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誠法師:感悟人生 第九講 尋找生命中的貴人 三、饒益有情

三、饒益有情
  1.體會三寶功德
  所謂「自己的生命不離佛法」,意思是我們的生命已經完全接受了佛法佛法已經融會到自己的內心。如果我們心裡有了佛法,有了佛法作用,我們的所作所為、一言一行,都能夠體現佛法。《論語》講道:「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什麼意思呢?蒼天不說話,但是通過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萬事萬物就能夠得到生長,而蒼天也沒有說自己的功勞和作用有多大。如果沒有蒼天的話,我們人、物、草木都不能存在。我們整個的世界是在蒼天的包容和保護之下存在的。
  學習佛法也是一樣的。我們的所作所為為什麼那樣有力量,我們為什麼感到那樣快樂原因就是我們得到了佛菩薩饒益,佛菩薩就猶如蒼天一樣。雖然我們業障深重看不到,但我們能夠感受到這種作用。我們能夠感受到、體會到三寶殊勝功德寺廟清凈庄嚴,我們要去體會,要很用心地體會與領納。
  2.了解別人
  孔子說:「仁者愛人,智者知人。」意思是說,有仁義的人能夠愛護眾人,他不僅僅愛護自己的親戚朋友,對所有的人都是愛護的,喜歡去了解、幫助別人;有智慧的人善於了解別人,只有了解別人,你才知道別人的需求、問題、困難煩惱是什麼,才能夠去幫助別人。了解人是一件很困難事情,也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我們平常總是埋怨別人不了解自己,總是覺得自己的許多行為別人不理解,總是被別人誤會。我們總是認為自己對別人的事情都能夠很了解,對別人的為人處世、對別人的學修功夫都很了解。事實上,我們真正對別人很了解嗎?如果我們對一個人很了解的話,就不會有問題發生
  假如我們對人很了解,就應該知道什麼時候給他講什麼,什麼時候怎麼去幫助他,怎麼樣讓他更好地學習佛法、護持三寶發心。就猶如我們在這個講堂當中,我們對這個講堂很了解,自己走進來的時候,知道香放在什麼地方蠟燭放在什麼地方、電燈的開關在什麼地方、門在什麼地方、窗戶在什麼地方,我們從哪裡進來,從哪裡出去,就會井然有序。這個只是對環境的了解,對物品的功用性能的了解。我們對人的了解、對人心的了解、對人性的了解、對業果的了解等,需要很長的時間。我們會不會有那麼大的心胸去了解別人呢?我們住在一廟里,或者說在一單位里,可能幾年下來,我們都不知道對方叫什麼名字都是有可能的。住在公寓里,我們可能住幾十年都不知道樓上樓下住的是什麼人。現在的人不希望別人來了解自己,也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些特點,或者說是一些問題。
  3.利益別人
  我們學習佛法佛法利益從哪裡得到呢?一個方面要從佛菩薩那裡得到經驗、得到加持;另一方面要在眾生份上得到,就是說在實踐佛法過程中很多人為我們的努力,因為我們的發心,因為我們的造業得到佛法利益。這些眾生就是我們弘法的對象就是我發心對象就是我利益對象。如果沒有這些苦難眾生,我們要行菩薩道,就很困難,很不容易。也就是說,比較有問題、有困難煩惱重、痛苦的人,恰恰是我們發心利益對象、行菩薩道的對象、是當下我們要去努力幫助的對象。這個時間對我們來講,就是第一時間最重要時間最好的機會
  我們有時候在幫助人、利益人的過程中,常常會聽到一句話好人沒有好報」。為什麼好人沒有好報?做好事怎麼會沒有好報原因就是你幫助他,而對方不接受、不領情,對方不聽你這一套。我們要怎麼辦呢?原因在哪裡呢?我們去幫別人的時候,沒有效果達不到目的,這原因在對方嗎?我覺得這是一個我們要發心去檢討的地方原因就是我們的慈悲還不夠、智慧還不夠、善巧還不夠,也就是我們的功力還不夠,我們利益眾生的心還不夠,所以就幫助不過來。猶如一個人生病一樣,他病得很嚴重很嚴重,但作為醫生的我們,醫術不夠高,葯的質量也還不夠好,很難把眼前這個病人治好。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會遇到這些境界
  我們學了佛法以後,並不等於說我們遇到的人全部都是好人,遇到的人都是我們看得慣、符合我們興趣的人。我們在學佛法的過程中,依然還會遇到許許多多我們意想不到的境界以及人和事,甚至會遇到許許多多我們意想不到的困難和問題。這就需要不斷去培養我們認識煩惱、對治煩惱能力。人在煩惱的時候,粗猛的煩惱比較容易看得到,比如一個人罵了你、打了你、發脾氣,這些都容易被察覺。但是如果一個人的煩惱細微,就很難體會得到,看不到,也體察不出來,而實際上這還是一種煩惱。舉例來說,我們在寺廟里做事情,可能只會做某一方面的事情,或者只喜歡做某一方面的事情,但法師們又要讓我去做另外一種事情,這時候我們內心就很不順暢,甚至很不滿意。遇到自己不喜歡做的,別人又讓我去做,怎麼辦?這就是我們要去認識的一個問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