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祥法師:公案禪機 伍、認識佛性 (四)涅盤妙心 8.四無相境

()公案本文

僧問鎮州臨濟義玄慧照禪師曰:「如何是四種無相境?」

(識起迷情於無相是何境界無相境界四種,可依地、水、火、風四等而現種種境界,觀四大空即得生四無相。)                

禪師曰:「爾一念心疑,被地來礙;爾一念心愛,被水來溺;爾一念心嗔,被火來燒;爾一念心喜,被風來飄。」

(你一念起疑心,地大發揮障礙,不能空此質礙色身。你一念起欲愛心,即被水浪淹沒。你一念起瞋心,即被火氣燒著,滅諸多功德。你一念起歡喜心,即被境風吹動,隨境而飄轉。)                

禪師又曰:「若能如是辨得,不被境轉。處處用境,東涌西沒,南涌北沒,中涌邊沒,邊涌中沒。履水如地,履地如水。緣何如此?為達四大如夢如幻故。」

(若能如此分辨清楚四大種性障礙心,即能不被境界來轉。如此之後,即能隨時隨地運用此清凈心,讓身體若它由東、南湧出,使它沒於西、北方;若它由中、邊湧出,使它各沒於邊、中兩邊。若能如此,則涉在水中,卻如履堅實地樣;若履及地上,有如涉入水中般自如。是何緣故能夠如此?只因已了達四大本如夢、如幻故也。)          

 

()玄祥釋解

1.前言

修行的是要修心,這是一定的道理尤其是學佛者當知此道理,才說學佛是在心地法門」上用功行道。因要得解脫在此心地」,遭沉淪入三惡道亦在此心地」。但很多佛弟子無知,以為佛經中未言修身及真氣,一談到「氣」或經絡脈象就主觀意念言,這是外道法。

修身是外道法,修心是佛法,但光有佛法,身不能有個成就,連轉粗念頭都做不到,怎能轉深潛處的八識心田中種子。所以一個已知佛法或得究竟的人,在心地上無天神聖人之別,因天神境界者一接觸佛法就能悟得無生法忍。若一個人連天神的色身成就真如性用都沒有,而不屑學習色身上成就,終是有偏頗之見。

古之印度婆羅門行者,有色、無色界的修證,一遇到世尊教以解脫知見後,即能速證得阿羅漢果,本已具足神通後,馬上又能悟得漏盡通,得無生法忍。所以外道解脫正法僅是一線之隔,無知之徒執著局限知見,強分內外道,終其一生無所成就。《金剛經》雲:「一切法皆是佛法」,強分別佛法外道法,這種知見若不能改,也僅增加自己葛藤而已。

唐朝臨濟宗開山主義玄慧照禪師、南北宋時臨濟宗楊岐派大慧宗杲禪師等大禪師,也都是在色身現象上隱約論及氣機、真氣。本公案臨濟義玄禪師論及色身四大與心之關係,而大慧宗杲禪師在參話頭功過程中,言及氣壅塞膻中、心輪不通之際,說這正是個好地消息。

請看宗杲禪師答呂舜元大德雲:「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話(話頭),喜怒靜鬧處亦須提斯,第一不得用意等悟。若用意等悟,則自謂我即今述,執述待悟,縱經塵劫亦不能得悟。但舉話頭時,略抖擻精神,看是個什麼道理。常以生不知來處,死不知去處二事,貼在鼻孔尖上,茶里飯里、靜處鬧處,念念孜孜(生來死去二事),常似欠卻人百萬貫錢,無所從出,心胸煩悶(氣塞膻中穴初步現象),迴避無門,求生不得,求死不得。當那麼時,善惡路頭相次絕也!覺得如此時,正好著力。只就這里看個話頭:『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雲無』,看時不用搏量,不用註解,不用要得分曉,不用向開口處承當,不用向舉起處作道理,不用墮在空寂處,不用將心等悟,不用向宗師處領略,不用掉在無事匣子里。但行、住、坐、卧,時時提撕:『狗子還有佛性也無?無!』提撕得熟,口議心思不及,方寸里七上八下(氣聚心輪),如咬生鐵橛,沒滋味時,切莫退志,得如此時,卻是個好底消息。」

接著看宗杲禪師示李伯和大德言參話頭開悟的描述:「疑生不知來處,死不知去處底心未亡,則是生死交加,但向交加處看個話頭:『僧問趙州和尚,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雲無!』但將疑生不知來處,死不知去處底心,移來『無』字上,則交加之心既不行,而疑生來、死去底心將絕矣!但向欲絕未絕處,廝崖時節因緣到來,驀然噴地一下便了。」

由這兩位禪師論述中,知修行人都是從色身的氣脈發動使色身成就,之後才能進入心地法門中行執杖牧牛功夫,最後終使心垢清凈成就解脫知見。所以大乘行者今生要有成就,當從色身開始,色身離不開經絡脈輪,身心二者偏一執取而修,終不能得佛法真諦

      

2.釋題

公案名為「四無相境」,四者指四大,即地、水、火、風等四,行者四大能空,則不受四大之害,地大不空則有質礙,當起不了神足通;水大不空,心起愛欲,為水所溺;火大不空,易生瞋心,所造功德終為火所燒毀;風大不空,色身氣旺,不知加以摒棄,喜心妄執,終被風所飄溺,妄執色身氣機不放

俗語行者藉假修真,假者是此四大之身,系因緣假合而成,不要執取四大為修行的究竟。若行者執取地大為真,縱使能飛天走壁,加上色身風大不散,肉身終不能壞,可能修入仙道中,妄執此假色身不壞修行目標,不讓肉體死亡。水大是欲愛之根源,若不能超越物愛,終為貪欲所迷,不得出欲界入梵行。《阿含經》雲:「緣眼色,生不正思惟,生於痴。彼痴者是無明,痴求欲名為愛,愛所作名為業。如是比丘不正思惟無明無明因愛,愛因為業,業因為眼,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貪欲是修行人的致命傷,修行不知斷心的淫慾念,終被水所淹沒,沉淪於生死海中。

所以一切法以斷貪欲為主,貪欲斷則瞋心斷,瞋心斷,則痴心明朗,不遭邪因緣,不落入輪迴境。所以成就佛道不開色、心二法,色法地大所涵蓋,心法由水、火、風大所攝,四大能空,即悟無上心法解脫道。

 

3.語體文解

僧問鎮州臨濟義玄慧照禪師曰:「如何是四種無相境?」

有一僧人問鎮州臨濟義玄慧照禪師說:「如何是四大種無相境界,請禪師開示!」鎮州(河北)臨濟義玄禪師者唐朝曹州(河南)南華人,俗姓荊氏,年幼即有出家之志,及落發受具足戒後,便仰慕禪宗,初到江西參黃蘗希運禪師,又禮謁高安大愚禪師溈山靈佑禪師等。後還黃蘗,受希運禪師印可,即嗣黃檗禪師。宣宗大中八年(854),臨濟義玄禪師至河北鎮州住於臨濟院,設三玄三要、四料簡等機法接引徒眾,更以機鋒峭峻著名於世,別成一家,遂成臨濟宗,故義玄禪師臨濟宗之祖也,自曹溪六祖慧能大師,歷南嶽懷讓禪師馬祖道一禪師百丈懷海禪師黃檗希運禪師,至臨濟之義禪師,稱為臨濟宗。所以臨濟義玄禪師者即慧能大師六世之孫也。

按語說:「識起迷情於無相是何境界無相境界四種,可依地、水、火、風四等而現種種境界,觀四大空即得生四無相。」佛由人成,人由四大假合而生,此肉體有色身與心可供修行之用,色身成就破地大種,引發心之相。心者含納貪、瞋、痴、慢、疑、邪見等諸心病,謂邪真如依此真如生起性用,產生邪行。若行者不知修行即在去除此等不真的邪真如性用,就不能去除貪、瞋、痴、慢、疑、邪見等諸心病

禪師曰:「爾一念心疑,被地來礙;爾一念心愛,被水來溺;爾一念心嗔,被火來燒;爾一念心喜,被風來飄。」

義玄禪師答說:「若你一念起疑說地大種俱在,則色身質礙不能去除,知見就被地大所障礙,如此地大不柔和外,也不能起神用,即不能飛躍於虛空中。若你一念中有愛欲生起,被水大種所迷,水大膨漲色身入淫慾之心念中,終被水大所淹溺於生死海中。若你一念瞋心起,怒火攻心,瞋心依妄習發作,則火大燒毀修習所作功德。若你一念歡喜心起,由於風大布滿色身而起,若貪著此身樂,當為風大所飄逸,入世間禪定勝境中,終將迷失菩提自性。」此四大涵蓋色、心二法,色法屬地大,水、火、風大屬心法心法清凈故,即破水、火、風大種性,則地大無礙,即能現神足通,甚至於其它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通

按語說:「你一念起疑心,地大發揮障礙,不能空此質礙色身。你一念起欲愛心,即被水浪淹沒。你一念起瞋心,即被火氣燒著,滅諸多功德。你一念起歡喜心,即被境風吹動,隨境而飄轉。」人修行從色身修起,破身見後,始能進入修心的境界修行人對一切欲愛、境界貪著,即不能成就佛道,色身氣機有了後,才能修心。行者待斷心病為先,得地大柔和於後,則神足通現起矣!

禪師又曰:「若能如是辨得,不被境轉。處處用境,東涌西沒,南涌北沒,中涌邊沒,邊涌中沒。履水如地,履地如水。緣何如此?為達四大如夢如幻故。」

義玄禪師續答說:「若你能如此知四大種性真實法,不對地大起疑,障所知見,終不為地大來產生質礙;心不愛著,心不起嗔,心不被風飄。行者能做到此境界不被四大種性所轉,即能善用此四大種性。行者心凈後能不被境所轉時,即能處處用此四大種性,起初使身無質礙時,即能使色身東邊湧出,西邊沒入;南邊湧出,北邊沒入;中間湧出,邊境沒入;邊境湧出,中間沒入。也可以使身履水如地上行,不會下沉;或履地如水行,沒有地上障礙物存在。是何種因緣能讓行者致此境界,主要還是行者心地清凈不為四大所迷,不為質礙、欲愛、瞋怒、喜境所迷。若行者心能達自在無礙,則能超越四大種知見,當然能將四大種性以如夢、如幻似地起神變。」

按語說:「若能如此分辨清楚四大種性障礙心,即能不被境界來轉。如此之後,即能隨時隨地運用此清凈心,讓身體若它由東、南湧出,使它沒於西、北方;若它由中、邊湧出,使它各沒於邊、中兩邊。若能如此,則涉在水中,卻如履堅實地樣;若履及地上,有如涉入水中般自如。是何緣故能夠如此?只因已了達四大本如夢、如幻故也。」

當然修行者內心妄習凈盡,即能依此心意念與四大種性產生神變,因萬法唯心所造。唯識言:「成所作智同圓鏡」,成所作智者前五識而起用,前五識與五根同緣起,原源於色身,所以能產生神足通,心與色身五根之性用同起。但若行者心地尚未凈盡,妄習還有,貪、瞋、痴不除,而俱有此神變事,定是著魔難矣!行者逢此因緣而不自知,不加醒悟,執迷不悟,當從淪墜。   

(2005.08.23.撰於法爾)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