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忍法師:學習哲學導論的幾點認識

學習哲學導論的幾點認識

見忍法師

通過這段時間哲學導論的學習,我有如下的幾點認識:

一、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理論體系物質意識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關於整個世界的總的問題,直接或間接地,都要歸結到物質意識關係問題上來,也就是說,世界觀的基本問題就是物質意識關係問題.所以說哲學就是世界觀.
 
哲學總攬一切,綜括一般,仰察宇宙之無窮,俯究萬類之運動,「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專門研究上下古今整個物質世界共有的問題,探索自然`社會思維的最一般規律.所以,也可以說,哲學是關於自然`社會思維的最一般規律科學.它對於各門具體科學中的問題,雖然不能作出現成的答案,但能提供一定的理論和思維方法,從而能為各門具體科學的研究指示方向,鼓起信心,開發航程.本世紀著名的奧地利物理學家薛定諤說得好: 「哲學」並不屬於知識大廈本身,它只是可缺少的腳手架,沒有它,大廈不建造不下去.」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世界觀。
 
哲學發展的漫長道路上,許多哲人智士作過巨大的努力,對哲學的各種問題進行過可貴的探索.他們提出過各種有價值的主張,發生過重大的影響.盡管如此,在馬克思以前,沒有完全正確世界觀.到19世紀40年代,工人運動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科學上有了許多偉大的發明和成就,在這樣的條件下,馬克思和恩格斯總結了哲學發展的歷史,一方面拋棄了過去哲學思想中的一切錯誤;另一方面,根據工人運動的經驗科學上的成就,吸收和發展了過去哲學思想中的精華,獨立地創造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才產生了一個完整的科學世界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在哲學史上開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當代學習哲學,就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因為只有登上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座高峰,我們才能縱目世界,覽盡無邊春色,也才能居高臨下,看清歷史上各派哲學真實面目,獲得應有的教益.
 
三.對哲學問題的認識 。
 
(一)世界是運動著的物質。1.認識世界是運動著的物質就能夠與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劃清界限,就更能正確了解世界真實面貌。斗轉星移,風馳電掣,人世興衰,草木榮枯,這一事物的運動明明白白地在人們眼底進行,容易為人所察覺,但是,在廣闊無垠的宇宙中,也有許多人們不易察覺的運動。例如天體運動。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沒有不運動的物質,一切物質都永遠在運動著、變化著、發展著,我們能夠明顯感受到的物質變化如此,不易察覺的物質變化也是如此。 2.運動中有相對的靜止。相對靜止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人們認識事物及其運動的客觀基礎
 
(二)意識物質長期發展的產物。進化論及其他大量科學材料告訴我們生命按其本性說是物質的;是在物質長期發展的一定階段上,在緊密依賴周圍條件情況下合乎規律地產生的。人是由於勞動和語言作用,經過若干萬年的漫長轉變過程才出現的。而只有人才具有意識。所以說,意識物質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神創論是毫無根據的。意識起源的問題,是哲學基本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認識物質意識哪個第一性,哪個第二性,就能正確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了。
 
(三)矛盾事物發展的源泉。矛盾是一個事物內部所包含的正面和反面兩個對立因素。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不但一切事物內部都包含著矛盾,而且,事物的運動就是它自己內部矛盾的運動。從天體運動到思維運動,一切運動就是矛盾的連續產生和它的同時解決。正是由事物內部的矛盾,引起事物的革命變革——事物向另一事物轉化,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矛盾是運動的真實內容,所以是運動的源泉。
 
(四)質和量的認識。質,就是用來標明各種事物特殊規定性的哲學範疇。質不是孤獨存在的東西,而是在和其他事物互相作用、互相比較中存在的,因此,也只有在和其他事物比較中,一個事物的質才顯示出來。事物之間質的區別只有相對的意義,不是絕對的、不變的。每一個事物都是各種矛盾的有機統一,因此,每一個事物的質也是多方面的有機統一。在一事物發展的全過程中,還要看到根本的質和部分的質的區別。量是事物現象本身固有的關於質的范圍、等級的規定性。它指的是事物現象中一種可以用大小、多少、高低、輕重、快慢、排列方式和次序等數目作標誌的規定性。質和量是互相依存的,一方面,量以質為基礎;另一方面,質以量為自己存在的必要條件。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質和量的統一,在哲學上稱為「度」。實際上,度也是一種量,不過不是一般的量,而是決定事物性質的量,是事物存在的界限,通常也稱為「分寸」、「火候」。舊質轉化為新質的過程是從量的變化開始的,量的變化在一界限內不會根本改變事物的質,超過一定的界限就會引起事物的質變,變為具有新的質和新的量的另一事物。度,就是使事物能夠保持質的那個數量界限
 
(五)辯證的否定。哲學所說的「肯定」,指的是事物的存在,「否定」指的是現存事物的滅亡和另一事物的產生,即一個事物向另一個事物的轉化。既然從哲學上說,否定就是轉化,從舊事物轉化為新事物,因此,講「否定」,實際上就是講新事物與舊事物的辯證關係。第一,舊事物是新事物基礎。一切否定都是這樣,並非舊事物的絕對消滅和新事物的從天而降,而是在事物基礎上產生出新事物來。否定,是新舊事物的環節。第二、新事物必須打破舊事物的束縛,克服舊事物。總之,沒有保留,新事物就沒有產生的基礎;沒有克服,新事物就不能「破殼而出」更不能發展。否定不是簡單拋棄,而是揚棄,即是克服舊事物,又保留舊事物中一切積極的有用的東西,推陳出新。這就是唯物辯證法的否定觀。
 
(六)原因和結果。「前因後果」是人們常說的話。原因是在前,結果總是在後的。這是因為結果是一個被引起的新的現象,它只有在其原因發展的一定階段上才能產生。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因果關係不但是普遍的、客觀的,而且是辯證的。因果關係是辯證的,主要表現在兩點:第一,因與果是對立統一。它們是相對立的,這就是說,它們在某一特定關係下總是確定的,互相排斥,不容顛倒。因就是因,不能是果;果就是果,不能是因。第二,因與果又是統一的。它們的統一表現在它們的互相依存以及在一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沒有無原因的結果,也沒有無結果的原因,失去一方,另一方便不存在,這就是它們的互相依存。
 
(七)實踐出真知。實踐是人們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物質活動。這種活動具有以下的本質特徵:第一、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活動。第二、實踐是能動的活動。第三、實踐是社會性的活動。人的認識上從實踐得來的,這是因為,人腦不能直接同外界事物接觸,直接同外界事物接觸的是人的種種感官。只有通過實踐,感官接觸到外界事物的各個方面,取得大量的感性信息報告大腦大腦才能進行思維加工。其次客觀事物總是隱藏在現象後面的,只有通過實踐變革它,把它的本質充分暴露出來,總之,人們的的認識是主觀對客觀世界的反映,而實踐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東西,是溝通主客觀的橋梁。要使主觀正確地反映客觀,這決定於實踐。離開了實踐,就不可能產生正確的認識。「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正是在實踐中,人們不斷改造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總結出科學理論來。
 
(八)真理是客觀的。我們所說真理,就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性的正確反映,即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規律性的科學知識。一個真理,用來指導實踐,必定能夠發揮出巨大的威力,推動事物的發展。真理也遲早一定會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一個真理之所以是真理,並不在於它對我們有用,不在於大多數人所接受,而在於它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真理是「理」,在形式上是主觀的,它並不是客觀事物本身,但這個理「真」,其內容卻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通過課堂上老師的認真講解和自己課下的閱讀學習形成了我對哲學導論的上述粗淺認識。哲學確實是一門深而廣博的學問,是值得我們窮其一生探討鑽研的課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