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做個佛化的新人
超定 新年的新希望 二○○一年終於過去了。回顧這一風不調雨不順,國不泰民不安的一年,天災人禍接踵而至,驚濤駭浪一波未平又一波的歲月。尤其是美國發生了九一一的大浩劫,受苦受難的不限於紐約大都會、首都華盛頓、北美洲聯邦合眾國而巳。它像燒不盡的野火,遍及全世界,整個地球村。受創最明顯的當然是經濟方面,航空運輸、旅遊業、電訊局、製造商,業績一落千丈。公司為求生存,減輕負擔,開始分期地裁員或減薪,各行各業的員工,人人自危,隨時有丟掉飯碗的憂慮。社會失業率偏高,衍生著治安問題,人民生命財產沒有保障。今天還平安活著,不知明天會有什麼意外發生?漫漫長夜,何時破曉?苦難的日子,要捱到幾何時? 送舊迎新,期待著新的一年,馬到成功,景氣復興,股市上揚,招財進寶,事業順利,萬事如意!這是世人的共同願望。「歹年冬」送走了,迎接新的吉祥年,充滿活力的「馬年」,無限光明的新年,那一個人不如此希望呢?做為佛教徒,活在有為的世間,明知「諸行無常,有受皆苦」;「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但「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舍無邊有情不顧,又將如何修菩薩行,成無上佛道?隨波逐浪地貪戀世間固不足取,非佛法之正鵠,而偏向訶欲厭離,入山唯恐不深的出世觀,同樣不契應於中道之聖教;惟有即世間而超越世間,即人間而成正覺的入世菩薩道,才是釋尊出現世的本懷。因此,古德為兼顧世出世間的不同層次,宣示了這樣的願景:「仰祝ˉ邦基鞏固,治道遐昌;佛日增輝,*輪常轉。十方施主,增益福田;法界眾生,同圓種智。」頌文首二句,含有政治的味道,處在君權的古代,「端為皇上祝萬歲」;唯有國君賢明、政府廉能,百姓才得安居樂業。事實上,即使是今天的民主時代,人民的安樂還是建立在國家富強的基礎上。反之,如國基不穩,政治脫軌,則社會紊亂,人人備受苦難。「十方施主,增益福田」:不僅三寶弟子,包括所有一切人,全人類各擁有其廣大福田,商機無限,一切行業,各遂所求皆如意。這不正是世間共欲而流露出的心聲嗎?弘揚如來正法的高僧大德,「*輪常轉」之故,乃得「佛日增輝」──真理的光明,照遍三千大千世界;其結果是:「法界眾生,同圓種智」──成就一切種智,圓滿無上菩提──這是歷久常新的希望! 佛化的新生活 新時代的佛教,提倡「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它究竟在傳遞些什麼樣的信訊?其真義如何?「佛法生活化」可解說釋為契機的、通俗的、人人可行的佛法。「生活佛法化」則側重於佛法契理的、深入的、理證的層次。印順導師詮釋人間佛教為契理契機的,也即是不違背最高真理,又能適應眾生根機,時代需要的,以人類為本的佛法。佛教一向注重修證,把理論化為實踐,應用於生活中,以獲得身心的受用,這才是佛法的重心所在。佛法的信仰、修行與研究,由於學者根機不一,或偏信仰,或偏研究,或重修行。從入手的方便而言,信行人與法行人的差異,原是正常的現象。佛法如大海,或依信願入,或智或悲入;而至究竟完成,則信願、慈悲、智慧,三者缺一不可。「有信無智長愚痴,有智無信長邪見」正顯示信智合一,學佛與佛學之不可偏廢。「佛法生活化」,足以對治為研 究而研究,偏離佛法信行的學術研究者之流弊。 新年,新思想、新道德、新生活,一連串的新氣象、新境界,正是佛弟子欣逢新年佳節,立志做個佛化新人的意義。如何使「生活佛法化」,而不流於俗化、腐化、僵化?生活與生死,傳統佛教強調了生死,而忽略生活的意義。往往認為苦難的人間,五濁惡世是修行人所厭離的世界;了卻此生,前往他方凈土,才是學佛的光明前途。實則,生死的了脫,佛化的生活乃是必經的歷程,以智導行,以智化情,從日常生活中,體悟正法,修正思想與行為,轉迷啟悟,背塵向覺,以期斷惑證真。秉承如來教,念無常,觀緣起,趨空寂。「知苦、斷苦、證滅、修道。」這是甚深的佛法,顛撲不破的真理,諸佛所證所說的無上正真之道。不過,它絕非深不可測,高不可攀的神秘境界。當知,佛是菩薩修成的,而菩薩是從人的地位,立志去修學的;如沒有人的存在,即無發菩提心者;既無菩薩的因行,又那來佛陀的果德?肯定地說,趨向正覺的實踐,具足正見與正行的佛化生活,比起空言了生死而不知生死如何了,誤斷滅為解脫者,彼此間的差異,實不可同日而語。 無漏種的熏發 通常說,人性是喜新厭舊的,新的品味,新的服飾,新的產品,新的朋友……,舉凡是新的都好。其實,這只是浮層的表象。戀舊與趨新,原是有情生命的特性。如世情的愛與恨,愛恨交織,看似相反,實則一體無殊。情本的人生,從無始生死以來,欲愛表現於前後相續的時間上,「顧戀過去,耽著現在,希求未來。」何謂新?何謂舊?何謂愛?何謂恨?二者之間,如何界說?凡情看不出它的如實相,一直活在矛盾中。 學佛修行,要在轉染為凈,轉凡成聖,轉苦為樂。從止惡行善為道基,進而回邪向正,轉迷成悟。在思想體系,有返本還原的真如緣起說,與無漏新熏的賴耶緣起論。「菩提自性,本來清凈」,無明煩惱是後天的,所以稱為客塵;客人終於要走的,主人畢竟是如如不動。「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解脫之道無他,善於用心而已。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就是佛德本有,真常唯心的妙論。 然若立足於虛妄唯心說,有情未覺悟之前,一向是雜染的。愛見慢無明的惑雜染,善惡不動的業雜染,五趣差別的異熟雜染,惑業苦三雜染,如環無端,形成五趣常流轉的世間。十二緣起支,無明為緣故有與之相應的三業行、有取識等隨之而起,憂悲苦惱,純大苦聚集。還滅之道,以無明滅故行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滅,憂悲苦惱,純大苦聚滅。俗語說:「天下烏鴉一般黑。」世間由來多缺陷,人性本質是染污的。例如欲界眾生,一是五欲的戀著,二是紛繁的亂想。常言道:「食色性也」,飲食男女之情慾,與心猿意馬的妄念,若非藉持戒以克制,修定而升華,禪樂取代欲樂;這一與生俱來的病態,還會一直蔓延下去,此世及來生,生生世世皆如是。 唯識學的阿賴耶識,貯藏著無量種子,由種子而起現行,現行又熏成種子。三界四生,五趣流轉,依此而建立;人間的富貴貧賤,賢愚不肖,也本著種子的差別而說明。天與人二類,屬於善道,由十善業而招感;地獄、鬼道和旁生,屬於惡趣,為十惡業之所牽引。約十法界分,六凡與四聖。在凡夫界雖有善惡苦樂的不同,實皆是雜染的八識范疇之內,也即同為有漏種子之所現起。四聖即轉凡夫的八識而為四智菩提,凈化雜染有漏的妄識,舍阿賴耶之名,成就無漏善法功德。今從凡夫的身份,發心修學佛法,首先於如來所說的「法界等流」聖教,由聞而思,由思而修,藉三慧的加行熏習,積集無邊的無漏種子,終於獲得轉依之果──無上菩提,究竟涅槃。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人人有個靈山(如來)塔」,只要發心修行,最後必定成佛。這應是處在真常論的熏陶下,所形成的大乘佛教之共識。但衡之於法相唯識學,主張五姓差別,定性二乘和闡提有情是成不了佛的。姑且置三乘是方便抑或究竟不論,無漏種子的由來才是值得關切的要點。唯識學派諸論師,向有新熏、本有、本新俱有三說。基於凡聖之界限,轉凡成聖是我們的目標,如何積集無漏種子,以對治藏識內的雜染種子,如明來則暗謝,無明滅故般若生。是則新熏說,對學人的進趣菩提,實深具鼓舞的作用;它激勵我人精進向上提升,立志做聖賢,不甘沉淪為凡夫。深信:「沒有天生的彌勒,自然的釋迦」;「有志者事竟成」。無漏種子的熏發,正是朝向聖道的潛力,令人振奮的新希望! 轉迷情向正覺 過新年,兒童樂,大人苦,老人悲。今增加一歲了,小孩成長,所以喜氣洋洋;年年難過,年年過,往昔的喜樂,隨歲月而流逝,做為大人漸感受到人生的苦惱;無常的人生,過一年即少一年,不知還有幾年活命?回憶過去,一片空白,瞻望將來,無限渺茫,晚景凄涼,真是「老大徒傷悲。」 眾生,可憐的眾生,醉生夢死的愚迷眾生,無始生死,無明所覆,愛結所系。生活在迷宮似地牢獄內盲撞,紅塵白浪兩茫茫,如何勘破無明,逃出煉獄,跳過愛河,到達彼岸?天那麼黑,風那麼大,在生死海中,狂風巨浪沖激不斷,如何堅定意志,認清目標,持之以恆,力爭上游? 佛教古仙人道,正見為其首,以此為向導,環環相扣,節節相次,正思惟,乃至正定,接踵而來。是以欲修聖道,樹交正見,扭轉迷情,念念正知,遠離夢想為要務。依世間正見,知善惡、辨邪正、信業果、明凡聖為基石;近而出世正見:觀緣起,知無我、了無常、悟空寂。觀行成就,則破四顛倒,離諸戲論,契證中道實相。 古德開示學人:「轉生成熟,轉熟成生」,也即是除舊布新,轉迷情向正覺之意。眾生界內,念念無明,時時煩惱,處處偏執;今則迷途而知返,轉無明為般若,轉煩惱成菩提,轉二邊處中道。欣逢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惟願新年帶來新希望、新生活、新生命。祝福大家:時時聽聞正覺之音,念念不離如理思惟,正見增明,福慧無量! 二○○二年元月十日於觀音山麓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