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一法師:楞嚴八十分義 受陰因相分第七十四

受陰因相分第七十四

受陰區宇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而不能動,此則名為受陰區宇。

【分義】此受陰區宇。行人修三摩提奢摩他中,以耳門入流之觀,亡所之止,空色俱忘,心光遍圓,十方洞開無暗,諸佛心即我妙覺明心,昭昭不昧,如明鏡現像,是名色陰盡心相。此時於自心中,雖若有所得,然而蔽於受陰,不能稱體發自在用,隨緣應現。如睡中被魘之人,手足宛然,見聞清醒,但心觸客邪而不能動。此則名為受陰區宇。所謂才出一屋,又進一屋。

受陰盡相

若魘咎歇,其心離身,返觀其面,去住自由,無復留礙,名受陰盡,是人則能超越見濁,觀其所由,虛明妄想以為其本。

【分義】此受陰盡相。自心為受陰所覆,如人被魘,受陰若破,即是魘咎銷歇。故言若魘咎歇,自心脫離色身,能夠反觀自己的面目,來去自由無所留礙,隨緣應現發自在妙用,名為受陰盡相。身見為諸見之本,今受陰盡而自心離身,身見解脫,故能超越見濁。只有親證方能現見心不在身內。回觀受陰之所由生,是因妄想領納,虛以發明以為其本。

列示十陰境相

一啼泣悲魔

阿難!彼善男子,當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於其處,發無窮悲,如是乃至觀見蚊虻,猶如赤子,心生憐愍,不覺流淚,此名功用抑摧過越,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覺了不迷,久自銷歇。若作聖解,則有悲魔入其心腑,見人則悲,啼泣無限,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分義】此列示十陰境相以辯魔境。初受陰第一境相。修禪定者,當色陰已盡,受陰將破未破之時,得大光耀,其心發明,以用心太急,內抑過分,忽然生出無窮悲心。凡見一切眾生,乃至蚊蟲,皆如赤子,心生憐憫,不覺流淚,此名功用抑催太過,所顯境相。若能即時覺悟不失正念正受,正見分明,日久自然消歇。若以為是證得諸佛同體大悲,則有悲魔入心,見人便啼泣,失去正受,當從墮落。

【此中】指受陰將破未破之時

二誇逞狂魔

阿難!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勝相現前,感激過分,忽於其中,生無限勇。其心猛利,志齊諸佛,謂三僧祇,一念能越,此名功用陵率過越。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覺了不迷,久自銷歇。若作聖解,則有狂魔入其心腑,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分義】此受陰第二境相。修禪定中,見色陰盡,受陰現前,如脫去外衣,而明見內衣。親證己心同於諸佛妙覺之勝相,故感激過分。忽然心生大勇猛,今現見心佛無二,一念不生即如如佛。自謂三僧祇不歷,一念能頓超,便成果地佛,此名有功用行,志欲陵跨佛乘。貿然以此自任,未免過分越禮。悟而止之,可復消魔於無過。若自謂同於諸佛,妄任我慢,上不見佛,下不見人,則有慢魔入心,失去正定,必墮何疑。

【三僧祇】僧祇,此雲無量數,三則包含過現未來之無央長時劫。

【陵率過越】意謂陵蔑自強,陵跨佛乘,率爾自任,未免過越其分。

三懸念憶魔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逈無所見心中忽然生大枯渴,於一切時,沉憶不散,將此以為勤精進相,此名修心無慧自失,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憶魔入其心腑,旦夕撮心,懸在一處,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分義】此受陰第三境相。受陰未破,故無新證。色陰已盡,故回歸色身無可依居。當此進退兩難之際,是故智力衰微,心志灰泯,心無所措。忽生大枯渴,則以沉憶為精進相,此名無慧自失。若能覺悟到是因慧少定多,而還復定慧等持,則無過咎。若作聖解,則有懸念憶魔入心,整天拘系懸念,失去正受,必墮魔道。

【中隳地】色陰已消,受陰未盡,兩者之間,杳無所依,灰心泯志,是為中隳地。

【撮心】從朝至暮拘促其心,繫於方寸,絲毫不敢放鬆,故全失去正受。

四易知足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諸勝性,懷於心中自心已疑是盧舍那,得少為足,此名用心亡失恆審,溺於知見,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見人自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分義】此受陰第四境相。於修定中,慧多定少,過於尊重己靈,自言本來是佛,不須修證。故勝性懷心,懷疑自身即是盧舍那佛,妄以為足,更不前進,此名用心亡失恆審。不能恆審自德與佛德為有差別,以性礙修,溺於邪知邪見中。若能悟知不是證聖果,則無過咎。若自認為是證聖果,則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心,見人便說自己證得無上菩提第一義諦。從此失去正受,心隨魔轉,自然沉淪墮落。

【盧舍那】圓滿報身盧舍那佛。

【恆審】恆常審察自己身份

五常憂愁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自生艱險,於心忽然生無盡憂,如坐鐵床,如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於人,令害其命,早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常憂愁魔,入其心腑,手執刀劍,自割其肉,欣其舍壽,或常憂愁,走入山林,不耐見人,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分義】此受陰第五境相。於禪定中,見色陰已破,受陰現前,雖得見佛心,但不能稱性起自在妙用。觀察色受二際之間,進退維谷,無法用心,恐遭退失,忽生無盡憂慮,欲早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若能悟知此是失智慧觀照,而產生的過分恐懼憂愁,只是幻境,不必憂愁,則無過咎。若不知其非,則有一分常憂愁魔入其心腑,失去正受,妄起邪見,沉淪墮落。

六好喜樂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處清凈中,心安隱後,忽然自有無限喜生,心中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喜樂魔,入其心腑,見人則笑,於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謂已得無礙解脫。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分義】此受陰第六境相。行人在修禪定中,色消受明,身心清凈安隱,忽生歡喜自不能止,此名輕安無慧自持。若悟察此是淺證,何須深樂?喜風自止。若以為是證聖果,留戀不舍,則好喜樂魔入其心腑,失去正受,當從淪墮。此是慧少定多之過

大我慢魔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自謂已足,忽有無大我慢起,如是乃至慢與過慢,及慢過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時俱發,心中尚輕十方如來,何況下位聲聞緣覺,此名見勝無慧自救,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禮塔廟,摧毀經像,謂檀越言:此是金銅,或是土木,經是樹葉,或是氎花,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卻崇土木,實為顛倒,其深信者,從其毀碎,埋棄地中,疑誤眾生,入無間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分義】此受陰第七境相。色消受明,定力研窮,激發慢習,是故忽有無大我慢起。驕慢計有七種: (一)恃己凌人,叫做我慢。(二)同德相傲,是為傲慢。(三)於同爭勝,是名過慢。(四)無勝謂勝,名慢過慢。(五)未得謂得,名增上慢。(六)以卑自矜,是卑劣慢。(七)無德謂德,叫做邪慢。總由慢習而發,故輕佛罵祖,此名見勝無慧自救,缺乏觀察自救的智慧若不悟其非,則有大我慢魔入其心腑,失去正受,墮無間獄。

八好輕清魔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於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其心忽生無量輕安,已言成聖,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清輕魔,入其心腑,自謂滿足,更不求進,此等多作無聞比丘,疑謗後生,墮阿鼻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分義】此受陰第八境相。修禪定中,色消受現,於識精明元中,見諸佛心如鏡現像,圓悟精明真理,得無掛礙。是故其心忽生無量輕安,於是自言已成聖果,得大解脫,此名因慧獲諸輕清。非為聖證,若不悟其非,則有好輕清魔入其心腑,自謂滿足,更不求進。如無聞比丘,未證謂證,未得謂得,等到衰相現前,便誹謗三寶,貽誤眾生,斷菩提種,墮阿鼻地獄

九謗戒空魔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於明悟中,得虛明性,其中忽然歸向永滅,撥無因果,一向入空,空心現前,乃至心生長斷滅解,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謗持戒,名為小乘菩薩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於信心檀越,飲酒啖肉,廣行淫穢,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入人罪,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分義】此受陰第九境相。行人於修禪定中,色陰消受陰現,十方洞開,豁然明朗,虛明心性,現在眼前。心中忽起寂滅凈空,無作無受,無一法可得,故歸向永滅,撥無因果,遂墮入斷滅空見。若悟此是取著虛明,失卻慧照觀察所至,不是究竟真空聖境,便無過咎。若不悟其非,則有空魔入其心腑,攝其神識,遂謗持戒,毀佛律儀,失於正受,墮入魔道。

十行淫慾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其心有無限愛生,愛極發狂,便為貪欲,此名定境安順入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欲魔入其心腑,一向說欲為菩提道,化諸白衣平等行欲,其行淫者,名持法子,神鬼力故,於末世中,攝其凡愚,其數至百,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滿千萬,魔心生厭,離其身體,威德既無,陷於王難,疑誤眾生,入無間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分義】此受陰第十境相。修禪定的人,受陰將盡內外虛明,就貪著虛明勝境,深入心骨。心中忽生無限愛欲,愛極發狂,便為貪欲。此是因定力激發貪習種子而致發狂,此名定境安順入心。以無慧照破,不能保持定慧均等,而誤入諸欲。若能覺悟不貪著虛明勝境,則無過咎。若不悟其非,則有欲魔入其心腑,欲鬼所攝,廣行淫慾。魔心厭離,陷於王難,失於正受,必從淪墮。

受陰通結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受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汝等亦當將如來語,於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眾生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分義】此受陰通結,誡勉深防。如是十種禪那現境,是修禪定人,在受陰將破未破之時,以禪觀和妄想兩相交戰,以定力精嚴,無明未盡,習隨定觀,故有這些境相現前。只是眾生迷頑,不知自量,遇此境相,迷而不識,心起邪見妄言證聖,自從墮落。誡令將如來語,傳示末法諸修禪定人,開悟斯義,勿令天魔得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