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隨法師:印光大師法要 伍、決修學疑難

《印光大師法要》
--伍、決修學疑難
 

一、法門辨異

(一)禪宗凈土

法門雖多  其要唯二

法門雖多,其要唯二。曰禪與凈,了脫最易。
禪唯自力,凈兼佛力。二法相較,凈最契機
如人度海,須仗舟船。速得到岸,身心坦然。
末世眾生,唯此堪行。否則違機,勞而難成。

(增廣上.與吳璧華居士書)

禪之所悟  絕非是證

如來一代所說法門,無量無邊。求其最直捷者,莫過於參禪。倘繫上根,一聞千悟,得大總持,然此尚是悟,不是證。能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者,末世實不多見。其他多多皆是錯認消息。其所 雲悟,多是錯誤,少有真悟。即是真悟,去了生死,尚大遠在。以雖得開悟,而歷劫以來之煩惱習氣,須以種種方便對治,令其凈盡無餘,則可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倘煩惱已斷若干,猶有絲毫未盡,則生死依舊莫出。若只當做識得自心就是道,此外便無所修持,則其誤非小。以識得,而無煩惱可得,則可謂得道,此人已將生死根本斬斷,故能了生脫死。若識得,而煩惱未斷,何能了生脫死耶?此人雖比不識得者高超,然生死不了,再一受生,或反迷昧,則可怕之至,此謂真開悟者。其以「誤」為「悟」者,更不須說矣。良以參禪一法,乃仗自力法門,故比念佛法門利益,奚啻天淵懸殊。

念佛法門,乃如來一代法門中之特別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上根如文殊普賢之大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下根如五逆、十惡之大罪人,亦可預入其中。但具真信、切願,皆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若真知佛力、自力之優劣,則斷不至猶執著於唯究自心,謂識得即是道,而不念佛求生西方也。古人如圓觀,知過去未來尚不能了。五祖戒、草堂清,所悟之禪,今人何能彷彿,而且又復受生。是知:凡夫決定要修佛所開示之特別法門,則無論何等根性,均可了生脫死,以仗佛力故也。若仗自力,恐夢也夢不著。(續編上 .致阮和卿居士書  民國二十年)

「悟」者,了了分明,如開門見山,撥雲見月。又如明眼之人,親見歸路。亦如久貧之士,忽開寶藏。「證」者,如就路還家,息步安坐。亦如持此藏寶,隨意受用。「悟」則大心凡夫,能與佛同。「證」則初地不知二地舉足下足之處。識此「悟、證」之義自然不起上慢,不生退屈。而求生凈土之心,萬牛亦難挽回矣。(增廣上 .覆永嘉居士書五)

悟道容易  證道甚難

達摩西來,傳佛心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然此所見所成,乃指吾人即心本具之天真佛性而言。令人先識其本,則一切修證等法,自可依之進趣,以至於「修無可修,證無可證」而後已。非謂一悟即成「福慧兩足,圓滿菩提」之究竟佛道也。喻如畫龍點睛,令其親得受用耳。由是騰輝震旦,炳煥赫奕。即心即佛之道,非心非佛之法,遍布寰區。天機深者,於一機一境,識其端倪。則出詞吐語,自離窠臼。入死入生,了無掛礙。得大解脫,得大自在矣。倘根機稍劣,縱得大悟,而煩惱習氣未能凈盡,依然還是生死中人。出胎隔陰,多致迷失。大悟者尚如是,況未悟乎?固宜專心致志於仗佛慈力之凈土法門,方為千穩萬當之計也。(增廣下 .劉圓照居士摸象詩序)

悟道容易,證道甚難。今人多多皆未真悟,依稀彷彿,知其少分。則以為無生死可出,無佛道可成,任心肆意,將來皆為閻羅之囚。至此方知前來之悟,乃誤也。汝能於悟得原無一物之後,審知三毒習氣,不易消除。歸心凈土,以求現生了脫,可謂宿有善根。彼聰明自負,不肯下真實工夫,卒成自欺欺人者何限。願始終秉此志,與令慈及妻子同念彌陀,同生凈土。庶可不虛此生,不虛此遇矣。(三編上 .覆季國香居士書二)

凈土法門,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非宿有凈因,頗難生信。禪者以見性成佛自雄,講者以宏揚教觀自矜。不但不肯提倡,極力破斥者,居其多數。末法眾生,不遇凈土法門,縱能明心見性,深通教觀,誰能不斷煩惑,了生脫死?(三編上 .覆化凡居士書)

禪凈二門  宗旨各別

禪凈二宗,歸元是一,修法各別。禪以徹見本來面目為宗,凈以信願念佛求生為宗。(增廣上.覆汪雨木居士書)

宗門以開悟為事,凈宗以往生為事。開悟而不往生者,百有九十。往生而不開悟者,萬無有一。此義認不準,或致因求悟而反不以往生為事,則其誤大矣。(三編上 .覆張曙蕉居士書八)

禪家說凈  仍歸於禪

凈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無信願,即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地步,亦難往生。以真證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實理,便可自力生死,則不必論。若但有工夫見此理,尚未實證,若無信願,亦難往生。禪家說凈土,仍歸於禪宗。去信願說,果能依之而做,亦可開悟。而未斷惑業,欲了生死,則夢也夢不著。以凡夫往生,由信願感佛,故能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今既不生信願,又將佛一一說歸自心,何由感佛?感應不符,則生自生,佛自佛。以橫超法,作豎出用,其得益淺而受損深,不可不知。得益者,依彼所說,亦能開悟。受損者,既去信願,則無由仗佛慈力。吾故曰:真修凈土人,用不得禪家開示,以法門宗旨不同故。(增廣上 .覆何慧昭居士書)

屏除禪錄  專修凈業

何必問是誰,此道於今昭日月
但能常繫念,佛心無處不慈悲。(續編下.楹聯/念佛堂)

禪與凈土,理本無二。若論事修,其相天殊。禪非徹悟徹證,不能超出生死。故溈山雲:「可中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漸。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又雲:「初心從緣,頓悟自性。猶有無始曠劫習氣未能頓盡,須教渠盡除現業流識。」弘辨謂:「頓悟自性,與佛同儔。然有無習氣,未能頓盡,須假對治,令順性起用。如人吃飯,不一口便飽。」長沙岑謂:「天下知識未證果上涅槃,以功未齊於諸聖故也。」所以五祖戒又作東坡草堂清 復為魯公。古今宗師,徹悟而未徹證者,類多如此。良由唯仗自力不求佛加,絲毫惑業不盡,生死決不能出。凈土則具信願行三,便可帶業往生。一得往生,則永出生死。悟證者頓登補處,未悟者亦證阿鞞。所以華藏海眾,悉願往生宗教知識,同生凈土。良由全仗佛力,兼自懇心。故得感應道交,由是速成正覺。為今之計,宜屏除禪錄,專修凈業。於一塵不染心中,持萬德洪名聖號。或聲或默,無雜無間。必使念起於心,聲入乎耳,字字分明,句句不亂。(增廣上 .與海鹽顧母徐夫人書代悟開師作)

禪宗名為教外別傳凈土實為教內真傳。須知即此真傳,乃別傳外之別傳也。汝等煩惑未斷,道業未成。切不可錯認定盤星,高推禪宗,藐視凈土。致令臨命終時,業識茫茫,無本可據。雖有不可思議大慈大悲之佛力,由不信故,無從倚托。依舊乘惡業力,輪迴惡道。從劫至劫,了無出期。可不哀哉!可不畏哉!(增廣下 .通智法師公堂序代悟開大師作)

高張其辭  何有其益

凈土法門,以信願念佛求生西方為宗旨世人每每以此為平常無奇,遂以宗門參究之法為殊勝,而注重於開悟,不注重信願求生。美其名,曰禪凈雙修,究其實,則完全是無禪無凈土。何以言之?不到大徹大悟,不名有禪。今之參禪者,誰是真到大徹大悟地位?由注重於參,遂將西方依正庄嚴,通通會歸自心,則信願求生之念毫無,雖名之曰念佛,實則與念佛之道相反。或又高張其辭曰:念實相佛。實相,雖為諸法之本凡夫業障深重,何能做到?弄到歸宗,禪也靠不住,凈也靠不住。仗自力,即到大徹大悟地位,以惑業未斷,不能了生死。未悟到大徹者,更不須論。仗佛力,須具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方可。以一向以西方凈土、無量壽、無量光,一一通會歸自心。而自心只是徒執其名,未證其實。西方之佛,無感不能有應。自心之佛,在因無有威德。世之好高務勝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求升反墜。而知識欲人以圓融見稱,亦絕不肯作如是說。致如來以大慈悲心,欲令一切眾生,現生即了生死,而依舊不能了。此生既不能了,將來或可能了,而塵沙劫又塵沙劫,仍在輪迴六道中者,當居多數也。(續編上 .覆張純一居士書)

凈土法門,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一種好高務勝者,每每妄以禪宗開悟為事。其意在唯心凈土自性彌陀不以西方極樂世界為然。此種意旨,似乎深奧,實則多半皆成說食數寶之下劣派,切勿效此惡派。「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而念,自可決定往生西方。彼唯重理性,不務事修者,乃「弄巧成拙,求升反墜」之流也。若染此習,則了生脫死,須待驢年。(三編上 .覆顧宗況居士書  民國廿八五月十五)

每多中此  空解脫

執著等語,理則是,而事非博地凡夫之所能為也。終日穿衣吃飯,侈談不執飢寒,與終日枵虛,不得杯水粒米,餓且將死,而謂人曰:「吾視龍肝鳳髓,直同穢物,思之即嘔,況其下者乎?」同一空談耳。今時不明教理,即參禪宗者,每多中此空解脫病。(增廣上 .覆永嘉居士書一)

楞嚴一經  利弊在人

不知凈土,《楞嚴》乃破凈土之元勛;
明凈土,《楞嚴》實宏凈土之善導。(增廣下.通智法師公堂序代悟開大師作)

楞嚴有何不可研究,但須以凈土為主,則一切經皆發明凈利益經也。《楞嚴》開首征心如是難,則知末世眾生,猶欲以研究了事者,其為自誤誤人大矣。而況二十圓通,列勢至於觀音之前,其主持凈土也大矣。至於發明五陰魔境處,破色受二陰之人,尚有著魔之事,足見自力生死之難,佛力了生死之易。能如是研究,則其利大矣。……

楞嚴》一經,實為弘凈土之妙經。然未知凈土法門者,每每因《楞嚴》而反藐視凈土法門。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由己未具正眼,故以己意會經意之所致也。(三編下 .覆周群錚居士書)

楞嚴》一經,不知凈土者讀之,則為凈土之元勛;知凈土者讀之,則為凈土之善導。何以言之?以自力悟道之難,凈土往生之易。十法界因果,一一分明若不仗佛力,雖陰破一二,尚或著魔發狂,為地獄種子。而且二十四圓通工夫,今人誰能修習?唯如子憶母之念佛,凡有心者,皆堪奉行。但得凈念相繼,自可親證三摩。知好歹者讀之,其肯唯主自力,不仗佛力乎?不知好歹者反是,以其止欲為通家無心生死耳。(增廣上 .覆永嘉居士書七)

二種三昧  力用各別

金剛經》,說心地法門。故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汝不知看經上文說的話,獨以此兩句,疑念佛求生西方。不知有有相三昧有無三昧。凡般若部中許多經,並禪宗所說皆是無相三昧發揮者。凡諸大乘經,備明修證因果,並開示念佛求生西方者,皆是依有相三昧而發揮者。汝完全不知世間道理,況出世間道理?而 復自作聰明,妄論佛法。欲不招惡報,其可得乎?(三編下.答善熏師問)

金剛經功德雖大,於凈土法門,未能發明。不如看凈土五經,於亡於存,均有實益也。(三編下.覆王守善居士書)

不達唯心  妄生取捨

撥置西方彌陀,以為心外取法,此參禪不得意人之通病。唯執有心不知有凈土凈土教主也。意謂一切唯心,彌陀既在西方,即是心外取法。不知一切唯心,娑婆乃唯心之穢所感極樂乃唯心之凈所感。西方之阿彌陀佛,即吾人自性天真之佛,吾人自性天真之佛,即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不達唯心,妄生取捨,其過可勝道哉。(三編下 .覆丁福保居士書十七)

世之昧者,不知西方極樂世界,原是唯心凈土導師阿彌陀佛,原是自性彌陀。遂捨實事執空理,令人念自性彌陀,生唯心凈土。竟將如來普利聖凡之道,認作表法寓言。只期一悟,余皆不計。致高明者反不如愚夫愚婦顓蒙念佛者,為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感應道交,蒙佛接引,即得往生也。其病由於好高務勝,實未深明高勝之所以然。竟致弄巧成拙,求升反墜,甚可悲傷。(三編下 .凈土無生論講義發刊序)

唯心凈土自性彌陀,當處即是,無往無生,此理甚深,非法身大士,不能領會契證。然法身大士亦不廢事修,所謂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彼則唯論理體,此則理事雙融。故為上聖下凡,同修之道。平生專精一志,則臨終蒙佛接引,彈指即生。(三編上 .覆卓智立居士書三)

【注】

心與境,本無二致,有什麼心,即有什麼境,此所謂依正不二、心境一如也。禪重即心即境,故言心凈國土凈;凈則即境即心,所以土凈即心凈。未實證者,多執理性而舍事相,不知理事一如、心境無二也。故大師於破此執理廢事、執心舍境之偏見。徹悟禪師亦有此論,大破其偏。其雲:「非謂唯心,便無外境。且娑婆之穢苦,安養之凈樂,皆唯心現。唯心之穢苦既現,則遭大逼迫。唯心之凈樂既現,則得大受用。既穢苦凈樂皆唯心現,何不舍唯心之穢苦,以取唯心之凈樂。而乃久經長劫,甘為八苦之所交煎也哉!」執凈土為心外求法者,須詳審此義,舍凡心佛心,舍穢國歸凈土。一得往生,則契於究竟之無取無舍,透達唯心之究竟實義。

念佛一法  取捨皆是

究竟無取無舍,乃成佛已後事。若未成佛,其間斷惑證真,皆屬取捨邊事。既許斷惑證真之取捨,何不許舍東取西、離垢取凈之取捨?若參禪一法,則取捨皆非。念佛一法,則取捨皆是。以一屬專究自心,一屬兼仗佛力。彼不究法門之所以然,而妄以參禪之法破念佛則是誤用其意。彼無取捨,原是醍醐。而慾念佛者,亦不取捨,則便成毒藥矣。夏葛而冬裘,渴飲而飢食。不可相非,亦不可固執。唯取其適宜,則有利無弊矣。(增廣上 .覆馬契西居士書二)

自心是佛  更要念佛

今之口談大乘,自命悟道。謂我即是佛,何必更去念佛煩惱即是菩提,何必斷煩惱?淫怒痴即是戒定慧,何必斷淫怒痴?由是之故,出言則高於九天之上,行事則卑入九地之下。如斯之流,名為佛怨。比之不知佛法而謗者,罪深萬倍。其曾研究佛法,非全無利益,但作未來得度之因。其以身謗法之罪,不知經幾何劫量,在三途中受諸罪苦也。(增廣上 .覆鄧新安居士書)

所說自心作佛,是佛心自心,我即佛,佛即心,心即佛。此種說話,上等人則得益,下等人則受病,不可注重於此。若注重於此,或致生大我慢。謂我即是佛,何用念佛?須知由其即是佛,故佛教念佛。若心完全與佛不相符合,如冰不可入爐烹煉。唯其心本體,與佛無二,故佛令人念佛。以佛威德神力之智慧火,烹煉凡夫夾雜煩惱惑業之佛心。俾彼煩惱惑業,悉皆四散消落。唯留清凈純真之心,方可謂心即佛,佛即心。未到此地位說,不過示其體性而已。若論相﹝事相﹞與用﹝力用﹞,則完全不是矣。佛之心,如出礦之金。吾人之心,如在礦之金。雖有金之體性,了無金之功能。是以自心是佛,更須要認真念佛,求生西方。愚人不知此義,不是高推聖境,自處凡愚,便是執理廢事,妄謂證道。(三編下 .覆周陳慧凈居士書)

憶佛念佛  必定見

念佛圓通章》雲:「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三編上.覆韓覺安居士書二)

念佛法門,其來尚矣。以吾人一念心性,猶如虛空,常恆不變,雖常不變,而復念念隨緣。不隨佛界之緣,便隨九界之緣;不隨三乘之緣,便隨六道之緣;不隨人天之緣,便隨三途之緣由其緣之染凈不同,致其報之苦樂迥異,雖於本體了無改變,而其相用固已天淵懸殊矣。譬如虛空,日照則明,雲屯則暗。雖虛空本體,不因雲日而為增減,而其顯現障蔽之相,固不可以同年而語也。如來以是義故,普令眾生,緣念於佛。故曰:「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又曰:「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此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夫隨佛界之緣則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矣。若隨眾生各界之緣則是心作眾生、是心是眾生矣。了此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

念佛一法,乃以如來萬德洪名為緣,即此萬德洪名,乃如來果地所證之無上覺道。由其「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如染香人,身有香氣;如蜾蠃之祝螟蛉,久則化之。即生作佛,轉凡成聖,其功能力用,超過一代時教一切法門之上。(增廣下 .棲真常住長年念佛序)

【注】

世間萬事萬物無不存在一個緣字,如何於萬緣中得解脫自在則為修行用心之處菩薩因悟得「緣生無性」之理,故隨緣自在,隨處得解脫。其於萬緣不迎不拒,不粘不縛,雖身在緣中,而心超物外。如古德所言:「萬花叢中過,一葉不沾身。」故通途法門常言「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無數行者,即多以此為准,以「隨緣」自譽,以「自在」自居,無論何緣,皆隨而應之。細細思量,緣都能隨嗎?若是聖者隨緣不變,性自常明,自是無妨。若是凡夫隨緣迷性,隨緣被染,豈能任意隨緣

世間之緣,種種不同。有善緣有惡緣,有凈緣有染緣,有淺緣有深緣,有弱緣有強緣。非佛界之緣,即九界之緣。身為凡夫,欲得佛法實益,今生解脫,有些緣可隨,有些緣實不能隨也。有些緣不能攀而當拒,有些緣則不能不攀也。以遇緣不同,果報自異故。如水遇極寒之緣,則結成冰;遇極熱之緣,則化成氣。此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故大師雲:「緣之染凈不同,致其報之苦樂迥異。」緣之重要,以此可知。故凡夫修持,當擇緣而行、擇緣而居,所謂近朱而遠墨。若無不變之操守,妄效菩薩之行為,一任隨緣只會被「業緣」所牽,隨波逐流,為心走使,豈能如菩薩一般隨緣不變,悠然自在

靜靜思量,凡夫謂之隨緣」者,多是被業緣所牽而不不為之也,冠以「隨緣之名,實無「不變」之實。無始劫來,我們都在隨緣」,隨的什麼緣呢?無非是輪迴之緣,染 污之緣業力之緣。至今猶在生死苦海即是明證也。善導大師雲:「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可知我們無量劫來,所隨的都非出離之緣,以致於常沒常流轉。故生死凡夫隨緣當隨解脫之緣清凈之緣。然清凈解脫之緣何在?善導大師言:「正由不遇好強緣,致使輪迴難得度。」可知好強緣是何等重要,觀一代時教:一切解脫之緣中,彌陀本願之緣,最為強大;一切清凈之緣中,西方凈土之緣,最極清凈。此一殊勝之緣,是為增上強緣。逢遇增上強緣,隨順彌陀大願,則無論何人,皆可一生成辦,往生成佛。有此無上大利,其他緣可不隨不攀,此緣則不得不隨,不得不攀也,而且當念念不舍,畢命為期。

未斷惑業之凡夫,遇染緣則惡因增長,遇凈緣則善因增長。或永不得超生,或一念得解脫。如何擇緣,實關係甚大。印光大師言:「不變隨緣宜隨凈,隨緣不變莫隨訛。」可為吾人之指南也。

善導大師雲:「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更為凈業行人指明當隨之緣,當攀之緣。舍隨緣之雜善,修專 復專之念佛即是隨順出離之強緣,必得往生成佛之大益。一佛親宣,諸佛證誠,正欲「普令眾生,緣念於佛」也。

變化無常凡夫隨緣不如攀緣,攀凈緣,攀強緣,如是方合於解脫之道有益於己。所謂「隨順佛界之緣則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矣」。有此「佛界之緣」為依靠,守定宗旨正念直來,再隨緣而不變則可也。

寧按事說  不按理說

從前諸祖宏法,均按時機,導利後學。不得謂為偏執,須諒當時苦心。唯心凈土自性彌陀,語本無病。病在學人不解圓義,死執一邊,便同徐六擔板耳。宗家未得之人,只執唯心凈土自性彌陀。謂凈土彌陀,皆非實有。此種人本不知宗,何況凈土凈土諸古德所說之唯心凈土自性彌陀。乃謂西方凈土不出唯心;阿彌陀佛,不出自性。性相,理事因果,悉於此中圓彰。閣下病其偏執,不能普攝。謂學者根鈍,難以領會則可。謂古德此語有病,則不可。「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與「生則實不生,去則決定去」,均理事並明之法言,何必過為計慮。不過今人多是事理俱未了解,則寧可按事說,不宜按理說。免致誤會,以成豁達空耳。(三編下 .覆溫光熹居士書五)

【注】

凈土法門,原本理事圓融,而又特指方立相,示依正庄嚴即是融理於事,易為人知。故善導等古德,多約事相發揮,以普利三根。無論何人,但能往生,則巧入無生;歸於凈土,則自證唯心。所謂生與無生,去與不去事理兼說也,當善會其義。若不明其理,則寧可執其事,猶不失得度之道。若執唯心自性而誹彌陀凈土,執無生而誹往生,此皆偏執謬見,理事未通,大失度生之道。非但不知宗門玄義,何況凈土事理無礙之?為除眾疑,徹悟禪師於「生、去」之義有詳細發揮,其雲:「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二語,上句說事,下句說理。事是即理之事,謂生即不生,非直以生為生也。理是即事之理,謂不去而去,非直以不去不去也。兩句一句看,則事理圓融,所謂合之則雙美也。若兩句兩句看,則事理分張,所謂離之則兩傷也。若不合此兩句一句便當演此兩句四句,謂生則決定生,生而無生;去則實不去不去而去。雖為四句,義亦無增,合為一句,義亦無減,總一事理圓融耳。與其執去則實不去之理,不如執生則決定生之事為得。何也?以執事昧理,猶不虛入品之功。若執理廢事,便不免落空之誚。以事有偕理之功,理無獨立之能故也。」

上智下愚  最易得益

念佛利益,唯大智慧人及愚夫愚婦能得。其似有智慧不願愚夫愚婦之班者,皆不能得。(三編上.覆胡慧徹居士書二  民國廿八年五月廿)

大通家,則禪凈雙修,而必以凈土為主。若普通人,則亦不令其遍研深經奧論,但令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即已。此人不廢居家業,而兼修出世法。雖似平常無奇,而其利益不可思議。良以愚夫愚婦,顓蒙念佛,即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較比大通家之卜度思量,終日在分別中弄識神者,為益多多也。以故愚夫愚婦念佛,易得益。大通家能通身放下,亦易得益。若唯以義理是卜度者,則不得益,或反得病。及未得謂得,流入狂派者有之。參禪一法,非現今人所宜學。縱學亦只成文字知見,決不能頓明自心,親見自性。何以故?一則無善知識提持決擇,二則學者不知禪之所以。名為參禪,實為誤會。(增廣上 .覆四川謝誠明居士書)

凈土法門,唯上上根人與愚夫愚婦能得實益。而通宗通教之聰明人,多以志大言大,不肯仗佛慈力,而以仗己道力為志事,甘讓愚夫愚婦早預聖流也。(三編下.覆秦銘光居士書)

通與未通  皆當念佛

佛法的最要問題,就是了生死。若論了生死這椿大事,很難很難!我們凡夫,根機劣,知識淺。而且五濁惡世,邪師外道甚多。要了生死,究竟如何了脫呢?唯有念佛法門,真信切願,精進念佛,求生凈土佛法之中,方便多門,參宗學教,都可以了脫生死,何必一定要念佛呢?因為參宗研教,都要務到極處,如實修證,才有希望。這是全仗自力,談何容易!念佛是攸賴佛的願力加被。是兼仗佛力,自然確有把握了。譬如渡海,仗自力如飛渡,仗佛力如駕慈航。飛渡難免墮落之虞,駕慈航決定有到彼岸日子。其中難易安危,想大家都能辨別底了。總而言之,仗自力禪悟道,了生死,未證到家,總是不易了。念佛求生凈土,只要信願真切,行持堅固就有了脫的功能。若論自力他力,禪凈難易,講得最清楚最明白,莫如永明延壽大師的四料簡。照四料簡說來,不通宗教的人,固然要念佛。就是通宗通教的,更要念。雖通沒有證,總要念佛了脫生死才是道理。(三編下 .世界佛教居士開示法語)

諸宗知識  以此密修顯化

夫所謂凈土法門者,以其普攝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禪宗,實諸佛徹底之悲心,示眾生本具之體性。匯三乘五性,同歸凈域。導上聖下凡,共證真常。九界眾生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自《華嚴》導歸之後,盡十方世界海諸大菩薩,無一不求凈土。由祇園演說以來,凡西天東土中一切著述,末後皆結歸蓮邦。

粵自大教東流,廬山創興蓮社,一倡百和,無不率從。而其大有功而顯著者,北魏則有曇鸞,鸞乃不測之人也。因事至南朝見梁武帝,後復歸北。武帝每向北稽首曰:「鸞法師肉身菩薩也。」陳隋則有智者。唐則有道綽,踵曇鸞之教,專修凈業。一生講凈土三經,幾二百遍。綽之門出善導,以至承遠、法照、少康、大行,則蓮風普扇於中外矣。由此諸宗知識,莫不以此道密修顯化,自利利他矣。

至如禪宗,若單提向上,則一法不立,佛尚無著落處,何況念佛求生凈土?此真諦之一泯一切皆泯,所謂「實際理地,不受一塵」,顯性體也。若確論修持,則一法不廢,不作務即不食,何況念佛求生凈土?此俗諦之一立一切皆立,所謂「佛事門中,不舍一法」,顯性具也。必欲棄俗諦而言真諦,則非真諦也。如棄四大五蘊而覓心性,身既不存,心將安寄也。若即俗諦以明真諦,乃實真諦也。如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即四大五蘊而顯心性也。此從上諸祖密修凈土之大旨也。但未廣顯傳述,故非深體祖意,則不得而知。然於百丈立祈禱病僧,化送亡僧之規,皆歸凈土又曰:「修行念佛穩當。」及真歇了,謂凈土一法:「直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流。」又曰:「洞下一宗,皆務密修,以凈土見佛,尤簡易於宗門。」又曰:「乃佛乃祖,在教在禪,皆修凈土,同歸一源。」可以見其梗概矣。及至永明大師,以古佛身,乘願出世。方顯垂言教,著書傳揚。又恐學者路頭不清利害混亂,遂極力說出一四料簡偈。可謂提大藏之綱宗,作歧途之導師。使學者於八十字中,頓悟出生死涅槃之要道。其救世婆心,千古未有也。其後諸宗師,皆明垂言教,偏贊此法。如長蘆賾、天衣懷、圓照本、大通本、中峰本、天如則、楚石琦、空谷隆等,諸大祖師,雖宏禪宗,偏贊凈土。至蓮池大師參笑岩大悟之後,則置彼而取此。以凈業若成,禪宗自得。喻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身到含元殿,不須問長安。自後蕅益、截流、省庵、夢東等,諸大祖師,莫不皆然。蓋以因時制宜,法須逗機。若不如是,則眾生不能得度矣。(增廣上 .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書)

(二)華嚴凈土

此法緣起  實在華嚴

華藏世界海,凈土無量無邊。而必以求生西方,為圓滿佛果之行。可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原自肇起《華嚴》。但以凡夫二乘,不預此會,莫由稟承。故於方等會上,普為一切凡夫二乘及諸菩薩,宣說《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令其悉知彌陀因行果德、凈土殊勝庄嚴行人修證因果。俾一切具縛凡夫,與斷見思惑之二乘,及破無明惑之法身大士,同於現生出此五濁,登彼九蓮。以漸進修,直至圓滿菩提而後已。(三編下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流通序  民國二十五年丙子堯歷仲春望日)

華嚴所稟  卻在此

《行願品》義理宏闊,文字微妙。誦之令人「人、我、眾生」之執著,化為烏有;往生凈土善根,日見增長。理宜自行化他,但不可以未持此經,即修凈土,亦屬偏僻薄福耳。蓮池、藕益等,亦皆極力贊揚。《彌陀要解》中有雲:「如來一代時教,唯《華嚴》明一生圓滿,而一生圓滿之因,末後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勸進善財,及華藏海眾。噫!《華嚴》所稟,卻在此經,而天下古今,信鮮疑多,詞繁義蝕,余唯有剖心瀝血而已。」所以無隱謂《華嚴》即廣本《彌陀》,《彌陀》即略本《華嚴》。觀二大師之言,則知:看經不具圓頓眼,其孤負佛恩處多矣。(增廣上 .覆永嘉居士書三)

【注】

華嚴》一經,王於三藏義理宏深,文字微妙,雖備明一生成佛之因,但不契凡夫二乘之機,終難普被三根。凈土一法,仰仗佛力,深淺隨宜,三根普被,圓滿本師度生之懷。故印光大師雲:「《彌陀》一經,普被三根。實《華嚴》歸宗之要義,亦末法最勝之慈航」也。明乎此,方能明了蕅益大師《要解》所雲:「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

末後歸宗  在於凈土

大哉華嚴經,為諸經之王。法門功德,二俱不可量。
如來正覺,直說所證法。預此法會者,唯法身菩薩
二乘雖在座,不見亦不聞。何況諸凡夫,而得預聞熏。
佛以大慈悲,攝淺於最深。末後歸宗處,令覲彌陀尊。
唯此奇特法,凡聖俱遵行。圓攝於等覺,及六道群萌。
世人根鈍,斷惑甚為難。信願念佛者,決定登九蓮。

(增廣下.募刻華嚴經迴向頌)

普賢行願品》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普勸善財,及華藏海眾,一致進行,迴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而為華嚴》一經之歸宿。是知此一卷經,大開凈土法門,實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三根普被,聖凡齊攝,末世行人,皆當依止。(續編下 .重修峨眉山志序  民國二十三年)

華嚴》一經,乃如來初成正覺,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稱性直談一乘妙法末後善財遍參知識,於證齊諸佛之後,普賢菩薩為說十大願王,普令善財及與華藏海眾,迴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而《觀經》下品下生,五逆十惡,具諸不善,臨命終時,地獄相現,有善知識,教以念佛,彼即受教稱念佛名,未滿十聲,即見化佛授手,接引往生。《大集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是知念佛一法,乃上聖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其專仗佛力,故其利益殊勝,超越常途教道。昔人謂「余門學道,似蟻子上於高山;念佛往生,如風帆揚於順水」,可謂最善形容者矣。(增廣上 .與徐福賢女士書)

導歸凈土  方暢佛懷

華嚴頓演圓宗,獨被上根,尚未悉符出世度生之弘誓。
行願導歸極樂,全收九界,方堪大暢成道利物之本懷。

(續編下.楹聯/釋迦)

華嚴》妙典,理事圓融。理由事顯,事由理成。理事各臻其極,圓證毗盧法身。以故如來初成正覺,與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說如來自證法門因果法。因果,即事。如來自證之法,即一真法界、寂照圓融不生不滅、非有非空之真如佛性也。此之佛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佛以究竟證故,常享常樂我凈之法樂。眾生以徹底迷故,恆受生死輪迴之妄苦。譬如大圓寶鏡,經劫蒙塵,雖有照天照地之光,莫由發現而得受用。故借諸菩薩互相酬倡,為說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各法門。又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以期圓滿佛果。此如來以自證之因果,普示一切眾生令其各各親證之一大軌范也。《華嚴》獨被大機,二乘凡夫,莫由稟受。故於方等會上,特說凈土三經,俾彼若凡若聖,同事修持,以期現生出此五濁,登彼九蓮也。……

凈土法門,乃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雖具足惑業之博地凡夫,但能信願念佛,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縱已證等覺之高位菩薩,猶須迴嚮往生,方可圓滿佛果。是知凈土法門,其大無外,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九界眾生,舍此則上無以圓成佛道。十方諸佛,離此則下無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此法界。以其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贊;千經俱闡,萬論均宣也。然此法門,兩土世尊之所建立。釋迦娑婆,詳示凈土,遣其歸去。彌陀極樂,待彼臨終,接其歸來。蓋欲眾生,即於現生出生死苦,證真常樂。其哀憐保護之心,窮劫難宣。

有謂既為釋迦弟子,當念釋迦牟尼佛,求生此土之華藏世界。不知釋迦之教念阿彌陀佛者,為令博地凡夫,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以超凡入聖也。此土之華藏世界,唯破無明法身大士能見。凡夫則只見穢土,不見實報庄嚴,何可濫擬?況西方亦在華藏世界之內。而華嚴會上,盡華藏世界海諸菩薩,皆以十大願王,迴嚮往生西方,以期圓滿佛果。汝何人斯,敢與彼抗?溯自大教東來,遠公首開蓮社。一倡百和,無不率從。暢佛之本懷,唯此法為最。(續編下 .靈岩山篤修凈土道場啟建大殿記  民國二十四年)

往生方能  徹證理體

無量光壽之理體,固一切人之所同具。無量光壽之實證,須待往生西方,面見彌陀,蒙佛授記,圓滿菩提以後,方能徹得。此《華嚴》歸宗,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之深旨也。(增廣下 .佛光月報序)

【注】

無量光壽之理體雖同,而實證迥別,以致諸佛早已成佛我等仍自輪迴。故當仰仗彌陀願力,往生西方,徹證心性也。《要解》雲:「離卻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何處有阿彌陀佛名號?而離卻阿彌陀佛名號,何由徹證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願深思之!願深思之!」人多執於心性理體,不知彌陀名號眾生本覺理體,故蕅益大師言:「離卻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何處有阿彌陀佛名號?」思此,豈可言念佛乃心外求法耶!雖眾生心性本具無量光壽,然不藉彌陀誓願名號功德眾生何能徹證之?久劫以來,輪迴不止,可不更當深思也!故大師又言:「而離卻阿彌陀佛名號,何由徹證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執自性彌陀者,宜深思於此!自可欣願往生,萬牛莫挽。但得往生,則徹證心性理體矣。

固無高下  卻有親疏

彌陀經》,為凈土法門之根本法門。《行願品》,雖廣大深妙,究非凈土法門之根本法源。故宜二經同念,斷不可只念《行願》,不念彌陀》。只念《彌陀》,不念《行願》則可。只念《行願》,不念彌陀》則不可。《彌陀經》為朝暮課誦,或多念亦可。斷不可絕不念彌陀經》,而專念《行願品》,以成忘本之修持也。二經固無高下,而對於凈土行人,卻有親疏。是不得與諸大乘經作一例論也。十大願王所說之益,系舉其勝者,將謂《彌陀經》所得之益,不能如是乎?若作此說,在勸導一邊,亦可作據。在體道明宗一邊,未免隨語生解。(三編上 .覆胡宅梵居士書二)

尊重之也  藐視之耶

凈土法門,理極高深,事甚簡易。由茲天姿聰敏,知見超特者,每每視作愚夫愚婦之事而不修持。豈知其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究竟法門乎?彼以愚夫愚婦能修,遂並法門而藐視之。何不觀《華嚴》所證與普賢等、與諸佛等者,尚須以十大願王,迴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乎?藐視凈土法門而不屑修,其於《華嚴》將 復視作何等?又於《華嚴末後歸宗一著,為復尊重之也?為復藐視之耶?此無他,蓋未詳審通途、特別法門之所以,及自力、佛力大小難易而致然也。使詳審之,能不附於華藏海眾之班,一致進行,同求往生乎?(續編下 .嘉言錄題詞並序  民國六年)

(三)天台凈土

法華幽遠  無人能到

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吾人有志趣入,且請志誠懇切,專持阿彌陀佛聖號。若能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自可潛通佛智,暗合道妙。現生即可頓出五濁,高登九品,以至證無生忍,成菩提道。此語雖極平常,實為諸佛秘要。若是通家視之,必定為之一笑。(三編下 .念佛隨筆)

法華三昧,非汝之所能修,縱汝能修亦恐不能即生解脫。若肯信光言,請將台教暫時置之高閣,專心研究凈土。觀汝心性,久而久之,恐有著魔發狂之事,不可不防。(三編上 .覆道傳大師書一)

心雖宏博  其害無盡

劉演宗述《法華》六十五種不思議力,可謂深入《法華》深固幽遠之藏。而一一與凈土對舉而論其勝劣,實為不達如來權實法門。唯能利於南嶽天台以上之根性,下此皆被彼斷其往生西方之善根矣。此書斷斷不可流通。若流通,雖能令人尊信《法華》,而令彼一切不通權實教理者,從茲藐視凈土而不修也。夫寂光凈土,當處即是。能圓證者,唯佛一人。等覺菩薩,尚是分證,況其他哉?今以登地登住所見所證,為博地凡夫擔任,其可乎哉?《華嚴》於證齊諸佛之後,尚令往生。今為具足惑業者,令舍彌陀凈土,而修本師娑婆凈土。其心誠為宏博,而其害有不能盡言者。(三編上 .覆丁福保居士書七  民國七年十月廿六)

以六即佛  對治二病

凈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契理契機,至頓至圓,洵為利生唯一無上法門。唯現在之人,或者自高自大,謂既雲眾生即佛,則我即是佛,何必再念佛乎?或者以我既為苦惱凡夫,何能了生脫死?唯求來生不失人身耳。此兩種人,皆不明因果所致,故今日仍講因果。須知眾生即佛者,以其具有佛性之真因也,設不修念佛妙行,佛性無由顯現,何能得了生死佛道之實果乎?譬如寶鏡蒙塵,光明不現,實未失之也。若肯用力揩磨,自可照天照地矣。若言我是苦惱凡夫,不能生西方了生脫死,以至成佛者,乃業深障重,自甘墮落也。且今世之人,有下棋噪麻雀而累死者,不知有多少。若能以此勞苦,修行念佛,何愁不往生西方,上證佛果乎?蓋佛本是眾生修持得證佛果之人耳。隋天台智者大師,著《觀無量壽佛經疏》,立六即佛義,以對治「自甘墮落」及「妄自尊大」之病。

六即佛者:一理即佛,二名字即佛,三觀行即佛,四相似即佛,五分證即佛,六究竟即佛也。「六」明階級淺深,「即」明當體就是。譬如初生孩子,與其父母形體無異,而力用則大相懸殊。不得謂初生孩子非人,亦不得以成人之事孩子擔當也。若能知「六」而常「即」,則不生退屈。知「即」而常「六」,則不生上慢。從茲努力修持,則由凡夫而圓證佛果,由「理即佛」而成「究竟即佛」矣。(三編下 .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性體不二,故「六」而常「即」。事修各別,故「即」而常「六」。知「六」而常「即」,故不生退屈,上慕諸聖。知「即」而常「六」,故不生上慢,下重己靈。末世眾生定慧力弱,不仗佛力,其何能淑?(三編下 .新昌石城寺重建智者大師衣缽塔記)

(四)密宗凈土

三密難思  貴在得人

密宗以三密加持,能令凡夫現生證聖,其功德力用,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議,故雲不思議力用。雖然,此就密宗之本旨說,然須是其人方可。其人謂誰?如金剛智、善無畏等。苟非其人,道不虛行。今之學密宗者,皆得其皮毛,全無金剛戒力,菩提道心。不去持咒以斷惑證真,多效現字現象,以問吉凶禍福、前因後果,則與靈鬼作用相同。是之謂敗壞密宗,吾恐避罪不暇,說甚即凡成聖也。

吾人但以凈土法門為一座大須彌山,全身靠倒,庶幾不被一切知識所奪,而現生可以了脫矣。否則隨風倒浪,了無已時。(三編下.覆丁福保居士書十)

傳者學者  多失其宗

密宗法門不可思議,而今之傳者學者,多失其宗。以持咒三密之功,消除煩惑,則為正義。而傳之者,以神通吸動人。學之者,無一不以神通為事。則是尚未能扶壁而行,而欲騰空遠遊,何可得乎?西藏蒙古喇嘛吃肉,以其無什米糧,尚有可原。今之學密宗者,多開葷吃肉。反大嘉美其事,謂為吃了就度脫了,則成魔說矣。喇嘛大佛事,尚須吃素。可知平常吃肉,固非正義。密宗提倡即身成佛,乃以了生死成佛。一班無知之人,便認做成福慧圓滿之佛。則是以松栽為棟樑,其材可以為棟樑,非現在即可為棟樑也。十七年有某某在上海提倡密宗,一百日成佛上海信心者,咸依之學。十八年夏,有艷其名,欲藉此求利,請至北平,四十八日成佛,比在上海快一半。至十九年,北平、天津上海皆不能容,回家還俗,可嘆之至。

生死法,凈土法門,最為穩當。無論何等根性,若具真信切願,至誠懇切持念佛號,求生西方者,臨終必蒙佛力加被,往生西方。此之法門,乃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一切法門,皆須以戒定慧之道力,斷貪瞋痴之煩惱煩惱斷盡,方可出三界生死。在昔頗有此種人,而今則恐全世界也無一二人可得也。是以愈向後,愈宜專修凈業也。(三編上 .覆石金華居士書)

因地不真  果招紆曲

之人多是越分打妄想,想得神通而學密宗。﹝真修密宗者,在例外。﹞如傅某之魔死北平,某諸弟子有欲發大財者,反致虧一二百萬。有欲得權利者,反致數十人關閉牢獄。有欲即成佛者,反致著魔發狂。某奉某喇嘛為師,其師有神通,能知過去未來。彼必問及獨立之事,則當日獨立,當日送命。某喇嘛及某之神通,致許多極崇奉之弟子倒楣。可知師與弟子皆是不安本分。無神通,何可充有神通學佛法,何可作瞎搗亂,謀發大財、得大權乎?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汝且守分,一任人皆成佛。汝縱無大得,幸有此許多佛,必不能不相度也。(三編下 .覆溫光熹居士書四)

不如凈土  千穩萬當

王弘願居士,雖則崇信密宗,頗有效驗。然始則錯認消息,將有未得謂得之失。繼由多閱教典,方知錯認。次則現雖工夫得力,而虛火上炎,無法自治。光以此二事,斷其密宗一法,不能普被三根,不如凈土法門之千穩萬當。(增廣上 .與徐蔚如居士書五)

祈專志凈宗,勿被密宗現身成佛之語所動。現身成佛,乃理性,非事實。若認做事實,則西藏東洋之佛,不勝其多。且勿說平民,即班禪之心行作為,佛氣尚無,況說成佛乎?以彼於民不聊生之時,猶然不惜百姓脂膏,任其鋪排耗費,而錢到己手,便當命寶貴,毫無慈悲喜舍之念故。顯蔭自命得密宗正傳,謂佛法東流中國,唯弘法大師教理圓妙。歷斥中國各宗祖師,皆不及弘法大師正傳而死時竟成一業識茫茫,無本可據之人。其已現身成佛矣,何又結果如是也?祈洞察是幸。(增廣上 .覆黃智海居士書)

不學密法  又有何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餘裕,不學密法,又有何憾?(三編下.覆周群錚居士書)

守我本分  讓彼成佛

密宗者,病在欲得神通,欲現身成佛。問之,彼皆謂無此念,實則無一無此念。以其宣導之人,先以神通吸動人,何能令學之者無此念乎?……我等但守凈土修持,讓一切人皆得成佛,以度我等,則何幸如之。(三編下 .覆慧海居士書四)

彼七日即可往生,即可成佛,則遍世間人均可成佛。我們業力凡夫,當有無量無邊之佛度脫,何幸如之!且守我們本分,讓彼成佛度我們,豈不更為穩妥!彼等若有危險,我此法門,絕無危險。若聞彼說得好聽,不禁心熱起來。成之則為幸,敗則便成魔眷,實令人寒心。(三編下 .覆溫光熹居士書十二)

(五)諸宗歸凈土

佛教大綱  不外五宗

佛教大綱,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禪、密、凈也。

「律」為佛法根本,嚴持凈戒,以期三業清凈,一性圓明,五蘊皆空,諸苦皆度耳。

「教」乃依教修觀,離指見月,徹悟當人本具佛性見性成佛耳。然此但指其見自性天真之佛為成佛,非即成證菩提道之佛也。

「密」以三密加持,轉識成智,名為即身成佛。此亦但取即身了生死成佛,非成福慧圓滿之佛也。

此三宗,均可攝之於「禪」,以其氣分相同也。以故佛法修持之要,不過「禪、凈」二門。

「禪」則專仗自力,非宿根成熟者,不能得其實益。

「凈」則兼仗佛力,凡具真信願行者,皆可帶業往生。其間難易,相去天淵。(三編下.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諸宗歸宿  在於凈土

如來大法,有律、教、宗、密、凈五種。唯凈土一法,最易修持,最易成就,為律、教、宗、密之歸宿。故古今律、教、宗、密諸知識,皆務密修,尤多極力顯化者。(續編下 .企廬蓮社緣起  民國二十四年)

念佛法門,乃律教禪密諸宗之歸宿人天凡聖成佛捷徑。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此法界。(續編上.致廣慧和尚書  民國二十九年正月)

當今修持  凈業第一

當今修持,唯凈業最為第一。切勿聞禪之奧妙、教之淵深、密之奇特,而為之轉移。令如來普度眾生之道,因此見異思遷而失之。致自己仍然在此娑婆世界,作生死輪迴中人,可悲可痛。必專修凈行,即生了辦,庶可不虛此生此遇矣。(三編上 .覆羅鏗端居士書二)

竊以末法眾生,根機淺薄,匪仗佛力,決難了脫。是以必須抱定信願念佛,求生凈土一門,方可出此五濁,登九蓮。倘妄自尊大,欲仗修自力生死之禪、教、密種種法門,則多分有因無果。何以故?以縱能徹悟自心,深入經藏,而煩惑不斷得凈盡,決無了生死分。況未能徹悟,與未能深入者乎?密宗,提倡現身成佛,亦非人人皆能如是。學密宗者,每每著魔,皆由不知自量,妄欲得神通成佛之所致也。諸位既具有信心,當依光所說凈土法門而修。須知此法,乃諸佛、諸祖、諸大善知識之所宏揚者。光不過承諸佛、諸祖、諸大善知識語意,而傳述之。切勿謂汝何人斯,遂敢令人舍佛所說之禪、教、密法門,而專依汝所說而修乎?若作此議,則為不依佛教。(續編上 .覆馮偏西鄭圓瑩居士書  民國二十年)

凈土一法,人人可修,修之均有感應。今人多多皆是好高務勝,以致或因撐場面,反累實益也。現今之人,一動手先講建築。未知凈土之所以,便欲遍研大乘經論。或慕禪宗玄妙,或慕相宗之精微,或慕密宗神通。將仗佛力了生死之法,視之若不濟事者。禪宗,縱能悟,誰到業盡情空地位?相宗,縱能記清名相,誰能真破我法二執?密宗神通,及現身成佛,亦實有其事,然非爾我之根性所可冀及。有欲得神通,欲即成佛,而由茲著魔發狂者甚多。顯蔭,既通台宗,又得密宗真傳,已是灌頂大阿闍黎。凡所與灌頂之人,通皆現身成佛。彼到死時,咒也不會念,佛也不會念。在彼平時心中語意中,每以法身大士相擬。到了臨終尚不一字不識老太婆老實念佛者,為能安然念佛而逝之為愈也。(續編上 .覆閔宗經居士書  民國二十年)

學佛當具  擇法之眼

學佛之人,當具擇法眼佛法,法法都好,然須知有自力、佛力之不同。(三編上.覆郝智熹居士書)

學者修習,當詳審與自己根性相契之法而修。一門深入,較為省力。(三編下.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流通序  民國二十五年丙子堯歷仲春望日)

現身成佛  談何容易

近人多好立異,不肯做老實工夫故有禪宗、相宗、密宗者。此三法門,均不可思議,然均屬自力密宗雖有現身成佛之義,而現身成者,究有幾人?莫道學密之人,不能現身成佛。即傳密宗活佛也不是現身成佛之人。汝等且莫隨此各法門知識轉,則現生便可出此五濁,登彼九品,為彌陀弟子,作海會之良朋矣。(三編上 .覆韓宗明張宗善二居士書)

修持法門,固無高下,禪律密凈,皆是生死大法。然末世眾生分上論,則非修凈土法門,決難現生了脫。以余法門,皆仗自力凈土法門,兼仗佛力。佛力自力,奚啻天淵懸殊。不知此義,妄效大力量人之修法,殊難得其實益。以故禪宗百丈禪師,謂「修行念佛穩當」。而祈禱病僧,化送亡僧,皆以往生為事。從知西方極樂世界,為一切上聖下凡修佛道者之歸宿處也。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盡華藏世界諸法大士,以十大願王功德,迴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況末世眾生,根機陋劣者乎?

禪宗功夫,雖到大徹大悟地位,以煩惑未斷,猶不能即生了脫。五祖戒再為東坡草堂清復作魯公,是為前鑒。觀此可知仗自力生死之難。禪宗每雲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明心見性,乃大徹大悟也。言見性成佛者,以親見自性天真之佛,名為成佛,乃「理即佛」與「名字佛」也,非福慧圓滿之「究竟佛」也。此人雖悟到極處,親見佛性,仍是凡夫,不是聖人。若能廣修六度,於一切境緣,對治煩惱習氣令其清凈無餘,則可了生脫死,超出三界之外,不在六道之中矣。佛世此種人甚多,唐宋尚有,今則大徹大悟尚不易得,況煩惱凈盡者乎?

密宗現身成佛,或雲即生成佛,此與禪宗見性成佛之話相同,皆稱其工夫湛深之謂,不可認做真能現身成佛。須知現身成佛,唯釋迦牟尼一人也。此外即古佛示現,亦無現身成佛之事無知之人,每每錯認,其失大矣。(三編上 .覆周志誠居士書一)

人說禪宗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道理,不是很好嗎?殊不知見成佛,是見到自性天真的佛,叫做成佛,並非是成福慧圓滿的究竟佛。為什麼呢?因為宗門下的人工夫用到開悟的時候,就知道他自己真性,原來是和佛一樣,所以叫做見性成佛。但他的粗細煩惱,絲毫尚未斷,不過能常自覺照,伏住煩惱,舉動就和聖人相近。假使是失了覺照的工夫,伏不住煩惱,那造起業來,比他人更要厲害。因為他煩惱里頭,有開悟力量夾雜著,就變做狂慧,所以造業的能力,也異常的猖獗。這樣不但沒有成佛的希望,而且還要墮落三惡道。所以已經開悟的人,更要加工進修,時時覺照。等到見思煩惱盡了,方是了生死的時候,並非一悟便了。類如前朝的五祖戒和草堂禪師,因為悟後未證,仍不免輪迴之苦。覆轍昭然,是不可不知的。若說真成佛,更加差得很遠了。

福慧圓滿的究竟佛,是怎樣成呢?據台宗來說,一個斷盡見思惑的圓教七信菩薩,修到十信的時候,才把塵沙破盡。再經過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的四十一個位次,每破一品無明,就升進了一個位次,得一分三德秘藏。這樣次第,到了最後的等覺地位,才把四十一品無明斷盡。再斷一品無明,再進一位,才能成就福慧圓滿的究竟佛。像這樣子,的確不是輕易的事情。大家曉得這個道理就不誤解了。

又有人說:我們各人的自性,本來是一塵不染,清凈湛然,就是凈土自性本來不生不滅,亘古亘今,不遷不變,就是無量壽。自性本來具有大智光明,照天照地,就是無量光。如果離了這個本有的自性,另外要有凈土可生、阿彌陀佛可見,那就頭上安頭,無有是處。並且認為這樣,就是禪凈雙修的道理,亦是錯的。因為這樣的話,完全是偏於禪宗,對凈宗是完全不適用的。何以見得?因為禪宗不教人生發願也不教人念佛,只教人蔘究話頭,求明心見性。就說是離了自性,沒有凈土可生、彌陀可見。話雖不錯,但終是偏於理性見解,不能和事相融通,亦就和事理無礙的凈宗隔別,所以說不是禪凈雙修。修凈土人,專以信願行三法為宗,大家要明白的。

還有密宗即身成佛的話,縱然聽起來,是如此動人,但是事實上,並沒有如此快便。即身成佛意義是說密宗工夫,修到成功的時候,現身就可成道。然而這樣成道不過是生死而已,勉強說做成佛,或亦可以。如果是真的當做成了五住究盡、二死永亡的佛,那就大錯特錯了。譬如一個小孩子,剃下頭發,人人就叫他名和尚。或是受了三壇大戒的比丘,亦叫他為和尚。或是在叢林里頭做方丈的,亦是叫做和尚。但如上的和尚,勉強亦可說得。如果是當做真的和尚,亦是不對的。就事實來講,是要有道德學問,能夠有使人生法身慧命的力量,才算是名符其實的和尚

要知道我們這個世界,在釋迦牟尼佛的佛法當中,只有釋迦牟尼佛一人是即身成佛。再要到了彌勒佛下生的時候,才可算又是一尊即身成佛的佛。在這釋迦滅後、彌勒未來的中間,要再覓個即身成佛的,無論如何,亦是不可得的。即使釋尊重來應世,亦無示現即身成佛道理

在前清康熙乾隆(1662-1795)年間,西藏活佛臨終的時候,能曉得死後要去哪家投胎,叫弟子們到時去接他。且在出胎時候,亦能說他是某某地方活佛。然而雖有這樣本事,也還不是即身成佛。何以知道呢?因為如果真是即身成佛的,自然就能釋迦佛那樣的,能說各種方言,一音說法,亦能令一切眾生皆能會得。何以西藏活佛中國語言他就不懂呢?如此一件小事,就可證明他不是即身成佛了。何況後來的活佛,死時亦無遺言,生時亦無表示,都是由人安排,拈鬮而定的,那更是不必說了

又修密宗工夫,要成功,也是很不容易。如專求神通速效,不善用心,且還有遭遇魔事的危險,還不如念佛的來得穩當民國十七年,上海有一皈依弟子,請我到他家吃齋,便說他有個親眷,是學佛多年的女居士學問很好,已有五十多歲了,可否叫她來談談。我說可以的,於是就叫她來。等到見面的時候,我就她說:「年紀大了,趕快要念佛求生西方。」她答道:「我不求生西方,我要娑婆世界。」我便回答她道:「汝的志向太下劣了。」她又雲:「我要即身成佛。」我又回答她道:「汝的志向高尚了。」何以那個清凈世界,不肯往生,偏要生在此濁惡的世界?要知道,即身成佛道理是有的,可是現在沒有這樣的人,亦非汝我可以做得到的事。像這樣不明道理的女居士,竟毫不自量的口出大言,實在是自誤誤人的。

還有兩個要求生華藏世界的人有一天,那個害了毛病,這個就去看他。後來因見他病勢不對,就趕緊的叫他念「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海會佛菩薩」,大家亦在旁邊助他念。過了一刻,就問他看見什麼境界沒有。他答道:「沒有。」這樣的問過兩三次,都說沒有。到了最後一次,他就說道:「娘來了。」唉呀,這個問他的,才曉得他們如此靠不住了。因為在他的心裡,以為念這樣的佛號,和這樣的希求,應當要看見華藏世界才對,為什麼反見娘來的陰間境界呢?自此以後,他才回頭來修凈土法門了。要曉得華藏世界,是要分破無明法身大士,才能見得生得的。其餘就是斷盡塵沙菩薩,亦沒有分的,何況是具縛凡夫呢?就是華嚴會上,已證等覺的善財童子普賢菩薩,還教他和華藏海眾,以十大願王,迴向極樂,以期圓滿佛果。可知凈土法門,是無機不收的。所以我常說:「九界眾生,舍念佛法門,上無以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舍念佛法門,下無以普度群萌。」就是這個緣故。譬如天下的人,個個都要吃飯,亦個個都要念佛的。

奉勸諸位,不要不自量力,打出格的妄想。總要老老實實的念佛求生西方,才不孤負如來說這個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的總持法門,及不枉費十方聚會,在此靈岩清凈道場殊勝因緣。望大家珍重!(三編下 .由上海回至靈岩開示法語  民國二十五年十月十七晚說)

凈土法門  最為超勝

舍西方捷徑,九界眾生,上何以圓成佛道
凈土法門,十方諸佛,下不能普利群萌。

(增廣上.與謝融脫居士書)

我們所修持的這個凈土法門,是最殊勝超絕的,大家不要輕視了。為什麼呢?因為佛所說的種種法門,無非是觀機而說,好比對症下藥一般。如果自己的根機,和這個法門不相應,修起來,是很難得益的。一切法門,皆仗自力戒定慧,斷貪瞋痴,必須惑業凈盡,方能了生脫死。或者煩惱有一毫未斷盡的,生死還是不能免,況全未斷者乎?這是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干到徹底才可。

唯有念佛一法,是如來普應群機而說的,亦是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所成就的。無論上中下根,皆可修學。即煩惱惑業完全絲毫未斷的凡夫,只要具足真信切願實行念佛求生西方,亦可蒙佛接引,帶業往生。一得往生生死就可了脫了,所以說是最超勝的。

佛在世的時候,十個人修行就有九個可以成道。因為那時的人天性淳厚,根機是很猛利的。到了後來,眾生業障逐漸增加,根機也就漸漸的陋劣下來,再要和從前一樣,是不可得了。然在晉唐時候,還有這種仗自力可以了脫生死的人,但已是逐漸減少,越後越少的。到了現在,已沒有這樣的人了。如此看來,就曉得仗自己的力量去斷煩惱生死,是一件很難事情。此時如仍不自量力,要說大話,輕視這個念佛橫超法門而去別修其他法門,那恐怕要了生死,就比登天還要更難了。

我並非說其他的法門不好,實在是因為法門有契理不契機的,有契機不契理的。唯有這個念佛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理機雙契,不可思議尤其是在末法世中,更為適合眾生的根性。所以《大集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三編下 .由上海回至靈岩開示法語  民國二十五年十月十七晚說)

即生西方  即身成佛

凈土法門,但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即可仗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