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46

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如何以無住心做一切事,行萬法?

我們平時都是三界心在做事行法,妄中之妄水中撈月

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昨天晚上稍微講了一下,今天重復的把它說一下,這個菩薩不住相布施金剛經它一個特色,就是以無住心做一切事,也就是直指於心,來行萬法,一般我們平時的行為,都是依相而修行,靠相上面的維持建立我們心上面的獨立,但是金剛經讓我們心獨立,然後依這個真心,來行萬相,來修六度波羅蜜,所以從果地上看,不是從因地上開始的,因跟果它是同時的,不相違背的,也就是說只有果沒有因,它肯定是偏執,只有因沒有果,它就是偏情;執它是狂,沒有因的話就是狂見,沒有果的因執著平時六度對於般若對於無住之體,對於無生之法,不感興趣對於真心不能了知,不能認識,也就是不能明心,行一切法都是在於因地在情上面;所謂情就是妄見,妄見就是妄識、三界,以三界心來求的話,妄中之妄,象水裡月亮一樣,什麼都沒有;所以我們平時行住坐卧,多讀一下金剛經肯定是有好處的;這裡面講一下直心,直心是道場

習氣是行無住之心的最內在的障礙習氣是最頑固剛強力量。是要一輩子修行的事。

我們這個修行人啊,其實我們都還是凡夫也不是佛,我們講金剛經既然是講一個直心,但是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以前做事的習氣很重很久很久,每個人都有每個人毛病每個人重視的東西都不一樣,東南西北各有習氣,一方風水養一方人,每方人各有其個性個性不一,在一很難融洽,在不能融洽的情況下就會產生一些矛盾金剛經這個心會不上的時候呢,就矛盾重重,只有靠一個金剛心來維持我們這個躁動的心,靠世俗方法來維持很困難的,用世俗不用真心來會,就是你會對了也是妄見;在這個世間很多人,如a型b型的血性格都不一樣,因性格不一樣,就產生矛盾,a型的血比較直,b型的血比較圓和,我就是b型血,跟人接觸非常柔和,a型血就會有些沖突,他是直心,沒有比較包容的性格,血型不一產生心態不一,要靠我們改變它完全靠心的力量,今天九江幾個居士來,跟他們講阿彌陀佛,怎麼講都會拉到他們兒子孫子事情上來,她做媽媽習慣了,想得就是兒子孫子,你叫她直心哪是不可能的事,你無論如何叫她信阿彌陀佛,回到家裡還是想著兒子孫子的事,一開口就錯,我把她堵在門口,她就沒有辦法;一談話還是她的兒子孫子,這種心怎麼辦呢?你跟她放下,怎麼放得下呢?所以這個學佛,絕對不是一天二天的事,學佛應該是一輩子的修行

改變頑固剛強習氣只有忍(耐)辱二字,逆習氣而行是謂忍德,常在我心中行者習氣也,習氣修持無非忍德

我們這些人實際上在外面已經流浪得太久太久了,很多習氣毛病在我心中頑固剛強,想改變很困難困難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有耐心,佛教釋迦牟尼佛就是忍辱波羅蜜啊;忍字當頭啊,是我們一輩子要做的一件事情世間除忍之外,……世間所有的生滅之法,我們的妄心不講智慧,只講忍,因為這裡面智慧沒有的,這就是個妄見而已,這是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靠智慧也消不掉;那怎麼辦呢?靠忍耐;因為忍字這個字不可思議的,只要你忍一下,因為世間什麼東西都是無常的,只要你忍一下就過去了昨天不管有多大的煩惱,我們今天忍一下,它會消失掉了,過去不是有這樣的公案嗎?夫妻吵架跑到師父哪裡去,師父把他們關起來了,第一天吵:「你為什麼把我關起來?」罵師父師父不講道理了,師父不理他;過了幾天他就老實了,求師父啊,把我放出去吧,再過幾天坐在哪個地方看看房子,還蠻好嗎!再過一段時間,覺得這裡還蠻清凈的嗎?呆在這裡也不錯,到最後與這個房子成為一體了,外面跟裡面是一模一樣了,不二了,無我了,從這個過程看出,忍耐的力量不可思議的。把你關起來,讓你強行的這樣子做,忍裡面會出現妙德,先是心忍,後來是法忍,再後面就是無生法忍,過去有個試驗,將跳蚤放到瓶子裡面,開始放進去就跳出來了放進去就跳出來了;後來用個透明的蓋子壓住它,還是跳啊跳啊,撞到蓋子上,撞個二三天,然後就是把蓋子拿掉,它也不跳出來了,它永遠跳那麼高了;為什麼以前跳得高,現在就跳不出來了呢?它變成法忍了嗎?然後把瓶子鋸短一下,同樣試驗,跳的高度相應就又矮了一截,就象雞一樣,吃了大米之後再也飛不起來了;過去有個牽牛圖,我們的妄心啊,非常頑固剛強難化,你跟他佛心困難的,說實在我們這些人哪有資格來聽金剛經啊,我們的妄心很狂很狂的,這種狂躁妄心極難與金剛經相應。

能忍的根在於無住,所有的功德能力來自於無住之心

為什麼現在修禪宗難呢?妄心難伏啊,象哪個牛一樣,又象哪個猴子一樣,蹦啊跳啊,不以方便如何降伏呢?過去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他的大威德大神力,還有大無畏精神,可以把眾生給降伏住,因為他無住啊,降伏一切眾生的;我們跟眾生在一都是有住的,如果我要是無住,我就可以降伏你的妄心了,但是我也是有住啊,所以我也降伏不了你的妄心;我要無住我就有大神力啊,無畏布施裡面觀音菩薩為什麼有神通啊?神通來自於無畏,來自於無住才有神通,所有的功德,所有的能力都是來自於無住。只要你有一份無住,你就有一功德你有一份無住的心就有一份外面的通顯現,你無住徹底的把你的妄心降伏了,那就通了;所以後面講,不管你是人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都是來自於無住體,佛陀無住能示現種種眼,在此世界三十二相十種隨形好,天眼都是來自於無住,你一份清凈、一份降伏就獲得一份功德觀音菩薩大悲心無礙,文殊菩薩智慧無礙,普賢菩薩大願無礙,大勢菩薩威德無礙,這些無礙的功德從哪裡來呢?你不要看不要住這個相,你只要無住就能得,你無住之心就能得,因無住生大無畏故,就能生力,所以這些菩薩能安慰我們的心,都因為無住之心

你有障礙一定有住,有住就要修忍,有住必然障礙重重

那我們這些凡夫找不到無住之忍呢?找不到受持金剛經的這個忍,沒有這個忍那怎麼辦呢?大家都降伏不了,我也降伏不了你,你也降伏不了我,我想降伏你,你想降伏我,如此糾纏交錯難捨難分的混亂散亂狀態如果你無住自然降伏;如果你真正無住的話不象空中無跡一樣,你騰然而過啊;如果你有你就障礙你有就有障礙人心中為什麼有障礙是因為有住,如果你沒有住哪有障礙呢?我們只要是障礙是有住,大家睡在房間里,好好想一想,只要你有就有障礙,有障礙是有住;大家想一想,我們心中有沒有障礙?哪我們怎麼辦呢?一個方面通過忍耐六度六度波羅蜜不可思議的,通過慈悲喜舍六度波羅蜜的種種苦行,能夠降伏一下我們的妄心,通過般若力量達到一點無住,而進入六度;講阿彌陀佛亦如是;

總的來講,要想成佛要想真實的到西方極樂世界,要發無上的菩提心非要研究這個不可,非要懂得金剛經;所以若五百世持戒修福者,聞此經能生信心他能夠生出一些力量出來,不然我怎麼講都沒有用;我講是這樣講,大家平時行住坐卧還是沒有力量,那你就金剛經沒有緣了;跟第一義諦就沒有緣了,跟上品往生也絕緣了;這個是毫不客氣的;往生上輩往生,不是我們嘴巴上說說,心裡面想想的,完全要跟第一義諦相應,一定要跟第一義諦相應,一定要心行相印才可啊;

何謂一念通達因果?不住相布施其中的因果各何?

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應如是布施,就是與法相應,與果相應,與因相應,因果同時;如是布施:如是與實相相應故。……發菩提心是我們根本,如果菩提心沒有的話,什麼都不要談,發菩提心是個大願,他本身就是個大願。行布施心是大行,大喜;發菩提心為什麼是大願呢?因為發菩提心就是降伏其心在這個世間……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不住於相它是個因果同時的體,說因即果,說果即因;發菩提心,行布施不住於相,不住於相是什麼?就是行,行於布施代表相,相代表眾生,應無所住為佛,應無所住是覺性,是佛性,行於布施眾生,是相,相就是度眾生不離眾生成佛;成等正覺而自度眾生,你成佛了就是你自度,這裡面它有二相大智大悲,能施代表因,無執為果,因果同時,叫第一義諦;沒有執著這個應無所住,這無有執故,在能施裡面沒有執著,能施為大悲,沒有執著大智,他這個一念之間通達因果的,做一切事情而無執時,因果同時即是第一義諦;就全部是一個佛心了;佛心是絕對的,但是你一定要知道,這個就叫大同啊;大同一體;無執,你無有執著的妄心和能施的生滅心,無執妄心不建立,生滅的體就是無生的體,無生之體和這個生滅體,它是同時建立的;它不是分開來的;它是不二的,並在佛心裡面顯現出來的;就是說佛心一定是自利利他的,一定是自利利他的功德裡面顯現出來的;絕對不是說一個獨立生滅體,有一生滅可得也沒有另外一個無生可得

離開「度眾生之名,其實相是?度眾生果報嗎?

一般人認為要滅除生滅,另外有一無生可得;把這個度眾生的體好象就不要了;這個是錯誤的,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是要去十方世界眾生呢?你把生滅體斷掉了,就等於沒有大悲,沒有大悲等於沒有因,沒有因度眾生的體就沒有了;度眾生的體沒有了,那你的福德就沒有了;如果你沒有福德,就沒有智,沒有智身就沒有三十二相十種隨形好,沒有三十二相十種隨形好就沒有將來相續眾生的體,那將來眾生沒有辦法度了;所謂的度眾生,是修行獲得的這種果報,我們要悟到這個道理。不然就偏……所以這裡面,這句話有很深的意義在裡面,所以我們應該會到;如果你會不到的話,會失去很大的利益

我們行布施,現在我們都在這個生滅的體上面,執著生滅叫住,現在都是住體,我們現在安住住,關鍵就是住,行布施也是住,因為你沒有發真實菩提心呢?你這布施就是住啊,如果你沒有了解妄體啊,你這個能施也叫住啊,有住就有生死啊,生滅有住的話,就變成妄了;生滅本來是無住,哪你在這個世界看到我們大家,生滅體就是無生,如果生滅無生是一體的話,一個是佛心一個是佛身,佛身者大悲心是,佛心他是無相的,佛身與佛心也就是象極樂世界平等大地虛空樓閣;都是從第一義諦裡面顯現出來的;現二相,所謂二相就是無生體,生滅體,二者是一不是二;你有生滅的體可滅,有無生的體可得就證明你有妄執,有妄執就有住,有住就有妄執;你有大智之得,有生滅之滅,那麼說你就有妄的立,有妄立就有生死大智生滅體是一,那你就跟他大同,你自己和佛身就無二你自己一下子就寂滅了,和佛陀同為一體了;跟法界同為一體了,跟眾生生滅同為一體了,所以呢我相就不會建立,這個意識裡面比如以生滅無生,以無生生滅;就是說你現在想到無生的時候,是以生滅體來想的;生滅體立無生生滅的體你現在在想我是無生體,如果沒有生滅的體,你怎麼會想無生呢?因為有生滅體,我要成佛道,要成無生體,依無生生滅我們現在生滅從哪裡出來呢?是從佛心裡面出來的,如果沒有無生體,就是說沒有果哪有因呢?沒有因哪有果呢?所以你站在哪個地方,我們的生滅從哪裡來呢?從無生中生;所以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有的大千世界是從心裡面顯現出來的,每個人心中都顯現出來這個世界,原來世界的顯現就是我們的心,這個心就是無生心;因為無生故,才有眾等生滅生滅如幻,生滅就是無生無生就是生滅它是一體的,證明我現在無生的時候,都是通過生滅無生的;但是呢,因為有無生故,才有我心在想這個生滅生滅無生是不二的;也就說我們現在的生滅無生是不二的,全部是一個佛心

一行一相的關係?一行三昧與一相三昧

如果你了解這個體的話,你不斷的靜下來,進入一行三昧,一行,一相,你就會正受,什麼叫一相呢?一行就是無生體,什麼叫一相呢?就是生滅體,生滅是一相,不是二相,生和滅就是無生體,一相就是佛相,一相體就是大悲體,能施之體;能施即大悲;我們心中本來顯現的諸法如果你悟了,明了了:這一切法無非我們能施而已,這是能,這是行,能是來自於我們的心,行是來自於我們發菩提心裡面出來的,是我們發心的行六度波羅蜜,是利益眾生的行,能施是我們心裡面本來的顯現,因為無執,妄心已斷,就是我們的佛心,我們無生裡面能行施諸法;我們無始以來呢,老是執著於妄心了,因為你這個無執不顯現,你能施就變成了妄執了,大悲就不會顯現出來;大悲變成情,有智就有悲,有智慧就有悲心,沒有智慧他就沒有悲心,所以呢一相即一行,一行即一相,象釋迦牟尼佛叫一相,象達摩大師叫一行,他面壁為一行,一相是吃飯穿衣睡覺,金剛經叫一相;我們現在都叫一相,行住坐卧都叫一相,一相佛法就是這樣的,一行就在定中,一行一相,一行是無執故,是跟智相應;一行跟一相能不能離開呢?一行跟一相是互不相離,因為它是一不是二,如果一相離一行,就叫分別相了;一行離開一相就迷了,妄見了如果你開了它就是妄,一相離開一行就是分別;一行一相互互相應的,現在我們的相已經現前了,我們現在看到大眾生滅相,我們要的是一行,一行就是唯心,一切唯心造,你要知道這個道理了……

過去大家看過六祖大師觀點,我們這些眾生往往二邊不執,行中道行,住空說相,住有說無住;我們眾生老是住在空裡面,我們不是偏在空這邊去了,就是偏到有哪邊去了,不執有則執空,所以佛陀在你住在空的時候,他就說有;在你住在有的時候,他就說空;他不隨順你的,因為眾生有執他有住啊,佛不會給你住的,象你行功德,種種苦行啊,他就偏偏說空,行於布施,不住於相;其實也帶有這個意思;我們住空,他就說行布施六度,種種波羅蜜如果你執著六度波羅蜜了,他就說應該無住,不應執著;所以呢說有說空,二邊不執,實相相應故;最後是個什麼樣的狀態呢?無住又不離相,即是菩提心自利利他;如果你真自利體裡面,利他的功德生出來了;到最後面還是個利他的功德最重要的。我們發大勇猛之心,達到清凈自在的……

釋迦牟尼佛成佛是如何成的?他離開空見,離開有見,空有不住的情況下,在空裡面不住有,在有裡面不住空;不會偏個空也不會偏個有,這個叫無住;大家要緊緊記住,不是說我也不住了,空也不住了,意思說我什麼都不住了,它是有裡面不住空,空裡面不住有,並不是說也不住了,空也不住了;一般人認為空有不住了,很了不起,其實是錯誤的,空裡面不住有,有裡面不住空,才會相融;如果你要空有不住的話,另外一個獨立東西來了,這個東西一定還是個妄見;為什麼呢?要不就是空要不就是有,空者是無生體,無生體就是有生滅體,那麼說你不能離開現在當下,因為只有這樣說才能夠活在當下啊,這個當下體不是空就是有如果你開了這個空離開了這個有,無生就不起了,生滅就不起了,生滅眾生相,空是佛相,佛跟眾生,還有我覺悟的一念心,三無差別。如果你要是把這個空舍掉了,有也舍掉了,就變成斷見了,斷見一生就麻煩了,佛也不成了眾生也不度了,哪你將來是什麼果報呢?就是妄見;墮大阿鼻地獄

什麼呢?一切諸佛被你殺掉了,一切眾生也被你殺掉了,這個地方成就的不是一切智,成就的是一個斷見。所以是空不住有,有不住空,看看六祖壇經36對就知道了。裡面說有即空,說上即下的,……是相對而言,你象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呢?西方極樂世界是偏空的,因為偏空故,說西方極樂世界在此世界說有故,就說不住;彼世界生,往而無住嗎,生而無生嗎,西方極樂世界誰看見了他是建立一個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庄嚴他是讓你空裡面建立個有,所以建立西方極樂世界在這個有裡面他又不叫你執著,不住就是叫你不要執著他;也是一種中道思想事實上是「暗合於道」。佛陀這樣子有什麼好處呢?能利益無量眾生。說空無眾生可度,利益一切眾生進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令眾生滅度的這個體不會失去的;盡未來際不會失去的;哪從我們修行過程中,象釋迦牟尼佛這樣,釋迦牟尼佛生生世世都在娑婆世界眾生,只要娑婆世界眾生未盡,他永遠不會離開;但是他又無住,度無盡的眾生如果你以為無眾生可度就不度眾生了那就錯了你就必須要以無住之心建立一個廣度眾生的「果報」出來;如果你要是沒有無之心你真的舍掉眾生不度了,在你心中不理不踩眾生了,這種觀點生出來了,你的悲心就會去了,所以佛陀的悲心與佛陀智慧不應該有所障礙

布施本身就是利他,幹什麼呢?欲令眾生進入無餘涅槃,欲令眾生----入無餘涅槃布施起什麼作用?是利他,是六度波羅蜜,不住生死,不入涅槃;叫無餘;不離生死又不生死,但是也不涅槃裡面去,沒有涅槃可得,沒有生死可立;生死掉了涅槃也不入,不離生死而立,這個就是菩薩菩薩叫無餘涅槃,欲令眾生布施的這種功德,就是進入無餘涅槃,真正的想進入到無餘涅槃,就是一個應無所住的心;應無所住本身具足二相,應無所住就是無眾生可度,無佛可成;為什麼這句話這個意思呢?應無所住佛心又是眾生的心;眾生的相是諸佛之體,諸佛之體是眾生之相只要你應無所住,於一切法應無所住,度眾生已經度盡,佛已經自成;這一念之間,你在利他的那一剎那,利他,欲令眾生進入無餘涅槃要讓所有的一切眾生進入無餘涅槃,怎麼樣讓所有的一切眾生進入無餘涅槃呢?只有無住,只有無住心;

何謂廣大之心?廣大之心三界心與無住之心關係?廣大之心修行中的位置及修行意義?無住是因還是果呢?

無住心是什麼心呢?就是廣心,很廣很廣的心,廣大之心;一切眾生為廣大之心,就是十方世界廣大之心你把你的心用到一切世界裡邊,欲令眾生進入無餘涅槃,廣大之心就是令一切眾生進入無餘涅槃利益一切眾生進入無餘涅槃也就是說無住心,如果你你的心到一切眾生心中,無住心才能進入廣大之心,有住哪能廣大呢?因為佛陀進入廣大之心是以無住而成就的,如果你有住,一定不能成就。有住心就會狹小,有住就有妄見,有住就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有住就有相,有相就有生死,有生死就有六道就有三界三界一立,你的心不管在哪個界裡面,都不會廣大;而無住的力量,令我們的心離開三界,離開三界就是佛心佛心建立廣大之心就建立,一廣大了自利利他即當圓滿;十方諸佛十方菩薩都在修無住之心你有一念無住之心都是不可思議的,無住就是佛心,無住就是廣大之心,無住就是果德,無住就是將來果報,是究竟遍法界果報,一念無住你將來就遍法界,如果你有住,一切免談。不管做什麼事情,只要你有住,就不能遍法界;無住就是遍法界;所以華嚴境界----無住體;無住就是真心真心本來遍法界的,你一旦無住了,一念就遍法界了;

功德迴向的密意?

所以呢為什麼做功德迴向法界裡面去呢?這個叫做無住心;也叫做遍法界心,這個心就是真心如果你執著了,你有我執在哪個地方就不對了。我們這裡邊要把我們的心跟我所做的體要表裡如一,不能夠獨立一個我執獨立一個我出來,因為我執出來以後呢?假使我持戒,比如我出家我不執著出家,但是我出家了,這個出家叫相,但是我不執著出家,你說我出家了嗎?我說不是的,我沒有出家;但是我現的是出家相;我不離出家,但是我無執故;如是我出家功德就不可思議,因為我無住故,無相故,那我出家功德將來不可思議的,大家想一想就是這麼簡單,當下,一般人認為出家幹什麼?出家是有目的的,我出家是為了成佛,哪就麻煩了,就有住了,我出家是為了眾生,還是有住了,出家就是出家,我出家本體就是無住的,我無心,無住,無念,那就大了,這個果報是什麼樣的呢?這個果報無住之心佛心,無住之相是報身相,無住之用妙用,你無住了,將來果報也是不可思議的,廣大之妙德;你無住這個相也不可思議那是報身庄嚴,三十二相十種隨形好,究竟相你可以遍滿十方,你可以剎那時間到十方世界去,無住之心清凈法身;大家想一想,我出家我沒有出家,我沒有出家但是我出家了,一般人說出家在家都一樣,所以我不出家就在家,這種觀點就是錯誤的。

文殊菩薩說:來即是不來,不來即是來,所以我來了。為什麼「所以我來了」不是「我不來」?

我不執著就象哪個文殊菩薩維摩詰居士說:我來了就是不來,不來就是來,所以我來了他不說我不來;他說不來他住在法裡面,住在涅槃的體裡面了,就沒有說我來與不來的這句話了,他住在法性裡面就不會再來了;他說我來了,是眾生相眾生相他是圓滿相,文殊菩薩智慧遍滿十方,他是圓滿的;是故他此一相與法界都是相應的,你說文殊菩薩智慧多麼廣大啊,所以他講我來了這個體和不來的哪個體是同一的,但是我不來也是盡虛空法界的,我來了也是盡虛空法界的,所以我來了這麼一大東西,就是這麼一件事情他是遍滿十方的;可是智慧就是這麼廣大。所以我出家就是沒有出家,沒有出家就是出家了;所以我出家的這個體就是沒有出家的哪個究竟的無住體,所以無住即出家出家即無住;叫「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以在這個體裡面建立無住之體,色就是真實的,這個色將來果報就不可思議了。

現實中為何多數還是有念佛?其功德打了多少折扣?如何無求念佛

所以念佛不要求,為什麼呢?念南摩阿彌陀佛就是無住,無住之相念佛體是什麼呢?就是無住之相,無住是佛心,念阿彌陀是有相,有相即無相無相即有相,所以念南摩阿彌陀佛幹什麼呢?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能否往生全憑佛願嗎?「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嗎?欲生我國,乃至十念就是無住之心嗎,念南摩阿彌陀佛,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發菩提心故,十念就是究竟的覺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能不能往生是佛的事情,不要你管,十念是你的體,往生是佛的事;十念具足了就是當下的一個心啊,你當下念了你不斷的念哪個無住之體,以這個無住心來建立這個當下的體,你不要說我念南摩阿彌陀佛,我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天天在哪裡求啊求啊,不要你求!!!你有這個念就可以往生我要的是這個覺念,你能不能成佛還不是靠這個無住體嗎?你求生不是有住了嗎?有住不就去中品下品了嗎?你跟金剛經不相應嗎?你跟佛心不相應啊,可以看出一念當下的心很重要

無求做佛事功德

你在佛事你想想,做佛事就做佛事,不要有所求,這個福就很廣大,不但度你的父母還度天下的一切眾生;如果你有住「度父母啊度父母啊」,哪就完蛋了;你就以微弱之功德度你父母吧;最多一點點人天福報而已;如果你無相來做的話,那就不可思議了;做佛事就是要這樣做什麼都不要想,一切由佛來辦,你無住了,你當下了,這個佛事功德就非常的大;你上早晚殿也好,過堂也好,做一切事都是當下的心,當下無住就是當下的心,不要有所求,有求就有住,有求就有煩惱,有求就有執著,有求就有相,就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有了這些見哪不就是三界之中嗎?即是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邊地疑城啊;在我人道就講人天福報,在西方極樂世界就講邊地疑城;在密宗里講就是他國土,這個教法方便都不一樣;這個上面我們要開智慧都是要開智慧,一旦你智慧來了,在你無住的當下就對了,我出家就是出家,沒有為什麼,出家無住,無住就遍法界,知道我這一念的功德就不可思議了;這個時候你做功德就不可思議了;只要你無住的話,每一件功德都是周遍十方,我不是常常講嗎?一根草的功德只要你無住,都是周遍十方的;哪你在路上找一根草的功德都是充滿法喜啊,如果你有住的話,你怎麼做也是生滅啊,有住就有生死,有住就有相啊,有相就有妄啊,有妄就有生死啊,你有這個住就麻煩了;往往我們出家在家修佛學佛都是目的的,都是慾望的,都是所求的,有所求就變成生死,變成妄見,就是修了一輩子也沒有用;為什麼呢你在妄見裡面打圈圈啊,有幾個人從這裡面出來呢?這麼簡單一個問題,沒有幾個人真正的能夠看清。當下一覺悟,其實你覺悟不在年紀大小啊,看你的一念真心能否會於佛心會於無住妙德啊;一旦會到的時候,……我們眾生呢本來你已經開悟就可以了,安住當下一念,我知道了,澳,原來行六度波羅蜜無非是當下一念而已,當下這個體就遍法界心,當下體就是圓滿的心,當下體就是廣大的心,只要你無住就是廣大,只要你無住就遍法界

為什麼無住就遍法界呢?本來無住,本來遍法界啊;不是另外一個無住可得,本來的體就是遍法界的,相信我的身體法界故,是故你身就廣大,啊,這一個體就如此廣大;哪我無量的體不就無量的廣大嗎?你這個時候在這個佛心裡面多麼開心啊,多麼廣大啊,你在一切處都是廣大的心,難道我們對佛沒有信心嗎?這種信心超越你的心量了,你就扒著你苦吧,你看你無量的大悲心顯現出來了佛陀無量的廣大之心剎剎塵塵的廣大之心你的心想找佛,到處都能找得到,你想供養佛,無量無邊的佛都讓你供養了,剎那剎那的無邊無際,剎那剎那都是無住啊;這些無住體啊在你的心中啊,你來得及嗎?你來得及去找你煩惱嗎?你想找佛哪個地方找不到啊?你想找廣大之心哪個地方找不到啊?你吃飯穿衣睡覺到處都是廣大的體,到處都是無住的體,你走在地上,飛在天上,四周東南西北都是無住之體,我問你,你這個心被佛心給你包容了,重重無礙的心,就象菩薩戒裡面講的,重重無礙,持戒就是一切持戒布施就是一切布施忍辱就是一切忍辱;你一念忍辱跟遍法界所有的忍辱都相應,你一念布施跟所有法界布施都相應,你一念無住心,人家就是你,你就是人家,那是不二的,你這個時候,對佛陀升起這樣的信心,……

聞到金剛經,若被人輕賤,為人欺負,講你說你,你不要怕,你本墮地獄之罪,亦會消滅;你聞到金剛經這麼大的智慧體,還有人輕賤?說你不好,沒關係,人家說我不好是因為你本要墮地獄的,但你聞此金剛經此罪皆當消滅;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這一生中被別人罵,被別人說,就證明你的罪業很重,而且是下地獄的罪業很重;所以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懂得這個布施,懂得布施的這個用,令入無餘涅槃很重要,令入無餘涅槃與廣大無住之心都是相應的,無餘涅槃就是無住心,無住心就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利他心和廣大之心,為何和如何發起利他心?

如果你要沒有發起利他的心,無餘涅槃就不可能得,為什麼呢?沒有利他心,就沒有廣大之心啊;沒有廣大之心就沒有功德心啊;沒有功德心,那你一切功德不能顯現;沒有利他對他人不感興趣;不知道他人的功德廣大故;無住是自利利他的功德你看到別人都沒有一個廣大無住之體啊,你怎麼會……你出家也只是利益你自己啊,無住之體利他,常福今天煩惱,那麼說我生死,那我現在出家了,我有我執,那我無住體就可以了,我有求,我有慾望,有煩惱我就眾生;我要把這個眾生進入到無餘涅槃怎麼辦?我應該無住;只要我無住了,我出家當體煩惱就斷了;你對你無住體出家相的功德生起信心我這信心生出來了,就是佛心生來了我就度了,一切眾生就度了;所以我們度眾生應該以利他為根本。利他就自利,不能利他就不自利,因為十方世界……利他以後就是自利,二個人也是利他,利他就自利;如果你有一個不利他,你就完了;你想一想這個佛法不可思議的,你有一個不想利他的心,這個時候就完了,所以我們要恆常的生出利他的心,在任何地方都有一個利他:欲令眾生入無餘涅槃的心,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為什麼呢眾生色根一體啊,所謂色來講是菩薩來講的,你現在看到的這個色你認為這裡沒有眾生嗎?這裡面有無量的大菩薩看得到嗎?你不知道而已啊;

色根如何一體?

你現在看到色,你就在這裡面,你在色裡面呢?還是在這個肉體裡面呢?肉體有我嗎?色里有我嗎?你都找不到。哪我們現在的妄識擱哪裡生出來呢?是色裡面出來,還是根裡面出來呢?我們把這個無情有情分別得很清楚,我們要度眾生是度有情眾生,長著眼睛講話的叫有情,不會講話的不叫有情,哪你就不知道為什麼講色聲香味觸法呢?不講眼耳鼻舌身意呢?眼耳鼻舌身意與色聲香味觸法二者是一不是二,有情無情都是眾生,不管有情無情都要令他進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所以你涅槃時,色也就涅槃了;外面的色他也就涅槃了;外面的色很多菩薩住,菩薩跟色……他不用妄了用真了,這個都是佛體啊;令入無餘涅槃正好與佛心相應啊,是不是?所以你看到這個色你有分別心,你看眾生有分別心,情跟無情東西,我們都要令他進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所以遍一切有情無情,我們都要會上,不能偏執

不住於相在金剛經中的位置,不住於相是不是應無所住因果相對如何不同於因果同時?因果同時即是佛果嗎?

不住於相,這句話:不住於相跟應無所住他是相應的,一切法不住於相,這個所有的經典不管任何一法,不住於相這句話……相者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無所住和不住於相基本是差不多的;不住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任何一個法都是通的,整個金剛經就是講這個,不住於相。所有的每一句話都是如是;只要你不住於相,經就會貫通,所有法界一切事情只要你不住於相,就進入觀乃至成佛,一直到佛的究竟的境界,從因地一念信的一剎那,一直到你究竟成佛的一剎那,他都是貫通的;這個不住於相,就是上通於十方諸佛,中間他有十方菩薩,下會於十方眾生對於眾生迷來講,這個相會有因果,因為相是不住的,相本體是不住的,你不住於相是因為你明了了,所以你跟明了相應,跟道相應,不住這個體呢?是個實相,生滅無住啊,生滅無住是故有因果佛像破了,他叫無住體,無住他佛像就會破,如果有住,他佛像永遠打不破的;前天講了,如果是男人變成女人女人變成男人因果上講:做善得善,做惡得惡,為什麼有善惡呢?善惡無住,因為無住它就有善惡的變化,有變化代表它無住才會變化;有住它就不變化了 ;就象鍾在轉一樣,一點二點三點五點,事實上哪個地方講一點二點呢?鍾在動的時候,我們認為他在動,動的本體是無住之體啊,無住之體也就是沒有一個相立,但是我們認為一點二點三點就是住了;如果你有一天你在哪個鐘上面,比如粉筆在我手上,大家在看在轉是不是,在你眼睛裡面是轉,我問你手跟粉筆來講話,我是在轉還是不在轉呢?粉筆永遠說我在他手上,又如我們坐在火車上,到底是火車輪子在動還是火車在動呢?火車輪子啪啪啪的在轉,火車在動,我們坐這個宇宙飛船就知道了,你跟他同時走的時候,我們在地球上,別的星球看來地球在轉,我們現在感覺到動嗎?沒感覺到動,也就說你跟他同體的時候,他就不動了,就象水裡的波,我們感覺到水波在動,如果哪個水波你同時建立的時候,波的本體它是不動的,絕對的體是不動的,有生滅的體,它是無住體,但是呢我們眾生呢總是住在那個生滅上面,就是說,有波起有波滅,總認為時間一點兩點三點,有那個鍾在轉在住,有了住就有鍾相就顯現出來,就有妄見。一切本來是無住的,因為有見一點兩點,你心裡面就有一點兩點。所以在外面看到人家有善有惡,你心裡面就會善惡體,那你做善事就有善報,做惡事就有惡報,但是本來就沒有善報也沒惡報,因為因果本來就是空的。因為因果是相對而言,在第一義諦裡面就是一個佛性,但是呢我們妄執了,有因果存在,其實因果是同時的。我們的因果是相對的,其實因跟果是同時的,同時的時候你就佛果了。如果不同時,你就世俗的妄見。有妄見建立出來了,那個因果都是相續生死

這個不住於相,下會於十方六道輪迴眾生,中間會同於菩薩,往上會同於諸佛,所以呢,十方諸佛菩薩、乃至於十方眾生,都離不開無住。眾生是以無住而有住,菩薩是有住於生死涅槃、有佛可成、有眾生可度,佛陀是究竟圓滿的,最後通達於無餘涅槃而究竟滅度之。如果你把這句話搞懂了,明了了,整個金剛經都已經貫通了。

不住色等,應無所住,我們講應無所住,從不住心上面來講,是講法界的真實相,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這個都是三界,都是一個境。這個境都是因為有住之心而建立的,但是無住呢它就沒有了,無住之心建立在哪個地方呢?我們不可能無緣無故的跑出一個無住之心出來啊。無住之心不離色,不離聲香味觸法,所以佛陀就列出一個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為什麼講不住色,不講根呢,也不講識呢?因為色聲香味觸法跟眼的本性,眼性啊和這個識性本來沒有體,不但我們現在找不到,盡現在過去未來都沒有,就是說你現在找不到你的眼根在哪裡,你盡未來際都找不到你不知道根在什麼地方,根性本空,根都是空性的,識也是性空,了不可得的。為什麼呢?性空執著就是妄,是妄見。性空是什麼呢眼睛的性空是屬於聞性,聞性建立見,知見。眼性是空性的,如果你不了解這是空性,就變成知見。識也是性空的,如果你不了解它是性空,就變成妄,妄識,變成虛妄的體,妄見,妄想。所以知見和妄見,都是因為我們認為它存在,但是事實上你靜下來找你找不到你認為這個眼睛叫眼根啊,其實這個地方不叫眼根,根不在這個地方,所謂的眼根我們看不到。什麼叫性,性迷了,比如木頭叫做性,誰能凳子裡面找到木頭是什麼樣子的呢,木性,你把凳子打破找找木性,你怎麼找也找不到。所以我們說這個是眼,眼根,那把你的眼挖下來看看能不能找到根嘛,一個道理啊。眼根是性,它找不到的。如果你要在這裡找木頭,到最後面化為烏有了你還找不到,你把它燒了也找不出來。也就是說,它這裡沒有這個體,但是它有用。悟了的人呢,這叫空性,叫聞性。

聞性在哪裡呢?聞性是來自於我們礦裡面的金子啊。我們煩惱在哪裡來呢?我們煩惱就是知見。因為你要找這個眼睛產生妄見啊,你不知道那是聞性啊,所以妄見出來了,妄見就生煩惱你把你這知見給除掉了,就是你耳朵聽,能聽的這個自性就找出來了,那個聞性是不生不滅的。但是呢,你耳朵聽的這個體,能聽的這個心,就產生了一個知見出來。所以呢我們的眼屬於是自己的知見,認為它存在,事實上它不存在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