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宗法師:印光大師精要法語講記 壹、安心篇 五、信願專修

《印光大師精要法語講記》
--2007年3月28~30日講於韶關丹霞山錦石岩寺 

【壹、安心篇】

五、信願專修

下面是「勸信願專修」,按次序分為勸信、勸願、勸行。當然,前面的法語都有勸我們要信願專修的成份,不過下面是把它單列出來。

35. 「信佛未極」之文

若問他人效驗
便是信佛言未極,
而以人言為定,
便是偷心,便不濟事。(增廣上.覆永嘉居士書一)

有人念佛,學凈土法門他自己心中沒有佛法定見,沒有主張,總是問人家效果證驗如何,以此做為信心標准,不是以佛的話為標准。印光大師就講:「如果問他人效驗,便是信佛言未極。」信佛講的話,沒有信到位。

佛言為標准

佛弟子應該以佛言為標准,不是信老王、老李、張三、李四,不是信凡夫

佛說念佛一定往生,就一定往生。佛為標准——「聖言量」。如果說沒有往生那就斷定他沒有信願,沒有專修。很簡單,以佛言為標准

結果我們不是以佛言為標准釋迦牟尼佛、十方恆河沙數諸佛都說「稱念彌陀名號,必然往生」。我們信不過,反而去凡夫效驗這是以人言為標准,不是以佛言為標准,這個不就錯了嗎?

念佛往生,以佛言為標准。如果能有這樣一個概念,你內心就不會動搖,因為這是釋迦牟尼佛金口所說,十方恆河如來長舌相所證明,歷代祖師菩薩異口同音所宣傳,阿彌陀佛親自所發的誓願,無可懷疑。就是以佛言為定。

善導大師《觀經疏》說:不要說一般人,即使是阿羅漢,乃至有菩薩,地前菩薩、地上菩薩,乃至有報佛、化佛,這些聖位的菩薩、報佛、化佛,都輝光吐舌,說:「某某人哪!你罪業這麼深重,累劫以來造了無量罪,罪業沒有消,你單單念佛修福,這麼簡單修行,怎麼能往生啊?這個肯定不對,虛假的。」不要說是一般人這樣講,就是有菩薩來現身跟你這樣講,你都不要相信。你唯信釋迦牟尼佛經中的教言。

為什麼?如果真是菩薩,不可能違背佛的教導;如果真是佛,也不可能跟釋迦牟尼佛講的矛盾,因為「佛佛道同」,講的都是一致的。

而有人不這樣,把祖師的話搬出來,把佛經搬出來,他不能夠完全相信。張三李四這麼一講,他就退了。所以這裡說要信佛言。

賊喻:偷心念佛不濟事

如果以人言為定,大師就說:

「便是偷心」:什麼叫偷心呢?「偷心」就是做賊的心。這個東西不是我的,但是我想要,又怕被別人發現了,就心裡邊想偷。如果偷到了,就感覺到在自己懷里了,但是畢竟不是自己的,又怕被別人奪掉了

如果是自己的東西你會偷嗎?這個電視機很漂亮,本來在你家的客廳裡面,你偷到卧室裡面,有什麼意思?

念佛往生,如果信佛言,了解阿彌陀佛是要救度十方眾生平等賜予,心中穩定他就知道這是他本該得的,是本當屬於自己的東西就不會有偷心。他不信佛言,以為別人才有份,我沒有份,但又想要,所以就想偷,美其名曰:努力爭取。要知道「我回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回我本家,念佛往生是我本來所得我就正大光明的,理所當然的,來得到這一往生的果」。

很多人不是這樣的,雖然念佛,懷著一顆偷心,「我能往生嗎?」好像被自己偶然碰到了,「哎呀!我能往生好了!」不知道這是你的本有東西。像個做賊的,沒有把握、生怕別人把他掉了。一旦被別人發現,說「大膽!這不是你的。」馬上嚇得丟下就跑。有人念佛,聽人家說:「大膽!你罪這麼重,還想往生!」他馬上嚇得丟下往生就跑,「對不起,對不起,我說大話了,我不該想往生,不敢奢望,我雖念佛,但是往生沒份。」他不知道他念的這一句名號裡面就有往生這是給他的,他應該理直氣壯地拿著,但他不信佛言,信人言,結果就像賊一樣,多可憐。

自己的東西,人家說不是你的,你會膽虛嗎?很多人念佛,一聽人家說你這樣不能往生,馬上膽虛起來,這都是偷心。

如果有偷心:「便不濟事」:這樣就沒有效果就不往生。雖然說是被人家破壞了,實際上還是自己信佛言未及。

36. 「唯信為本之文

凈土法門,唯信為本
信得極,五逆十惡,皆能往生
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斷惑者,皆無其分。(增廣卷一.覆周智茂居士書)

「五逆十惡」與「通宗通教」,我們看來,如同天壤之別,但一個「信」字,完全翻轉。信得極,五逆十惡皆能往生。信不及,雖然通宗通教,大徹大悟大開圓解,只要煩惱惑業沒有斷盡,你都沒有份,照樣去輪回。所以說「唯信為本」,不在智慧學問高低,懂得多少經教,有沒有開悟等等,只在你信得及信不及。說「願生稱名,必得往生」,你能不能相信?能相信,就能往生,因為稱名不是問題,誰都能做得到。就怕你不相信,那就沒份。

37. 「一切人皆生」之文

凈土法門,但恐信不及,
若信得及,一切人皆得往生。(三編卷三.覆馬宗道居士書一)

這些法語都很乾脆,你就多讀幾遍,就有加持

沒有誰不能往生的,就怕你不相信。因為你不相信,心裏面就打撥浪鼓,就在搖擺;你能相信,你就能穩定,你就能老實念佛歡喜踴躍,實實在在,聲聲相續,稱念彌陀名號

38. 「最平常、最高深」之文

凈土法門
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門
若非宿具善根,實難深生正信。(三編卷三.覆秦銘光居士書)

凈土法門佛法當中是最平常的,但是,也是最高深的法門。如果不是說你過去世宿具善根的話,是很難生起正信的。

「最平常」:大家可以理解,凈土法門平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沒有什麼玄妙。但是,平常當中又「最高深」,怎麼最高深?你看普賢菩薩文殊菩薩都要凈土法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不高深,這些大菩薩能夠去嗎?《無量壽經》說:「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了。」只有佛才能明了這個法門的究竟源底,菩薩、大菩薩只能少分明了,還不能完全明了。

如果只是平常而不高深,有人就會不屑於修學;雖然高深但不平常又有人覺得:「太高深了,我學不了!」。念佛法門,「念」最平常,有口都會;「佛」最高深,菩薩不能測,合起來「最平常,又最高深。」沒有一眾生漏在法門之外,沒有一個人學不了。

往往有人讓他念佛,他心有不甘,就覺得說「念佛平常,沒有奇特,沒有殊勝」,不知道這個最平常當中最高深。

就好像我們平時坐火車、坐輪船、坐飛機,平平常常,但是很高深。高深在哪一邊呢?我們坐飛機,高深在航空專家,他能發明這麼好的交通工具,乘客沒有高深。

作為念佛人,我們很平常,吃飯、睡覺、念佛往生西方,很平常;但是我們所念的這句名號很高深,高深在南無阿彌陀佛那個地方,祂超發殊勝之願,十方諸佛菩薩的願都不能跟四十八大願相比,經過兆載永劫的修行成就不可思議的六字名號。在四十八願當中,專門有一條願,叫「諸佛稱名」之願,就是第十七願:

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
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連十方諸佛都要異口同音地稱贊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你說這句名號怎麼可以思議!

所以,高深不在我這一邊,在佛那一邊。

雖然在佛那邊,最高深的法門,其實也是最平常法門。如果只是奇特玄妙,那麼不是最高深的,「大道無言」,平常是道,真正的道都很平常

可是,如果學其它的法門,說「眾生本來是佛」,「萬法本來性空」,「一切萬法都是顯現諸法實相」,但是我們心中不能契合,不能相應。

而念佛法門,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最高深,同時我們可以稱念,平平常念佛可以去往生往生極樂世界就可以成佛

行最平常:只要能深信,只要能發願,只要能念佛;益最高深:因該果海,果徹因源;現生不退往生成佛

39. 「平生業成」之文

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
不生一念疑惑之心
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
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增廣卷二.覆鄧伯誠居士書二)

臨終業成    平生業成

凈土法門兩個詞:一個叫「臨終業成」,一個叫「平生業成」。

什麼叫平生業成呢?就是說我們念佛的人,不要等待臨死的時候,上氣喘下氣,那個時候好像往生的事才定下來。「平生」就是現在活著的時候,你能具足信願,你專修念佛你現在往生凈土凈業就已經成就了,你往生就定下來了,不會再說有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了,這個叫「平生業成」。

一般的人有一觀念,認為說「我一念佛,每天念一萬聲,念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最後要死了,就看最後這一句能不能念出來,這一句念出來了,好!往生之業成就了,我可以往生了」,一生都提心吊膽的──不是這樣。念佛法只要你平時具足信願,平時念佛不改變,平時往生就定下來了

臨終業成」是指哪種狀況呢?是指《觀經》下輩三品的人,他一輩子沒有念過佛,到臨死才念了一句佛、十句佛,哎!這一句成了他是臨死遇到念佛法門,叫臨終業成;我們是平時遇到念佛法門,我們是平生業成。臨終業成,是一念成就;「平生業成」是「念念成就」。我們每念的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都是以佛的果地覺為因地之心,「因該果海,果徹因源」,都能消除生死之罪都能往生西方凈土,都具有成佛的資格。

我們來看印光大師所說的這個比喻

你果然真想了生死,對這個法門真信、不懷疑,雖然沒有出娑婆世界,還在這裡凡夫,但是定下來了你不可能在娑婆世界好像過去一樣累劫輪轉了,在這世界時間不會長久了,今生一畢就要回歸凈土了。

極樂之嘉賓

「雖未生極樂」:雖然我們還在這裡凡夫還沒到達極樂凈土。但是:

即是極樂之嘉賓」:你看,不是說我們死了極樂世界才有我們的位子。現在在這裡還是凡夫呢,還是黑頭發、皺面孔,但是極樂世界有我們的位子了,我們是極樂世界的貴賓。

所以說「平生業成」。我們雖然還沒有到極樂世界,但是那裡已掛好了我們的號。阿彌陀佛大法宴,桌子上擺了你的位置,所以要快點去。

往生之業成就在六字名號裡邊

關於「平生業成」,還想多說幾句。

業是往生之業,我們往生凈土的信願行的往生之業,阿彌陀佛在十劫之前,都成就在這名號當中,祂才說:「十方的眾生,你稱念我的名號,如果不往生的話,我就不成佛。」

所以,各位要知道,我們往生之業成就了。成就在哪裡呢?成就在六字名號裡邊。我們現在信願持名,名號功德往生之業就在我們心中

《觀經》下品講了三個人:下下品是念十聲佛,下上品是念一句佛,下中品是聞到了阿彌陀佛名號功德,想念、沒念出來,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所以我們的往生之業是成就在六字名號裡邊。

各位!如果六字名號裡面沒有我們的往生之業,你念一萬也不往生,對不對?

(「對!」)

因為如果六字名號裡面是空的,沒有往生之業,你每天念十萬遍,你念十年、一百年,你也不往生就好像是空籮,你用手一拿,裡面沒有寶,你拿再多遍也沒有寶,對不對?

臨終一念能往生,說明名號裡面就有我們往生功德之寶名號裡面有往生功德之寶臨終一念能往生平時一念也能往生

存摺喻:現在念的這句名號裡邊就有往生

我們平時信受稱名,信心如手,執持名號名號裡面的往生功德我們就拿到了,現在就得到了,所以叫「平生業成」。每一念每一念的念佛都有我們的往生。我們這樣的相續念佛臨終往生,是兌現現在的名號當中本來所包含的往生,所以,往生之業成就在六字名號裡邊,是阿彌陀佛為我成就的。我們用信心的手來領取它,不是說在我們每天念三萬聲,念十年、二十年,到臨死念那一句才算數,是現在聲聲念念都算數。大家有聽明白嗎?

(「明白!」)

就好像我們從家裡存摺到銀行去取錢,到銀行里能取到錢,是因為家裡出發的時候存摺裡面就有錢。如果我們從家裡出發時存摺是空的,到銀行里沒有錢給你,是不是這樣?

(「是!」)

存摺代表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我們臨死之所以能往生是因為我們現在念的這句南無阿彌陀佛裡邊就有往生。如果現在念的名號裡邊沒有,你到臨死也是空的。

坐船喻:平生念佛更有把握

也像我們坐船一樣,十點鐘開船,有一人,九點五十九分五十九秒他來了,「等等我!」一個箭步上了船。船開動了,他也可以到彼岸

還有一人,九點半就坐到船上,他能能到彼岸

(「能!」)

那是不是更有把握?

(「是!」)

對了。九點五十九分五十九秒上船的人,就代表那個臨終一聲的人。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阿彌陀佛大願船,你到臨死念了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上去了,你也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我二十歲的時候就開始念佛我等於是提前半個小時在這個船上面,怎麼沒有把握?更有把握!

有可能出現故障,在哪裡呢?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行嗎?」然後下了船,去換別的法門,你一下去,船開動了,你丟在這個地方了。

所以要老實念佛,要一向專念,要不改變。印光大師講:

老實念佛
莫換題目!

你一旦坐上這個大願船,你就不要下來,你在船上穩穩噹噹坐著很好!決定往生

40. 「現生不退之文

能於此法,深生信心
則雖具縛凡夫
其種性已超二乘之上。
喻如太子墮地,貴壓群臣。(增廣卷一.與陳錫周居士書)

現生不退轉。不退轉是什麼意思呢?「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決定可以成佛。按通途法門,要登地以上的菩薩才可以不退轉的。而我們凈土法門,你專修念佛的人,就不退轉了。

你能凈土法門產生深信心,雖然是一個具足煩惱業縛的凡夫,但是已經超過了聲聞和緣覺,你現在就是菩薩的種性。我們煩惱一點都沒斷,跟阿羅漢怎麼敢比啊?但是,種性超過阿羅漢。我們念佛超過阿羅漢和辟支佛,不是我們自己斷惑證真的道力,是阿彌陀佛的威神加持

所以,下面舉例子說:

「喻如太子墮地」:太子一墮地,全國歡慶,滿朝的文武大臣都來恭賀致敬。若論這個皇太子,才生下來,拉屎拉尿還要請人家幫忙,對國家一點貢獻沒有,大字不認識一個,他為什麼超過了這些文武大臣呢?是因為爸爸皇帝,他現在是太子、是小孩,長大了就要登位,就要作皇帝

我們念佛也一樣,阿彌陀佛是佛王、法王,我們就是佛子、法王子將來必定要成佛

如果以經教來說,龍樹菩薩的《易行品》就是說念佛現生不退,還有《阿彌陀經》也說:

發願、今發願、當發願
欲生阿彌陀佛國者,
是諸人等,
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真信切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你就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我們的不退轉,不是菩薩那種有神通道力的不退轉,是仰仗阿彌陀佛名號功德力、光明攝取力,以凡夫位而達到不退轉。

41. 「必墮惡道」之文

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難。
求生西方,比求來生做人尚容易。(三編卷三.覆智正居士之母書)

不生西方,將來必墮惡道。(增廣上.覆周智茂居士書)

往生所得利益,比得道更大。(續編.覆楊樹枝居士書之三)

有人知見狹劣,說:「我哪裡夠資格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下輩子做人就可以了!」

大師就呵斥說:「你想來生做人,比你臨終往生還要難!」

什麼呢往生阿彌陀佛的願力,靠佛的力量,你當然很容易生了來生做人,要靠你的修持,靠你的修持要做人很困難

就好像過一條小河,可能比過大江還要難,為什麼?你如果自己游水,可能會淹死。過大江如果坐船,還沒有危險。

所以,並不是說往生很難往生靠佛力很容易

印光大師又講:

不生西方,將來必墮惡道」:你不要指望將來可以做人,不生西方,將來必然要下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因為我內心都有強盛的貪瞋痴煩惱

就是你修持得再好,第二生或許不墮三惡道,第三生決定要墮三惡道。因為你今生持戒修福,第二生做人就有財有勢,容易趁福力造罪,福力越大,造業越大,結果第三輩子墮落得更快。這叫「三世冤」。不要指望能 「生生世世做人、生生世世修行」,這個夢都夢不著!所以,要有警惕。

往生所得利益,比得道更大」:就是得道成阿羅漢,都比不上往生西方。往生西方,決定可以成佛,何止是阿羅漢
這句話也是給我們一個頂門針,在頭頂上扎你一針,不要做夢,說「我來生要做人」──只要求生西方,不要求來生做人。

42. 「破戒違法」之文

念佛,若求來生福報即是破戒違法。
佛法門,乃是教人求生西方的法門
此是佛教人必定要依之法,汝不肯依,故名破戒違法。(續編上.覆傳德師書)

有人也念佛,但他不往生西方,只是求來生做人有好福報大師呵斥說:「這是不遵佛教,破戒違法!」我們都知道殺生、偷盜是破戒,不知道即使守持五戒、吃素念佛,如果求來生福報不求往生西方,也是破戒,甚至是破根本大戒;因為不求往生,必墮惡道輪回。

43. 「只怕不成佛之文

欲利他,先須自利
若非自己先出生死
何能度彼生死眾生
譬如溺於海者,
能救海中沉溺之人。(增廣卷一.與心願居士書)

求生西方,方能弘法利生。(三編卷二.覆志梵居士書三)

只怕不成佛,勿愁佛不會說法
如神龍一滴水,即可遍灑全國。(三編卷三.覆溫光熹居士書一)

的人發心很大,說:「我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要在這個世界眾生。」

大師說:不可不可!你想利益他人,度眾生,先要你自己自利就好像說你自己沒有出生死你怎麼能再救度生死海的眾生呢?你自己還在大海裡面淹得要死不活的,你講大話說:「我要救人家。」那不可能!你先自己能夠到岸上去,你再駕了船來救人才可以

「神龍一滴水,即可遍灑全國」:這是說真龍,只要有一滴水,就可以興雲布雨,遍灑天下成了佛,點滴之法,都可以普潤一切眾生菩提道芽。如果不是神龍、不是真龍,是泥塑的龍,你就把它泡到水裡邊,它也沒有效果。意思是說我們要往生西方成佛,才真正可以說法眾生無所障礙。在這個地方所謂弘法利生,都是不能達到究竟圓滿自利利他。

「只怕不成佛,勿愁佛不會說法」:這話說得很幽默,也很明顯,對比很鮮明。我們只怕不成佛,不愁佛不會說法眾生。度眾生你不用著急,先往生西方再說。當然,在這世界,沒有往生之前,隨份隨緣地把凈土法門告訴有緣的人,是應該的。

44. 「專雜得失之文

善導和尚彌陀化身
大智慧,有大神通
其所示專雜二修,
其利無窮。
專修謂「身業專禮,口業專稱,意業專念」。
如是則往生西方,萬不漏一。
雜修謂兼修種種法門,回嚮往生
以心不純一,故難得益,
則百中稀得一二,
千中稀得三四往生者。
此金口誠言,
千古不易之鐵案也。(增廣上.覆永嘉居士昆季書)

這段是印光大師對善導和尚的「專雜二修」的一種體認和一種崇仰。說善導和尚彌陀化身,他教導眾生都非常的平實,不講玄妙。至於所示我們專修和雜修這一點,對我凈土行人,可以講有無窮無盡利益

往往有人起疑:「怎麼想往生的人多,得往生人不多啊?」問題出在哪裡?問題就在他是不是真信切願,是不是專修念佛,是專還是雜。

凈土法門分水嶺

凈土法門有一個分水嶺:雜修,你就往生不定,很困難!很危險!修的很多,反而往生不定;專修,就一定往生

什麼叫專修呢?身、口、意三業都專。

「身業專禮」:專門禮拜阿彌陀佛

「口業專稱」:專門稱念阿彌陀佛名號。不是說為了往生西方,覺得「專念阿彌陀佛一佛名號夠嗎?是不是再加上其它的法門?其它的佛菩薩?加上其它的經典咒語?」如果那樣就雜了。

「意業專念」:專門憶念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如是則往生西方,萬不漏一」:像這樣三業專修的話,一萬個人念佛一萬個人往生,沒有一個不往生的。

什麼叫雜修呢?

「謂兼修種種法門」:他也念佛他也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他不專,他兼,「兼」就是再修其它法門,再持咒,再誦別的大乘經典,然後回嚮往生。他認為「我修的越多功德越大,善根越多,越有把握」。但是,恰恰相反,這樣叫雜修,因為心不純一。

「心不純一」:心裡不純粹是阿彌陀佛,不專一是阿彌陀佛,而是雜有其它法門,你心裡沒有主宰,信願不懇切你不專一,你這樣不就雜了嗎?因為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畢竟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你一雜,跟阿彌陀佛的願力感通就弱了;感應道交的力量弱了,阿彌陀佛的願力你不能契合、靠上,靠自力修行,怎麼能往生呢?所以難以得到利益道理很明白。

「則百中稀得一二,千中稀得三四往生者」:雜行雜修,一百個當中不知有沒有一兩個,一千個中不知有沒有三四個往生的。

所以,問題出在哪裡?就在於專還是雜。

惡性循環

結果很多人不了解這個道理,形成了惡性循環。怎麼叫惡性循環?「哎呀!你看某某人,一輩子苦修,修了那麼多法門還沒確定往生我要更加努力,修更多的法門!」他不知道他為什麼沒往生是因為他不專,沒有一心靠倒阿彌陀佛,沒有「通身放下,徹底靠倒」,沒有全部仰靠南無阿彌陀佛。正因為他雜了,所以他往生沒有把握,走得不殊勝。結果你不知道吸收他的教訓,反而重蹈覆轍,可能走的比他更差。

舍雜歸專

「某某人出家多年,讀經很多,學問很大,但因為不專念佛,沒能往生,何況我不如他太多,所以我不能學他的路子,我要專。」──以他為前車之鑒,這樣才是遵循佛祖的金口誠言。

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里說,三輩眾生要「一向專念無量壽佛」,沒有二向,這個才穩當、有把握。

像我們坐船過海,你就一心一意坐一條大船就穩當,你腳踏兩隻船,乃至三、四隻船,是肯定不穩當

有人講:「我禪凈雙修,雙保險;再加密宗,三保險;再加律宗,四保險,……」

你呀,兩保險、三保險,是一個都不保險。你真的保險,不可能要第二個、第三個,你有第二、第三,是肯定心裡有懷疑,才有第二、第三,保險哪裡還有第二個、第三個啊?都百分之百了,就不用第二、第三了嘛!雙保險,一個都不保險!要懂得這個道理

十方諸佛雖多,為我們這樣的眾生髮願、以易行簡便的法門救度我們的佛,只有阿彌陀佛一佛。諸佛法門無量,適合我們這樣眾生根機的法門,能夠必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只有念佛這一法。所以就不要雜了。

「此金口誠言,千古不易之鐵案」:佛是「金口」,佛講的話真實不虛,叫「誠言」。善導大師阿彌陀佛化身,他講的就是阿彌陀佛講的,從古到今,從現在到未來,定下來不能改變的。

我們離開善導大師已經一千幾百年了,大家去訪一訪、問一問,只要是雜行雜修的,往生困難;只要是老實念佛的,沒有不往生的,都走得很安然。所以祖師就是祖師彌陀化身就是彌陀化身說是如何就是如何,所以真想往生,大家要老實專修念佛啊!

45. 「忙閑不離之文

隨忙隨閑,不離彌陀名號
順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增廣上.與融明大師書)

念佛怎麼念呢?

我們就過念佛生活。內在的信仰引導我們外表的行為,就是過念佛生活。忙也念佛,閑也念佛。閑就多念,忙了可能就少念。忙一停下來,想起來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叫「隨忙隨閑」,不可能說忙得沒有時間念佛了。

什麼叫順境逆境」呢?有的人順境了,就念佛了,「好啊身體健康,天氣不錯,念念佛吧!感恩阿彌陀佛加持我」;逆境了,要麼一頭埋在煩惱中忘了念佛,要麼心生怨嘆懷疑念佛:「哎呀!我都學佛這麼長時間拜佛念佛了,怎麼我還生病啊?阿彌陀佛是不是不靈啊?」我們逆境更要念佛知道自己業障重,娑婆世界非常苦惱。

另一種人逆境念佛順境不念逆境生病了,「阿彌陀佛我想早一點往生阿彌陀佛!你救我去啊」;病好了,然後,小孫子、小兒子……,他忘了,不念了他是逆境念,順境就不念了這是種人

大師告訴我們

順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條件好,身體四大輕安,有閑暇餘力,正好念佛身體病痛苦惱,正好厭離,念佛

總之,順逆、忙閑都不離名號不忘西方。

46. 「利他最大」之文

勸人念佛求生西方,
即是成就凡夫作佛,
功德最大。(續編上.一函遍覆)

我們要利益眾生佛教都有這樣的慈悲。怎樣利益眾生

我們能勸人家念佛往生西方凈土,你等於是成就凡夫作佛啊!這個功德怎麼可以思議?不是給他一袋糧暫時免除飢貧,不是成就他作阿羅漢,而是讓他到西方成佛,這個功德不可思議

所以,佛在經中講:

自行念佛教他念佛
為行如來大悲

雖然我們是凡夫,我們自己念阿彌陀佛,教人家也念「南無阿彌陀佛」求生西方,你就等於是代替阿彌陀佛在行大慈悲的教化。

善導大師也說:

自信教人信,難中轉更難,
大悲傳普化,真成報佛恩。

我們自己信順念佛,教人家也信佛念佛,這個不容易,這個才是真正的「大悲傳普化」,是大悲心傳揚佛法,普遍平等地化導眾生求生西方,這才是一個佛子真正報答佛恩的行為。

47. 「唯念彌陀之文

如來拯濟無方,廣度眾生須度我。
吾輩竛竮沒寄,不念彌陀更念誰。(續編下.楹聯)

最後是兩幅對聯,很美,意義很好

如來」:指阿彌如來

「拯濟無方」:就是救度眾生沒有任何條件限制。

「廣度眾生須度我」:阿彌陀佛既然發願救度十方眾生,肯定不會把我一人遺漏在外。

「吾輩竛竮沒寄」:我們這樣的人三界輪轉,沒有地方可以存身,可以寄託我們的心靈,獨生獨死,很孤獨,沒有寄託,沒有依靠。

只有誰能做我們的依靠呢?只有阿彌陀佛。《悲華經》里講:「煩惱惡業深重眾生,被過去一切佛所放舍者,悉皆充滿此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稱為五濁惡世,是惡人聚會的地方,過去出了那麼多的佛,想救我們都救不了。祂們搖搖頭、嘆嘆氣:「這些眾生善根太淺,罪業太重,戒定慧他們沒法修!」十方諸佛都搖頭嘆氣,想慈悲救度我們,沒有辦法

法藏比丘發大願說:「我用名號來救度你!」那我們不念阿彌陀佛,念哪一個呢?

48. 「故鄉風月」之文

應當發願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戀;
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風月有誰爭?(三編卷三.思歸集發刊序)

「應當發願往生」:這是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對我慈悲殷切的勸導:「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釋迦牟尼佛很慈悲,一而再、再而三地說:「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就告訴我們要發這個願。

昨天也有人講了:「發四十八願,發多少願……」不要你發這麼多。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我們只要發一個願就可以了:「願生彼國。」四十八願通通都是你的,四百八十願也是你的,無量無邊的願都是你的。

「客路溪山任彼戀」:什麼叫「客路溪山」呢?就是指這個娑婆世界三界輪回,我們從人道天道天道又到三惡道,轉來轉去,都是像一個旅客的道路,不是我們的本有家鄉。榮華富貴,陞官、發財,不過是路上的山水,溪流,不過借給你眼睛看一下,哪一個願意留戀,任他留戀去,我們應當求生凈土

「自是不歸歸便得」:只是因為你不願意回去,如果你想回到凈土你就可以回去。因為那是你的本有家鄉阿彌陀佛不會拒絕你,祂時刻在等待我們,呼喚我們,殷切地在招喚我們,我們只要念佛,馬上放八萬四千光明攝取不舍,而引導我們回歸凈土。「自是不歸歸便得」,很簡單很容易

「故鄉風月有誰爭」:極樂世界是我們本有的家鄉,那裡有清風明月,在等待著你;那裡有父老鄉親準備了法宴,在等待著你。我們回到凈土,有誰來爭呢?往生凈土,如同故鄉風月,乃是天然本得的,每個人有一份!

小結:信願專修

三十五至四十,勸信。信得及,一切人皆生,而且是平生業成,現生不退,不必等待臨終

四十一至四十三,勸願。特別針對願來生做人、願利他、願弘法的人不求往生的人而勸。

四十四、四十五,勸行。三業都要專,相續念佛

四十六,勸人念佛功德最大。

最後兩幅對聯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