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用器物-燈籠

  燈籠

  ‘燈籠’是圍罩燈燭之具。它可以保護燈燭不被風來吹熄,又可以防止蚊蛾之類,不被燈燭燒傷。

  ‘燈籠’的來源,據毗奈耶雜事略說:‘緣在室羅伐城,如世尊言,夜闇誦經者,彼誦經時,有蛇來至。少年見已,驚慌大喚,唱言:“長脊長脊(蛇)”!凡夫比丘,悉皆驚布。遂令聽者,因斯廢闕。以緣白佛,佛言:“當可燃燈,以誦經典”。比丘夏月,燃燈損蟲。佛言:“應作燈籠”’。—這便是佛教的‘燈籠’的來源

  當初的‘燈籠’,非常簡陋。據毗奈耶雜事說:佛陀教示比丘們:用竹片做籠,用薄毯布遮孔。或用雲母片做罩。這樣做法如果認為不易,也可請一位陶器匠,做一隻燈籠形的瓦器,四周穿些小孔,做為‘燈籠’。還可以用瓶罐之類,打掉其底,旁邊穿鑿小孔,再用薄紙、薄絹遮掩四周;用來罩住燈盞,以免小蟲進入。

  ‘燈籠又叫做‘燈樓’、‘燈爐’、‘燈呂’等等。後世以來,隨著「燈籠’的質料和式樣的演變,它的名稱也翻新了。例如:石燈籠、鐵燈籠、銅燈籠、高燈籠、折燈籠、旋轉燈籠(走馬燈)、牡丹燈籠蓮花燈籠、龍頭燈籠、提燈籠、釣燈籠、戴燈籠、紙燈籠、紗燈籠玻璃燈籠,種種名目,不一而足。在那些‘燈籠’群里,有的還描繪或雕綉了一些魚蟲鳥獸、人物花草。真是美崙美奐,各顯新奇。

  在佛教道場佛殿、禪房、講堂、客廳、走廊、廁所等處,‘燈籠’曾經被普遍地使用著。近幾十年來,科技文明,突飛猛進;從前那些古雅的‘燈籠’,幾乎已經全被‘電燈’給取代了。回憶往日的梵剎之夜,那一片溫煦、寧靜庄嚴、美妙的燈籠燭火,不復可見;怎不教人一腔傷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