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法師:浪漫的背後——論阿難遭摩登伽女誘惑的故事(戒毓法師)

浪漫的背後——論阿難摩登伽女誘惑的故事

戒毓法師

楞嚴經》第一卷中,關於阿難尊者摩登伽女的一段浪漫故事,在佛教中是大家十分熟悉的故事。這個故事也留給我們很多的遐思,也一個非常有啟發性和教育意義故事經文是這樣描述的:「……爾時阿難因乞食次,經歷淫室,遭大幻術摩登伽女以毗迦羅先梵天咒,攝入淫席,淫躬撫摩,將毀戒體。如來知彼淫術所加,齊畢旋歸……」由此因緣,我們今天才能看到《楞嚴經》,學習到如此甚深妙法。不過在很多經典中可以看出阿難尊者向來多聞,而缺乏實修、生活磨練缺乏,依賴性過強才會導致將毀戒體的後果。對一個修道者來說,戒體就是修道的根本。因為有人說是阿難摩登伽女她們宿世已有幾百世夫妻關係,是宿世的因緣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使這個故事變成非常的浪漫。這是宿世因緣嗎?這要用前世去解答嗎?我感覺這種說法的說服力不強。但恰恰好多人講這則公案時,都是如此。因此我想談點個人的體會。

考驗,對我們每一個人來都不陌生。一生中是經歷無數次的考驗,不管在家出家都是如此。這時就靠我們的定力平時功夫,在關鍵時刻才能顯現。不然,就如常言道「一失足成千古恨」,這時沒有買後悔葯的地方。我們每天從媒體里了解到有多少人墮入法網,這些人都是抵禦不了外在的誘惑,經不起種種的考驗。結果不是被金錢美女俘虜,就成為金錢美女奴隸和牛馬?在歷史上有多少英雄成為狗雄,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不是這些人沒有才華、沒有智慧,就是缺乏定力,經不起考驗。年輕時阿難是一個很好的實例,還好有佛大神大智慧和大威德,才免失去戒體,才有後來證果的因緣。如果沒有佛陀慈悲加持,他的後果不堪設想。世人有多少能如阿難這么幸運呢?

我國有句古話「蓋棺定論」,是來評價一人一生的功過。當然我們這里所提的,那是有出格的人格,輝煌的事業,影響深遠,如孔子所講的「百世之師」。這些人都是行別人難行、忍別人難忍之事,坐冷板凳,耐住寂寞,才能留芳萬世。因此受世人崇拜也是理所當然的,也是應該的。但我們佛教所謂成功,那是你是否出三界、了生死這是最低的要求。也就是講不受世間名利慾望所左右,這樣才能自由。就是所謂的放得下,才拿的得起的。在歷史上有多少是這樣成功的人士,她們都是經過非人的經歷,生活中的種種磨練才有後來的大成就,這些才是我們學習真正的楷模。

我們今天講分享別人成功者的經驗,激勵我們,讓我們少走彎路(當然也有自己是摸索出來的,那就是我所說的獨覺乘)。我們知道,在這世間最成功者莫過以佛陀。而阿難尊者佛陀朝夕相處二十多年,世尊言傳身教,加上他自己本人資質過人,可以說他的成就應該也是不可思議的。可惜,早年的阿難尊者成就並不是太理想,只是紙上談兵,在現實生活中還抵禦不了一個女子的誘惑。最後還不如最底層理發師優婆離等人,參加結集導師遺教的資格都沒有,那可以說是天大的笑話啊!由此沉痛的打擊,深刻的教訓,發奮圖強,痛心慚愧精進努力,最後才降伏煩惱,出三界生死證阿羅漢果。在道業上才畫上一個逗號,但離成佛目標,還要不懈的努力,才能圓滿菩提,畫上大大圓圓的句號。由此而知,別人的成功經驗經典,那對我們來講用處也不是不大,故禪宗「不立文字、對境煉心」也是有目的的。因為經典是別人的東西。同時,我們天天誦經念佛、如果不把佛法落實在生活中,那能解決我們根本問題嗎?!能往生嗎?!阿難和佛朝夕相處,可以說,佛所講的妙法都是通過阿難之口,我們今天才能學習到佛法。這功勞有一大都要歸功在阿難身上。但在佛陀沒有圓寂前的阿難例子,是我們相當熟悉的,就可以說明很多問題。佛法不止停留在口頭上,念一念經典就可以解決問題在這里我們沒有絲毫否認誦經的作用的意思,但我是強調只念經是不夠的。

這不是簡單故事,我們可以分析其中的原故對我們修學,教育後人都有很大的幫助。因為阿難尊者福報之大,是我們不可想像的,小時王宮中享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從來就不什麼叫苦。雖有全國一流的老師來教育他,加上自己的天賦過人,但是生活的歷練太少。可以說他不知苦字怎麼寫呢?他的出家,並不是求解脫,只是看到佛陀的三十二金身庄嚴無倫,想也有佛陀庄嚴相貌出家。雖然佛陀天天講「苦集滅道」,三苦八苦無量諸苦背的滾瓜爛熟,講起來的頭頭是道,但是大伽葉不讓他參加結集,這種做法是對的。因為佛法僅僅是背誦上口頭上那麼簡單,實際是要人們真正的去體驗,不然遇到事情時只有哭泣的份,在關鍵時刻還是亂的手腳,感情用事,這不是我們佛教所要看到的事情。在世尊圓寂時阿難尊者不是最好的例子嗎?這就是不能明了緣起法,不能客觀的去看待事物原故這股風氣還好沒在當時流傳下來,只重理論不重實踐。不然我們今天想了解有今天的這樣的佛法,可能性都小。

著我經濟的發展,物質不在象過去那麼的匱乏,好大一部分人現在生活大大的改善。在困難時期,因種種原因,自己沒有好好的學校里接受正規的教育,是多數人感到遺憾的事情。就是想下一不受貧窮之苦,沒受正規教育之苦,在物質上滿足下一代,孩子想要什麼就滿足什麼。在孩子的學習上,不惜發大錢送孩子到海外或者好學校去求學。創造種種條件,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效果會怎樣呢?這種是能培養出真正偉大的人才嗎?(在上文我提到,我們追求的如孔子講:「百世之師」)如果孩子脫離的父母經濟的後盾及支持,能創造出財富出來嗎?沒有培養孩子們的創造,沒有生活的歷練,一點苦都捨不得讓孩子吃一吃,這種孩子出來如溫室里的花朵,是經不起風雪的。他們在某些方面還是有缺陷的。在歷史上,好多貴家子弟,王公貴臣的子弟失敗的原故都是如此。隨自己的喜好,如周幽王、李後主、陳後主,乃至隋楊帝他們不是沒有能力和才華,就是缺乏磨練,成不了氣候,最終才有亡國之痛。同樣阿難尊者也是面臨的同樣問題,因此才經不起摩登伽女的誘惑。當乞食時,還想佛陀如何對師兄須菩提、大迦葉等的教誡,在遇到問題面前,那一點辦法都沒有。因為阿難小時王宮生活出家後隨佛左右,實是不懂生活的艱辛,對道業上的追求和低層人士是差遠了。有的這次教訓,還沒有改變阿難尊者,惟有在失去最親密的老師,及不能參加結集失面子的教訓,真正體會到什麼是苦,因此在道業上才有的質的提高,迅速的證阿羅漢果。後來才能負起統領大眾的重擔。

阿難摩登伽女的故事,好多人把它講的神秘再神秘,浪漫再浪漫,我想很難說服了大家。因為大家都是明白人,如果我們把這故事結合在生活中去思考,對阿難一生生活的思考,那麼其中具有很大啟發性和教育意義,影響是深遠的。有人講過「美好東西,是要經歷深痛巨恨的考驗的」,我想「出格的人品、百世之師,也要經過千錘百煉的陶鑄」來做本文的結束語,也是我對阿難摩登伽女的誘惑的故事的一點感想。在本文中,可能對阿難語氣有點不客氣,再此我表示深深的慚愧。但我內心沒有絲毫對阿難尊者的不尊敬,只是想到那些重理論不實修、依懶他人而自己沒有本事的人還不知慚愧、不知上進習氣的一種痛恨。在本人的修學之中這種思想是非常的嚴重,通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希望能鞭策自己,戒掉這種惡習。也對得起阿難尊者的一次反面教材。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