法諸天鬼神,法施,食施,財法二施。打水陸裡面,有一個環節,請過下堂的當天晚上一定是要說給幽冥界的面然大師們聽的(鬼在佛經里被稱為面然大師)。這同樣也是有利益的,這是講經的利益。那麼對人,是顯的利益;對龍畜鬼神是冥的。對人說完了之後,給他解疑釋獲了,他的層次高了,就來擁護你、支持你,得到的效果非常明顯,看得到。對龍天鬼神說法利益,我們暫時看不到,但是入了它們的八識田中,那就種子因緣***會成熟一切都會兌現。所以說,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我們是在家還是出家也不論是否是師父的人,都可以非正式的講經說法
  (二)對佛法佛陀表示尊重
  剛才我們說到釋迦摩尼佛他老人家說法的時候,尚且要對自己所說的法表示尊敬,親自布置法座。那我們在說法講經的時候,也應當像佛陀一樣,對自己所說的法表示尊敬。不論你講的深度怎麼樣,講的正確與否,度眾的量有多大,聽眾是多還是寡,哪怕是對一個人講經,你也一定要表示出對佛法的尊重以及佛陀的尊重。在講的時候,還要憶念佛陀的恩德,我今天有佛法可講源於哪裡?源於佛陀四十九年的說辭,源於歷代祖師註解,源於歷代翻譯家們的翻譯,我們都要對他有一感恩心。
  (三)講經說法正確心理方法
  哪怕你是三藏法師,具有於世無礙的辯才講得口若懸河、天花亂墜,你也不能夠有一點點傲慢的心,不可以有自贊毀他的心。我們每個人都會犯一個毛病,以為自己的最好的,別人的都不行。尤其是會講經的法師,你們搞唱念的做經懺的,都有一種心理,我唱的是最好的他們的算什麼,荒腔野調,唱的不行,這就叫自贊毀他。自贊毀他,犯菩薩清規戒。像一些搞藝術的人,總是認為自己的創作,自己的藝術最好的,別人的統統不行。不可以有這種心理,一定要有謙虛謹慎的態度也不可因自私而存有密不示人之心。講經,我是為了獲得名聞利養,不能講全了,要留一部分,全部講出去,人家把我那玩意兒全部學會了,那我吃什麼飯?不能有這種心理,要全盤托出。無論你講得深淺,一定要把自己懂得全部講出去。也不可以因為懶惰而拖延說法,明明會講、非常的能講,別人請到你了,你卻懶惰,怕煩,不肯發心講,這叫吝法。佛陀十大弟子中,有一個叫周利盤陀伽,阿羅漢(《彌陀經》里有),他是一個非常笨的人。周利是他哥哥盤陀伽才是他名字,周利跟佛陀出了家。看著哥哥出家他有善根,他也要發心出家。對哥哥說:你帶我一出家吧。周利就說, 好,那你跟我出家。所以叫周利盤陀伽。他出家之後,佛陀教他四句偈,叫他觀照四句偈。他的四句偈三年都沒背下來。四句偈用我們中文來說,就二十個字。三年沒背下來,哥哥周利就說了兄弟啊,你這么笨。三年不能攀得一偈。你如何出家?我看你還是還俗,娶妻生子去吧。但是盤陀伽非常有誠心,不肯還俗。又一想到自己很笨,心裡難過,就找了一顆脖子樹上去了這個時候佛陀化為樹神,出來呵斥他,說:孽障啊,前世是一個三藏法師,因為吝嗇佛法,一生當中沒有講過一次經,以至於落得今日愚痴你現在還想自殺,愚蠢。周利盤陀伽就跪在佛的面前,那我應該怎麼辦?佛陀教了他兩個字:掃帚。掃帚是能夠清凈、去除污垢的。念掃帚吧,他念了掃忘了帚,念了帚忘了掃。又經過三年才記住,他就「掃帚,掃帚,掃帚」,終於開悟了,證得羅漢果這就是說,不管做什麼事只要一心一意的做下去,一定會有成就的。念佛居士有個執著,這個佛號到底應該怎麼念,念南無阿(ā)彌陀佛對呢,還是南無阿(ē)彌陀佛對。你說南方人念的口氣和北方人不一樣,到底哪個對?你說中國人念南無彌陀佛,那日本人不這么念,他也能往生啊。英國人是不是也念佛口氣又不同了。印度人、東南亞的也不同了,他們都能往生的。所以不在於你們什麼口氣,只要一心念下去。有一太太觀音菩薩六字大明咒,她念:唵嘛呢叭咪牛。一心一意專註念了三年,念的有感應了。有一次,她把紅豆,綠豆,黃豆全部放到一個籃子里,然後挑揀開,紅的歸紅的,綠的歸綠的,黃的歸黃的。她就一邊念,一邊挑。唵嘛呢叭咪牛,挑一個黃豆出來,唵嘛呢叭咪牛,挑一個綠豆出來。然後豆子自動地在那裡分了,紅的往紅處跳,綠的往綠處跳,黃的往黃處跳。這時,來了一個禪師,聽老太太念念有詞的在那裡豆子。就問,老人家你念的什麼呀?她說,我念觀音菩薩六字大明神咒啊。禪師說:不對吧,那個字不念牛,念吽,以後要改啊。好,師父你說念吽就吽吧,你是師父,我聽你的。這個師父把老太太給誤會了,害的不淺,因為從此以後老太太念唵嘛呢叭咪吽,沒感應了,不靈了。所以說,關鍵是一個專字。你不要執著字的讀音,你念經,外國人也念經。他們這個念法,跟我們不同。我們中國人創造的什麼六句贊、八句贊,人家日本人沒那東西,一些東南亞的國家也沒這個東西啊,包括西藏的。他們就不解脫,不往生,不成就了?他一樣成就。各地的方法不同,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所以我們說,會說法的盡自己所能把佛法給別人聽,那種為了名聲及吸引徒眾而說法心態是最最要不得的。我們講經說法是為了換取名聞利養,不是為了吸引徒眾。你要佛法當作良***,把聽法的人當作病人治病救人。把自己看作一個醫生,這樣子,才能把佛法真正的灌輸下去。
  在說法的程式上,我們首先要沐浴更衣。在走向法座的時候,應該發起清凈說法動***:為的是聽聞佛法眾生,統統能夠解脫生死,即身成佛。然後觀想當前將說之法的歷代祖師。比如要講《彌陀經》,你要觀想歷代祖師先賢大德們,觀想他們來加持你,給你力量給你智慧,讓你把這個經講的更好。這個真的管用,我有好多次講經是匆忙上台的,沒有備課,腦子裡一片空白。就觀想諸佛菩薩歷代祖師大德加持我的。困難的時候就是前兩分鍾,兩到三分鍾之後,就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了。我覺得這一定是加持力量。在上座之前,一定要上香,禮佛,然後再上座。在講經的時候,還要觀想你所面對的聽眾,比如我今天是在講講經的方法程序,如果說是佛經,講《金剛經》、《地藏經》啊,我常常觀想我面對的不僅是我看得見的聽眾,一定還有很多我看不見的聽眾。貌似今天只有四五十個法師聽眾,其實可能還有無名無蓋的眾生講堂里邊聽我說法。因為有些天神、龍天護法(像我們齋天的時候,齋的二十座天),都是我們佛教護法。我們都說魔王波旬是毀壞佛法的,其實他是擁護佛法的,包括提婆達多都是擁護佛法的,只是他們做了一個反面教材而已。釋迦摩尼佛在菩提樹下成佛之後,他發現他所悟出來的甚深妙法眾生不可能理解,難思難憶。他說這個法沒人相信,我還是趁早入涅槃吧。一悟道之後,他就准備直接入涅槃了。魔王波旬前面是考驗你,魔障嘛。等到真正降服魔怨,要入涅槃時,魔王波旬又從大自在天來到人間,跪在他的面前,說,世尊,你可不能入滅啊, 你慈悲,你得把這個法說出去,眾生需要你。這佛法是在魔王的祈請之下才說的,否則的話,他早早就入滅了。這些個大自在天、摩醯首羅天、帝釋天、大梵天,統統是佛教護法,包括天龍八部,夜叉鬼神。所以當有一法師發心講經時,他們也會來到這個講台來聽聞佛法,這些天神很愛乾淨,不能忍受與人一起坐在地上,所以,我們肉眼凡胎盡管看不到這些異類,但他們會來聽聞佛法,所以我們心中要准許他們在虛空之中、樓閣之下聽聞佛法。通過這些觀想,你一定會得到護法龍天、諸佛菩薩加持就能夠把經講得很好。在說法過程中,要依據佛說經典,以諸論所說,再加上你的師父傳授給你的和自己的心得體會。絕對不可以憑個人的臆測和主觀而胡說八道,也不可以夾雜無條理及與經論無關的東西去講。在常州的一次講經比賽中,一個和尚拿打麻將例子。你舉這個例子暴露出你就麻將高手,而不是講經高手。還有人講經,遇到比較難的就跳過去,容易的才講。講經時,我們要盡量保持舉止優雅,和顏悅色,令聽者對正法心生歡喜而不能面無表情,怒目圓睜。最好跟你聽眾互動,有眼神的溝通,甚至語言的溝通,活躍一下氣氛。
  (四)應付講經說法的准則
  無特殊情況佛法不可以無問自說的。因為佛法很珍貴,不輕易自己送。在沒人祈請前,我們不應主動登座說法。這個培訓班,如果沒有省佛協的安排,我自己跑來上面一坐,講個不停,哪有回事?一定是祈請了我才講,包括到其他寺院都是別人請了我才講。而且要正規地請,要請我講經光打個電話不行,得登門來請,不是我拿架子,因為佛法尊貴。立者不應為坐者說法你要講經就坐下來,規規矩矩,聽的人可以站著;坐的人不可以躺著的人說法這是佛法不尊重;而且你坐得低,讓聽的人坐得高,也不可以講法。今天是講課,如果今天是講經,我必須要把我椅子放高點,不能像這樣跟你們平坐,不是對我不尊重,而是對法不尊重,要高一點的。此外,如果有軍人來聽講經,他帶個武器,你還對帶武器的人講經啊,那不行。現在沒有,古時候騎著馬、帶著帽子的,法師可以拒絕講。過去有一將軍佩劍進了一個佛堂,裡面有個比丘在誦經,誦的是《普門品》。將軍聽到「假使黑風吹墮飄落至羅剎鬼國」,不明白了,就問,和尚繼續念經不說話,連問三次都不說。結果將軍勃然大怒,派了一幫人把他抓到府衙審訊:你為什麼輕慢我?和尚說:你不問我什麼是「假使黑風吹墮飄落至羅剎鬼國」嗎,現在我就是被黑風吹墮飄落至羅剎鬼國來了。黑風就是無名火,羅剎鬼就是你把我在這里准備用刑,你現在就是羅剎鬼國。這個將軍是有善根的,一聽這個解釋,馬上跪下來求懺悔這就是善於說法的一種技巧。當然,這些做法都是因尊重佛法緣故而產生出來的一種規矩,但是在特殊情況下,我們也可以略為開示,比如說,修凈土的有些居士菩薩往生你應該到他家裡去做臨終開示臨終關懷,以幫助他提起正念,心不顛倒,意不貪戀。這個時候你是坐著的,他是躺著的,你說不行,佛法當中規定我坐著躺著不能開示你必須給我坐起來。他都要死了,你叫他坐起來,怎麼坐?這個時候就開許了,你坐著躺著的人佛法是允許的。等你把話說完了,他一口氣咽下去,往生了功德無量。在某些地區的民族文化中,他們終生不可以脫帽的,要尊重人家的民族習慣,為戴帽的人說法也是可以的。在這種特殊情況下,不能因循守舊,不能教條主義,一定要有權變,關於這些,聽法者也應注意,比如說,今天天氣熱,我來給你們講課,你們在下面戴個帽子這對我不尊重,不應戴帽以及佩戴一些跟佛法不相應的東西。現在你來聽經,你就要把手***關掉或者設在靜音狀態,否則可能會擾亂清凈講堂,是對佛法的不恭敬,同時也是對法師的一種輕慢,法師可以拒絕給你講經。以上這些就是講經的儀式
  三、講經的方法
  講經的方法因人而異,每個人在研究佛學的時候,會採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但總的來說,生則畏,熟能巧。你對經典爛熟於心,講經的時候,就有竅門了。如果你本身對經典有什麼研究,這個時候我說拿一部《法華經》給你講,你卻說《法華經》我還見過,沒聽過,從哪裡講?所以,講經必須要做到胸有成竹,要對這部很有研究,而且很熟,熟則能巧。在對經典生疏的情況下,你冒然上場,而一旦上了台之後,大家幾百雙眼睛盯住你,等你講呢,你肯定很困難,講不出口。就像有一個老和尚,到人家居士家裡去化齋,這個老居士一看來個師父就想啊!我這個荒村僻野的,幾十年沒見過一個師父,今天好不容易來了一個師父就想抓住***會請師父給講點佛法,就對那個化齋的師父講:「師父啊!你給我講點佛法不好講完佛法我一供養你。」然後,恭恭敬敬地把師父請到上座,她跪在那裡,聽法師開示。可是這個師父不會講經,年紀大了,體衰了,力絕了,才華沒了,才出個家,仗著佛門好偷生,沒想到出來化個齋,還被人家逼到法座上要講經開示,真是苦不堪言。就說了個字:苦。釋迦牟尼佛說法,開口說的第一個字是什麼字?苦。老居士想,這個師父真會講經,而且說到我心裡面去了,我從小在家,父母重男輕女,從來不把我當人養;等出嫁了,丈夫把我女人看,動輒打罵,而且丈夫死了我就守寡了。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叫三從四德,自己完全做不得半點主。一生過下來真是苦不堪言,越想越傷心,就跪在地上嚎啕大哭。這師父一看,我自己已是苦不堪言呢!她還在下邊嚎啕大哭,看來今天這頓齋飯不好吃,就乘著這個女人哭的當口,「腳底下抹油」——溜了。婦人哭了一會兒,抬頭一看,師父沒有了,呀!這個法師太會講經了,把空也講出來了——苦、空、無常無我,統統講出來了,真是講得好了。這當然是個笑話了,如果說,你遇到這個情況,你可能沒這個師父這么權巧,這么好的運氣了。另有一師父也跑去化齋了,到了居士家要化點點心吃,居士卻說:「師父!我問你個問題,你能回答出來,我就供養你點心,回答不出來,我就供養你。《金剛經》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請問你點了哪顆心?」師父回答不出來,很慚愧,不化齋了,走了
  我們初次講經,大家這么多眼神盯在你身上,一旦一句有錯,大家會鬨堂大笑的。有個法師講經講得很辯才,他有一次戒律講到邪淫戒,下面也有很多人,可以說四眾弟子都有。他把這個淫戒講得很入微、很具體,下面一個比丘,屬於用現在的話,是跑馬路的那種,假僧性質,聽法師他就煩。站起來說:「師父你是得很好,但是你不講還好,這一我還就有了這個邪淫心。你說我現在怎麼滅這個心?」眾目睽睽啊,這個問題得很尷尬。法師不慌不忙,腿一盤,眼睛下一垂,打坐,什麼話也不說了。那個師父還站在那裡,等師父開示回答。僵持有五分鍾,他一看,大家都望他呢,尷尬難為情啊。一屁股就坐下去了。這時法師卻有話說了。他把桌子一拍說:「你不他不理他,他自然就下去了嘛!」這個法師智慧啊!所以我們講經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尷尬窘迫的狀態都是出於對經文的不熟練。我們成就學問的途徑雖然很多,有很多還是天才。但是我認為天才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最主要的因素還是要勤加練習。光有天才,經典也不研讀,歷代祖師註解不看、不鑽研,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你一個講經法師是不可能講好經的。講經的方法就是深入經藏,下苦功,去練習,去研讀。
  作為講經的方法程序,一般來說,我們都是採用天台宗的五重玄義,或者也有採取華嚴玄門的。常用的是天台宗的。第一,釋名。講經題釋名,經題包含了一部經的大致內容。第二,辨體。辨體是一經的旨歸。第三,明宗。這部經的宗旨是什麼。第四,論用。這部有什麼功能作用對我們的修行有什麼指導意義。第五,判教。就是一部經它歸於佛陀五時八教的漸頓偏圓,是屬於哪一類的,這叫名體宗用教。講經從序分開始,序分里就是講六種成就:信、聞、時、主、處、眾,然後進入正宗分,把命題一層一層分析出來,這基本上就是講經的方法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