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平法師:《普賢行願品》偈頌 講記 28

不思解脫境界
——《普賢行願品》偈頌(28)

第三講  ④

果平法師 講授      
 
迴向

所有禮贊供養福,請佛住世轉*輪,隨喜懺悔善根迴向眾生佛道

第二個,可以積聚資糧,修七支供養可以積聚福報資糧。我們通過禮敬支、供養支、請轉*輪支、請佛住世支、迴向支等等的修學,可以讓自己積聚無量的福報。作為修行人,是需要有福報的,如果沒有福報,那連今天晚上,有空閑坐在這裡聽經的機會也不會有;如果沒有福報的話,也難以擁有一清凈的心,來安靜聽這樣清凈教法;如果沒有福報的話,也不能有機會踏入這樣庄嚴殊勝地方

也許我們身邊有很多人,當我們勸他去一個清凈地方修行時,他就會很反感。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可能在善業方面比較欠缺,沒有福報享受清凈,他喜好的是顛倒的世間五欲。所以說作為修道人,如果有機會聽法,有閑暇修行,能夠到清凈庄嚴地方,遇到清凈向道的人,這些都不是無緣無故的,是因為過去積有這樣的善業福報所招感。

其實在世間上,我們很多事情,看起來非常的偶然,但是如果相信因果的話,就會知道中間肯定會有他的必然性。為什麼我會遇到這樣的人?為什麼我會有機會聽聞這樣的教法?其實都不是偶然,應該是過去生中有這樣的善根,所以今生能在修法上諸事圓滿,自己要慶幸啊!

但如果今生努力有可能下一就不會像我們今生這樣輕鬆了下一世還有這樣具足的人生嗎?還有這樣殊勝的學法條件嗎?還有這樣虔誠信心嗎?還有……都說不清楚啊!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今生的善因緣

再說,如果沒有福報,如果往昔生中種種業障現前,自己怎樣去對治它?怎麼戰勝這些違緣障礙?如果有修法福報,在遇到這些違緣的時候,就有知識來幫助你,有善友來支持你。在生活中有一些人很不幸,在他這一生,總是遇到不好的人,總是遇到惡友。這些也不是偶然,也是他因果的必然,因為在他的福報上總有欠缺,所以總是跟善友、好人失之交臂。

所以作為修行人,自己要經常反省自己,檢查三業,若是有過失一定要懺悔。並且要發願,希望自己有足夠的福報,來承載殊勝教法。佛曾比喻,如果是一塊很貧瘠的土地,是沒有辦法播種更優良的種子的。同理,一個修法人如果福報不夠,善根不深,也沒有辦法聽聞受持殊勝教法

就像菩提心是非殊勝的,但說這個話的時候,很多人不相信啊!怎麼可能,什麼菩提心啊?我憑什麼為眾生服務?作為凡夫,很多時候都只是在為自己,如果叫他去利益他人,甚至是與自己完全不相乾的眾生,這種事真是天方夜譚了。

為什麼很多人發不起菩提心,因為他善根薄弱啊!菩提心如此希有種子是不會生長在貧瘠的土地上的。所以在發菩提心之前,經書里就教導我們,說有兩件事情必須要做:一個就是要清除自己的罪障。佛經有一比喻,說清除罪障像什麼呢就好像除雜草工作。作過農耕的人都知道,農夫在播種之前,一定要先除去地里的雜草。那我們在播種菩提心種子前,也要除去自己內心雜草,這種清除雜草工作就是懺悔自己的罪障,消除自己的違緣業障,使它們不要成為菩提種子發芽的障礙

當我們播下了菩提種子,如果希望它快快成長的話,我們還要施肥。這裡的施肥就是培植福報。所以說懺悔罪障、積聚資糧是一個菩提心的人,必須要做的兩件事。佛陀教會我們,為了讓自己的菩提種子最終能夠開花結果,自己最終能夠開悟成佛的話,在這條菩提之道上,這兩件事情,是必須要完成的鐵定功課這是修一切法門都需要的。

對於懺罪積資兩種功課受持,應該按照《普賢行願品》裡面說的,就是自己要「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每念每刻都要意念到,我有這兩件事情需要去做生生世世要有厭離心,不要有疲倦想哦!

修行七支供養,第三個功德,就是增長善根,令無窮盡。就是說我們修學普賢七支供養,能夠讓我們善根增長,並且受用不盡。所以說對這七個方面的修學,如果我們認真地去做的話,可以作為自己正修菩提心的一個前加行,一個準備工作也就是說,下面要正發菩提心了,之前要做一些準備,這個準備就由以上這七個方面來完成。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