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廣法師:備糧上路 禪七開示錄(四)――第二日 晨誦

備糧上路

禪七開示錄(四)――第二日晨誦

開  示:性廣法師

紀錄整理:李素卿

時  間:2006.07.24清晨

地  點:佛教弘誓學院禪堂

主題一:修行前方便

經 典:《雜阿含經》道品,「六三六」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巴連弗邑雞林精舍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為汝說修四念處。何等為修四念處?若比丘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興於世,演說正法,上語亦善,中語亦善,下語亦善,善義善味,純一滿凈,梵行顯示。

       若族姓子、族姓女從佛聞法,得凈信心,如是修學:見在家和合欲樂之過煩惱結縛;樂居空閑,出家學道。不樂在家,處於非家,欲一向清凈,盡其形壽,純一滿凈,鮮白梵行我當剃除發須,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

       作是思惟已,即便放舍錢財親屬,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正其身行,護口四過,正命清凈,習賢聖戒,守諸根門,護心正念

       眼見色時,不取形相;若於眼根住不律儀,世間貪憂、惡不善法常漏於心;而今於眼起正律儀,耳、鼻、舌、身、意起正律儀,亦復如是。

       彼時賢聖戒律成就,善攝根門,來往周旋,顧視屈伸,坐卧眠覺語默,住智正智。彼成就如此聖戒,守護根門,正智正念寂靜遠離,空處、樹下、閑房獨坐,正身正念,繫心安住,斷世貪憂,離貪慾,凈除貪慾;斷世瞋恚、睡眠、掉悔、疑蓋,離瞋恚、睡眠、掉悔、疑蓋,凈除瞋恚、睡眠、掉悔、疑蓋;斷除五蓋煩惱,心慧力羸,諸障閡分,不趣涅槃者。

       是故,內身身觀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調伏世間貪憂;如是外身、內外身,受、心、法法觀念住,亦如是說,是名比丘四念處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講    解:

       今天為大家誦念的第一部經文,是佛陀教導比丘,乃至所有佛弟子,如何遠離憒鬧,修學四念處六種前方便――修道的準備功夫

       佛陀所說的法,「上語善,中語善,下語亦善。」所謂的上、中、下語,從字面解釋,是法的內容,從開始、過程到結束都毫無雜染,並且純一清凈。此外,也可以將它理解為:佛陀教授的法從開始的知解――理論、修行――實踐,到果證――結果,都是清凈的、凈善的。不僅它的意義清凈的、是善的,它所能發揮的效果也是清凈的、善的。佛陀教法既然是如此的純粹、圓滿使人趣向解脫,所以,佛弟子們從佛陀聞法而起凈信心之後,便要精進修學,親身實踐。

       經文中說:見在家有多種欲樂的過失,被種種的煩惱所捆綁、束縛,因此,要歡喜遠離家的煩憂、惱亂,出家學道;要不樂在家,處於離家。經文的表面意義,是讚歎出家,遠離在家。但是,無論是在阿含經或南傳的巴利藏中,都曾記載,有些佛弟子聽到佛法證得初果,乃至二、三、四果的時候,都還是在身份,還穿著非常華麗的俗服。但是因為他心念對於佛法生起信心,在聞法的過程中,迅速地離垢清凈而趣向聖果。所以心的遠離比身的遠離,是更關鍵的。

       從外緣與事相而言,出家對於離染的修道生活,確實是有幫助的,是理想的,故經文中說:「見在家和合欲樂之過煩惱結縛,而樂於出家,處於非家」。然而,即使是過在家的生活,只要能善盡世間義務,乃至於承擔家庭責任在這個基礎上,常常親近善法,清凈三業,以遠離煩惱的纏縛,久久行之,同樣也能夠得到法的利益

       觀察、思惟在家的過失,對離染的出世法生欣樂心之後,佛陀告訴弟子們:當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以這次的禪修為例,在座的每一位同學,不論在家眾或出家眾,都身處清凈道場,二六時中,唯道為念,這不就是遠離了世俗的欲樂、煩惱與束縛嗎?不就是朝向著正道而行,心出家、處於非家,修學純一滿凈、梵行清白的正法

       出家學道之後,接下來要正其身行,要護念口業,不犯四種過失,即不惡口、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乃至於依於正命(正當職業)以住於清凈。爾後進修戒德,守護根門,攝心正念,不要讓我們的六根放逸馳散。在經文以眼(眼根)為例:當我們眼見色時,不應住著於它的形相也不要執取它的樣貌。因為如果眼根觸境生眼識,意識不與正法律儀相應,而與世間貪憂、惱亂、惡、不善法相應,那麼這些煩惱就會常常來擾亂我們。

       我們今天習學佛陀的正法,眼根應起正律儀,乃至於耳、鼻、舌、身、意根起正律儀,亦是如此。禪堂中現階段功課是安那般那念,所以再次提醒同學,六根不與境塵相應,把所有的覺知,都專註在鼻息。

       經文中說:「善攝根門」,也就是要善加守護六根,在往來、周旋、顧視、屈身、坐卧、語默、動靜的時候,要「正智正念」。在修學四念處的時候,就是把注意力專註在自身的身、受、心、法上。在禪堂功課中,我們的第一個進度是安那般那念。安般念是把注意力放在鼻息,而「息」就是四念處中身念處裡面的一個所緣。為了培養堅強而穩固的禪定力與觀慧力,我們要從基礎功課做起。所以在現階段同學行住坐卧中不要去注意自己的姿勢,而要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安般念上。如果我們能夠如此,就是依經文所說而行,也就是在空處、樹下、閑房獨坐,或是在安靜的空間中,「正身正念,繫心安住。」

       我們如是修學佛道,就能斷除世間貪憂:遠離貪慾蓋,凈除貪慾蓋,乃至瞋恚、睡眠、掉悔、疑蓋;能夠遠離五蓋,乃至斷除五蓋。從遠離到斷除,進而徹底地去除所有的染著,乃至於凈除所有障礙正覺正知、順向解脫煩惱這一切的功德,都從修學四念處而得。

       關於四念住的功課,在未來課程里再進一步說明,現階段,就請同學以安那般那念為禪修所緣,這也正是佛陀所教導的四念處中的第一個:「身念處」。

主題二:助道五法

經 典:《雜阿含經》道品,「八○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法,多所饒益修安那般那念。何等為五?

       住於凈戒波羅提木叉律儀,威儀行處具足,於微細罪能生怖畏,受持學戒,是名第一多所饒益修習安那般那念。復次,比丘!少欲、少事、少務,是名二法多所饒益修習安那般那念。復次,比丘飲食知量,多少得中,不為飲食起求欲想,精勤思惟,是名三法多所饒益修安那般那念。復次,比丘!初夜、後夜不著睡眠,精勤思惟,是名四法多所饒益修安那般那念。復次,比丘!空閑林中,離諸憒鬧,是名五法多種饒益修習安那般那念。」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講    解:

       今天誦念的第二部經文,是佛陀指導五種方法,能夠對於安那般那念的修持,多所饒益與增長。

       第一,戒德清凈

       圓滿無缺地持守波羅提木叉律儀,而對於微細戒行、威儀學處也能細心防護,毫無毀犯,是為凈戒具足;而這也是第一種對修學安那般那念有幫助的方法。我們在禪修期間,一再提醒各位同學要有清凈的戒德;不但每一個人要遵守自己所受的戒法,甚至在禪修期間對同學的道業、正念有所助益的禪堂規約、共修規範等,也應切實遵守,這樣修道才會進步。

       第二,少欲、少事、少務。

       後面兩項,在禪堂中有志工護持飲食與雜務,禪修者不必分心於此,但是有關「少欲」,那就要靠自己收攝心念,小心防護了。如果心逐欲境,妄想紛飛,則「世事塵勞常罣礙,深山靜坐也徒然」。所以希望同學在禪修期間,心要能隨遇而安,少欲知足,能夠如此做,那就是第二個對於修學安那般那念非常有幫助的方法

       第三,飲食知節量。

       過堂用餐時不要吃太飽,其它時間要吃零食,過多的食物,易增惛沉,增長貪心。尤其禪修期間,大家作息正常,心意安寧,更不需要太多食物,而且這裡的食物干凈、營養,所以七、八分飽最佳,乃至保持稍微的空腹感,對於心神的清明,多有助益。至於用餐的時候,應當把注意力放在安般念上,不要去注意食物的美味,心裡想著:「好好吃喔!我好喜歡我還要。」也不要排斥食物:「這個怎麼這么難吃!我不喜歡討厭!」不要在食物上起貪心、起瞋心,而要正念正知於安般念。如果能夠如此,那就是第三種對安那般那念的修持有幫助的方法

       第四,初夜、後夜,不著睡眠,精勤思惟

       印度的計時方式,將一天分為六等份:日三時,夜三時,「一時」是四個鍾頭,兩個時辰。初夜是晚間六點到十點,中夜是晚間十點到翌日凌晨兩點,凌晨兩點到六點是後夜。禪修能增進心意清明專註;當定力增強,心意柔軟,自能睡眠減少,惛沉也不容易生起自然能做經文所說的,只在中夜約四小時睡眠,而於初夜、後夜仍能專意禪思。但是大家大部份是初學,平常生活作息紊亂,日夜顛倒,不但心意耗弱,身體也大都不健康。要大家一天只睡四小時是非困難的,所以我們九點半安板,十點養息,早上四點起板,四點半第一支香的靜坐,比經中所說的,還讓同學多睡兩小時這是體念初學者困難所做的安排,等大家的定力增強了,就不再需要那麼多睡眠時間

       初入睡時,應當正念思惟,憶念光明安穩的入眠。坐香時間千萬不要遲到,在禪堂用功,不要偷懶、不要懈怠、不要放逸。其他時間應當在外面經行,不應當多躺卧,睡回籠覺。如果能夠如此,這是四種對於修學安那般那念有幫助的方法

       第五,空閑林中,離諸憒鬧。

       這是五種對修學安那般那念有助益的方法。為了護念自己,乃至其他同學的道業,我們必需共同維護環境的安寧,所以請大家留心自己的動作行止,盡量和緩輕盈,以免干擾他人的靜思。若能如此,則縱然是千百人共修的道場也不異是遠離憒鬧的空閑山林

       在禪修的過程中,五蓋難免現前,但是只要能夠照著佛陀教導的善法好好修持,相信每一位同學都能夠漸漸離欲而得清凈,能夠漸次證諸禪定智慧功德

       今天是禪修的第二天。新的一天,新的開始,無論你昨天是成功還是失敗,也不論你曾遭遇多少困難,都已是過眼雲煙,心不要顧念於過去。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天里,對正法有更深的體會,對安般念有更精進修持;祝願大家在今天的禪修里,能有更明顯的進步。

       祝願大家:六時吉祥,凈定增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