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祥法師:公案禪機 伍、認識佛性 (六)無為性用 10.悟空無死

()公案本文

嵩岳元珪禪師卜盧於岳之龐塢。一日有異人者,峨冠褲褶而至。從者極多,輕步舒徐,稱謁大師,乃岳神者也。師睹其形貌奇偉非常,乃諭之。

(緣起現象界,岳神初謁禪師,似有貢高我慢相,茲因眾多徒眾簇擁故。)

禪師曰:「善來,仁者,胡為而至?」

(來者是善,大德何事而來此地?)

彼曰:「師寧識我耶?」

(禪師不問對方是何人,岳神似有點受冷落,故問禪師寧願認識我是何方神聖?)

禪師曰:「吾觀佛與眾生等,吾一目之,豈分別耶?」

(我觀佛與眾生等齊,我一平等看他們,豈有分別之心乎?)

彼曰:「我此岳神也,能生死於人,師安得一目我哉!」

(我乃此山山神,能權操人之生死禪師那能一眼平等觀我!)

禪師曰:「吾本不生,汝焉能死?吾視身與空等,視吾與汝等,汝能壞空與汝乎?茍能壞空及壞汝,吾則不生不滅也。汝尚不能如是,又焉能生死吾耶?」

(我從本以來,已認識不生滅法,故無所謂生,汝那能控制我死?我視身體虛空等齊(色空不異),視我與汝同一體(眾生同體),汝能夠壞虛空與汝自己嗎?若能才可以生死於我。進而言之,嘗若汝能壞虛空及汝自己,但我已悟得佛性,了悟體性本無所生、亦無所滅,此不生不滅法,已離生死,汝又那能控制我生死呢?)

岳神見師有廣大智辯,乃稽首乞受五戒

(岳神乍聞佛法,認不可思議,乃乞求受五戒,以便度世。)

 

()玄祥釋解

1.前言

空者śūnyatā,是諸法能證入無所有、不可得,是為空義。悟空者對一切境、一切緣不受障礙真性能住空寂中,寂然之體對境能不動,對緣能不受這就無生法智忍。悟空行者能得解脫生死,直趨涅槃城,然悟空過程有大小二乘之不同,小乘或地前菩薩從內空、外空、內外空去體悟空理;而登地菩薩則從空、無相、無願等三三昧下手,真悟空理。

依《大般若經》有廿空之不同義,表諸法皆空之理,出自《大般若經》卷三學觀品。經雲:

(1)內空,內心法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無常無我,為空之體悟。

(2)外空,外塵法之色、聲、香、味、觸、法六境無常無我、不可得,故說是空。

(3)內外空,六根、六境皆空,無有六塵,亦無有我心之執受,內外皆空故。

(4)空空,空亦復空,不能執空為病,即不執著內外一切法為空,非常非壞,本性自爾。

(5)大空,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等十方皆空,遍十方界無所不空

(6)勝義空,從本為依,不執法境,即勝義之空,得勝義涅槃亦要空其勝義不執。

(7)有為空,有為法無常可得,是謂空。有為之欲界、色界、無色界俱空,行者當如是觀有為空。

(8)無為空,從本體無為而證,故本無生、住、異、滅之法,此無為亦要空而不執著

(9)畢竟空,一切世間相、有為相不可得,不執著諸法就能證畢竟不可得

(10)無際空,無初、中、後際可得亦無往來際可得亦不執著此際,是為空。

(11)散空,諸法鬆散無專意,此不經意散法亦為空。

(12)無變異空,諸法無鬆散,攝受一念無變異,此無變異亦空、不可得

(13)本性空,一切法本性屬空,若有為法、無為法,皆非聲聞獨覺等所作本性本來為空。

(14)自相空,一切法之自相源自於空,三無性故,如色變礙、受領納、想行識等之自性皆空

(15)共相空,共相皆為無所有、不可得之空;如苦為有漏法之共相,無常為有為法之共相,空、無我為一切法之共相,此等共相不可得是謂空。

(16)一切法空,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有色無色、有見無見、有對無對、有漏無漏、有為無為等一切諸法皆是空,不執其有亦不執其為空。

(17)不可得空,三世一切法有能不執,則證不可得無所有是為空。

(18)無性空,無少性可得,是為無性,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等三無性性;此無性亦不可得,故為空。

(19)自性空,諸法和合之自性實體亦無常性故空。

(20)無性自性空,三無性與自性緣起法皆為空。

小乘行者或地前菩薩如是思維,得悟諸法無我我所,不執空、有二際,即證我、法二空理,當能悟無生無生即無死,得脫離三界輪迴。登地菩薩直接觀心地,觀心無蘊、處、界等法,一切法皆是因緣生,諸法生無所生,當得證空、無相、無願等三三昧定,不住空、不住有,不愛涅槃,不懼生死,得究竟解脫

 

2.釋題

公案名為「悟空無死」,悟空依行境界不同,及知見正與不正都有其特殊體驗。小乘行者悟空,即證我空理,得脫離三界輪迴。真正佛法悟空是個圓滿法,是個菩薩體悟法,是個空有不二中道法,以此等正知、正悟,才能利益諸群生,又不為一切法縛。而外道不明究竟空理,執取無想為空,也不知去掉內心一切妄執性用,更不知將潛在習氣,包括微習、微微習、極微習斷除,所以當無想為究竟,留習氣不知凈,待天壽盡、定力退失,習氣復又萌芽,還受輪迴之苦

佛教聲聞行者,除要悟空外,積極去斷除三結(身見、戒禁取、疑)、淡薄三毒(貪、瞋、痴)、斷五下分結(身見、戒禁取、疑、貪、瞋)、斷五上分結(色界縛、無色界縛、掉舉、我慢、無明),證得內心習氣空,再依十八空、廿空理去體悟,最後永斷三毒,得脫離三界輪迴。此處行者悟空,當先去心惡,再觀想十八空、廿空理。所以阿羅漢行者悟得空理,即能無死,得解脫三界

空本無別,何必有諸多不同空理,因行者智慧不等,循序思維得悟各種空理,所以空理各經典依廢立互異,有立十三空、十四空、十六空、十八空、廿空、二十一空等諸說。

此處談談菩薩悟空菩薩悟空又能舍離空,以便做佛事利益群生。菩薩修學正定已,為功德善根無盡,能不住空寂菩薩學一切諸佛德性諸佛於無餘涅槃中,亦不功德善根門。有漏果報已盡,功德善根本為化物故,恆有此空用。如來雖入涅槃,猶隨眾生機緣,現起應化兩身,導利諸含識不放棄,即是更起諸心義,所以眾生不盡,如來應化之用亦不盡。所以說如來雖入無餘涅槃而不功德善根也。

但反觀聲聞、緣覺二乘行者入滅後,就不心動念,舍諸眾生不顧,以慈悲心薄少之故,所以不化導眾生,不能像佛入無餘涅槃中而更起心度眾者,能以諸佛菩薩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以利物無窮也,如來法身即是一切無流法之依處故,能言散滅中能不舍離功德也。所以我們得知涅槃之中猶有法身者,以用終是空體,能覩應化之用不盡。所以我們故知法身之空體,常自湛然,永無遷壞,這是大乘菩薩所應修證的法空理。

有如大乘師說所雲,涅槃無有自相,而不可言無。何以故?為能顯事用故。若不涅槃不成智慧智慧不成則煩惱不滅涅槃既能生道,道能滅惑,即是涅槃家事。既見有事,則知應有體故,不得言無也。如來法身涅槃中,即義亦爾。為除分別涅槃不舍功德即是分別性。真實義中,無此分別,是名不舍離空。

所以菩薩學習諸佛悟空後當再悟「不舍離」之空,如此才能悟得空、有不二之中道理念。所以菩薩悟空不住空,不入寂滅離三界,而是示現於三界中,隨緣眾生,此等菩薩不愛涅槃亦不生死了。

 

3.語體文解

嵩岳元珪禪師卜盧於岳之龐塢。一日有異人者,峨冠褲褶而至。從者極多,輕步舒徐,稱謁大師,乃岳神者也。師睹其形貌奇偉非常,乃諭之。

元珪禪師卜選居盧於龐大居塢處(中嶽嵩岳),一日有一異於常人者,帶著高聳帽子穿著有褶之褲,此人前來到元珪禪師住處。此人隨從非常之多,走起路來步伐輕盈、舒緩而行。到來時稱要拜謁元珪大師此人乃此山嶽之神格也。元珪禪師看到其像貌奇特、體形非常雄偉,乃先出聲明告之。

嵩山者有中嶽之稱,山勢雄偉險峻,氣勢磅薄,是中國五嶽名山之一。嵩山自然景觀殊勝優美,山形從東向西橫卧,故有華山如立,中嶽如卧」之說。太室山和少室山各有36峰,共計72峰,峰峰有典記述。在72峰之外,山上還有谷、洞、潭、瀑等各類景緻。嵩山遍布名勝古跡,其中有中國六最:禪宗祖庭——少林寺、現存規模最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現存最古老的塔——北魏嵩岳寺塔、現存最古老的石闕——漢三闕、樹齡最高的柏樹——漢封「將軍柏」、現存最古老的觀星台——告城元代觀星台。太室山黃峰蓋下的中嶽廟始建於秦代,唐宋時極盛,是河南現存規模最大的寺廟建築群。嵩陽書院氣宇輝宏、古樸高雅,宋時與睢陽、嶽麓和白鹿洞書院並稱四大書院。此外還有蒼翠清幽的法王寺、回環險絕的軒轅關、慧可斷臂求法的立雪亭等等景點。

嵩岳元珪禪師者伊闕人(今河南洛陽龍門),姓李氏,幼歲出家。唐永淳二年受具戒隸閑居寺,習毘尼戒律無解,後乃謁 慧安國師,印以真宗頓悟玄旨,得悟道理。前嵩岳慧安國師等法嗣一十八人,洛京福先寺仁儉禪師(慧安國師出六人)、嵩岳破灶墮和尚、嵩岳元珪禪師,以上三人見有語錄

按語說:「緣起現象界,岳神初謁禪師,似有貢高我慢相,茲因眾多徒眾簇擁故。」本事件起緣於現象界中之一事端,本山嶽神現人身求法,因能生死人,所以慢心很大,卻碰到一個無生因緣禪師,始能降伏祂。

 禪師曰:「善來,仁者,胡為而至?」

元珪禪師先開口說道:「來者為善,仁者不知有何貴幹?」善來者是古印度對於來訪者表示善意之言,大有歡迎之義

按語說:「來者是善,大德何事而來此地?」善來梵語 sv2gata音譯莎揭哆,是形容詞,指受歡迎的、來得適時的,乃印度比丘歡迎來客所用之客套語,印度寺眾之禮法言,凡弟子門人等應先對來客說「莎揭哆」;客即答「窣莎揭哆」(susvāgata,譯作極善來)。

彼曰:「師寧識我耶?」

岳神化人即答說:「禪師您不問我是誰?您不情願認識我嗎?」有身份地位者就怕人家不在意他,所以想要讓人家知道他是誰?有多大能耐等等,就怕別人不知其真實狀況

按語說:「禪師不問對方是何人,岳神似有點受冷落,故問禪師寧願認識我是何方神聖?」凡是佛弟子修行者都是默默將養自修,遇有善因緣來請法,始開其口為其說法,或驗其修行境界事情過後,兩無掛礙,留不留名都無所謂也。

禪師曰:「吾觀佛與眾生等,吾一目之,豈分別耶?」.

元珪禪師說道:「我觀佛如來眾生等,我都是一體觀之,佛即眾生眾生即佛,兩者哪裡有分別在?」佛者現成佛眾生未來成佛,我並不因佛已成佛就特別殷勤問候、供養,而眾生凡夫俗子,我就有怠慢之情

按語說:「我觀佛與眾生等齊,我一平等看他們,豈有分別之心乎?」分別心來自於凡夫情見,聖人平等觀一切眾生,有緣則度,無緣等待,均是要讓一切眾生成就佛道這是修行者應有的體驗與修證。

彼曰:「我此岳神也,能生死於人,師安得一目我哉!」

岳神化人又答說:「我乃是此雄偉山嶽的山神也!我的果報能力能讓人生也可以奪人生命。禪師怎能一眼就能看得出我來呢?」還是潛不住氣,先亮出底牌,說是本山之神格眾生也。魑魅、魍魎、鬼神都有 修行,依其人身時之善因緣而得果報,神格類者能受人類供養,當然有點神力來左右眾生生死。所以善惡神格眾生生死於人,加病於人,都是祂們本身業報之能力

按語說:「我乃此山山神,能權操人之生死禪師那能一眼平等觀我!」契經雲:修行守戒有其福德,若單一犯五戒之一,死後果報成為鬼神,受人供養,享受修行福報。待壽命盡則將失去果報神格眾生身,而墮入地獄,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禪師曰:「吾本不生,汝焉能死?吾視身與空等,視吾與汝等,汝能壞空與汝乎?茍能壞空及壞汝,吾則不生不滅也。汝尚不能如是,又焉能生死吾耶?」

元珪禪師說道:「我以悟得無生法忍,本來就無所生,您怎可以讓我死哉?我視我身體虛空等齊,我的身體又與您身體合一無別。您說能讓人死亡,那您能讓空死亡,或讓自己死亡,若能才可以生死 於我。若真的您能壞空,或壞您自己,但我已悟得不生不滅法,守住本性入寂無著。您還不能做到這個境界怎能生死於我呢?」看來元珪禪師已親證無生法忍,忍自性不生,既然自性圓成,怎能妄執一切因緣法,當然能解脫自在矣!

按語說:「我從本以來,已認識不生滅法,故無所謂生,汝那能控制我死?我視身體虛空等齊(色空不異),視我與汝同一體(眾生同體),汝能夠壞虛空與汝自己嗎?若能才可以生死於我。進而言之,嘗若汝能壞虛空及汝自己,但我已悟得佛性,了悟體性本無所生、亦無所滅,此不生不滅法,已離生死,汝又那能控制我生死呢?」行者悟得脫離三界縛,就要有這樣的知見也能確實做到一切因緣法等齊無生法,這是真正佛法解脫知見,修證即得。

岳神見師有廣大智辯,乃稽首乞受五戒

岳神化人見元珪禪師有善辯之才,大辯之智,乃信服稽首禪師,希望禪師能為祂授五戒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岳神若能守住五戒完善,當能出生為人,或直生天上佛教正法者即嚴守戒律五戒十善是得人天果報之理。當然要能證解脫,還得學阿含經、方等經、般若經等,依經論來調心,始能悟得解脫三界

按語說:「岳神乍聞佛法,認不可思議,乃乞求受五戒,以便度世。」岳神未曾聽聞不生滅法、脫離生死之法,有幸聞此無生道理,乃發起善心,求受三皈、五戒,往後可能不再依其喜怒哀樂,而亂生死於人了。

(2006.07.24. 撰於 法爾)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