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誠法師:感悟人生 第九講 尋找生命中的貴人 一、修行菩薩道

第九講 尋找生命中的貴人
  12月3日上午,學誠大和尚為幾百位信眾傳授皈依佛堂齋堂座無虛席,大和尚以《尋找生命中的貴人》為題作了開示。大和尚教誡:對一個佛教徒來講,出家人就最重要的人,我們要去皈依

一、修行菩薩
  1.菩薩怎麼做我就怎麼做
  我們學習佛法,常常要談到行菩薩道。菩薩走的路同我們一般人走的路有什麼區別呢?菩薩所走的路名為菩提道。我們學習佛法目的是為了成佛菩薩修行發心、行菩薩道,其目的是為了成佛。那麼,我們要學佛、成佛,首先要學菩薩那就是:菩薩怎麼做的,我們也跟著怎麼做菩薩怎麼修行的,我們也跟著怎麼修行菩薩菩提心,我們也跟著發菩提心菩提心不好發,菩薩道也不好修,就是因為不好學、不好修、不好發心,所以我們要慢慢學、慢慢修、慢慢學發心,一點一滴去學,一步一個腳印去學,一天一天去學。我們到佛門里來學習佛法,就是要學習這些內容
  我們常常談到「如理修行」,就是根據佛陀告訴我們道理修行而不僅僅是根據我們自己所理解的道理。根據我們自己所理解的道理修行困難會很多,問題也很多。因為我們自己對佛教道理的體會還不夠,很膚淺,甚至常常還會有偏差、有錯誤,只有根據佛陀告訴我們道理才是正確的、圓滿的。
  2.阿底峽尊者與《菩提道炬論》
  大家都知道,阿底峽尊者非常了不起,在西藏成就很高。當時的菩提光迎請阿底峽尊者西藏的時候,就希望能夠有一很好、很系統、很完整的佛法利益西藏眾生。根據當時藏地的實際情況,阿底峽尊者就作了《菩提道炬論》。這部論是告訴人們如何來修行,如何來學行菩薩道的一些道理
  為什麼這部論典在西藏影響那麼大?其原因就是當時的西藏過了滅佛 ——朗達瑪滅佛。在那次滅佛的過程中,差不多整整一百年的時間沒有出家人,也沒佛經佛像,只有少數還俗的人,少數居士口口相傳,更多的都是傳授一些咒語,因為咒語比較簡短。西藏發生朗達瑪滅佛的時候,相當於我們唐朝的「唐武滅佛」的時間。漢地發生唐武滅佛之後,禪宗很盛行,其原因是因為很多經典被銷毀了,出家人、居士們看不到佛經,只能在山裡打坐。在藏地也是一樣,很多佛教徒看不到佛經,只能天天念咒,但在念咒的過程中,摻雜了很多不是佛教內容。所以,阿底峽尊者西藏的時候,作了這個論來校正當西藏佛教的很多問題。
  阿底峽尊者一生非常注重修行,也注重顯教佛法的弘揚。比如剛才我跟大家談到的《菩提道炬論》,就是一部很好的論典。
  3.依靠師法
  我們對菩薩道的修行目的就是要破除我們內在的煩惱內心煩惱內心煩惱怎麼來破?只有靠智慧。那麼如何來認識、增長我們的智慧?就需要學佛法。如何學習佛法?一個方面根據經律論的文字來學。我們學習經律論的經文文字,就是為了要領會經律論中的意思、內涵。但是我們的基礎條件不太夠,那怎麼辦呢?我們需要跟善知識、跟出家法師們學習。出家法師因為學的時間比較久、比較長,對經文的體會比較深刻,理解起來能夠準確一點,深刻一些,而我們剛剛開始學習佛法,理解就會比較不夠。
  我們在廟里,聽到學佛比較久的法師同行善友他們講的話很簡單,但意思卻很深刻。為什麼話很簡單意思卻比較深刻呢?因為此時此刻這句話對你來講很有用、很有幫助,而不是一些跟你自己當下的問題不相乾的話。如果我們講的話,同你眼前的實際情況不相乾的話,那麼這個簡單的話也就變成很簡單,甚至很沒有意義的話了。反過來說,如果能夠用很簡單語言,來表達佛法的內涵,我們就比較容易領會了。
  佛法在日常生活當中,語言文字都是載道的工具,現在更是如此,語言非常豐富,所以我們也需要藉助這些語言文字來傳授佛法、弘揚佛法。透過這些語言文字,我們能夠達到心靈交流的目的,大家才能夠體會到出家法師內心所體會到的一種境界、一種感受、一種智慧。如果沒有這些語言文字,我們剛開始的人,就很難學習。所以我們來到寺廟,一方面要跟出家法師學,跟同行善友學,另一方面要根據經論學,兩者都是不可以偏廢的。這樣做是為了要破除我們內在的無明煩惱,增長我們的智慧,增長內在戒定慧功夫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