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聞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妙法蓮華經》淺釋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主講:法聞法師(北京廣濟寺)

2010 年8月7日    北京漢唐華夏美術館 

這一品題目是「分別功德品」,經文一開始承接上一品如來壽量品:

爾時大會聞佛說壽命劫數長遠如是。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得大饒益。於時世尊彌勒菩薩摩訶薩。阿逸多。我說如來壽命長遠時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恆河眾生。得無生法忍。

這就聽聞了上一品——如來壽量品之後,有這么多眾生得無生法忍。

復有千倍菩薩摩訶薩。得聞持陀羅尼門。復有一世界微塵菩薩摩訶薩。得樂說無礙辯才。復有一世界微塵菩薩摩訶薩。得百千萬億無量旋陀羅尼。

復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塵菩薩摩訶薩。能轉不退*輪。復有二千中國土微塵菩薩摩訶薩。能轉清凈*輪。復有小千國土微塵菩薩摩訶薩。八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很多,數字都用微塵數來形容。這是無數無量無邊的眾生聽聞如來壽量品以後,他們所證得的悟境或者是法益、法利,法的利益。為什麼聽完如來壽量品之後眾生獲得如此大的法利呢?在上一品中我們也強調了,佛作為千古聖賢,應現於世,雖然他前半生苦行說法很多場,但是最要說的是晚年所說這一部《妙法蓮華經》,在壽量品裡面提到了如來壽量劫數長遠,用我們今天話說就是永恆生命生命實相。能夠證得法身慧命,就能確信、確認生命實相是永恆存在的,是無量壽。現在凈土宗很普遍,凈土宗行人經常念誦《無量壽經》,但是不見得能夠體悟為什麼是無量壽。我們說時間對於存在的事物是至關重要的,存在就是指的他擁有的時間,離開了時間一切的存在都是不可能的。

佛祖眾生說法,指點生命活動過程中的困惑,或者是與生俱來的生命自身的根本問題。首先是生命存在的時間問題,也就是壽命的問題,生命存在擁有時間長短的問題。如果說生命只此一生,只有短短的百年的話,那就不需要佛法了,佛法是不承認這一點的,生命存在不是僅僅這幾十年上百年的事。佛說法很大一塊分量,橫說豎說,無非是想證實生命實相的永恆,擁有永恆時間都是為了說明這一點,也就是我們每一個靈性生命存在是永恆的,無所謂生,無所謂滅,不生不滅。一般眾生由於對生命實相不了解、不理解,他體悟不到這一點。在凡夫知見上,認為生命就是這幾十年上百年的事,他習以為常,認為這才是自然規律才是真實的。要有人說長生不老,或者說生命實相是永恆的,在常人常態下,就說這是迷信,不切實際。如來正是要打破這一觀念他來世間眾生說法,主要就是強調生命的實相,法身慧命永恆存在。他強調這一點以後,有這么多眾生得如是的法益:有的證果,得無生法忍;有的得總持陀羅尼門;還有的得樂說無礙辯才;得不退轉*輪,能轉不退*輪,能轉清凈*輪;還有的八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樣大的功德聽了生命實相,永恆生命以後,這些智慧根器非常猛利的眾生就能夠獲得這么大法利。這也說明時間對於我們生命存在的可貴,所以佛祖特彆強調了如來壽量品。

我們要證得法身,見到法身都能成為如來。見法身,就成就法身佛。像禪宗說的「即身開悟見性成佛」,就指成的法身佛。成就法身佛,我們這一生完全都有可能。而要成就圓滿報身佛,那要一點一滴的,經過長劫的積累才能夠成就成就法身佛,我們在佛的十大名號裡面,首先是「如來」,如來就是知道了生命的來龍去脈,就可以稱為如來了。我們在座的大家能夠體悟法身大家都能夠理解如來真實含義:如如不動,如其本來;乘如實道,來成正覺。為什麼說如來壽量品而不說佛壽量品?主要從法身的角度,我們體悟了法身,就體悟了什麼是如來,所以說是如來壽量品。聽完了法身永恆以後,竟然有這么多數量的眾生,獲得不同的法益,證得不同的成果。

這一品主要是以彌勒菩薩代表,為什麼以彌勒菩薩作為這幾品中聽法的代表呢?因為我們知道彌勒將來要接續釋迦牟尼佛的教主位,將來在我們此世界成佛,繼續宣揚佛法佛祖特別囑咐彌勒佛,這就如來無上妙法承上啟下的大事因緣,所以彌勒佛作為這幾品的代表

這一關鍵佛經術語,我們先看「無生法忍」。無生法是一種思想精神境界,不見有少法生,也不見有少法滅。證得四果阿羅漢,才能得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完整地說,就是不生不滅,體悟到事物的原本存在,見到了事物本源,確認、發現本源不生不滅的,法爾如是,原本如此。首先是認知、認識,從認識再上升到一種境界,認識是理論上的指導,理論上體悟到了,上升到了境界,就是這種認知思想我所用,轉化為自己的心動念,能見到自己的法身,自己確實能夠受用,這就境界,從思想認識到精神境界,見到這種不生不滅境界,就是獲得無生法忍。我們看到有「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恆河眾生聽到如來壽量品以後,也就是聽到如來法身不滅以後,當下獲得無生法忍,就見到了自己的法身,體悟到了法身也就是成了法身佛。開悟就是法身成就這是生法忍。

我們再看「陀羅尼」,陀羅尼是古印度梵語的音譯,沒有翻譯過來,翻譯過來意思是總持,總一切法門,持一切功德或者是總一切法,持無量義。陀羅尼細說有四種意思:1、法陀羅尼:對於佛之教法,聞持而不忘。2、義陀羅尼:對於諸法之義,總持而不忘。3、咒陀羅尼:對於咒(秘密語),總持而不忘。4、忍陀羅尼:對於法之實相安住謂之忍,持忍名為忍陀羅尼。 總持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對於古德的教法能夠從義理上融會貫通,同時還能夠堅持、持守,能夠跟現實結合起來,從理論轉化為實踐的指導方向。「復有千倍菩薩摩訶薩。得聞持陀羅尼門。」聞持陀羅尼,就是他們能夠時刻思維生命實相究竟怎麼理解?從何把握?他們經常思維。所謂參禪,就是不斷地思維生命實相,究竟怎麼理解怎麼把握?久而久之,功夫成熟的時候,我們就會豁然開悟,豁然明白生命實相原來如此,確實如此,像古德所說這就是在佛祖如來壽量品的啟發下,有很多的大菩薩,雖然他們是菩薩摩訶薩,但是不見得他們就成就法身智慧,達到法身佛的境界。所以他們聽到了如來壽量品之後,就獲得了思想認知上,或者是境界上的大提升、大超越。證果是修行上的大的突破,根本性的突破。

為什麼這一品叫作「分別功德品」,就是這一段,雖然是同樣的聽聞如來壽量品,但是大家所得利益不盡相同。首先我們看到最殊勝的是我說如來壽命長遠時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恆河眾生。得無生法忍。」其次是證得陀羅尼門,再其次是辯才無礙,再再其次是多生以後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就是分別功德品,同樣聽聞一法,但是大家所獲得的利益各不相同,所得功德不盡相同。

功德這個詞,大家最熟悉不過了。我們看古德對功德的解釋:何謂功德?功是對外而言;德是對內而言。在外邊能立功,在內邊思想認識或者說精神境界才能夠提高,才有德。功是你所行所做善事。本來這種善事也可以做,也可不做。可是,在可做可不做情形之下,你若能做這種善事那就功德。既不是責任也不義務,可做可不做,不一定是份內的事,份內的事做了不算是功德,份外的事主動做了才算是功。就像國家機關場所能夠看到的一句話:「無功便是過」。確實從發展的角度講,要不主動地去有所作為,坐享其成的話,不僅無功,反而有過說到我們個人的修行上也是這樣,不要以為我們眼前的一切現狀都是很好,何必還講什麼修行呢?眼前一切跟周圍的人或者是跟過去比都很錯了這就是一種懈怠。要知道我們生命存在,隨著時空的推移轉換,我們要時刻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思想認識、精神狀態,否則的話,我們就是懈怠、墮落。在古聖先賢提示下,更應該要樹立起功德意識主動地來做份內份外的事,這就功德。有功之後,在自性上產生一種快樂感覺。有了快樂感覺那就是德。德者得也,品德的德同時也是獲得的得,我們主動做功自然就有所得功德是積累而成的,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外立功,內培德,我們才能夠逐漸地圓滿、完善自己的報身。這里所說的道業,應該指的是報身,成就我們的報身佛。

大家學習參悟了上一品——如來壽量品以後,所得到的悟境是什麼樣的?我們探討了真身化身,還有法身、報身、化身。因為我所做功德不同,所以根器就有差異,從而聽聞如來壽量品,如來開示法身不滅大法以後,大家所領悟到的、所體悟到的,對於法身的理解都不盡相同,所以叫作分別功德品。為什麼所得不同呢?因為功不同,所以所獲得的得不同。功德是我們體悟妙法的資糧和基礎,我們以前所做功德多,那我們聽聞妙法以後,我們的領悟就深刻一些,從思想認識到精神境界的提升程度就會多一些。如果我們以前積功累德的意識比較淡薄,所做功德很有限的話,我們聽聞妙法思想認識到精神境界上所獲得的法益就很有限。這就是為什麼在同一個法因下,大家所獲得的法益不盡相同的原因。因為在因地,以前我們功德的積累的多少不同,所以就有法的獲益程度不同。我們知道這個道理以後,就要加強功德意識,份內的事我們要做,份外的事我們也要盡可能地去做,這樣才能夠立功。

接下來接續上次課中居士提到的問題,我們先從概念上明確一下什麼是法?法,簡單說是方法、途徑、渠道。我們世間大家經常遇到事情的時候說:想想辦法。怎麼樣想一個辦法方式解決遇到的困難。法是因人、因事、因地的不同,可以去發現他、創造他、使用他。法是方法、途徑,沒有一定的限定,不是一成不變的。途徑是路,怎麼直接我們就怎麼走,渠道就像飲水一樣,水的河道也經常會改變自己的水路,沒有一定的,怎麼樣最直接、最順暢就怎麼走。就是為了達到目的,從此地到自己的目的地,這中間怎麼走最容易、最直接、最順暢,我們就選擇怎麼走。在佛法裡面所說的法,佛說了那麼多經典,就是跟我們說他的解決生命根本問題的方法這是佛的法,我們簡稱為佛法,佛所說的法,所發現的法。佛法做什麼用的呢?就是解決生命的根本問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我們一定要了佛法目標是什麼?佛說的是什麼?為什麼要說佛法?我們要把這個弄清楚。佛法所針對的就是生命的根本問題,與生俱來的問題。根本問題有很多,但是大問題,就是當年佛祖在做太子游四門的時候,所見到的四種現象——生老病死,大問題無非就這幾個佛法主要是解決這幾個大問題,其中最關鍵的是死。針對法身,我們有幻身,幻身有終結的一天,有死亡的一天。美好生命有一個結束,這是很可怕的問題。能不能解決呢?能不能解釋為什麼有死?能不能不死?佛所說方法是針對這個問題這是佛法

前面不加佛,只說法,那法就太多了,凡事物都有自身的法,規律性的東西都叫法。凡事物都有自身的規律,他與眾不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瓜有瓜的法則規律,豆有豆的法則規律這就是他為什麼能夠保持自己的獨立性、獨特性,因為他他自己獨特的路子,所以他才能保持他的個性。凡事物都有他的法,我們不說那麼多,我們不研究一般的現象事物那是世間法,物理學、化學、社會學,都研究物質法則。我們佛法方向生命的實相,這個方向要牢牢把握,否則我們就失去了方向,沒有目標

再有居士提出的一個問題是:是不是能說法遍一切處?不能說法遍一切處,我們佛法裡面說的是法身遍一切處,這跟我佛法的大目標是一致的。法身慧命就是我生命的實相,他是遍一切處,怎麼理解?不是說他像無線電波一樣,無序地在虛空中遊歷,飄忽不定,那不是法身法身遍一切處是針對靈性生命,非靈性生命,或者純物質的存在就不具備法身佛說的要普渡眾生,就是指靈性生命,小到蚊蟲螞蟻,他的生命本源和我們高級生命都是一樣的,是平等的。法身遍一切處,指的是只要是靈性生命所在之處,都具備法身,是這個意思。佛經上經常說道:「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怎麼理解?佛跟眾生差別是指身無差別法身都是一樣的,平等的。眾生有高級生命、低級生命,三惡道也是眾生人天阿修羅也是眾生,對法身來說都是平等的,甚至佛的法身眾生法身都是平等的,都是普遍的。凡是有靈性眾生地方都有菩薩化身的存在,因為佛達到大平等、大自在的大境界,《無量壽經》是清凈平等覺經,清凈就是自在平等就是佛跟眾生融為一體。大自在、大平等就不捨棄眾生不放眾生,大清凈自在才能夠化身眾生裡面來,哪怕是三惡道眾生,佛菩薩都有他的化身去度脫眾生。為了度眾生化身到具體的每一道眾生裡面去,所以是法身遍一切處,或者是法身大家都具備,都具備成佛的可能,法身大家都平等,所以六道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

所以我們要尊重一切有靈性生命不傷害他們。從這個意義上說,在不傷害他們同時,我們還要盡量不食眾生肉,因為大家是同體法身是一體,究竟這個法身怎麼理解呢?是不是所有的眾生就一個法身呢?不能這樣理解,之所以把他稱為身,是為了理解上的方便。古代自然科學不發達,對於法身空間上的普遍存在,時間上永恆存在不好解釋,語言不好表達,就形象地用身體的身來代表,用形象語言代表。在自然科學很發達的今天來說,可以把法身理解為生命實相、生命本源生命的原本存在,或者是生命能量生命的原動力這就法身本源是一個,我們每一個靈性生命的存在,我們的本源、我們的出處、我們的來歷都是非常了不起,非常殊勝。從這個意義上說,佛經上說眾生原本是佛,這句話怎麼理解?原本不是說他曾經是佛,現在變成眾生了,不能這樣理解。原本應該倒過來說本源是佛,本源是什麼佛?是法身佛,這里我們必須要注意法身佛,如果他報身都圓滿了,不可能淪落到眾生裡面去。眾生本來是佛,這句話古人語言陳述上的顛倒,應該說眾生源本是佛,再具體說眾生出處本源是一個也就說都具備成佛的可能,也就是他的潛力、潛能都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他這一生哪怕是蚊蟲螞蟻,他前生前生六道裡面都經過,天人做過,人也做過,因為時空不斷相續,不進則退,不上進就要墮落,這一生他淪落為低級生命蚊蟲螞蟻了,前生不是這樣的,不一定就是蚊蟲螞蟻。因為本源,是原本存在的東西,原本如此,不生不滅本源不滅,所以這一生是蚊蟲螞蟻,在無限時空裡面還會無限地延續下去,他將來也會成為高級生命,甚至他一旦體悟生命實相,還能跳出六道輪迴的束縛,可以成佛,得到自在圓滿。所以要尊敬一切有靈性生命法身不滅,潛力無限,不要小看任何生命這一生我們以強欺弱,我們踩了他,殺了他,滅了他的形,滅不了他的靈體,法身。結了惡緣了,回頭來就要報復我們,所以我們要尊重一切靈性生命這是佛在認知上非常究竟徹底到位,其他宗教也講輪迴,但是還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這一點,其他宗教沒有做到嚴格地不殺生不食眾生肉,因為認知上還不到。佛法之所以有這樣的戒律,不有意殺生,盡量不食眾生肉,這是認知上的徹底到位,所以才有這樣的戒律說了這么多就是解釋法身平等

另外,還有就是真理的普遍性、唯一性,真理就是絕對之理,相對真理的一般理,各有各的理,六道眾生擁有同樣的法身,在同樣的巨大潛能下面,為什麼各自的成就千差萬別呢?就是知見觀念上固步自封,自以為是,執自己的理,所以才有六道六種不同的境界,這都是相對的理。相對的理在相對的時空里,一時一地是有道理的。我們這里說的是絕對的理——真理世間事物生命世界物質世界組成的大宇宙大千世界,每一個現象背後都有他自己道理存在,都是相對的,但是對所有存在的紛繁複雜萬事萬物,我們推究他的本源、原本只有一個,就是世界是從而來,無限的數字是從一開始,這個一就是指的絕對真理,絕對真理有一個,所以說真理的唯一性,說真理的唯一性,就是指世界本源就只有一個,在理上說各有各的道理,相對道理有很多,但絕對的真理有一個。真理的唯一性是從這個角度講。唯一性本身就具有普遍性,多大的數字都離不開一,萬事萬物現象上說再怎麼不盡相同但是本源是一個。對真理的唯一性、普遍性要這樣理解。用真理就可以理解生命的實相——法身法身關乎我們每一個生命存在的根本,所以在佛法來看,對於真理標準大家都自己的看法,有些宗教為他們佔據著世間真理上帝他就真理,還有真主,甚至唯物論,馬列主義認為他發現了前所未有的人類社會存在的真理真理是唯一的,本源有一個,都說自己是真理,到底誰對呢?我們就要對真理本身有一概念上的限定。馬列主義所謂的真理,前面還是要加解釋的,他是針對人類社會規律而言,人類社會必須要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再到共產主義社會科學家所說真理對於物質事物而言,科學哲學都是對於事物物質,或者說是意識形態。我們說他們所說真理都是有局限性,有針對性的。沒有談及到真理的根本。佛法看來,根本真理是什麼?是跟人相關,跟生命存在相關的。人自身的問題都沒有解決,人都不在了,要真理幹什麼?共產主義再好,科學家的尖端科學把飛行器飛到河外星繫上去,有什麼用?人都沒有了,物質世界建設得再好,人的問題沒解決,人都變壞了,人都墮落了,物質真理再發達也沒意義。所以佛法始終牢牢地把目光限定在整個人的問題上,而且佛祖一開始對人類的宣告:「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就是請大家注意,我要宣說第一真理;或者從另一個角度說,第一真理我這邊,我不是指釋迦牟尼佛祖本人,而是指每一個生命自身,就是真理在人這邊,跟人相關的,能解決人自身問題的才是真理,否則就不是第一真理或者唯一真理,要往後排。當然人的存在離不開物質世界,我們要探求物質規律;離不開社會,我們要探求社會規律,這些也可以說他們是真理,但要往後排。就像主席很多,要第一主席,書記很多,要第一書記天主教和基督教就完全不對嗎?也不能完全否定,作為相對真理可以。第一真理或者根本真理就是解決生命自身根本問題,如果認識不到輪迴真實相狀,真理就有問題。所以佛祖認知上的徹底,生命輪迴,我們要尊重一切靈性生命這就是出輪迴的根本辦法。有意的殺生,還刻意地吃眾生肉,那真理成了擺設了,不去用他,就得不到他的好處

佛祖的根本真理是指出了生命的實相,生命是永恆存在的,在無限的時空里無限延續。我們要跳出循環的束縛,輪迴的怪圈,真是一個怪圈,眾生尤其是到了人高級生命這個層次的時候,願意輪迴的人恐怕不多,都不願意輪迴,但是又不自知不自覺地隨波逐流,陷落到輪迴的圈子裡面去。如果沒有成就佛祖不舍眾生化身到我們人間提示、提醒,光有這個願望,還是沒法掙脫輪迴的圈子,因為我們沒有有效的方法佛祖給我們一個出輪迴最有效的方法,這個方法我們稱為佛法佛法就是讓我眾生自在、得解脫、得圓滿方法,就這么簡單。從生命自身完善與圓滿解脫的角度講,佛法是人人必需的,同時也是急需的。

我們要從功德入手,積功累德。我給大家一個建議做功就是通過傳統禮拜靜坐念誦,來平心、靜心,心靜下來自然我們原本的福德智慧就會顯現。所以要通過禮拜靜坐念誦,來修定力,來平心靜心,每天都應該堅持。外功就是主動地、積極地,無論是分內還是分外的事都要做功德首先要從不有意殺生入手開始做,比如有的人隨緣放生其他的善事也做了很多,但是還有意地殺生,刻意地食肉,始終不重視,不去思維他的利弊。這就放生再多,善事好事做得再多,沒有從根本上做到。有意殺生,殺害生命是命債的問題,你做再多的其他善事也抵不上這是第一位的。我們做善事目的無非就是和眾生結善緣,完善自身,圓滿自己。完善圓滿自身首先就要從認識不殺生開始,要是認識不到這一點,不重視這一點的話,那我們生命自身的完善與圓滿,開智慧,認識生命實相,想這一生增幅增壽,健康長壽下一生命有一個好的繼續,有一個好的開始,就很難!因為我們沒有從根本上去做,不有意殺生,起碼就堵上了輪迴的缺口。一切功德都要從認識不殺生開始。

我們現代影響人類健康長壽的種種因素很多,從佛法的角度最根本的一點,被自然科學、醫學、營養學、養生學忽略的就是殺生問題。這不是人類智慧認識不到,主要是習以為常的觀念在作怪,習以為常的幾千年來弱肉強食,這成了人類社會自然法則,好像天經地義的,低級生命就是作為高級生命的營養來付出他們生命的代價。

佛法生命究竟解脫的角度,完全認識到這一點,很關鍵!一定要認識到殺生的危害:殺生影響自己的健康,影響自己的壽命,折福折壽。如來壽量品,如來的是認識法身,壽量講的是認識法身之後所擁有的無限壽命,從哪兒建立?我們這些學長,這些菩薩摩訶薩還有無量的眾生,他們聽聞如來壽量品之後都證得了無生法忍,獲得了種種的功德。我們呢?我們不能白浪費時間,從哪兒獲得法益?沒有獲得法益的從何入手?就要從認識不殺生,不刻意吃眾生肉開始。這樣我們很快就能體悟如來法身慧命,從而擁有無量壽,永恆壽命。對生命存在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無量壽,一旦認識到法身之後,時間就不分段落。六道輪迴為什麼我們始終很難脫離?就是因為時間有段落,一期生命是一個段落,我們看不到下一個段落的狀況,所以我們處在這一段落就眼光短淺,不關乎下一個段落。如果我們能看到下一個段落,因為殺生討命債的,因為殺生或者是造種種的業而墮落,如果我們能看到這些,在因地上就決不會再造這些業。認識到法身時間就不分段落了。就像凈土往生的人,百年的時候,念佛功夫成片就能活著往生這就是直接過渡,不是說還要經過一個很危險很關鍵的環節,要跳過去才行認識到法身也就是直接接續下一生命。擁有法身,體悟法身,擁有無量壽,無限時空,百年到來的時候,直通生命本源

這一品是分別功德品,這裡面有一個很關鍵的詞——功德。我們說主動善事,就是功德。通過禮拜靜坐念誦堅持修清凈心、平靜心,就是堅持做功德佛經佛祖方法,做功德有六波羅蜜,這也是具體做功德方法,我們再強調一下,六波羅蜜也就是菩薩六度

1、檀波羅蜜:譯為布施布施三種:財施、法施、無畏施。 我們現代有一句廣告詞:智慧人生,品味捨得。就是要體悟品味捨得,捨得就是布施。這個舍不一定只是財施,還有法施,在精神給人幫助;無畏施,從義氣上給眾生幫助。從根本真理上來說,關乎靈性生命的就是根本真理,否則,世間學問再好也要往後排,世間學問博士博士後,他們研究世間學問研究的很深,但是他是世間法,不是第一真理,不關乎靈性生命。關乎靈性生命,能夠尊重靈性生命,幫助靈性生命,是無畏施,不有意殺生是最大的無畏施。如果連眾生生命都要剝奪,還談什麼無畏施,讓眾生自己的生命都沒有保障,還談要讓眾生無畏?所以能夠不有意殺生就是無畏施,這是功德

2、屍羅波羅蜜:譯為持戒。戒是止惡防非。這是消極防範,這是最起碼的。大家所遵循的一些規則,我們要堅持。他的精神就是規則意識現代人規則意識比較淡化,這是要不得的!沒有規則意識,我們很難達到體悟生命實相,法身實相。別說無量壽了,就連這一段落的健康長壽很難。影響我們健康觀念上的因素就是規則意識淡,現代人近身的健康問題,環境上來說,招感而來的天災,究其原因就是現代人的規則意識太淡了,無所畏懼。用古德的話說「惡業牽引」,惡業牽引著他,他不由自主,控制不住自己,眼睛裡面沒有規則,所以才有這樣的過失。屍羅波羅蜜就是規則意識,要知道這也是我們認識如來法身慧命,增福增壽,將來走向永恆生命的一個必要條件

3、羼提波羅蜜:譯為忍辱。就是人所不能忍,而你能忍。如果人人能忍,那就不出奇。譬如有人無緣無故來找你麻煩,或者罵你,或者打你。你能無動於衷,不起無明火,不生報復心,忍之於心,處之泰然。到了這種火候,才算是出家人。否則,說的很好聽,絕對不發脾氣。等到境界來考驗,理智控制不住情感,大發雷霆,平日所修的功德,被無明火燒得干乾淨凈。所以希望各位,謹之慎之,為切為要!忍辱有一個把意思用到反面去的詞是「忍無可忍」,我們應該恢復他的本意,他的原意是沒有什麼忍不了的,沒什麼可忍的。現在這個詞的意思走到反面去了忍無可忍,變成了忍不了。對於忍辱我們要有高著眼、大境界,從關切自身完善與圓滿,體悟法身,解決生命生死輪迴的角度看世間的問題,沒有什麼忍不了的事。動怒和清凈心、平靜心是相對的。我們之所以不認識法身就是我們常常有嗔心、煩惱心,心不平靜,心的波動在虛幻消耗了我們的心力。靜不下心來,沉不下氣來,就沒法體悟生命實相。所以要從體悟生命實相、永恆生命這個角度來看世間,就沒有什麼忍不了的事,再難忍再難熬的境界你能靜一靜,等一等就過去了,要知道時空是在時時刻刻的變化中,隨著時空的變換,再難的境界都會過去。

4、毗梨耶波羅蜜:譯為精進,就是不懈怠。用我們今天的話說要有緊迫感時間是分分秒秒地過去,如流水,水不可倒流,時間也不再來。我們要有時間上的緊迫意識。完善生命自身,認識生命自身,不僅是必需的而且是急需的。沒有緊迫感,不加緊用功的話,即使理論上我們掌握了第一真理或者根本真理,也是很難達到一定的境界,所以我們要用功

5、禪波羅蜜:譯為思惟修。又譯靜慮。我們剛才說的禮拜靜坐念誦目的就是靜慮,平和我們的心態。專一、清凈我們的心境,心平靜了,自然就達到無師智,智慧就能顯現,我們生命的潛能才能顯現。禪不是什麼念頭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你要想止住我們的意念是不可能的。生命的原動力,具體說就是我們的意念,永恆的生命為什麼還有前生來世?就是要從意念上下功夫,我們所說思維法身,其實就是在過濾自己的意念,在認識自己的意念。在《西遊記》裡面孫悟空代表意念能量潛力非常巨大,但是又非常難以控制,必須要認識,然後找到他的特點,用有效的方法去束縛他。用什麼有效的方法?就是觀世音菩薩的靜觀法,觀自在。在《西遊記》裡面觀世音菩薩束縛孫悟空的是金箍,在佛法修行用觀照法,也就是禮拜靜坐念誦的時候,觀自己的意識,過濾自己的意識,沉澱自己的意識,讓意識專一下來,靜下來這就叫作禪。只有通過這樣的途徑方法才能夠通向法身慧命。心靜不下來,我們永遠也見不到法身慧命。所以禪的重要,離開禪就沒有佛法佛法成了虛幻東西,談玄說妙,成了玄學,甚至成了神學,成了抽象的精神寄託的東西。只有通過禪法才能提升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就是不管唯物唯心,天王老子也管不住你的意念世間法律更管不住我們的意念。在《西遊記》裡面,玉皇大帝的天兵天將都管不住孫悟空意念很難管的,唯心的神管不住,從唯物的角度,科學家有沒有研究出管住我們意念科學成果?目前為止還沒有。所以人的根本問題是人的意念問題,要想解決人的意念問題,只有佛才有這個方法。所以說,別看我們佛祖是在二千多年前找到的解決生命自身的唯一方法,就是到我們今天乃至將來自然科學再發達,都不能替代,不能夠頂替佛法或者找到比佛法更能解決人類自身根本問題的方法。因為單從物質的方面,不可能來控制人的意識意念,控制意念還是要從意念自身,用意念來控制意念這就像統制一個地方必須要「以夷制夷」。人的負面還是人的意識問題,人生命的美好也是人的意識意識很活躍,發揮他的潛能創造美好生活美好人生。但同時,人生負面人生災難也是意識製造出來的。從哪兒摔倒,還是要從哪兒爬起來。解決意識的根本出路就是在靜慮上。我們平時禮拜靜坐念誦,別人看起來搞什麼迷信,甚至我們自己也不其所以然。從禪法的角度我們來解釋,禮拜靜坐念誦的目的是要平心、靜心的,針對我們的心意識。離開禪就沒有佛法佛法就是解決生命根本問題,生命根本問題就是意識問題。

這里為什麼不說般若波羅蜜呢?因為般若諸佛之母。若有般若就有成佛機會。現在講的是功德,不是講成佛,所以不講般若。現在這個人,他修這五種波羅蜜,經過了八十萬億那由他劫的時間所得功德來和如來壽量品生一念信解心的功德比較,簡宜不成比例。就是百分不及一分,千分不及一分,甚至百千萬億分不及一分。就是用算數來推算,用譬喻來形容,也是無法能知道他的究竟能有幾何?

通過修上面這種種的波羅蜜,再能忍,心再靜,這個功德是很大,但是要圍繞目標才有效,如果沒有目標,不圍繞目標效果就顯現不出來。目標什麼呢就像是聽完如來壽量品所生的一念信解心,如來壽量品的關鍵就是我們原本的生命實相,原本是無量壽。就是這短短的一句話,這是如來發現生命的實相。如果對永恆生命生起一念信解心的話,功德非常大。因為我很難做到這些,所以要有針對性地去突破他,通過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我們要能夠做到,就已經能達到菩薩境界,能忍、能布施、能持戒、能堅持靜坐修定,功德已經很大了。但是菩薩不見得就能夠體悟生命實相,永恆生命,要是能夠對生命實相,對永恆生命有一念信解心的話,功德更大。前面這五種修的再好,也不能跟體悟永恆生命生命實相的功德相比。為什麼?因為前面這些都是有限的,體悟永恆生命,永恆是無限的。一生、二生或者是百千萬劫,你時間再長,跟無限比較也是剎那間的事。無限叫作無量功德,剛才這一品也講到了做善事是立功德,但是那是有限的功德功德無量這句話本義是體悟、認識生命實相,體悟永恆生命,這才是無量功德的原本含義。這對於生命存在來說很重要,因為我們的存在離不開時間時間的長短對我們至關重要。我們要能夠體悟永恆生命,擁有永恆的時間,這個意義是不是無量?功德是不是無量?

這一品和上一品都強調了通過佛法,喚醒我們體悟生命實相的意識,去體悟他,去認識他,這就是參禪,這就是一步到位的佛法,真正的佛法,關注生命根本問題,根本出路的方法

這一品我們就重點就強調到這兒,其實也不是我講經,我們是在讀誦經典的同時,挑出關鍵地方強調一下,能夠引起大家的重視,強化一下大家思維體悟的意識,悟是意識的轉換、轉變。經文後面還有很多內容,主要是對前面的細說。有些名詞解釋由於時間原因我們就不說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