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這是一個校量。佛陀在這個經里已經校量過好幾次了,這個已經是第四次。第一次是令眾生初次生信,「以一大千世界七寶布施」,就是說你聞到般若而生信。首先我們業障很重,或者說我的狂心未了;第二內心的煩惱沒有伏住,心還不清凈,但是你相信金剛經,那功德也不可思議。猶如以一大千世界寶藏,能生信心,乃至一念生凈信者,就是對金剛經生出無我的信心,相信金剛經就是佛,佛就是金剛經,相信金剛經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金剛經。相信金剛經就是如來寶藏。只是我們無始以來習氣在障礙了我,但我相信這個體。所以雖然不能夠降伏,不能思維,但是此人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宣揚金剛經,或者是讀金剛經,或者印金剛經,這個功德都是承擔如來家業,就是真正的把如來的家業給與眾生。所以我們印經書,雖然你看不懂,但是印金剛經給別人,也是不可思議的。因為金剛經實在是我們自性的寶藏。金剛經就是十方如來之寶藏,十方菩薩之寶藏,十方眾生之寶藏,是全身舍利,是法身舍利,也是如來報身舍利,也是一切眾生自性之舍利,是我們的心。所以對金剛經不應該輕易的放棄。
第二次校量是開解,猶如無量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成就最上稀有之法。第三次開解,是以恆河沙的生命來布施,這是受持了、受用了。第四次最後一次就是這個地方,初日分以恆河沙等生命,中日分以恆河沙等生命,後日分以恆河沙等生命,就是早中晚,晚上睡著了我們就不能布施了。所以佛陀制定我們出家人晚上可以放逸。因為晚上睡覺睡著了,或者是造惡業,或者偷東西,佛陀是開許的。因為夢中我們沒辦法把握自己。其實晚上睡著了叫開禁,早上醒過來叫止禁,止禁就是精進修行的意思,開禁就是放逸。你晚上睡覺睡著了,你都不知道自己了,你怎麼造我也沒辦法了。但是一些祖師說,如果晚上做夢夢到不好的東西,我們應該第二天早上起來適當的在佛面前懺悔一下還是要好一點,但是千萬不要把這個罪當作是心中好像非常重一樣。就是你睡著了以後造的惡業,那出家多年的人都有的。有一個比丘出家了很多年了,夢見自己在商店裡偷東西。只要我們是凡夫,不可能做到那麼圓滿。初日分、中日分,是對於我們清醒的時候。為什麼要講三時呢?早中晚,其實早上要吃飯,中午要吃飯,晚上要吃飯,三時是對於我們貪來講的,我們不應該有貪心,我們吃飯就是貪心。就是叫我們在這個貪的體裡面起布施之心,布施就是不要貪,不貪就是舍的意思,就是無我之意。
我們所有的貪都在外面,唯有嘴巴貪在裡面。我們眼睛看到這個好看,那畢竟是在外面啊。但是我們嘴巴吃飯的貪是自己消受的貪,好吃的東西要多吃一點,並且還有物質在。所以人到死的時候,貪心特別的重,想吃東西。一般人死了以後墮餓鬼道就是貪,所以很多人到餓鬼道去了。很多佛的弟子死的時候想吃肉,並且想吃肥肉,還想吃鴨子、豬肉,惡業現前的時候,想吃這個東西,想吃那個東西,特別人老了以後想吃東西,貪心就生起來。就是男女在一塊,人到老了以後到一定的年齡對男女不是什麼很重視了,但是人的貪舍不掉。吃東西很奇怪的,人越老就越想吃。你像男女在一塊,越老是絕對不會想,但是這個嘴巴就不是。我父親得了癌症死的時候,他就是想吃東西,人的貪心基本上是來自於嘴巴。但是我們有時候控制不了自己,所以平時對因果要明了。你剋制自己都不是真實,就是我剋制自己不吃都是錯誤的,是你內心中實在是生起了厭惡之心。比如很漂亮很華麗的衣服,現在叫我出家人穿個華麗的衣服你還願意穿嗎?就不需要剋制了,你叫我穿也不會穿了,要生出這樣的心出來,我不需要剋制的,我就是不貪了。在這方面,那些貧窮的人肯定比那些富貴的人要強得多,但是富貴的人能出家的話,當然是不可思議的。但是對老百姓來講,很多東西敢舍的,老百姓的力量還是比較強的。你像我們是從小受苦過來的人,在這方面好像沒有什麼過高的要求。像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好像有很多的比丘就喜歡一個好缽啊、紫金缽,喜歡穿華麗的衣服,因為他們都是當時那些尊貴的婆羅門家裡出來的,出家以後對道有信心,但是他就除不掉那種愛美的習氣,所以看到好衣服還是喜歡,就跟人家比,這個衣服好不好啊。有人他父親供養他一個缽,就跟人家比。所以常常在一種好的環境中,有優點的地方也有缺點的地方。優點就是能夠捨去五欲,名啊、利啊、色啊,都可以放下來出家,那是不可思議的。但是對一個老百姓來講,從來沒有得到的那個東西,他一下子得到了,可能還放不下來了。但是老百姓要真正的發起修行的心,他苦修厲害啊,窮人苦修力量確實比那些嬌生慣養的人要強得多。所以我們拜九華山的時候,跟我一起拜九華山的都是窮人,都是挖地的農民,那些公子哥們根本就不會去拜的,反而不願意去修行。所以要適當的放下這個我執,適當的修一些苦行,放下你自己心中的嬌氣。這裡面恆河沙的生命,初日分、中日分,是講日。大千世界就代表大,這個日就是代表日日,就是你盡未來際天天都是這樣做,恆河沙的生命,就是盡未來際了用這個生命來布施,可看出是徹底了。無量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就是如果你聞到這個經典,聞到這個般若經,信心不逆,對般若經以此為實,以無住為心,發起決定的這種信心,心中深信,在內心能開解,然後實際的修行。這種心,其實說難也難,說易亦易,因為這前面講到忍辱的問題。釋迦牟尼佛五百世做忍辱仙人,身體被節節肢解不生瞋恨,都是因為跟般若相應。這裡面有二層之意,一個是代表著五百世常修忍辱、苦行;一個是通達於般若。你用盡未來際的恆河沙的生命無數劫的生命,一天用三次用恆河沙的生命來布施,這個就叫做難行道。我們用這樣的難行,還不如聞般若這一念。你聞到般若的修行,這一念相當於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盡未來際以恆河沙的生命來布施的功德,證明聞到這部般若經,就是你恆河沙的生命的布施而來。聞到這部經典的功德就有那麼大,所以大家對般若經應該生起無上的信心。你想一想,佛陀用恆河沙的生命來布施能得此般若來跟我們宣說。
信心不逆有三體。一個,釋迦牟尼佛如是信,如是觀察,如是信解,如是為他人說。能為他人說,能生信解,此人已經是不可思議了。此人已經具足了恆河沙的生命所得,你聞此般若經能受持讀誦為他人說,勝此功德。所以有人看到金剛經一直一直的拜啊,感受到般若經的甚深廣義,感受到就是你的法身,就是你的報身,就是你的化身。所謂化身就是我們生滅身,所謂報身就是無住庄嚴就是菩薩,菩薩在化身裡面,諸佛在菩薩報身裡面。法報化一體故,所以我只要在此世界無住,法報化都已經現前了,所以我不離此而立彼。輕而易舉的剎那時間,你不要盡未來捨去生命就能得此樂報,得此解脫。你不要盡未來際種種苦行,此一念就能得到解脫體,得到庄嚴體,得到清凈法身體。你會省很多的時間。
所以我們可以把自己的生命,很多的苦行,你可以把它暫時的放下來,然後以般若的心相應的那一剎那,可能會你成佛的時間很快啊。《華嚴經》也好、《法華經》也好,包括《妙法蓮華經》,你看常不輕菩薩,那麼多劫的忍辱修行,見人就拜,聞到法華經剎那時間就成佛了。所以我們對此要生起信心,但是你能夠生信的人,此人也是不可思議的功德,也是在無量劫前已經聞到般若信心不逆了,因為你過去聞到般若還沒有解,今天聞般若是在諸佛面前已經供養了無量諸佛了,所以今天得到這個解。也可以說我們聞到這個般若的時候,可能過去世已經失去了無數的生命,一心求之,一心求般若。我在外面不是寫了個偈子嗎:南無阿彌陀佛,願我獲得無上智;南無阿彌陀佛,願我具足無上大悲心;南無阿彌陀佛,願我具足無上清凈心;南無阿彌陀佛,願我獲得善知識;南無阿彌陀佛,願我懺悔一切業障,無始以來違背般若流轉生死,我要懺悔我一切業障;南無阿彌陀佛,願我生出大威德,我願聞般若生力,生智,生悲,生願;南無阿彌陀佛,願我發起無上菩提心,利益無量眾生,以般若而施之,以般若而說之,信而受持為他人說,這就是利益無量眾生。所以不是說你信了阿彌陀佛,念念就算了,是在這裡面會到般若之意。所以大家真正的研究《無量壽經》,一定跟般若是無二無別,把般若這個體要用到《無量壽經》裡面去,我真正的是有這個感受。
前面講「若復有人,遇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為什麼呢?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以恆河沙的生命布施,布施就是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布施就是利他,這種功德還是有住,有住則暗,有住就有為,有住就有虛,有虛有實,有實就是有住見,有實就是六道輪回、三界,用恆河沙等生命布施也是在三界之中了,叫有實。什麼叫有虛呢?就是了不可得,是虛妄的,是妄的體。太陽出來了什麼功德都沒有。所以用恆河沙的生命,那麼的辛苦,還不如聞般若真實一念獲得大光明藏。你想一想,你用那麼多的辛苦得來的功德,還不如到你聞到般若一剎那光明遍照,一旦遍照你過去的功德全部是妄了。就像你在紙上面畫了很多的月餅,然後放到倉庫裡面,遍滿三千大千世界,但是你以為是真的。後來人家一把火、一個太陽一照,你就知道,啊,原來我造了這麼多的月餅都是假的!你現在不知道都是紙畫的東西,但是你現在搞出來的東西全是假的,還不如聞般若的一念。在七菩提分抉擇裡面講,第一條抉擇就是選擇,選擇於正法就是佛法,放去邪法、有住之法。把所有的那些法都舍掉,不真實故,選擇般若。這個很重要!
所以我們平時講《無量壽經》還是《觀無量壽經》,大家可以觀察一下,跟般若相應故。所以你這一生中與般若相應,實在你一生修福,即使你把所有的盡未來的功德都空掉了,乃至於一輩子出家也好,生生世世的出家也好,你都不如一念聞般若之體。所以般若這個體非常重要,其福勝彼。為什麼呢?其福是真,那個福是假,當然是勝彼了!勝是對於真來講,彼是對於假來講,勝彼就是照破它,是假的,當然是真的比假的要強。信心不逆才有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他人解說,就是發心欲度眾生故;就是把這部經典紹隆佛種,開顯般若才是真正的紹隆佛種。現在人對般若不感興趣,乃至於沒有人講般若經,沒有人開顯般若。開顯般若就是開顯你自己的法身、報身跟化身,開顯你的真實處,開顯如來之體,開顯究竟成佛,開顯此世界的真實大悲心,令眾生真實解脫,這才是真正的大悲心。不能令眾生真實解脫,那你的大悲心是妄體,你就是知道了也不能令眾生解脫啊。假如說我告訴你們,持戒、忍辱、精進啊,你有住故,但是這都是妄體。一旦太陽出來了,全部照空掉了。只有令眾生跟般若相應故,才是真實體。唯有宣揚般若體,來為人解說,把這部經典告訴別人。我有一次在一個比丘尼道場,她們說:師父,你講的法非常好,我也知道是究竟意,但是現在眾生聽不懂,好像沒有用。我心裡想,如果你真正聽懂了,你一定會歡喜的。現在不是別人能不能聽得懂的問題,是我們自己能不能聽懂的問題。所以聞經典絕對不是為別人說,一定是為我們說。我現在說是為我自己說而已,我自己把這種心說出來,眾生能聽得懂。這個經典裡面四次校量裡面講得很清楚,聞到此般若的力量,思考般若的力量,和你去修般若的力量,證般若的力量,這裡面跟四相的功德都是不一樣的,這後面是證般若,信心不逆,其福勝彼。真的能夠會於心,於經體相應了,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我們為人解說,不管講任何經典都要跟般若相應。釋迦牟尼佛不管講的任何法,都會跟般若相應的。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以要言之,就是我講來講去的,就是告訴你這個經典有不可思議功德。不可思就是絕對的思,不可議就是絕對的議,就是超越思就是信德。超越你的議,不可議是言辭道斷的。言斷了,不能思的時候是絕對體,我的聲音不能思了。不能思不能議就是法身體,光明無量,壽命無量,叫做不可思議。不可思議不是口上說,任何經典講不可思議的時候,就是無量之意,無量就是平等之意。平等裡面具足三心,至誠心、深心和迴向發願心。至誠心就是直心,深心就是廣心,迴向發願心就是無生法忍心,就是眾生跟佛不二故叫迴向心。佛迴向到眾生那個地方,眾生在佛那個地方,互相在迴向,以果向因,以因向果,叫互為迴向。我們為什麼要迴向給佛的果位呢?本來是佛啊,當然迴向於佛了。佛為什麼要迴向眾生呢?因為眾生是佛,不迴向眾生回哪裡啊?所以,眾生是佛,佛是眾生,互為迴向,叫往彼,叫無生法忍。這個叫做無量,叫做至誠心、深心和迴向發願心,叫不可思議。至誠心就是當下心,不可思不可議,當下心裏面就是無住心,無住心則法界顯,這個法界叫平等心,法界叫深心。
什麼叫深心呢?就是一切德現前,就是光明遍照。不可稱量,稱是比的意思;量就是德的意思,不可以互相來對比,就是無對之意,不可以我們用思維來稱。我們思維讚歎佛,讚歎佛庄嚴,那個是用相對言辭來贊美佛,都是凡夫知見,以俗人的知見贊美佛。你聞到這個經典當然是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就是無住光,不可稱量是無相的意思,不可思議是無住之意,無住無相,無邊之光,無邊就是處處覺啊,無邊每個地方都是覺。如果你不住的話,法界無住,無住法界,報身跟法身,處處是你心,處處是我相,那不就叫無邊嗎?就是你看到任何一個東西,如果你在這個覺悟的體上面,無住的體上面,任何一個體都叫無邊光,無邊功德就是化身,化身就是我們一念覺,化身是在眾生這個地方。不可稱量是在報身那個地方,因為量是對於德來講。不可稱,就是不可思議的意思,不可思議就是無量光。此經典就是法身、報身、化身現前。不可稱量是指報身跟化身而言,不可思議心行處滅,就是法身,性體空寂。
「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大乘者,就是善護念,大乘就是菩薩;最上乘者就是善護囑,就是佛心。大乘、小乘、中乘,小乘跟中乘都是小乘知見,只為自己。什麼叫小乘呢?就是阿羅漢,依無住法修人我空,安住清凈體,叫小乘。中乘,萬法因緣生,萬法因緣滅,雖然在相上面,有相在,但是常住空體,他也認為無住即佛,他常常在無住的體上面但還是沒有破法空,還有一個法上面的修行。雖然能夠弘法,他弘的是中乘道,常住世間,修諸功德,像七地以下的菩薩,都不是大乘的;他沒有證到大乘,但是有大乘的信心,但是沒有發勇猛的大乘心,他會退,叫中乘人。大乘者,是為了利益眾生故,以無住之心利益無量眾生,以無住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住心行於布施,這叫做大乘心。以大乘心就是利益眾生,常在法上面接引無量的眾生,看到一切眾生都是無量的光明。度眾生無眾生可度,但是又能度無盡的眾生,所以在此世界看到所有的眾生都是光。
他從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一切戒不犯,忍辱圓滿,達到無生法忍,身心柔軟,慈悲喜舍都具足,忍辱具足。對於人來講,持戒、禪定也具足;布施捨我,沒有我了,以眾生為我;禪定具足,般若具足,像這樣的人叫大乘者。善護囑,就是護囑於般若經。為大乘者說,就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最上乘者說,就是把這個般若教給別人。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實知是人、實見是人,皆成就不可稱、不可量、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假設有人能受持,如來為發大乘者說,就是為發菩提心的人說,就是自利利他的人說。發最上乘者,就是能夠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像六祖大師,五祖選擇了六祖大師,因為一,六祖大師能發大乘心,在一小法里能修忍辱故,身上綁著腰石在那個地方摏米,能夠捨去自己的生命,但是心中非常清凈自在。他從廣州步行到黃梅,為求法故,這就是大乘。還有過去的很多的祖師,千辛萬苦,這都是大乘者,為了利益眾生故,修諸大乘之教法,覺得漢地的教法不圓滿,跑到西藏去取經,就為了取最上大乘之教法。如果把般若之義分布於天下,把般若經告訴別人,就是為最上乘者說,廣為人說,像這樣的人,叫做大乘者。小乘者,就是自私自利,只為自己著想,念念阿彌陀佛很清凈,不以無住之心,做大丈夫之事,不是荷擔如來家業。並不是說當家叫荷擔如來家業,也不是建寺廟,一定以般若會之於眾生,才能夠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以般若經來給與眾生,此人不叫荷擔如來家業,你擔也擔不到。有人想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太愚痴了,或者業障太重了,你煩惱重重;你嘴巴上面說,我要去荷擔如來的家業,其實你在背後馬上就退心了,你怎麼荷擔如來家業?像六祖大師信心不逆,那個心終始不退。雖然在獵人隊裡面但他充滿信心,在裡面現大丈夫相,常常勸那些人學佛,度化他們。在獵人隊裡面,他的心一點都不會驚動,仍然把金剛經會於心,在裡面去行持,以般若心來會於心。只有你把這個般若經告訴別人,才能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不是說就這部經典叫般若經典?那也不是。其實很多般若經,大般若經那麼多,《華嚴經》、《法華經》有沒有般若呢?也照樣有。《妙法蓮華經》三乘就是代表發大乘者,大顯小,小顯大。像須菩提他本來就是佛了,示現阿羅漢,就是以大現小。還有以小顯大,就像我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們現在就是以小顯大,我跟你講,我要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本來還是一個凡夫啊,但是我發這個心。以小顯大,以大顯小。像阿羅漢,有的你看是阿羅漢,其實是大菩薩再來,示現的小,也有示現大。不管他是示現大示現小,釋迦牟尼佛在《妙法蓮華經》裡面講,三乘者就是大和小的區別,有現大乘有現小乘,是對於眾生心來講。不現大小乘眾生怎麼度呢?因為眾生都有大中小乘,你像極樂世界還有三輩呢,有三輩就代表眾生根機不一樣,但是後面又講了,釋迦如來唯說第一乘、第一諦法,無二亦無三,其實沒有什麼三乘,只有一乘,一乘法叫無上乘,這個無上乘就是般若。
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裡面說十地菩薩,十地就是三賢,三賢就是十信,十信就是眾生。十信在哪裡呢?就是眾生的境界,每個眾生都有佛性,就是信位。三賢位,就是上會於佛,發菩提心成等正覺。十住就是佛之住,十行就是佛之行,十迴向就是佛之迴向,他有信的。十住位安住佛不動,就是阿羅漢體。發心斷除自己往昔以來的業、習氣,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遍法界故。有人持一心遍法界故,進入到法界眾生心中去,破我執到法界裡面去,叫三賢位。而三賢位都是依佛而住,沒有一個說他是佛,都是依毗盧遮那佛依本性而住。到十迴向就是八地菩薩了。到了八地菩薩的時候,佛陀勸請發願,就是超越眾生知見,進入佛的知見,以佛來勸請。佛陀勸請直接取力、取智,他本身功德圓滿,取力量,力就是相的意思。我有願必有相。假如說我手捏起來,願就是心,然後拳頭叫力啊。我沒有願,那不就捏不起來嗎?我心不發力,我心不發願,可以嗎?我心裏面沒有心的願,我手的力量就越弱,這個力就是九地菩薩,這個願叫八地菩薩,叫願波羅蜜、力波羅蜜,然後還要修後得智、根本智,叫智波羅蜜,利益一切眾生,還要會於眾生的心。看到這個眾生應該這樣度,那個眾生應該那樣度,要修妙觀察智。修四智是非常難修的,要入一切眾生藏,要入一切眾生平等智,要入一切眾生妙觀察智,眾生種種差別之相,眾生種種平等之相,眾生種種藏相。你的藏的種子要變成清凈的種子,把你的平等心要修出來,把你的妙觀察智,你以什麼心建立什麼樣的解脫,都要把它修出來。所以到了十地菩薩還有一段時間呢。但是都是依佛,到了八地菩薩就可以知道毗盧遮那佛了。毗盧遮那佛裡面有沒有地呢?什麼十地、十住、十迴向都不存在,毗盧遮那佛是獨立的,他沒有眾生,哪還有眾生呢?所以在毗盧遮那佛就是金剛體啊,沒有眾生可度,也沒有佛可成啊,他是法報化一體。所謂眾生生滅則如來有生有滅。如來滅是無生無滅,眾生滅還有六道輪回。你不要以為你死了就沒有了,還有六道輪回啊,所謂滅是一個假滅,其實還在六道輪回,那究竟六道輪回是滅還是不滅呢?其實沒有滅,原來眾生也是不生不滅的。眾生不生不滅,如來就不生不滅。好像如來也有生有滅。生滅是假,是我們的幻覺。其實眾生是不生不滅的。如果眾生有生有滅了,那死了不就沒有了?為什麼下輩子還有呢?證明眾生本來不生不滅,只是變化而已。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是你有變化而已,其實是不生不滅。善就是惡,惡就是善,就是一體。你做惡念就有惡相,你做善念就有善相,其實善惡是一體是變化而已。那一體是什麼?就是如來。所以佛跟如來不二故,眾生不生不滅如來就不生不滅,所以如來是從始到終都是不生不滅的。我們現在看到相好像有個相在,有個生滅在,如果沒有生沒有滅就沒有相。我們下輩子投胎的時候有沒有相下輩子投胎了呢?其實沒有一個什麼相下輩子投胎了的。因為都是我們的聞性。因為眾生執相有相,執身成精,執影成形,其實它只是一個影子而已,是你心中之影。你執著有影子代表如來有影子嗎?其實如來無影啊。沒有影是如來會,有影是眾生心執啊。所以你現在看到的都是如來無,沒有這個體的。如來無體則眾生無體,所以眾生沒有相,眾生沒有相如來就沒有相。為什麼要無住呢?因為眾生本來無相故。法身、報身、化身都是無相的,法報化就是一,在《華嚴經》就是毗盧遮那佛,在《妙法蓮華經》就是最上乘,在《無量壽經》裡面就是阿彌陀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哪有什麼你成佛不成佛?你的心是壽命無量,你的身體光明無量,哪有什麼我成佛呢?他已經究竟圓滿了。壽命無量成等正覺,光明無量眾生度盡,壽命是對法身來講,光明是對報身來講。究竟覺,你現在有一念心覺,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化身。你這一聲阿彌陀佛是你念是我念?你說我念,我在哪裡呢?現在過去未來心了不可得。你念的阿彌陀佛在哪裡呢?誰在念呢?沒有我,你干嗎要執著於我念呢?你念的那個阿彌陀佛的念是不存在的,全部的是一個大阿彌陀佛。所以從凈土法門,也是這種說法,所以我們要會到此意。所以不可稱,不可量,不可思議功德。如果把般若通達了,《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你隨口即來,你馬上就可以會到。說與不說,如果你能夠把般若通達了,你就是荷擔著如來的家業。如果你不能夠了解金剛經,你就不能夠荷擔如來的家業,那你肯定還在妄見,不能夠具足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的功德,不能夠顯現出來。南摩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