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舍利容器?舍利容器在佛教中的解釋

  第七章 舍利容器 (置物用的法器

  ⊙舍利

  舍利梵語sarira),即死屍、遺骨之意。又作實利、設利羅、室利羅。意譯體、身、身骨、遺身。通常指佛陀之遺骨,而稱佛骨、佛舍利。《金光明經》卷四<捨身品>中說:“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

  安置佛舍利寶塔,則稱為舍利塔;安置佛舍利之瓶,稱為舍利瓶。在《浴佛功德經》中,將舍利分為二類,1、生身舍利,又稱身骨舍利,即佛之遺骨。2、法身舍利,又稱法頌舍利,即佛所遺之教法戒律,而以舍利比喻之。<法苑珠林>卷四十則分為三類:1、骨舍利,其白色。2、發舍利,其色黑。3、肉舍利,其色赤。

  依《長阿含經》卷四遊行經記載,佛陀入滅時,波婆國(巴利文pava)之末羅(羅利文malla)民眾欲分得舍利,於本土起塔供養,乃備四種兵至拘屍城,遺使者請分舍利。但拘屍王卻以世尊於該國滅度為由,國內之土民當自供養,遂拒分舍利

  於是遮羅頗國、羅摩伽國、毗留提國、迦毗羅徑國、毗舍離國、及摩揭陀國亦各備大軍進渡恆河,請分舍利,拘屍王亦以同理由拒分舍利,諸王不惜戰爭奪取,後乃八分舍利與八國,八國皆得舍利而歸,各起塔供養

  八分舍利後,至阿育王時,開啟羅摩伽國以外之七塔,取其舍利盛於八萬四千寶篋,建立八萬四千寶塔。另據高僧法顯傳師子國(錫蘭)條載,該國王中有佛齒精舍。大唐西域記卷十一亦有相同之記載,謂僧伽婆羅國(錫蘭)王宮之側有佛牙精舍

  西域地方亦盛行供養舍利如法顯傳載,那竭國界醯羅城中有頂骨精舍西域記卷一迦畢試國條載,該國有龍王所建之窣堵波,其中供奉如來之骨肉舍利;在王城西北之大河南岸有舊王伽藍,其中供奉如來頂骨一片。又據《西域記》卷十二載,玄奘歸國時攜回如來舍利一五o粒。《宋·高僧傳》卷一則載,唐代義凈歸國時攜回舍利三百粒。

  ⊙舍利塔

  舍利塔即安置佛陀舍利之塔婆,或安置一般遺骨之塔。又作舍利浮圖、骨塔。佛陀涅槃後,由香姓婆羅門將佛舍利分為八份,分與迦毗羅衛等八國請回起塔供養。其後,阿育王並建立八萬四千塔以供養舍利,於法顯、玄奘印度時,仍可見到阿育王所建之塔,其形或近似於山琦古塔,可惜該類舍利今已不存。

  義凈在《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中提及:“印度僧侶或俗人以土作支提或佛像,或者在絹、紙印上佛像,隨處供養。有時將土堆成佛塔,而以磚圍。(中略)或者以金、銀、銅、鐵、泥、漆、瓶、石或沙雪作佛像支提時,將二種舍利,亦即大師之身骨及緣起之法領納入。”

  而玄奘在《大唐西域記》卷九也說:“依印度之法,以香末為泥,做小窣堵波,高五、六寸。書寫經文,以置其中,名之曰法舍利。”可見印度亦有此種小型舍利塔的建作。

  我國素來盛行舍利崇拜,故歷代所建之舍利塔舍利殿極多。據《出三藏記集》卷十三記載,三國吳·孫權之時,康僧會感得舍利,孫權令人以鐵槌擊之不碎,乃建塔供養,是為造立舍利之嚆矢。

  隨文帝之時天下諸州建舍利塔之風氣極盛。據《廣弘明集》卷十七記載,仁壽元年至二年(公元六o一至六o二年),文帝並詔敕天下八十二寺立塔。其中,蔣州(江蘇南京攝山)棲霞寺所立之塔極為著稱,塔高約十六公尺,八角五層,基壇每面約十七公寸,全塔系以質地精細的灰黑色大理石所築成,然今所存者或系唐末改建而成。其後,歷代皆有造立、修治舍利塔之事

  在韓國,全羅南道金山寺也設有舍利塔,為新羅末期之石造建築,立於二重方壇之上,壇之四面有天人浮雕,四隅為獸形,塔身呈炮彈狀,上置九頭龍,並冠以蓮花寶珠,極為壯麗。於日本,則盛行以金銅造小塔,如四天王寺御手印緣起所載,在金銅舍利內置舍利十三粒。另如西大寺、法隆寺、唐招提寺之舍利塔亦極著名。

  ⊙舍利容器

  為盛裝舍利器皿。又作舍利瓶、舍利壺、骨壺,即今一般所指之小型舍利塔。材質多以金屬、石器、陶器木材等製造,形狀不一。據《長阿含經》卷四遊行經所記載,佛涅槃後,荼毗遺骸,諸國遣使欲得佛舍利,時有香姓婆羅門,乃將佛舍利八分,分與八國,婆羅門自得舍利瓶而歸。

  今健馱邏出土之石刻品中,刻有桌上排列八個舍利瓶,而諸國代表圍繞其旁之相狀。又於吉希爾(kizil)摩耶洞(maya-hoble)壁畫中,上半有八人各捧舍利瓶,將受舍利之像,下半則有八國代表騎馬參集,各於馬頸縛舍利瓶之圖像。與《佛般泥洹經》卷下所記載吻合。

  我國有關舍利瓶之記錄,如梁高僧傳卷一康僧會條載,僧會潛心祈請二十一日,果於銅瓶中感得佛舍利。又如歷代三寶紀卷九載,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五一六),靈太後永寧寺,立九層木浮圖,浮圖之上復有寶剎,剎上之金寶瓶含容舍利二十五石。

  韓國曾於慶尚北道尚州發現金銅舍利壺,為新羅時代所造,呈圓筒形,高約十一公分,直徑長約七公分,瓶蓋上有獅子紐,瓶身陰刻四天王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