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10

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金剛經按照判教上來講,說法有的是直說,像六祖大師把整個的金剛經分成三類,叫做體、相、用。它的體就是以無住為體,無相為宗,妙有為用。把整個的金剛經簡單方式表達,但是比較籠統,我們要是頓悟的人一下明了可以這樣說,對於剛剛學教的人來講,他沒有分判,沒有辨,沒有明。也就是說,他沒有顯示本經和它經的差別。辨,辨宗一般說每部經典每部經典的意思,還有這個明,它一般是分成三。明這個體裡面,像我們這些凡夫啊,它有一個辨別的能力。舉例來講,講佛陀的果德------發菩提心,發菩提心裡面有很多很多的次第在裡面。有發菩提心、伏菩提心、出菩提心、證菩提心,很多的菩提心,這個菩提心是在辨別裡面。到最後面才證悟到真實菩提心是什麼,(你何時證悟到真實菩提心呢,證量上會得何益處?)包括這部經典菩提心是什麼。如果要是頓悟的人,一下悟到了,證悟了這個究竟的道理,可以這樣說以無相為宗。如果要對於一個凡夫還沒有證悟的人,不能辨別,他不知道為什麼這么多人看金剛經。以無相為宗,那什麼叫無相呢?無相、無住、妙有這個體倒底是什麼呢?妙有又是什麼呢?妙有裡面次第會更多。

六祖大師這個頓悟是過於簡單你看六祖大師寫的那個口訣,雖然是一針見血的說,但是我們看了以後呢,他沒有分判。就是說,好像這部經典好像是天下第一一樣。剩下的那些經典,我們還是會不到。比例來講,我看了金剛經和別的經典放在一塊分判的時候,我應該是怎麼分判呢?

所以那個天台大師,還有那個賢首宗也就唯識宗,唯識宗裡面說的這個大小偏圓頓漸,有的是藏通別圓來判教,用種種方式來講這部經典。就是每個人他用自己的那個判教的方法,和這個研究經典方法,來判這部經典。所以講經,說實話說好講也不好講,他必須以個人的證量;第二個明了這個體,一旦明了錯了,整部經典的會意就錯了。你舉例來講,像現在的一位老和尚,他學的是什麼呢?他把中國佛教啊,用因緣乘,就是緣覺,用緣起性空來講。他說整個的佛教是一個緣起性空,緣起性空的法呢,他屬於是止,又是別。別教是對於這個菩薩法來講,止教是對於這個緣覺來講,因緣的緣就是緣覺,就是十二因緣法。別教呢是菩薩法。他把整個的究竟的地方講到這個地方來了講到這個地方來所以這部經典的本意他就錯了。比如有的說禪宗的頓悟的法門錯誤的,是狗急跳牆的修法;有人講凈土法門法師是錯的,他為什麼會評論別人錯呢?他以自己個人所研究的經典而判,判教的時候判錯了,因為他錯了。比例來講吧,我要是學哲學的,你怎麼講話都在哲學觀點里轉,如果我是學這個心理學的,你怎麼講話都在心理學裡轉,如果人學文化的,怎麼做都像學文化,我要學邏輯的、或者哲理的,他圍繞著自己的判教來判於別人,所以你判錯了。有人把金剛經當作是小乘法會於圓乘的,他以小乘教法來判圓乘。比如他證阿羅漢,以小乘教法來證於緣覺,那他是阿羅漢教法,他的判經就有問題了。

為什麼釋迦牟尼講法,而眾生隨類解?如果你大乘的人,不管講什麼法都變成大乘如果你小乘的人,我怎麼講法都變成小乘。好比我現在講法你在諸法空相,你就認為這一切法都是空的,本體清凈的,生滅滅已寂靜為樂啊,那你一直觀察師父講法的時候本來是個生滅的體,生滅的體本來是寂滅是空,師父怎麼講都落到空裡面去了。你觀察我這個話的時候,你一直觀察生滅的體是空性的,那麼說我怎麼講都落到空性裡面去了。我講的是無為法,但是每個人的深淺是不一樣。會到你心裡面,有人變成小乘,有人變成中乘,有人變成大乘,有人得到阿那含的解脫,有人得須陀洹,有人得斯陀含,有人得阿羅漢,有人得菩薩種種三昧有的人當來下生就要做佛了。所以按照判教的方法,有人往往也搞不清楚啊。

所以天台大師匯集了諸方所有經典來判,他編輯了一個講經的模式。他這個模式分為第一是名,一切經典皆有名。第二是顯體,顯體分三:顯,辨,明三體。第三是明宗,宗是講修行,是顯宗就是說本經的意思;它也有辨,每個裡面都有辨,辨宗、明宗即說明宗旨是什麼。第四是類用,是講經典妙用,主要是講有解脫有般若有法身。第五就是判教,判教的時候就是屬於是諸家了。一般人講經都是這樣的講,首先把它擬個題目出來,按照這個題目去講,這是一些文字的技巧,文字當然有文字德了,文字可以把我們的心慢慢解開,了解它的實相。就像把我眼睛眼睛,耳朵放耳朵,鼻子鼻子把我們分開,哎,你發現自己沒有了,空掉了。你如果不靠文字解的話,那我們的心裡就很模糊,用文字來判,它就在我大腦里非常清晰的表現出來。

首先就是這個實名,通名。通就是經的意思。三藏十二部有經律論,只要是佛說的,都叫經。佛陀制的戒律,叫律。經是講定,律是講戒,論是講慧。論有論部、律部、經部。經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但是也有菩薩說,你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但是必須要有佛證,只要不是佛所證的話,不稱名為經。在中國唯獨的有一經典六祖壇經,是我們中國歷代的祖師公認,認為它和佛相應了,後來把它取名叫六祖壇經,是唐朝時代的。經,什麼叫經?若稱上經者,經是上契上會於佛,下攝於機,對上來講是會於佛理,對下要會於眾生的心,如果這部經典只能講跟佛相應,而不能跟眾生心相應,那肯定不是經。只要跟般若相應的話,它一定跟我們的心相應。釋迦牟尼在此世界不管說的哪一部經典都能夠跟眾生心相應,如果不能夠跟眾生心相應者,釋迦牟尼佛不會說,也不能說,為什麼呢?因為說無依故,釋迦牟尼佛沒辦法說,因為離開眾生的心他就辦法開口了。就是諸佛諸佛講話的時候,就是佛跟佛通。但是佛陀要跟眾生講話的時候,必須依眾生心來講的,離開了眾生的心怎麼講呢?所以這部經典開了眾生佛陀也沒辦法講的。所以在此世界,不管是華嚴經妙法蓮華經、楞嚴經、金剛經,任何一部經典只要是經,我們眾生一定能夠領受,一定能從這裡面得到利益,並且我們能持誦能會到。所以真正通達的人,一通萬門開啊,你一到這個屋子裡面來了,所有的門都打開了,不會有哪個門打不開很多人法門,認為在沒有進來之前我學某個法門,但是一個開悟了以後,哪個門不能入,哪個門不能出呢?如果那個門打不開,肯定是有問題的。為什麼呢?因為經是會於眾生如果你到果裡面到經裡面去了,而這個經是會於眾生的心的,如果你會不到,那你肯定有問題。因為你眾生,如果會不到你的心裡面去,你不是有問題嗎?想一想。所以真正明了的人而去誹謗佛經的話,這個人一定不是開悟。或者說這部經典可以開悟,那部經典不能開悟,他肯定有問題。因為經典眾生心相應,你現在眾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啊。如果你要會於佛,你肯定會會於眾生的。所以任何一部經典,它都會眾生心相應。

我們要明了這個道理以後,就應該感受到任何一部經典的「經」,都是無比珍貴,都能夠會於我們的心。我們看不懂是因為你沒開悟你沒有明了,如果真正明了,每部經典會於諸佛會於眾生在我們現在修,你說修凈土法門,修禪宗,修密宗,在因地上面只是內用而已,論次第而已,論見而已;從頓上面來講的話,是沒有的。所以此門無宗,以無相為宗啊,無相無不相,一切相都在無相之中,無住之體。無相為宗,宗就是宗旨就是修的意思;宗與體相應,與眾生心相應,這一念的般若智慧,叫無相是指我們跟體相應的那一剎那。就是說我見到這個東西我不執著了即無相,因為他本體是無住之體。無住是講體,就是講宇宙法界本體它是絕對而不是相對的。但是無相它是相對的,對上來說它跟體相應,對下來說跟用相應。所以叫做無相為宗。如果你要不明了這個宗旨,那麼說就等於沒有宗,那就等於你沒修行

一部金剛經其實就講這三個體。頭一部分是講心空,然後講法空,一個是妙用,一個是講經的功德,就是講這個過程。從第一會講阿羅漢是講這個心空,講菩薩不住於相是講法空,心無住到法無住;到了十六會十七會激發我們要我們起信,然後論宗,就教我們起妙用,教我們怎麼修行。後面又講修行功德是怎麼感召出來的,再到最後就變成流通分。降服其心講了兩次,前面的降服其心完全是顯示佛陀說法因緣,然後把法空、心空,和讓我們起信的這個過程講完以後,又重復的講眾生雲何降服其心,是給我們一個總持。就像有個問我他說我講的無量壽經講得特別好,但是我無處下手,我不知道怎麼下手,就是這個意思。啊,我教你怎麼下手,應該念南無阿彌陀佛,應當觀一切法平等,應當行一切大悲心。其實講這個東西,還是在我前面的那一段話,但是我給你一個總持一下,後面是講我應該這樣做應該這樣做

金剛經教我們怎麼做呢?是應無所住還是住於體住於相呢?

其實金剛經裡面也是叫你怎麼去做,這個心怎麼去住到這個體裡面去,這個心怎麼去住到那個世間相上面去,怎麼樣的受持,後面講的很簡單的了,你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個就是隨順大眾來講的,完全順從眾生講的。在佛陀體上面來講沒有如幻如化的這個體,是恆順眾生的心講如幻如化,佛陀沒有幻化的體,那為什麼要講如幻如化呢?是眾生的心有所偏執,所以用最簡單方法去講,觀眾生如幻如化,還是隨順眾生,教眾生如化安住的這個體。所以最重要的是前面的這段話顯示出般若智慧,這個是非常的重要。這個就是通名為經,上會於佛理,下會於眾生,與佛相應,與機相應,機法同體,就是跟用跟體是相應的。過去在密宗裡面講經講的非常很妙的,這個經就像那個瓶子一樣,花都在這裡面,經就像這根繩子一樣,把所有的道理全部緊鎖在一塊,令我們從這裡面得到解脫。如果沒有佛經我們怎麼解脫呢?

  金剛經中包含了釋迦牟尼佛的哪些證量?

這部經典把所有的密義,用最精確的方法文字的技巧,心把它緊縮在一塊變成這本書。所以我們研究經典很重要。如果我們一生中的修行,靠你的散亂心,不聞慧,靠你慢慢體悟,怎麼修?這部經典釋迦牟尼佛所修、所證、所說,我們可以把他心態全部用過來,用到我們心裡來。這部經典佛陀上證於十方諸佛,下證於十方眾生的心,用簡單的一篇小小的文字,緊縮在一起。鳥雀雖小,五臟俱全。所有的精煉的法,都含攝在這幾段文字裡面,就是一本很薄的書,但是很多精要在裡面,是佛陀所證量,但是我們把他當作無所謂,有人看一遍就丟在一邊不管它了。這裡面是真正的精華在裡面,這里有十方諸佛的心,有十方菩薩的心,有十方眾生的心,下至於六道,上至於四聖,都在這經典裡面。上會於十方諸佛,下會於九界眾生。如果這個經典不能會於眾生的心,不能會於諸佛的心,那就邪道。所以我們對經典為什麼要尊重,這裡面俱足無上真凈功德真實清靜功德。所以這部經典放在哪個地方就有十方諸佛所護念,十方菩薩所護念,放在哪個地方哪個地方都會吉祥。因為這部經典濃縮了十方諸佛的果德,眾生的因德。所以我們應該感受到每部經典的受用,對經典無上的恭敬

在我們沒有聞法之前,在我皈依的時候,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遍圓一切情即非有情皈依三寶裡面就講了住持三寶自性三寶自性三寶為理,住持三寶為相,此相落於理,如果說我自性就有三寶我不皈依不可以?我皈依自性就可以了,我幹嘛要皈依住持三寶呢?皈依自性三寶正好是住持三寶,因為住持三寶就是你的自性的體,自性的相。離開自性的相哪來的自性的體呢?離開相哪有體呢?你對這外面的三寶恭敬,就等於你對你的心恭敬。所以你光有這個相不了解心,其實這個相具備了無上的功德,因為這個相就是你心。一個人開悟以後自然會對相有無上的恭敬心,因為了解一切情及非有情種,就是有情的眾生無情的體,都俱足了真凈的功德。所以這部經典文字般若上面跟實相般若和觀照般若是一體不二的。所以我們看到這本書,一個明了的人當然是無上的恭敬就像我們皈依三寶一樣,不可以說我皈依自性就可以了。從相上講無情有情啊,無情東西,我們的身體你把眼睛挖下來有情嗎?耳朵挖下來有情嗎?我們把它挖下來以後就沒有情了,那我又在哪裡呢?你說有情把,把那六個字放到一塊的時候它又有情。有情無情在哪裡呢?我們錯覺,以為自己現在能講話有情,好像不能講話就不有情。如果它跟我們沒有關係,比如經典上講,一個人在路上看到一個人被車子壓死了,但是有看得見有人看不見,什麼人看不見呢?有德有福的人看不見。大家想一想,這個有相的東西跟我們心應該沒有關係,我們的心完全離開這個相。但是你發現有德的人清靜的人、有福德的人,他看不見那個相,比如天人就看不到。但是那個人業障現前的時候,處處都有災難的時候,他到處看到不好東西,所以這個好的東西不好東西跟你有德沒有德還是有關係的。所以外面的相是無情的,但是你的心跟相有聯系的,外面的物質跟你的心事實上是連在一起的,不可能是兩個東西就像我們昨天講體相一樣,離開相哪來體,離開波哪來的水,離開水哪有波,波跟水是一體的。所以我們看到一個人被壓的時候,你就應該知道這是我的惡業。或者你福德很俱足,應該看到的是天人境界天人這個世界琉璃地獄眾生這個世界大火坑,餓鬼的是到處都是不能吃的飲食畜生看到是無明,我們人看到的就是山河大地阿修羅看到都是非常銳利的斗爭工具。為什麼同樣的一個世界每個人上看到是不一樣呢?這就是說,我們的心跟這個法界是相通的,心跟事是相應的。所以我們皈依三寶的時候,不可以皈依理上三寶而不皈依事上三寶這是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一般人是著於事而不著於理,就是對於理上不管它,只想著事,必定就落於情見;只講理而不落於事,就等於是狂見。有人只講萬法皆空我不執著了,這個世界都是空的啊,我幹嘛要去執著呢?這個是叫偏空,是狂人。過去有個沙彌打坐,看到師父走過的時候也不站起也不合掌,師父問他:我來了你不合掌恭敬一下嗎?徒弟說:我恭敬就是不恭敬,不恭敬就是恭敬師父一看說:啊,那你開悟了。然後啪的一巴掌打過去,師父說:我打你就是不打你,不打你就是打你!這就是狂見,現在很多人修修到後面都是狂見。

有一幫人落在情見裡面,般若智慧也不去管了,在事上面特別的用功,非常的認真,見佛就拜,見經就念,什麼道理都不懂。事上跟理上要雙融,變成中道思想。經肯定是中道思想佛陀經典怎麼會不中道呢?難道還偏於某一個地方嗎?所以我們評論一部經典的時候,都犯了一種過失,我們對佛陀指指點點,好像你是佛一樣。你看一看,我們哪一天不犯過失呢?如果你通達般若智慧,怎麼會犯這種過失呢?在你智慧通達之前,你哪一天不犯過失呢?像**法師講:我只看無量壽經這是最好的經典這是過失的。為什麼呢?他意思說這個經典是無上的經典,別的經典就不是無上的經典了!其實你悟到這一經典,一切經典都是通達的。你只是從此門而入,但是一切經典都可以入,只是這部經典很容易讓你入,就是無量壽經能令你好入而已。但是別的經典如果你聽懂了,你也可以進入到極樂世界裡面去。比如我不極樂世界,但是我到毗盧遮那佛那裡去,立即就可以極樂世界去;我到觀音菩薩那個地方去,觀音菩薩立即把我送到極樂世界去;我到藥師佛那裡去呢?藥師也可把我送到極樂世界去;我到文殊菩薩那個地方去呢?也可以立即把我送到西方極樂世界。哪一部經典都可以把我們送到西方極樂世界如果你要是通達了,必然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十往生論》裡面講,裡面都沒有講念阿彌陀佛啊,一個講正觀,就是無緣觀跟體相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十種,一種孝敬父母尊重師長,心常無染,心常正觀。正觀就是無緣觀,無緣觀就是跟實相相應的,是體相一如的中道思想此人臨命終時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或者供養出家人;或者出家;或者拿葯來供養布施大眾。但是有一條件,就是無染觀,就是在世界不要生出一種執著想法,要生出清凈心,無緣之心在此世界做一切事情,你心裡面坦坦盪盪的,一點都不牽掛,不執著,做而無做,無做就是做。因為我做的這個體是無緣觀,這裡面沒有一我在做,但是我做了,你一直安住在這個體上面,你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在續藏裡面有一部這個經,叫《十往生經》。還有一經典叫《佛說無量壽大事因緣經》,據說是後來人匯集的。但是這部經典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十往生經》因為無緣觀跟實相相應,實相就是第一義諦。就是我們見到了法身,必然了解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

我們不能往生、不能成佛原因是什麼?你另有願故,不舍本願。現在眾生呢,一個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一個要成就清凈法身,像金剛經金剛經是非常妙的一部經典,就是成佛不講菩提心,不是講要建立庄嚴國土,沒有講不退轉。

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部經典只要你通達這部經典教義如果你在這世間為人輕賤,人家輕視你,賤你,說你沒有本事。但按照因果上來講,你應當墮地獄,或者做餓鬼畜生。但是因為你這經典開顯出來了,在你心中建立了,你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此罪不但不墮地獄,還滅一切罪,還可以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得無相為宗,得無住為體,得妙有為用,就是佛的境界都是佛的受用,現世就是佛。所以現在是佛,未來還是佛。金剛經講的就是:上無佛可成,下無眾生可度,中間沒有一我所得。這個世界非常清晰非常清凈你說你到哪裡去呢?我本來就是佛沒有我啊。這個事就是佛啊,跟我有什麼關係呢?現在人看到是什麼呢?是我要離開這個苦,認為這個世界是苦。明了的人就不是這樣的,沒有苦了這個痛有什麼關係呢?這個身體生滅沒有關係的啊。這個相上的生滅我們現在吃喝拉撒、行住坐卧都是佛的境界都是妙用境界,這裡面沒有一個我,沒有我往生啊?沒有我成佛啊?沒有我誰是眾生啊?沒有我這個世界誰在苦啊誰在樂啊?這個時候發現,哎,我在修什麼東西啊?我天天在打坐干什麼啊?我天天在念佛干什麼啊?你想一想!所以只是大家不敢承當!你要敢承擔,就是這樣子!沒有佛可成,沒有眾生可度,中間沒有一個我可得這個世界佛陀的果德是無二無別。這裡面就有無上的妙用,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妙用,在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妙用,在天界天界妙用,在人界有人界的妙用你要到哪個地方去,你很自在。比如我現在悟到了,我在人道是這個樣子,我下輩子來人道還是這個樣子,我沒有覺得我下輩子不來做人了。如果我要娑婆世界來,我就是這個樣子,很簡單!如果我不娑婆世界來,會是什麼樣呢?那我就天道去,天道是什麼樣的呢?我還是這個樣子的。如果你證悟到這個道理你就是佛,到哪個世界都沒有得沒有失。到哪個世界都行菩薩道,但是無菩薩道可行,不可思議,安住在寂滅體裡面,獲得的果德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實際就是叫常寂光土,此滅彼生,天道也沒人道也沒有。就是說你現在滅掉了,你到哪裡去呢?常寂光土去了,到毗盧遮那佛那個地方去了。到毗盧遮那佛那個地方照樣還沒有滅,這個地方眾生在這地方妙用還照樣有。所以把金剛經聽懂了,你到毗盧遮那佛那個地方去了,那個地方叫實相,但是實相還是這個地方這個地方還是實相。那個地方的果德是什麼樣的?寂滅的。六祖大師圓寂就在寂滅處,就是毗盧這那佛那個地方就是我們現在。現在六祖大師是哪一個呢?又是你,又是他每個人都是六祖大師。如果你把金剛經會懂了,現在安住在這地方,你的後身是什麼?現在我獨立有分別心,還有這個識,我們覺悟了以後就是一念覺性在那個地方,一旦你這身體滅了你就你自己所覺的這個體上面去就見到毗盧遮那佛,你就分身塵剎,盡虛空法界都是你一個毗盧遮那佛的身體,一念之間就恆沙世界,跟西方極樂世界遍滿十方。也就是毗盧遮那佛、五十二位法身大士這一切一切的相,都是毗盧這那佛一個人。華嚴經講五十三位法身大士,講十地菩薩的時候,毗盧遮那佛有大願攝取五十三位法身大士,大願就是悲心,遍滿十方故,恆沙妙德其名為願,這個願攝取了十法界所有的眾生在我們因地講叫大悲心,在果地上就是恆沙妙德,就是他功德遍滿十方。在華嚴境界叫做地,極樂世界大地平整,這個「地」就是大悲心,就是法身的妙德。因為他平等故,在一眾生心想處。

如果你把金剛經搞懂了,西方極樂世界自成,跟西方極樂世界非常的吻合。如果你堅固心安住在金剛體上面,金剛般若智慧裡面,把六祖壇經安在你心裡面,無所得故。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是這個體,無相無住。

在《十往生經》裡面講,就是叫無緣觀,一切無緣觀是正見,包括「我」也是無緣,安住在無緣的體裡面不動。了解這個世界就是一部金剛經,無住之相,一切心沒有我,一切法沒有我。心離垢故,我即離垢,法離我故,法即清凈。心無我故,諸心無常,沒有真實的我存在,你心就清凈。一切法沒有我,那法就清凈

每部經典華嚴經妙法蓮華經、楞嚴經,它都有這個意思。這個叫「通」。一切經典都叫通。大家以後看到經典應該知道,此相即體,此體即相。看一切佛經就是自己的體,就是自己的生命,就是法界。它濃縮了你自己本來的自性法身,你內心本來俱足的恆沙妙德就在這個經裡面。

真正修出對經的恭敬,對戒的恭敬,對法的恭敬是非常重要的。這能直接成就得法的體。

所以對經不恭敬,就是對自己的法身恭敬,對經不恭敬,就是對報身不恭敬你不恭敬,你的妙用就不能現前,那過失有多大呢?特別是對金剛經的誹謗,或者對經典恭敬的話,嚴重的墮到無間地獄無有出期。乃至有輕慢之心,還有分別之心,因為你對於法身恭敬,就等於你心即狐亂,你的心就像發狂一樣。對法上你不恭敬,分別心非常強,那你將來貧窮下賤講話沒有人信,做事情做不成功,身體老是生病、短壽,五德、五種福報都不能現前。

對經的用就是你現在的用。大家現在坐在這地方六根俱全,還有一真實的心,真實信仰這是過去不是一佛二佛出世,而是無量劫來在佛前種諸善根故。如果你沒有善根,哪會聞到這部經典呢?乃至於四句偈等,過去講經是四句一偈,四句話為一個偈子,就是說只要你金剛經裡面讀四句就稱為一個偈子。而這個偈子你聽到四句,此人不是一佛二佛出世,是在無量佛面前已經種諸善根,乃至一念生凈信者,凈信就是聞而信,就是清凈的信,你生出了無相無體的這個體,也就是你明了的那一剎那,其實就是你現在於心的那一剎那,就是如來實知實見。可看出我們今天講,不知道在哪個佛面前,在無量無邊諸佛面前已經種諸善根。我師父講就是聞到阿彌陀佛聲名號,也是無量劫前在佛面前種諸善根,你才能聞到南無阿彌陀佛,聞到不是聽到。你看豬也聽到了,在佛面前種了大善根怎麼會做豬呢?所以絕對不是聽,一定是聞到了。南無就是皈依的意思,阿者是佛的意思,彌是菩薩的意思,陀是一切經咒陀羅尼,就是經的意思。也就是無量壽是佛,無量光是法,無量覺是僧。無量壽是一心是我們的本體,無量光是代表法是正念的意思,無量覺是代表清凈的意思,體相用就是佛法僧。如果你把南無阿彌陀佛解開來了,跟金剛經有什麼區別?解開之時,此人是無量劫前在佛面前種諸善根。乃至一念生清凈心,就是心中無有疑惑,斷疑生信。斷疑,就是斷法界的迷惑,斷除你自己六道輪迴生死我們現在為什麼六道輪迴呢?就是疑。我們平常講「疑」好像是懷疑的疑,現在我們不能成佛原因都是疑體,疑之體和疑之相,疑不是就光懷疑的疑,我們今天坐在這地方,都因為裡面有疑心在那個地方如果你沒有疑,你立即成佛。斷疑,當下就獲得金剛的信心,就沒有疑了。金剛是斷疑故,金剛是斷煩惱故,疑就是煩惱你有煩惱就因為疑,疑就是生死,疑就是障礙,疑就是懷疑心。你有貪瞋痴慢疑,都是因為有疑心在那個地方你有財食名色睡地獄五條根。因為有疑心,你一天到晚痛苦不安、焦慮不安、煩惱種種在你心中不斷的打滾,都是因為有疑心。我學佛這么多年為什麼還是有煩惱呢?因為你有疑心啊。如果你沒有疑心,你就是信了,斷疑生信,信裡面是解脫的,疑裡面是煩惱的。(如果你沒有解脫,一定還要在信上做功課;如果你有煩惱,一定要照得破你的疑惑;斷疑能成就生信)

大家為什麼會有煩惱呢?因為疑心太重了。這個疑是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大家想一想,只要你煩惱的時候,難道我會懷疑金剛經嗎?有人講:我不懷疑啊,但是我就是有煩惱啊。其實你沒有會於金剛心啊。如果真正會於金剛心,無緣觀生起的時候,絕對不會煩惱的。這里的用是什麼?就是我心中的衡量,了解你自己煩惱的時候,就是因為你有疑心在那個地方。我們要思維一下金剛經,你的疑心斷掉,煩惱即斷。有人為一件小小的事情,生很大的煩惱,為什麼呢他不會於金剛心啊。你離開了般若智慧,你一點點小事就會煩惱,你即使講得天花亂墜的,但是在那個時候不能用有什麼用呢?所以我們的煩惱都從那個地方生出來。真正的有金剛心的話,有金剛之意,心中一點疑都沒有,那就一點煩惱都沒有。水不動波啊,水裡面沒有一點波浪,非常清凈的。即使有波浪也是清凈的。我們利益眾生,這個叫波浪,孝敬父母尊重師長這個叫波浪,但是這個波浪是清凈的,無緣觀故。我們要會到經的這個體。

不知道大家聽懂沒有,這個「經」字,一定是我們皈依之體,我們應該尊重。我們要斷除我們的生死之疑。我們現在就應該體悟到,不能夠把它當作是一種學問。這個經上會於諸佛,下會於眾生。我講的時候,你會到了你用心體悟到了,不是感受到了,感受和體悟是兩回事。現在人只知道感受,而不知道體悟,體悟是智,感受是情,用感情往往跟識是相應的,而體悟是跟慧是相應的。所以我們講經的目的,要你體悟,而這部講完以後,就像經典上講有多少人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果位。如果你只是感受,講完以後你一直感動感動,沒有用的。因為你不是體悟,般若智慧就不相應,跟慧不相應,那你出門不又吵架嗎?又是非嘛,心中又是煩惱嘛。如果你用體悟的話,你慧就出來了,你一出門可能馬上就得阿那含果位哦,就可以飛起來了。你人沒有飛起來,但是你心已經飛起來了,跟法界已經圓融了,神通俱足了。你立即得到神通,但是這個神通,是「神」通了,並不是身體通了。

比丘尼證了阿羅漢還不能把下一根草拿起來。為什麼?她身體障礙,但是她心沒有障礙,她還是阿羅漢。所以不要以為說我金剛經悟到以後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不一定要怎麼樣,身體不需要去反應,但我心就不一樣了。我心從這個走出去,發現你心神通遍於十方,你的心跟外面是溝通的。你不斷的溝通,這個通達也是不可思議的。一個人不斷的觀察通達社會也有神通啊,小小的神通有一點啊。比如這個人笑笑的,就知道他心裡很快樂,從肉體上可以看得出來,這也叫通啊,因為從相貌上我就可以通達你的心。有人從房子坐向,你住在那個地方他就看得出來,你這個地方住會對你不好。他也有個小通,從相上可以通。還有從相貌上面,身上某一個地方,行為上講話上啊,也可以有某些通達。這種小小通世間人很多的。你看那個護法神,外面邪魔外道的那些護法神,他也通。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