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如是我聞」?何謂實相?何謂疑惑?特別提出斷疑生信有何意義?要斷何疑才能生真信?何謂聞信?何謂信順受持?何謂信受?何謂具足信?疑惑的力量如何在妨礙著我們的法的力量?
如是我聞 佛陀來世間講法有六成就證明信體破眾生懷疑佛法:信成就、聞成就、時成就、處成就、機成就、法成就;目前中國對信成就方面的修行非常非常的有限,也就是說發心的人太少,真正發無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人太少;發度眾生的心、發求解脫的心的人太少太少;基本上了了無幾,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信上的成就,並不是口上說一說而已;也並不是肉體上做一做而已;並不是從口上念一念而已;它完全是發自於內心;如果我們從心裏面沒有發出這種求解脫的求出離的心;真正發心的人不顧萬物,不顧是非,皈依佛法僧戒都是從菩提心中生出來的;佛法僧戒四個體叫做四皈依處;又叫不壞信;又叫金剛信心。所以了知佛性非常的重要。如是我聞是個絕對的體,不是相對的;如是即我聞,我聞即如是;因果同時,不離因果。不破因果。信就是聞,聞就是信,因為您聞到的這個信,正好是你的實相;破此四相故,(如果不破四相等於沒有聞)得實相,得實相時,你就是實相;哪有個我獨立存在呢?(如是)是指法,(我聞)者代表機,機法同體;(如是)是講實相,假也是實相,真也是實相;實相併不是有實相可得,實相就是講真的一件事實,水裡的月亮是假的是實相,天上的月亮是真的也是實相;做善事會上天堂是實相,做惡事會墮地獄也是實相;法無自性即佛性;一念無生即法身;獨立佛性並不存在,認為獨立存在者是斷見,邊見,邪見;一切法都是虛妄的,沒有自性;這個叫做佛性。佛性即覺性;覺性是本來具足的;覺性和覺悟是二回事情;覺性在迷在六道輪回,覺性在覺出三界;覺性也是非有非無非來去;它是個化身,所謂化身並非化身,因眾生量而顯;覺者能顯無量功德妙用;迷者亦顯無量顛倒之用;覺性無體也就是佛性,說無亦有,說有亦無,在迷好象有,在覺好象無;法報化都無住無念無量妙用;
我們的疑惑究竟隱藏在哪裡?娑婆世界的種性真是天生多疑細惑嗎?我們的疑惑如何妨礙我們的證量?
證不到的實相無相體是心中還有疑惑,金剛經的最大魅力正是能夠斷疑生信。斷一切疑,生具足信。在心中建立真實的信。而不是盲信、迷信。說實話我們心中還是有大量的非常多的疑惑;比如我們對經典有疑惑,對佛經不夠恭敬,都是表明我們心中的疑惑;都是因為有懷疑心在作怪。真正培養這種信、這種恭敬心非常的重要。你不研究他,不去猜疑他,不能代表你不懷疑他。你認為對經典不在懷疑了,其實你的很多行為比懷疑的人還要差。哪個懷疑的人還有一份恭敬在哪裡面。哪個不懷疑的人呢,好象不再懷疑了,其實不然。如社會上善良並不代表智慧,有智慧的善良才叫真善良,無智慧的善良是愚痴;哪個人很善良,其實是很怕,很弱,比如他好怕沾別人,我們講他好善良啊;其實不是善良是怯懦,是軟弱,是怕;這個善良是假的,一旦有了名利,一切全變了。你說你不再懷疑了,真正有了金剛心中的智慧,才是真不懷疑;你如不能顯現出你的智慧,你說你不再懷疑;哪只是嘴巴上談談而已;一旦有一天,你懂得一點學問,看了一點書;或者被一個邪門外道一說,你馬上就生出種種懷疑了;因為懷疑藏在我們心裡並沒有解開。信體隱藏在我們內心深處,並沒有解開;所以我們要從內心深處,把這個真正解開,才是真正的不懷疑。我們平時講的不懷疑,都是感覺上以經不懷疑。只有等我們的金剛入心,般若智慧打開以後,你哪個不懷疑才是真實的。所以禪宗裡面,我們可以反思一下我們的心;是不是真的沒有懷疑。如果真沒有懷疑者,一定是通達於般若智慧的。經典六種成就是破眾生的疑惑;
為什麼真如只在當下?為什麼我們會執妄為真?執假為有?為什麼說我們所有的障礙來自於識?識斷如何真如即現呢?
如是我聞;如者就是真如實相;也就是世間了不可得,不可住,佛說因無所住而生其心;是宇宙的實相;我們現在的識妄見的體啊!
如者代表如如不動;無所來亦無所去,無所得亦無所失;故名為如;他沒有個有也沒有個空,超前絕後,是個絕對的體;沒有我眾生人壽者,是絕對的體;是我們的自性,佛性;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大家會問這個東西在哪裡呢?後面講「是」;是當下,如是在哪裡呢,就在你現在的當下;當下裡面就沒有我人眾生壽者,無所住故。我們現在看到的有人我眾生壽者,叫做妄見;何謂妄,即意識。識是什麼呢?了不可得。如空中華,你眼中有翳了,才有空中華;是空中的景;的;真如;三千大千世界,盡虛空遍法界都是個如;即真如實相;沒有一個他見我見;沒有一個人見,沒有一個眾生見;徹底的沒有;你講沒有我,還是有個沒有我的我,既然沒有我就不用講沒有我了,在真如法性中,沒有我見的這個體是沒有的。沒有我,是指沒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破眾生的迷與妄的;我見即是妄,沒有我見即是自性。沒有我是遮之於有我;沒有人是遮之於有人見;人見的體是什麼?就是妄。妄是什麼呢?妄是了不可得;妄即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你自己把妄當實體來抓了,縱妄而迷失相;你認識不到實相,以妄為體了;所以妄即識,識在哪裡呢?比如我現在看到杯子,我問你,杯子在識里嗎?識在杯子裡面嗎?識在我眼睛裡嗎?識在我耳朵裡面嗎?識到底在哪裡?那也沒有;這個識就是個妄見;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但是我們的妄體裡面多了個識;就認為杯子外面有個識;或者我裡面有個識;這個識叫做妄,也是我見煩惱。所以我現在看到你;那個看?叫見識;眼識、耳識、意識等等;這個識是根本不存在的。
佛教裡面打禪七啊,禪為心,七為識意;禪七即是把識打死;就是把妄滅掉。識本空無何來滅,心無所住而生其心,明妄不住,無念時真如法性顯現究竟。我們現在的世界本來就是真如法性。我們所有的障礙就是因為這個識。這個識本來是沒有的,但是我們就是一念執著;總是認為有妄存在;事實上是根本就沒有產生過的事情。但以妄為體,認妄為真,喪失遮隱了真如實性;有一天,你把這個識明了悟了,不住了,這個世界就是你的本來自性;真如實性就顯現;這個離我們遠嗎?只是當下而已。就在我們身邊。西方極樂世界也就在我們當下這一念當中;我們學什麼呢?妄的體沒有什麼說的;以妄套妄,則流轉三界;輪回生死,在水裡面撈月亮,撈不到就苦嗎!剛剛來的時候就是一念貪心來的,貪不成,就起嗔恨心,如此反覆即為愚痴;比如小孩子小的時候咬東西會疼,等他長大了,已經習慣了,以為不疼了,其實不是不疼,只是能忍而已。疼已經被忍遮蓋了;我們在六道輪回中沉迷也是如此。這種沉迷正是愚痴的狀態。當我們把這種愚痴當作一種正常形態;如何出離三界呢?只要舍妄不住無念生心,不舍妄哪有三界可出。比如我看到你,我是妄還是你是妄?其實我也不是妄,你也不是妄,是中間哪個識是妄的。這個識是什麼呢?後面會講到,這個識是一合相,所謂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這個識到底是一還是二呢?說他是一吧,自己不會產生,只有我見到你時,這個識才會產生;說他是二吧,我也是真的,你也是真的,只有中間這個識才是妄。所以這個識非一非二;完全是虛妄不實的、了不可得的。
聞,耳聞通達於實相。聞的體與聽是二回事;聞是與你自性本來的體相應的。如來三藏十二部經典流入我們心裏面,我們的迷轉為覺。如果說你聞到佛法,心沒有相應,沒有轉識成智,哪個聞是假的;聞具足一千二百份功德,能夠完全接受諸佛之妙果;聞法完全是心來接受。破識,把你所有的妄給破掉。妄破了以後,方便說叫智,轉識成智。實際上,有智可得也是錯誤的。無智亦無得。智還是因我迷到覺的方便名言,也屬於妄見範圍之內。我們從妄入真,從迷入覺;聞是絕對和佛相應的一個過程。並不是說我聽到了什麼道理。如果你聽到是道理,然後一直在分別妄想;這叫思,叫識,不叫聞。如是與當下相應的,心要當下是消融一切妄識時,才一真皆真;當下妄,一假全假;我要與聞相應,才能離四相,絕百非。如在哪裡?在當下,在當下而入;我在哪裡?在聞中,於聞中而入。沒有聞,哪來我的解脫呢?沒有當下的體,如來又在那裡呢?你想一想?如果當下不在實相,一定是妄見;
為什麼要提出我與佛陀及阿難尊者同體?為什麼說有時候謙虛害死人?我慢更是害死人?為什麼特別提出要發真切的真實的出離心?
如是我聞,如者、實相;如是我聞是因果關係,我聞是因,如是是果;因果同時。釋迦牟尼佛是過去已聞,他已經證悟並安住在體;佛從涅磐妙性中無顯而顯;阿難尊者是今聞之人,我們是當聞之人。已聞,今聞,當聞三無差別,釋迦牟尼佛是已成之佛,阿難尊者是今成之佛,我們是當成之佛,都是佛。不要認為書上的如是我聞,與我們沒有關係,我們和釋迦牟尼佛及阿難尊者,無二無別也是「如是我聞」。要勇於當下承擔,當下契入,當下如如。當下消受圓融,要有一種我們與釋迦牟尼佛與阿難尊者是同體的感受。聞到當下的實相時成就的我,現在正在解脫。不要認為阿難尊者是很聰明很智慧的人,我們是很愚痴很差的人,我們是凡夫;這就與經典不相應了。這種凡夫識如何能夠契入實相真如呢?要敢於承擔,當下承擔,我與阿難尊者無二無別,我已經乘上了佛的果,這點不要再有任何一點懷疑。很多人認為,阿難尊者受佛陀神力加持,所以能「聞」,我們不行。如此將我們與佛陀拆開來,獨立出一個愚痴的小我,這是很有問題的。這句話如果不明了,不契入,不當機,不承當,哪後面那還會有能明了的東西呢?我們眾生心非常怯弱,往往認為我不是佛啊;我好可憐啊;這種謙虛其實害你最深,而且越是謙虛越是害深;要不另外情形,我本來是佛,傲慢我見,功高我慢;不聽法師所講,不聽金剛經所說;有一個獨立的我見在那裡,不依佛陀的傳承教法,依你個人的知見,情識;這是很成問題的。金剛經講的道理就是要你換得佛心,金剛心,佛性之性,開顯如來智慧,要你能夠當下承擔,發出真實的勇猛心,以絕對的心智去乘當;比如你念地藏經看到地獄的苦,發了出離心。但念佛的時候還想著苦,哪就是錯誤的,就象我要到北京去,我已經坐上車子了;可你還老是想著我還沒有上車,這不是很成問題嗎?為什麼要當下勇敢承當,代表了你堅定的信心、絕對的心智,代表你強烈的真實的出離心,代表你真實的感受到如來實相的重要性;反之,你越是謙虛,越是說明你並不是勇猛的想出離,真正的勇猛心一定是敢於承擔的;承擔代表著我願成佛,用絕對的心智去做這件事。只有敢於承擔的人,才是真發菩提心。真發心的人,才能勇猛精進,才深知出離苦海的根本;我無始以來流轉三界,不聞此法;是何等不幸,今聞法要,信順受持,怎麼能不勇猛精進,當下承當?!什麼叫執持?無執的當下的乘當,時刻的觀照實相,不要讓妄識鑽進來,堅持下去。真發菩提心者,想出離三界者,哪有不觀照不乘當的道理呢?唯有此法能夠出離三界,出離苦海啊。唯有此法,能夠發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能夠究竟圓滿;如果不能悟明心地,就得乘當將來六道輪回的果報,什麼叫真切心,什麼叫一心?你怯弱,你不肯承當,如何能與真誠真切心相應,如何能與一心相應呢?好多時候,我們只是很淺薄的在心中想想而已。不管你能否相續,你能夠有一念二念有此相應狀態,都具有非常不可思議的功德。要了解此真實一念,對他生起強烈的期望。你明了這個的哪怕是一剎那,哪個「如是我聞」的實相就在當下。顯現清靜自在,無憂無慮,無我無人,無住無念妙用當前,佛陀的法身舍利全體顯現。此經意即是法界,經意與法界不二故。
地是平等大悲心,藏是如來法性,對一切眾生平等故,只有法身做得到;
言詞道斷,不立文字。是指安住一心在體上面,自然一切隨順,一切度化。一切處不住,有住即妄,就是能造善惡業。表法的重點是安住於體,不是文字。
如何從般若的角度去透視「念佛是誰」?念佛是誰與「南無阿彌陀佛」是何關係?為什麼說「阿彌陀佛」就是我的心?如何真正生出這個心?生出這個心與修行有何意義?如何直接契入「佛體」?
念佛是誰?感應到法無所住,得失全無,參禪時如果你找出答案出來,一定是錯的;這裡面一定是沒有文字可言;但一直安住在這個體裡面,有沒有錯誤呢?過去祖師在談「念佛是誰」到底對不對?念佛是誰就直接告訴你沒有我存在。應無所住嗎。我一直認為是我在念阿彌陀佛啊;難道這個我不是真的嗎?不是真的是什麼呢?接著念,我不是真的,我是什麼?我是誰?當下一念有可能會於實相;當下與法就會有些相應。如果沒有一個我,或者我不立的時候,這個時候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無我的念;念佛是誰與念「南無阿彌陀佛」幾乎是沒有差別的。只是一個導因一個導果而已。念阿彌陀佛是講果,阿彌陀佛是全體顯現,我是妄識在念,阿彌陀佛是能念;阿彌陀佛就是我的真心顯露;你只要以阿彌陀佛為我真心的顯露,徹底的將妄識我丟棄,沒有煩惱,沒有吃飯,沒有睡覺,……如果阿彌陀佛全體是真我顯現,這個世界還有萬物嗎?能念的阿彌陀佛就是獨立性。如果是有個我在念阿彌陀佛,妄念產生了,哪就麻煩了,變成有個我,有個阿彌陀佛,根本不相應;禪宗「念佛是誰」的時候正好破除哪個妄念體;為什麼有人念一輩子佛不能往生或是只能到邊地疑城呢?哪是因為有妄見在哪個地方,認妄為真。全部把「阿彌陀佛」獨立性,這個時候,大千世界皆如平地;吃飯穿衣睡覺,只是一個真實的「南無阿彌陀佛」。誰在吃飯?誰在睡覺?誰在走路?誰在聽法?這個時候你會感覺到南無阿彌陀佛太清凈、太解脫、太自在了;常樂我凈一定現前。念佛就是佛了。沒有我了,阿彌陀佛獨立顯現,自然至所牽,往生到彼國。那還能不成佛嗎?念佛是誰?剎那時間「我」「妄」就沒有了,與實相相應了,契入了,證悟了,妄不立,實相自然現前。其實永遠不要找答案,一找答案就麻煩了。找到答案就變成我執了。一找答案,妄就建立了。以妄尋妄,永遠不能找到答案。「念佛是誰」修到後來,會修出清凈,修出非常好的感受,這個時候容易形成我見,形成貢高我慢;接下來要降伏這種貢高我慢,降伏這種微細的煩惱,逐漸契入實相。凈土法門直接念「阿彌陀佛」,直接契入佛體,沒有次第在修,直接將的佛的果德受用於因地,當下當體即是;不需要另外繞彎子。只要緊緊抓住佛的果德自然而然的就破掉了我的妄,容易契入實相與佛相應。念佛是誰是將因地要修到佛的果地,這裡面有強烈的復雜的次第。有強烈的情識的作用,是典型的借假修真的方法。
六祖慧能真不了得,心性單純到一悟全悟,,在再懷疑,直下乘當,一切妙用現前。了知實性後,內心無住當下,無修之修,頓起妙用,自在心不受任何妄執情執。我們的妄想妄念太過執著了,太堅固了。南摩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