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泉法師:《妙法蓮華經》講解內容(10)

正使滿十方、皆如舍利弗,及余諸弟子、亦滿十方剎,盡思共度量,亦復不能知。

就是對佛的智慧測不到,所以我們對佛只有百分百的去相信,我們只要相信,我們就會利益,比舍利弗(舍利代表阿羅漢)更高點的是辟支佛,辟支佛利智,他(辟支佛)的智慧很利啊,但是

無漏最後身,亦滿十方界,其數如竹林,斯等共一心,於億無量劫、欲思佛實智,莫能知少分。

(辟支佛)也不能知道,所以這個學佛,我們講要「信為道源功德母」,要深信。

新發意菩薩供養無數佛,

了達諸義趣, 又能善說法如稻麻竹葦, 充滿十方剎,

一心以妙智, 恆河沙劫、 咸皆共思量, 不能知佛智。

你看還是結果是,不能知佛智。你看這樣的(境界),還是不能知佛智,何況我們地道的凡夫,我們沒有別的,深信。但是佛不是光教我們信,信了以後,把佛法道理給我們講,所以大家來這里,憑什麼來這里嘛,就是憑我們信佛來的,信了才能夠解嘛,要不然從大老遠來,信,要相信。不相信都不會來了,你來了以後佛要幫助我們深解,幫助我們提升,然後讓我們得利益,如果我們信不夠的話,機會沒了,所以信佛和不信佛相差很大的,能信就是前生福報

不退菩薩其數如恆沙, 一心共思求, 亦復不能知。

又告舍利弗, 無漏不思議、 甚深微妙法,

我們剛才請法講,「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劫難遭遇」,今天你看天下大雪,還有同修可以趕過來,這個也是大經、大法難聞不受環境影響。那麼這個《法華經》,他的背景也是佛說法四十多年,到最後要把真相說出來。真相是說,一切眾生都可以成佛,而且都可以這一成佛。《華嚴經》、《圓覺經》也是這么說的,這是給我們增加信心

我今已具得,唯我知是相,

佛知道的是圓滿的,十方佛亦然。有名話說,十方佛,佛佛道同。本師釋迦牟尼佛跟過去佛、跟未來佛講的是一樣的,所以真理是不變的。世間知識是會淘汰的,佛法不會被淘汰的。過去無量、未來無量,都是一樣,因為什麼,真相就是真的,那個真是不會變的,我們現在世間法沒有真,六道都是假的,世間無常,我們一定要覺悟我們現在為什麼迷、我們為什麼放不下,其實金剛經句話提醒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話很多學佛人會念,但是說真話,我們做不到,做不到原因是說,體會不深,不曉得這個現象是假的,把他當真,所以會受影響。遇到點境界,我們的心就發生變化,不能保持如如不動金剛經講「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因為我凡夫成佛過程當中,一定會有很多各種各樣的環境,有順境、有逆境、有善緣、有惡緣,我們通通都要放下的。不要遇到一點事情,很快就退轉了。比方說天下大雪,下大雪那我們就不要聽經做佛了,我們做佛跟這個沒有關係的,就是這個道理,這個障礙不了我們,我們打這個環境比喻,所以一切時、一切處,我們都提起正念。法喜充滿跟環境沒有關係,不管是南方、北方、國內、國外都沒有關係

十方佛亦然。舍利弗當知,諸佛語無異

這個在金剛經句話叫做:「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不異語就是說,雖然佛在《華嚴經》這么說,《法華經》那麼說,這些大乘經典說來說去說了很多,但是講來講去就一個意思。所以禪宗開悟的時候說「佛法無多子」,通俗話就是說,明白了以後,佛法講來講去就是這個樣子,沒有什麼。當然這是過來人的說法,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明白了的話,我們一經通,一部經明白的話,哪部經展開都是一樣的,都可以的,所以這點我們要明白。所以這里講的「諸佛語無異」,這個諸佛包括過去、現在還有未來佛,講的這些通通都是一體,都是講的諸法實相。

於佛所說法,當生大信力

你看信我們都懂,但這個信要有深度,要有力量,這個信還要大,我們現在是什麼大呢?我們是業障大。就是說地藏經》講「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我們這一要做佛一定要願力超過業力,所以我們天天學什麼,天天培養我們的願力,提升願力。我們有業力哪,我們講煩惱無盡誓願斷,我們要願力超過它,其實煩惱是熏來的,願力、正法也是熏來的。我們講換一個對象,什麼熏,以前我們是煩惱熏,現在是正法熏,所以世尊住世的時候為什麼眾生福報,天天佛講經,正法熏習。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這么快能成佛,每天阿彌陀佛講經說法,是真的,正法熏習。我們這種熏的時間太少,所以要力量大,這種力量我們要去培養,培養哪方力量?我們要培養正法力量,不要去培養這些業力。《楞嚴經》講「不要背覺合塵」,我們要背塵合覺,這個轉在於自己。所以儒家孟子也講「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放心就是換一個心,我們現在凡夫的心,換成佛心、菩薩心。佛菩薩在哪裡,在經典裡面,教誨,我們只要照做就行。但是我們每天要去做給我時間,一定能把煩惱習氣淘汰掉的,其實煩惱習氣也是培養出來的,就是說無始劫來六道煩惱熏習太大了,所以很多人遇到佛法,還是修行力量敵不過業力,這個不奇怪。

這個以前有公案,有同修文殊菩薩他說好像佛法我懂得一點,為什麼做不到,文殊師利菩薩只回答四個字叫「其力未充」,你那個修行力量不充足、力量達不到,其力未充。就好像我們生病你看如果你們去看老中醫都有這個體會,如果病了很多時間,他開葯開的會多一點。就是說我們的葯不夠(力量不夠),如果假設我們要吃十副葯的話,我們吃一副怎麼能行,其實不是佛不是法的問題,是我們習氣太重了,力量不夠。就好像,我們打比喻說好像一個木頭可以把它燃燒,大家懂,如果這個木頭泡在水裡面很長時間,可不可以燒,也可以,不過要長時間能把它燒著,就是這個道理,就是轉在於我們自己。展開經典,只要我們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切信,只要給足我們時間。所以為什麼到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有無量壽,就是無量的時間讓我們淘汰煩惱習氣,我們這一生這個時間其實是不夠的,如果說假設我們能天天這樣熏習,我們有這個福報佛陀一樣熏五十年,我們可以成就的。我們哪有五十年,一年這種正法熏的時間很少,不是沒有,很少。就是我們這里講的,當生大信力。我們的信沒有力也不大,我們是小信,很小微小的力量,所以敵不過業力。所以這個要轉命,要有力量,因為我受業力牽引,那個業力也是很大的,一股力量就像我們大家都會說,我們不想發脾氣,但是遇到境界脾氣來了,為什麼,那是業力就好像有人抽煙喝酒一樣,世間法說抽煙喝酒,他也不想抽煙不想喝酒,但是癮來了,癮就會逼他去做,這也是力量牽引他。修行也要力量,我們修行力量也要大。就像天下大雪,有的同修就說,不管下大雪,我聽法的願力也要超過大雪的影響,這是對的,肯定是對的。成佛的道路上,哪有一帆風順的,妖魔鬼怪沒那麼容易、冤親債主沒那麼容易放過我們,不容易的。但是很多人學佛,遇到一點小小的障礙都會退轉,遇到一點事情哪,他這個信啊相信啊就會動搖,身邊的人,在國內國外碰到很多,因為很多人問問題,問問題一聽就知道,問題都是出在信,不要說解,還是信心不夠,不是說他不信哪,信的不夠。真的信的話哪有成就的,所以法華經到最後講「要生大信力」,不是普通的信。所以很多學佛的人最後為什麼臨終不能成就?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他最後還是信,信什麼?信我們的煩惱習氣。所以這個要知道,佛講的,我們信要信的有深度,真的叫善根深厚、相當深厚,不深厚都不行。所以為什麼講「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大殿學佛三年,佛在天邊」,以後佛就無影無蹤了,不管學佛少年,都要做到佛在眼前,這樣才能成就。所以佛法說要有一忍辱有一精進要有耐心。現在如果講末法時期學佛耐心是一種福報就像有人聽經,叫他聽幾天很不錯,聽長時間他不能接受,這個要知道,自古以來,只有惠能大師聽經聽一次開悟惠能以前沒有,惠能以後沒有。如果說我都是惠能的根性,釋迦牟尼佛不用說法四十九年了,可能說四十九天都不要,說四十九個小時、四十九分鍾就行了,我們眾生不是這種根性,這個要清楚。《地藏經》講的很清楚,在《地藏菩薩本願經》第二品裡面講的「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在末法時期大多數的根性,都是三種:「或有暗鈍,久化方歸」。就是說,很長的時間我們才會回頭,才會把頭回過來,不容易的。這里講的,為什麼這時多講一點呢,我們很多學佛的問題都出在這里佛法說信、解、行、證,在這個信,信的深度不夠,不是說他不信,信的深度不夠,所以遇到了事情就會動搖,這個很普遍的。

世尊法久後,這個世尊法久後就是說佛說法四十九年,最後要講真相,要當說真實,後面把真實說出來,所以為什麼說成佛法華

告諸聲聞眾、及求緣覺乘,我令脫苦縛,

「我令」就是幫助我們眾生脫離這個苦海六道苦海法華經不但只講六道,九法界都是。離苦得樂,只要沒成佛都有份的,不止三惡道、也不六道,是九法界。如果按照《華嚴經》的標準,等覺菩薩,佛都還要照顧他,因為他還有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正因為這樣,《華嚴經》、《法華經》是一乘經典,離苦得樂只要沒有成究竟圓滿佛,通通都有份。

逮得涅槃

這個涅槃圓滿涅槃,佛講的究竟圓滿

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

三乘就是聲聞、緣覺、菩薩,那麼人天都不算,現在講人天乘,以前叫五乘。

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這個很重要經文,我們就是處處著了,我們世間法著,很多人學佛佛法也很著,講什麼就著什麼,這個要明白。眾生處處著,佛用方法引出來,引也不容易,你把他引出來的話,他就抓住另外一個了,他總要抓個東西。所以佛用許許多多的方便,最後要像惠能講的「本來無一物」,所以華嚴經上有很多這樣的經文,要無所著,什麼都不著,心是清凈的。所以說眾生處處著,(在)哪一道都執著哪一道,都有執著的,不過越往上越輕,佛都把我們引出來而已,所以講(佛)應以什麼身得度要現什麼身,為什麼佛要說法這么多年、說這么多經典眾生毛病不同,就好像大葯房的葯,為什麼要那麼多葯,眾生犯的病不同,這些葯沒有別的意思,把我們的病治好了就可以了,病好了也沒有了,但是有病就一定要通過葯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