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祥法師:公案禪機 伍、認識佛性 (一)證畢竟空 8.性在何處

(一)公案本文

達摩祖師有一同學名佛大勝多者,曾與達摩祖師佛陀跋陀尊者處習小乘禪觀。達摩祖師遇廿七祖般若多羅尊者後,轉習得大乘佛法。而佛大勝多尊者分徒而為六宗,曰:有相宗、無相宗、定慧宗、戒行宗、無得宗與寂靜宗,均一一為達摩大師所教化。後值異見王欲毀佛法,王故祖之侄也。祖知無相宗二首領中,波羅提者與王有緣,將證其果。遂囑渠等前往王所。

(緣起現象界,王德行淺薄,現邪見,毀壞三寶,祖亟欲救之。)

問曰:「何者是佛?」

(何種人始稱為佛?)

提曰:「見性是佛。」

(已洞見自性者始稱是佛。)

王曰:「師見性否?」

(那師是否已見本性?)

提曰:「我見佛性!」

(承達摩大師教導,波羅提已見佛性了也!)

王曰:「性在何處?」

(佛性顯現在何處?)

提曰:「性在作用。」

(佛性顯示在日用應緣等作用處。)

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見。」

(何作用我今何不見。)

提曰:「今現作用,王自不見。」

(因王正依佛性顯示其作用,故自不見自性佛性。)

王曰:「於我有否?」

(我有佛性作用也無?)

提曰:「王若作用,無有不是。王若不用,體亦難現。」

(自性依他而顯,不用處也難覓佛蹤。)

王曰:「若當用時,幾處出現?」

(用時佛性顯現在幾處?)

提曰:「若出現時,當有其八。」

(佛性出現在八處。)

王曰:「其八出現,當為我說。」

(佛性現於八處,請為我說。)

波羅提即說偈曰:「在胎為身,處世為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遍現俱該沙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者喚作精魂。」

(行者騎著佛性覓佛蹤,不知眼、耳、鼻、舌、身等作用,均是佛性自然作用。只是凡夫卻以妄心、種種習氣左右知覺,終至淪喪自性而不自知。)

王聞偈已,心即開悟,悔謝前非。咨詢法要,朝夕忘倦,迄於九旬。

(迷時得善知識,指示洞見其自性更能痛改前非,學法不倦。) 

 

(二)玄祥釋解

1.前言

禪宗修行首要求得「明心見性」,但心不明者性亦自然存在,例如我們日常生活中,吃飯、睡覺、應緣無非都是自性之顯露,只是心不明時自性應緣,相應後多個無明隨後而發作,造無明業緣;或者依邪真如去造一切業因,成就一切無明業種。

如何做到明心,很多人不動說我心已不起心動念,即謂心明,錯!大錯特錯,當您被罵、被批評時,遇到貪愛物時,是否能無心。若能無心即是心明,無瞋心、無貪愛心故。所以明心要境界來磨,磨盡一切習氣就叫做心明。

明心當知要斷廿隨煩惱,其中包括十小隨煩惱:1.忿、2.恨、3.覆、4.惱、5.嫉、6.慳、7.誑、8.諂、9.害、10.憍。二中隨煩惱:11.無慚、12無愧。八大隨煩惱:13.掉舉、14.昏沈、15.不信、16.懈怠、17. 放逸、18.散亂、20.不正知。以及六大根本煩惱---貪、瞋、痴、慢、疑、邪見等。

之後當能見真自性,何謂真自性?真自性者不僅是能吃飯、睡覺、應萬種緣,而能現起一切真如性相應,產生六根真如、六塵真如、六識真如,六識緣觸所生覺受真如,四緣真如。若在欲界天者現善根真如性,在色界天者現起初禪真如,例如有覺有觀真如性、有覺無觀真如性、有觀無覺真如性、無觀無覺真如性等。再現起二禪、三禪、四禪真如等,現起四空處定真如,八背舍真如、九處地定真如、十徧處真如慈悲喜舍真如、三三昧真如陀羅尼門真如、三摩地門真如小乘四果真如、十地菩薩真如、五眼六通真如、佛十力真如、四無所真如、四無礙解真如、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真如、十八佛不共法真如,三十二大士相真、八十隨好真如、無忘失法真如、恆住舍性真如,一切智真如、道相智真如、一切相智真如等。

故總結言之,諸法體性空如,真實不變,稱為空真如,依空而言真如亦無性,故經雲無性性。依空而言即是:(1) 無性真如,性本無性,性本空無故,依緣起性,諸法之真體空如,不落言詮,棄絕思慮,故無妄情所執之實性可言。(2)無相真如,所謂諸法之體本空,無遍計所執之虛相,是真無相說。(3)無生真如,謂諸法因緣而生,是假合而生,故不能說為實生。

若依緣起性用,是空真如所具有之真如性用,故依有性而言有:(1)善法真如,即謂真如隨緣為善法而起性用。(2)不善法真如,即謂真如隨緣為不善法而起性用,此可稱為邪真如,此真如虛妄不實,但因熏習成性,始有邪真如性起,修行就能去邪真如,故說此真如不實故。(3)無記法真如,即謂真如隨緣而起性用,然都為無記法之真性之用,如吃飯、睡覺、窩屎等。

由上得知性用依各個修行人的境界,而能現出不同層次的性用,若一個行者不知修行過程,及所證到的真如功能現象,常會以少為滿足,不能一直向菩提道路前進。甚至無知者若於世間禪的真如性之性用中,執取為真,則將生入世間天界中。更有甚者,走錯路妄用邪真如,則將入魔道中去,此等人一失人身,萬劫不復,故修行要能知見正確,依教奉行,始能往菩提道路節節前進。

 

2.釋解

公案名為「性在何處」,修行終日騎馬,不知在馬背上。天天用其自性,不知自性是什麼,騎牛找牛,要找個自性這是一般修行人的毛病佛性是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又是存在於四禪八定中,又是存在於小乘四果、十地菩薩道中,又是存在於如來十地中,又是存在於五眼六神通之變化中,又是存在於恆住舍性中,又是存在於慈悲喜舍中,又是存在於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中。

行者雖有此認識,但不修則不能真悟自性,往往最初一念覺,即是菩提之覺知,覺知後卻以妄想念來加以詮釋,造成無謂的煩惱法之生起這就不是真的認知佛性本來,也不認知內心妄想習氣尚有,習氣不斷可以左右您的靈知靈覺,落入凡夫境界中,尚且自認說有修有證,真是錯認佛性本來,更不知性用為何。

修行人者在日常生活自在就是道,心平無偏愛,就是在道中,所以說平常心即是道。在遇緣起心動念中,無礙即是真如之反應,所以行者終日覺知歷歷,但不為諸境所黏,這就是佛性之用

所以佛性之性用可以分日常生活自在無礙,平常心是道,可以用在時空之覺知,能知萬種緣而又能無礙、無著,不屑去說、去處理,就是這樣自在行者自在中,卻能夠化解一切障礙這是真如無為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佛陀所證的真如無為境。

進而言之,在上面的靜態真如性用能做到後,當還有動態真如要能學習起用,這是修行者在悟空、證空後,所要學習神通變化的課程,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都要學習,一切智都要學習,以此來廣利益群生。

 

3.語體文解

達摩祖師有一同學名佛大勝多者,曾與達摩祖師受教於佛陀跋陀尊者處習小乘禪觀。達摩祖師遇廿七祖般若多羅尊者後,轉習得大乘佛法。而佛大勝多尊者分徒而為六宗,曰:有相宗、無相宗、定慧宗、戒行宗、無得宗與寂靜宗,均一一為達摩大師所教化。後值異見王欲毀佛法,王故祖之侄也。祖知無相宗二首領中,波羅提者與王有緣,將證其果。遂囑渠等前往王所。

天竺達摩祖師早期與同修者佛大勝多者同習小乘禪觀,受教於佛陀跋陀尊者,後來達摩祖師遇到廿七祖師般若多羅尊者,即轉與他學習大乘佛法。然而他的同學佛大勝多尊者弘揚小乘法,其徒眾卻分化成六大宗派其名稱為有相宗、無相宗、定慧宗、戒行宗、無得宗與寂靜宗等。後來這些宗派都被達摩祖師所教化,改習大乘佛法

後來適值異見王要毀三寶國王者乃達摩祖師故祖之侄子國王產生異見,不信三寶,進而毀壞三寶佛法有難矣。達摩祖師憐憫他,隨囑咐無相宗二首領中的波羅提前往救助他,因達摩祖師知道波羅提與王有緣,且王亦將證其果位,遂囑波羅提前往王所,教化於他。

按語說:緣起現象界,異見王德行淺薄,現邪見,毀壞三寶,祖亟欲救之。本公案緣起現象界,因達摩祖師故祖的侄子,當上國王不信三寶,甚且毀壞三寶達摩祖師極力想救助他,但總得找一與王有緣且辯才要能超越國王者,如此才能勝任。經用神通力觀察後,發覺無相宗的波羅提與國王有緣,即彈指召喚而波羅提前來,請他去度化國王。前雖有無相宗之另一首領宗勝者,不聽達摩祖師勸說,求行前往王處,因無因緣又話不投機,被王問得啞口無言。所以誰該由誰來度,在佛法上是講求因緣的,善觀其緣,能度則度,不能度要找別人來度,這也是學佛者的一個重點。

問曰:「何者是佛?」

一見面後,王即問曰:「何種人稱為是佛者?」佛者是覺知一切自性者是佛,能利用此自性而不迷者是佛,但此佛實非果地佛,不是像釋迦牟尼佛者。按語說:何種人始稱為佛?

提曰:「見性是佛。」

波羅尊者說:「見性者是能被稱為佛。」按語說:已洞見自性者始稱是佛。

王曰:「師見性否?」

王問說:「師父見性了嗎?」國王真是直接了當地問說,您見性了嗎?要能教化國王者,不見性者怎敢前來。按語說:那師是否已見本性

提曰:「我見佛性!」

波羅尊者答說:「當然,我已見佛性!」當然波羅尊者以見佛性,所以剛才是以飛的方式進來皇宮的。本來修小乘禪就具有神通,現又曉知大乘經義,當然是見佛性矣!按語說:承達摩大師教導,波羅提已見佛性了也!

王曰:「性在何處?」

又問說:「我們的自性又在何處呢?」要明心見性,心不明如何見性,性本無有將何以見,若無所見何能顯示自性本來?按語說:佛性顯現在何處?每人所具有的佛性是在何處呢?您能說個清楚嗎?

提曰:「性在作用。」

波羅尊者答說:「性在作用才有性蹤,若無作用時性自不現。」按語說:佛性顯示在日用應緣等作用處。經雲性有四相,即自、他、共、離等四性,意為:(1)自性,謂如計一念心意從根生,即自性現起見性、聞性、嗅性、味性、觸性、心性等。(2)他性,若從塵生,即謂他性,依外塵相應而生起之性用。(3)共性即根塵和合生起之性,即謂共性。(四)離性,若能離根塵而生起之性,即為離性,能知而能離是謂離性。若於此四性生起之相,皆能不去執取其境,不去黏著其境,則稱皆悟空,得無相三昧耶。

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見。」

又問說:「您說性在作用中,我現在怎麼不見其性呢?」按語說:何作用,我今何不見?一般人是無法在性作用中能見其性用之真實過程,但一個剛開悟行者,以覺知心能知各個性功能之過程,譬如說心意念要生起過程,在氣機旺盛之時,可以使心意起來之作用變得緩慢,而此時行者能清楚地了知其起心動念之性用過程,此性用的真實狀況是可以被了知的。當然在回凡後,此功能又將變為不明顯了。

提曰:「今現作用,王自不見。」

波羅尊者答說:「王現在正在用此性,所以王自然不見其性。」對一個未悟的人,只能跟他道理,不能舉實際性用之過程來闡述,也就只能這樣說了按語說:因王正依佛性顯示其作用,故自不見自性佛性

王曰:「於我有否?」

王問說:「那我有無佛性呢?」佛性人人有之,只因妄想執著而在覺知後,迷執一切境緣起習氣相應,始會造無量業也。按語說:我有佛性作用也無?有情無情皆有佛性,何況是王您當然亦有佛性啦!

提曰:「王若作用,無有不是。王若不用,體亦難現。」

波羅尊者答說:「王若進入一切用中,自是佛性之性用,沒有不是的。若王您不用時,連空性之體亦都不見,難以顯現了。」按語說:自性依他而顯,不用處也難覓佛蹤。性本空無,用時是有,但因本來無性性,故用時雖有,也不能強說有。何況是在不用中,當無一法可用時,性體自然亦難現矣!

王曰:「若當用時,幾處出現?」

又問說:「若當佛性起用當時,幾處能現起性用之象?」按語說:「用時佛性顯現在幾處?」當然性用不等,總共有八,八識不全都派上用場,在凡人境界前六識起性用,若入定中之行者,依境界也僅有一識能用,在色界天以第六識為用,在無色界以第七識為用,在佛地以第八識為用。

提曰:「若出現時,當有其八。」

波羅尊者答說:「若全出現其性用時,應共有八種。」前五識外加上第六意識的分別事識,第七意識的思量意識,第八意識真實意識按語佛性出現在八處。

王曰:「其八出現,當為我說。」

王急著問說:佛性出現共有八處,未曾得聞,一定要為我說明。按語說:佛性現於八處,請為我說。一般而言,小乘行者世間禪定行者,僅依第六意識來禪修及觀照,不懂第七意識、第八意識功能及性用,只有大乘佛法才有闡述到八識甚或十意識之性用。八識以外為九者謂異熟識,十者謂阿陀那識。

提即說偈曰:「在胎為身,處世為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遍現俱該沙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者喚作精魂。」

波羅尊者即說偈曰:「佛性出現的地方,處在胎中即胎兒身,處在世間即為人體(由阿賴耶識所執),若用在眼時即為見性,若用在耳時即為聞性,若用在鼻時即為嗅性,能辨香臭味。若用在口時即為談論,若用在手時即為執取,若用在足時即能運動賓士。進而研之,若讓此自性徧現於恆沙界,它真的能徧布於無量虛空界。若收攝回來可藏匿在一微塵中。能認識性用知功能者是謂知悉佛性本來者,不認識佛性的人,以為它只是個精靈、魂魄而已。」

按語說:行者騎著佛性覓佛蹤,不知眼、耳、鼻、舌、身等作用,均是佛性自然作用。只是凡夫卻以妄心、種種習氣左右知覺,終至淪喪自性而不自知。佛性人人具足,為何有人認識它而能利用它,但有人卻不認識它而把它當做僅是一個神我、精靈而已。說起來都是一些妄想執著心病來蒙蔽它而已。

王聞偈已,心即開悟,悔謝前非。咨詢法要,朝夕忘倦,迄於九旬。

國王聞到波羅所說的偈句,心已能了解並開悟其本來心,並因而懺悔謝罪以前錯誤所做所為。王一得心開解悟,更是對佛法感興趣,不管晨曦或夜晚,都能不倦地咨詢種種佛法要領,一直到三個月之久。

按語說:迷時得善知識,指示洞見其自性更能痛改前非,學法不倦。本自有善根,因一念無明而毀壞三寶,經波羅尊者開示,洞知佛法精髓。王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巧受達摩祖師的安排,免得王造業,佛法遇難,百姓遭殃。

( 2004 年 3 月 08 日 撰於 法爾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