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照法師:《楞嚴大義》修道之十七

楞嚴大義》修道之十七

什麼是無苦之樂?佛告訴我們,在現實人生當中,雖然一切都是苦的,都追求不到真正的快樂,但是在我們每一個人寶貴的生命當中,蘊含了三種無苦之樂三種沒有痛苦快樂。在現實人生當中,我們追求不到無苦之樂,但是在生命的本質上,我們看到了無苦之樂要去追求這個無苦之樂

三種什麼呢?就是戒定慧三學。第一種就是遵守規則。一個遵守規則的人他是懂得快樂的人,不遵守規則的人,是破壞快樂。這個規則包括:皈依三寶、要持戒修行人有修行人的規則,在家居士居士戒律夫妻相處有夫妻的規則,社會社會的公共道德國家國家法律,每一個團體有每一個團體的規章制度。要生存得開心,沒有痛苦,你在這裡生活,就要遵守這裡的規章制度,你在那裡生活,就要遵守那裡的規章制度

釋迦佛在制戒的時候,他是按照我們每個眾生如何契入心性的這個標准,「令僧歡喜」,這是第一條。結戒的《十句義》當中講到,遵守這個規則,就是讓我們能夠快樂生活,所以它是「令僧歡喜,令僧安住,令正法久住」,住在這裡安心。只有安心了,那麼正法才能夠流傳在世間

世俗的很多規則,佛也告訴我們要去遵守。特別是隨方毗尼,佛跟我們說啊,如果那個地方有很多風俗習慣,他們這些習慣是比較好習慣不傷大雅的,不是一些傷害生命健康習慣弟子去了那邊,也要遵守那些習慣佛陀說:「我的戒律裡面制定的一些小的戒律,如果到那個地方不適應的,你可以按照那個地方習慣來。」比如說佛制「但三衣」,就是五衣、七衣、祖衣三頂袈裟,但是到了多寒的國土,像西藏、青藏高原,雪山、雪域那麼寒冷的地方你說穿三件衣服,凍也把你凍死掉,那怎麼辦呢?你要遵守那裡的風俗習慣你就要穿上更多的衣服,所以我們漢地就製造了海青等衣服(百一物),裡面有穿起來。這就是佛陀智慧,他告訴我們,一個會遵守規則的人他是獲得了快樂的第一要素。

我們大家看一看,自稱為是個修行人,卻不遵守這裡的規則,不遵守大家共同的這種生活習慣,標新立異,搞個性,搞特殊化,這就是不認識戒學的精神。遵守規則是不會痛苦的,遵守國家法律不會痛苦,遵守戒律不會痛苦,沒有一人會因為遵守規則而痛苦。那有些人問了,現在這個社會要按照規則辦事,但是好像有時候是不能按規則辦事的,要找後門的,不找後門我這生意就賺不來了。其實真正能夠做大事的,他一定是按照規則。不按照規則,那麼大家就在痛苦當中。而這個痛苦呢,不是說你不按照規則就會快樂,實際上你走後門得到的這些利益將來也會失去,也保持不久。因為你所做這件事情,是破壞社會規則的。行賄、受賄的人,是破壞社會規則,是有罪過的。你不要說,「那是沒辦法啊,大家都這麼做,我也要這麼做」,你這樣做你就參與了犯罪的集團

社會公共的心理失調,心智——心理智慧,失調了、不正常、不健康了,你用這種不健康狀態繼續參與,你也心智功能失調。在一心智功能失調的社會,大家都會壓力很重,煩惱很多。像日本,表面上很發達,但是在世界自殺率最高的國家就是日本。為什麼自殺率會那麼高?因為那是一個功能失調的社會壓力才這麼高。社會發達,很發達的地方往往有很多不按規矩辦事的。表面上很發達,實際上人心惶惶,所以自殺才會那麼高,這是由於這些不遵守規則的人造成的後果。那些人的自殺,跟這些人都有關係的。

我們要想這一點:我寧可少得到一點,我遵守規則,那我就不會在這個世界參與到犯罪,或者說參與到社會功能失調的病態心理當中去。我們要把因果看清楚:我不能做這個事情,我生起煩惱,這不是我的錯,我遵守規則本身是不會錯的,是對方,他做錯了他不按照這個規則辦事,這就有因果的。就像你坐在那裡規矩,別人打你了,你手痛起來了你不能說,我遵守規則,所以你看我被打了事實上是對方不遵守規則才打了你,如果對方遵守規則,他就不打你,那麼你就不會痛了。所以遵守規則在本質上是沒有痛苦的,這是第一條。

二種無苦之樂就是穩定。我們國家領導人講:「穩定壓倒一切。」現在講和諧社會,就要身心穩定。其實,穩定是我們生命當中本質的快樂。我們不要以為穩定痛苦的,其實心散亂才是痛苦的。大家看看自己的心情情緒穩定家庭穩定事業穩定;學習穩定修行穩定、進步也穩定社會穩定國家穩定地球穩定穩定是沒有痛苦的。所以不會有人說:「我情緒穩定了,我很痛苦。」有沒有?不可能有情穩定人是痛苦的。只有你的情緒散亂了,亂來了才會痛苦佛法的戒學,是讓我穩定基礎——戒為定之基,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為持戒才有穩定

如何獲得穩定這是定學的內容。我們念一句佛號,有一句佛號穩定;誦一卷經,有誦一卷經的穩定。坐禪、止觀、經行,所有的一切法門都是讓我們先穩定,然後才開智慧穩定智慧基礎。一個修菩薩的人,他的眼光和要求可能是團體穩定,所以他一個人要東奔西跑,在那裡忙,但是他忙了,大家穩定了,他的心就更穩定了。表面上看,他這個人在那裡折騰得很多,實際上呢,大家穩定了,他的心就更穩定。我們看到一個國家領導人,國家穩定了,他的心就定了,他無論多忙,都是值得的。我們自己身心穩定了,身上的這些小的細胞也會穩定如果你身上細胞穩定了,在那裡激動、在那裡嗔恨、在那裡犯毒——貪嗔痴這三毒,時間久了,你的身體就會病,病毒就會出來,你的心就隨它轉了。所以身體不好的人,想入定也很難,因為身體很多細胞在搗亂。

我們要看到,穩定本身是快樂的。我們情緒不好的時候,感覺坐下來舒服,就坐一下,坐下來是快樂的;坐著腿痛了,不舒服了,心亂了,我們站起舒服了。你看站起來他的情緒穩定了。沒有飯吃的時候,肚子餓得不行了,不穩定了,三餐飯一吃進去,他心情舒服了,穩定了。所以穩定才是我們要追求的。我們追求的是本質的東西而不是表面的、外在的行為。情緒穩定團體穩定道場穩定這是整個佛法所要追求的結果。

追求定以後,第三個無苦之樂——真正的無苦之樂智慧。定雖然是無苦之樂,但是世間的定它是有限的。哪怕你停在那裡什麼妄想都沒有,停個八萬四千大劫,也就只是長壽——非想非非想處天,四禪八定的第八個定。那麼長時間在那裡,在定里他一點痛苦都沒有,但是定力有限,他會出定,一出定了心就動了,一動就亂了,一亂就墮落了。所以世間的定,包括無想定外道定也是如此,頑空也是如此。他一想到空,他就覺得身心安定、很舒服,但是這個空堅持不了多久,因為動力不夠,他所抓住的這個空,還是一個生滅法,還是一個空境,是一個相對的緣起法。所以抓住了六根、六塵、六識的生滅世界當中的定境,哪怕你不想——就是沒有妄想,停留在根上,還是生滅法。這種定對我們目前修行來說有一點用,就是可以讓心定下來,再開智慧。它不是究竟法,也就是說它可以讓你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痛苦,但是如果你執著在這個上面,最終的結果還是會痛苦,它不是真正的究竟定。

大佛頂首楞嚴」,這個楞嚴大定才是真正的穩定。沒有出定,也沒有入定,是不動搖的定——出定也不動搖,入定也不動搖。坐在那裡不動的時候,我們知道我們的心性現在起定的作用;你從定里出來,心裡在想東西了,是在起到想東西作用心性大定是沒有出定,沒有入定,這是我們生命上最本質的快樂它是一點痛苦都不會有,我們要追求這種定。生命的本質是這麼穩定,而我們大家平常卻無緣面對,沒有能力去認識它,這是非常可惜的一點。

那麼定了以後,就是智慧了。因定發慧,因為定下來,你的智慧慢慢地顯現出來。定和慧就像是燈和光,我們點一盞蠟燭燈,如果有風吹來,蠟燭燈搖晃著,旁邊的情景都看不清楚散亂的人,他的智慧也是七零八落的。一般人的智慧是非常的片面,今天想到這個,覺得這個有理,明天想到那個,覺得那個有理,你的理永遠在變化的。就像我們小時候慢慢長大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看了一本書,我們有體會了,以前的觀念又被推翻了;就像科學的發展一樣,我們認識到了一個觀念了,提高一個觀念了,把前面的觀念又消除掉,把前面的看法又給矯正過來。

這顆心沒有安定,所產生的一切智慧都是動搖的,都是零碎的,不是整體的智慧也可能你待人接物智慧,但是你自己修行用功就沒智慧了;也可能你打坐的時候有智慧,你待人接物的時候就沒智慧了;也可能你對親人還有智慧,你對仇人就沒有智慧了;也可能你對一般的人還有智慧,但是對你情感很重的人,你又沒有智慧了。所以凡夫智慧它是沒有穩定的。搖晃的燈光,它照別的景物,照出來都不是正常的。那我們要追求穩定,使這盞蠟燭燈成為一個無風的燈。沒有風吹來,燈柱靜靜地在那裡照著。就像電燈一樣,你看電燈的光一照,那就很清楚了。因為電燈,它是沒有風可以吹得動它的。

我們的楞嚴大定就像電燈,什麼風都吹不動,「八風吹不動」。在自己的心中,感受這種無風的燈,看到自己的心像沒有風的燈一樣,點在那裡沒有動搖,這個時候它照著外面就是智慧了。所以無風的燈是定,燈照到萬物才是智慧智慧才是認識事物真相能力,這個能力我們大家都有,但是被我們強烈的執著給支離破碎了。如果我們沒有任何執著,那麼智慧還會現前,當這種智慧現前,一切生滅煩惱到你面前,你看得比誰都清楚。它來了,是什麼樣子你就知道了

有時候,大人看到小孩子從外面跑回來,講我怎麼樣怎麼樣了,他要是撒謊,大人一看就看得出來。有經驗的人一看就能看得出來,因為你心比他定,就能看到了。如果你心的智慧光明的,這個人在撒謊還是在說真話,到你面前,他的話還沒講,你就能看得出來,這就是智慧。所以煩惱事情要來了,會讓你煩惱的,你一看,這因緣如此,也不煩惱生老病死要現在你的面前了,你一看,自有前因,已經定好了閻羅王的信已經早就在我口袋裡了,一看,對上了,他就不煩惱也不痛苦了。所以有智慧人是不會痛苦的,無論遇到快樂,還是遇到生老病死也不會有任何痛苦。因為有智慧,他把這些前因後果、生滅現象,以及心理的活動狀況早就看得清清楚楚了,看不清楚人是智慧不夠。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