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非常的快,轉眼之間,明天就是七月十五,而且明天是佛的歡喜日,僧的自恣日。就是說夏安居的日期已經圓滿,而這一天,一般都會舉行盂蘭盆供法會,借著三寶的功德來救度我們七世的父母,令他們都能夠離苦得樂。
那麼,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心來供盂蘭盆、來供養三寶呢?也就是,至誠心,恭敬心,慚愧心,迴向心。而其中的迴向心尤為重要,因為只有佛教呀,才有迴向,希望把我們禮懺念佛的功德力,迴向給一切眾生,迴向給十方法界六道群靈,令他們都能夠離苦得樂。為甚麼我們要這樣做呢?就是因為我們多生多世以來,由於貪瞋痴慢的關系而造作無量無邊的種種惡業,就好像懺文里所說︰
「(眾)等從無始生死以來至於今日,未能得道,受此報身,於四事中未得相離,三毒熾然貪瞋嫉妒,起眾惡業。見人布施,見人持戒,自不能隨喜。見人忍辱,見人精進;自不能行,不能隨喜。見人坐禪,修智慧業;自不能行,不能隨喜。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我們眾生由於無始無明的關系,未能得道,所以受此報身,不得解脫,內心充滿了貪、瞋、痴、嫉妒等三毒煩惱,因而造種種惡業;見到別人行持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自己無法做到,卻又不能隨喜。這樣的罪,實在是無量無邊數之不盡。所以,今日必須真誠懺悔,祈願能夠將之除滅。
「又復無始以來至於今日,或見人作善,修諸功德,不能隨喜。行、住、坐、卧,於四威儀,心無慚愧。憍慢懈怠,不念無常。不知舍此身形,應入地獄。於他身色,起種種惡。障人建立三寶,興顯供養。障人修習一切功德。如是罪障,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還有,從無始以來,直至今日,見到別人作種種善業,修種種功德,不但不能隨喜;還在行、住、坐、卧的四威儀中,放逸自縱,心中全無慚愧之念,而且懈怠憍慢,對無常的到來毫無警覺,不知道自己造了這么多惡業,今生報盡,將來必墮地獄。還有更不應該的,就是障礙別人建立三寶,乃至修一切功德。這樣的罪障,實在是無量無邊。所以,今日必須真誠懺悔,祈求能夠將之徹底消除。
「又復無始以來至於今日,不信三寶是歸依處;障人出家、障人持戒、障人布施、障人忍辱、障人精進、障人坐禪、障人誦經、障人寫經、障人造像、障人齋會、障人供養、障人苦行、障人行道,乃至他人一毫之善皆生障礙。不信出家是遠離法、不信忍辱是安樂行、不知平等是菩提道、不知離忘相是出世心,致使生處多諸障礙。如是罪障無量無邊,唯有諸佛諸大菩薩,盡知盡見。」
還有,從無始以來,直至今日,不相信三寶是我們歸依的方向;自己不修,而且還障礙別人出家、修行六度、誦經、寫經、造像、齋會、供養、苦行、行道,乃至做一點點的好事。更不信出家是遠離法、不信忍辱是安樂行、不知平等是菩提道、不知離忘相是出世心,以致所生、所在之處障礙重重。這樣的罪實在是無量無邊,唯有諸佛菩薩,能夠盡知盡見。
「今日慚愧發露懺悔,一切罪因苦果,願乞消滅。從今日去至坐道場,行菩薩道無有疲厭,財法二施無有窮盡,智慧方便所作不空,一切見聞無不解脫,相與志心 ,五體投地。仰願十方一切諸佛大菩薩一切賢聖,以慈悲心同加神力,令六道一切眾生,以今懺法,一切眾苦皆悉斷除,離顛倒緣不起惡覺,舍四趣業得智慧生,行菩薩道不休不息,行願早圓速登十地,入金剛心成等正覺。」
所以,今日在諸佛菩薩面前發露懺悔,一切造罪的因緣以及應該承受的苦果,祈求都能夠全部消滅。從今天起,直至圓滿佛道,不疲不厭地行菩薩道,沒有限量地實行財、法二施,以智慧方便做一切的事情,如是一切見聞都能夠得到解脫。更與同修們一起發願,仰求十方一切諸佛菩薩、一切賢聖,加持庇佑,令六道一切眾生,以此懺法功德善力,所有的苦難都能斷除,舍迷向覺,遠離顛夢想,不再墮落於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從而生起真實的智慧;不休不息地行菩薩道,唯望早日圓滿一切行願,速登十地,入金剛心,最終成就正等正覺。
因此,透過拜懺法會,我們將所有功德迴向給過去的父母師長、怨親債主、六道群靈,希望他們都能得到解脫、得到安樂。所謂「禮懺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這才是我們真正的目的。
為佛弟子者,必須改往修來,勤修善業,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依教奉行、實踐,這樣的話,慢慢、慢慢的,日積月累,功德自然就會成就。所以我們老和尚經常說︰「趁著色身強,修得功行滿。」就是趁著大家,還能禮佛、拜懺的時候,還能念佛的時候、還能持咒的時候,多一點拜佛、念佛,多一點做迴向,為將來作準備,為成佛儲資糧。
所以,我們要懂得用功、要懂得迴向。大家既然來了,就應該好好地禮佛、拜懺。這實在是非常難得的機會,感謝各方成就法會的殊勝因緣;感謝各位法師們,梵音嘹亮領導唱念如法如儀,用心為大家誦經、念佛。感謝居士們虔誠熱心,出錢出力。而且還有很多義工們發心幫助成就齋會。功德無量。所以我們今天有這么好的因緣,就應該慶幸、珍惜──珍惜當下,珍惜有緣人,珍惜眼前人。我們大家彼此珍惜這樣的一個緣份,互相關心關懷,我們一起皆共成佛道。好了,今天就講到這里,我們結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