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德法師:學習《黃櫱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筆會--唯此一心 更無別法

學習《黃櫱山斷際禪師心法要》筆會

唯此一心 更無別法

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直至今日還在流轉,不能出離。究其原因,就是不識自己身中藏有一寶——一心。不但不識,如果有人給他指示出來,他非但不信,且要斥責你這指點的人是神經過敏,胡言亂語。這就眾生流轉生死的根本原因

這一心,具足百千萬億俱胝那由他功德,凡是諸佛菩薩所有所具所成就功德,此一心皆具足,完滿無缺。比如: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四無所礙、十力、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等等一切恆沙之功德,無不具足此心在聖不增加一絲,在凡不減少一毫,只是眾生不敢承當才流轉生死。倘若眾生識得此心,認得本性,管叫他立地成佛,頓超彼岸

此一心是不動不搖,不出不入,不生不滅,非長非短,非方非圓,非黑非白的常住不變之法,尋之不可得,呼之不能應,是語言文字所不能表達。如果不息滅妄念,就是你跑斷大腿也找不到,喊破喉嚨也叫不回來。唯有息念忘慮,當下無念,三種佛身便自現前,你馬上就是大雄寶殿里金蓮座上佛陀了。

你看歷代祖師禪門大德,雖說是以心傳心,難道當真是傳了一個心,得了一種法嗎?非也。師徒之間的傳授,只不過是一種默契罷了。師父的心,與弟子之心,互相印證,一點差別也沒有。只是師父的心,已被師父師父也就是師祖勘驗過了。說明師父的心,跟師祖的心,已是同樣的具足千百萬億種功德弟子之心,若能與師父的心,心心相印,心心默契,弟子之心,也便是具足百千萬億種功德,與師父之心毫無二致。如果不能與師父之心默契,不管你付出多大的代價,怎樣的精進,也是白費辛苦。由此可知,一切萬德,眾生本自具足。佛佛相授,祖祖相傳,並沒有一個心,一種法可授可傳。只是師徒之間一種默契,相視一笑而已,局外人難以窺見其中的奧秘。

此心無所不包,無所不納,恆沙功德,本來具足。只因一切眾生不曉不識,缺乏勇氣和膽識。不能直下承當,整天鑽在三藏十二部故紙堆里討生活,尋佛性。尋來尋去,尋得一個近視眼駱駝背,害得一身疾病,到後來連佛性影子也末見到。又有一些人,不知自己之心,即同如來之心,只須亡攀緣,息妄想本心便顯,佛性便現。可是眾生偏向心外求法,修這樣法門,行那種教門,在心之上再加一個心,在佛性上又安一個佛性,不但不見心與佛性,具殺害了本心佛性。使真心佛性,被另外一個偽心、妄性所覆蓋,永無出頭之日。這樣的欲彰彌蓋,欲得反失的愚蠢行為,縱使修行長達百千萬億個恆河沙數的阿僧祇劫也是徒勞,更何況一個三大阿僧祇劫呢?如果能息慮亡念,不須一日一夜,一分一秒,當下能息念,當下便是佛。還有一眾生著相外求,竟日在法器中安身立命,反而忘記了本身的自性清凈佛,成為魔子魔孫,不著歡喜魔,便著瘋狂魔,本欲成佛,反作魔眷。你說可悲不可悲。所以趙州禪師說:「金佛不度爐,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內里坐。」(見《五燈會元》卷四)。當知真佛,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不斷不常,本來寂靜,寂滅無為的。欲得見佛成佛,唯有息念一法,別無他路可走。

佛陀是一個一念不起的無心道人,故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他老人家預知弟子當中,必定有一些捨本逐末,顛倒乾坤的人,故在靈山會上,以徹底的利生悲心,開顯一心頓悟法門,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令一切眾生識得身中之寶,好自利用,不假外求,見心成佛。如果我們不體佛之悲心,反向外求,不見本心終日弛騁,喊叫成佛,豈不辜負了佛陀的一片慈心?經雲:「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眾生的心,既然與佛沒有差別,何不也象佛那樣,來他個消除妄念,息滅攀緣,也當一個無心道人。我們眾生不知息念即是佛,故生活眾生世界中,被種種眾多的五欲境界所迷惑。好的,樂意的境,便起貪求;壞的、不樂意的境,便起嗔恨;不好不壞,非樂非苦的境,便起痴念。一天到晚一夜到亮,時時刻刻,在在處處,不是起念於貪嗔痴,就是造業於殺盜淫。如此也能成佛,真是怪哉奇哉。所以我們要在平常生活中,對萬物無心無念,無心萬物自然不動念。對一切的見聞覺知,不加分別,不起執著,唯求一心,別無他法可得,餓來吃飯,困來睡覺,一切都沒分別。如能這樣作,你就是一位無心道人,不必擔心成佛成佛,一切自然會現成。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