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比丘生活器具-凈瓶

  凈瓶 (古代比丘生活器具)

  凈瓶(梵名kalasa),指以陶或金屬等製造,用以容水的器具,為比丘十八物之一,盛水供飲用或洗濯,又稱水瓶或澡瓶。

  在《敕修百丈清規》<辦道具>中說:“凈瓶,梵語捃稚迦,此雲瓶。”

  《釋氏要覽》中說:“凈瓶,梵語軍遲,此雲瓶,常貯水隨身,用以凈手。”

  《寄歸傳》說:“軍持有二:若瓷瓦者是凈用,若銅鐵者是觸用。”

  《祖庭事苑》雲:“凈瓶,《四分律》雲:‘有此丘遇無水處,水或有蟲,渴殺。佛知制戒,令持觸凈二瓶,以護命故。’”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陀羅尼》以其為千手觀音四十手持物之一。又,胎藏界輕荼羅諸尊中,中台八葉院之彌勒菩薩觀音院之毗俱胝菩薩不空羂索菩薩、蘇悉地院之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及外金剛部之火天等,皆持軍持。

  凈瓶的種類,分為凈、觸兩種,《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水有二瓶>條雲:“凡水分凈、觸,瓶有二枚。凈者咸用瓦瓷,觸者任兼銅鐵。凈擬非時飲用,觸乃便利所須。凈則凈手方持,必須安著凈處,觸乃觸手隨執,可於觸處置之。”這是將飲用的水與洗手水分為“凈水”與“觸水”二瓶,是很符合衛生概念做法。此外,水瓶為比丘十八種物之一,為使攜帶方便,或制袋以裝之,名為瓶袋。

  當初唐代的靈祐禪師開創河山一脈時,有一個十分傳奇的因緣,凈瓶也成了一個有趣的公案

  當靈祐的師父百丈禪師江西百丈山開法時,靈祐依止他,受其啟發

  有一天,一位司馬頭陀從湖南來,這位頭善於觀察風水地理,知曉何處是大法流傳之地,就告訴百丈說:“我是近在湖南找到了一座山,名為大溈山,是一座能聚集一千五百名修行人的善知識所居之處。”

  百丈聽了就問司馬頭陀說:“老僧是不是能住持此山呢?”

  頭陀說:“這一座山,不是和尚所居之處。”

  “為什麼呢?”百丈問道。

  頭陀就解說道:“和尚必於骨人,而這一座是肉山,外相不大相合。如果你去住山,徒眾無法超過千人。”

  百丈於是就問道:“那麼我的徒眾之中,是否有人住得呢?”

  頭陀說:“我來觀察看看。”

  當時,百丈禪師師弟華林善覺禪師,正在百丈處當首座和尚百丈就令侍者去請他前來。

  當華林善覺入了方丈室後,百丈就問:“這個人如何呢?”

  頭陀請他笑了一聲,再行走數步。頭陀看了之後說:“這個人不可。”

  百丈又令人去叫靈祐過來,靈祐這時正在當總務的典座。

  頭陀看到之後,高興的說:“這個人正是溈山主人。”

  百丈是在當夜就召喚靈祐入室,囑咐他說:“我的化緣之地在此,而河山的勝境,你應當安止於彼地,以嗣續我的宗法,廣度後學。”

  這時,華林禪師聽了後抗議的說:“再怎麼說我也是忝居為上首,靈祐一個典座怎麼去做住持呢?”

  於是,百丈為了顯示公平,就決定考試。他說:“如果你們能對著大眾,下得一句出格之語,就給與住持。”

  百丈就拈題考試,直指著身旁的凈瓶問說:“不能喚作凈瓶,你們要喚作什麼?”

  華林善覺就指著凈瓶說:“不可以喚作木(左木右突)了。”當然凈瓶不是木(左木右突)了。

  接著,百丈就要靈祐回答,誰知靈祐腳一腳踢倒凈瓶,便跑出去了

  百丈於是讚賞的說:“第一座輸卻山子(靈祐)了”於是靈祐就前往住持溈山,而開啟了溈仰宗的因緣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