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content/2022/may/09fa2b763407c92d2409a893d488c228.jpg" />
漫漫人生路,需要願力、勇力、智力、忍力。《佛遺教經》中,佛陀教導弟子攝心離嗔:“當知嗔心,甚於猛火,常當防護,無令得入。”並說:“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
1、心底息嗔佛陀反覆叮囑:“若縱恚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劫功德賊,無過嗔恚。”嗔心最大的害處在於障礙自己的修行,所謂“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乃至“火燒功德林”。而要做到心底息嗔,須增智慧,“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智慧人也。”
2、口中無嗔古人雲:“贈人以言,重於珠玉;傷人以言,重於劍戟。”嗔恚令他人不愉快,引發矛盾、結下惡緣,往往在於口舌。針對凡夫多言的特性,佛陀特別關照:“亦當護口,勿出惡言。”即使未能從內心做到歡喜無嗔,也至少注意口下留情,口下留德。
3、行不生嗔經中說:“嗔恚之害,則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後世,人不喜見。”平日為人處事,不僅要注重自己忍辱離嗔,還應謹慎周到,防止令他人生嗔。這需要更多的慈悲與包容。
至於如何才能攝心離嗔,《普門品》曰:“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希望大家都能離嗔行忍,做真正有力量的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