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照法師:《楞嚴大義》修道之十六

楞嚴大義》修道之十六

我們在現實人生當中,在座很多居士,可能或多或少會有人覺得,學佛了以後變得消極了,以前很積極的。有很多人問我學佛修行是不是很消極?我告訴他,在某一個角度來說,確實是消極的,但是消極是有原因的,是有道理的。世俗上的教育,我們從小開始,每天都要接收很多的信息,從小父母親告訴我們,你應該如何如何,你要獲得什麼樣什麼樣,成績考試分數越多越好,財富越多越好,長相也要漂亮越好:什麼東西都要越多越好。世俗的教育它所謂的「積極」,就是增長越快就是越好,獲得的資源越多就是越好。它是向外馳求,追求外在物質來增加它的份量這是一種世俗的、向外馳求的道路。而這個世間,我們眼睛向外去看一看,如果你向外追求的,沒有一事情不是痛苦的,所求來的所有一切,無論是快樂的還是痛苦的,它的本質上全部歸於痛苦

現實生活當中,沒有一件是快樂的。如果這一觀念沒有生起來,那麼我們對於五欲六塵根本放不下。向外馳求,忘失了自己的心性妙用,所以是痛苦。這個暫且不說,就是按世俗觀念,我們去分析這個現實人生,無論是財色名食睡這五欲,還是色身香味觸法這六塵,只要向外去求得快樂感覺,它的本質也是痛苦佛經裡面講三苦:苦苦,就是痛苦本身是痛苦的;行苦,就是不苦不樂的感覺也是痛苦的;壞苦,就是快樂感覺也是痛苦的。苦的、快樂的、不苦不樂的,歸根結底都是痛苦,所以我們在現實人生當中,根本求不到真正的快樂

有些人會說,我追求的快樂,那個感覺真實了,怎麼可能是痛苦的?我們肚子餓的時候吃飯,有飯吃,有好吃的東西,我們覺得很快樂;寒冷的時候,有衣服穿,我們覺得很快樂;走路很累的時候,我們坐下來休息,覺得很快樂。而事實上呢,吃飯、穿衣服、坐下來,這三件事情的本質上還是痛苦的。肚子餓的時候吃飯是快樂的,但是如果說吃飯這件事情它的本質是快樂的,那麼我吃飽了以後還繼續吃,一直吃到吃不下還要吃,它的痛苦馬上就顯示出來了,所以吃飯這件事它是痛苦的。如果本質是快樂的,那我們增加越多,應該越快樂,但它增加得多了,痛苦來了。冬天冷的時候,穿衣服快樂的,夏天如果衣服再穿上,不是神經也要把你給熱死,還是痛苦的。我們坐下來的時候,因為走路累了,坐下來你覺得快樂,可是坐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再坐下去,恐怕很多人就要開始叫苦了,所以坐下來這件事情本身是痛苦的,不是快樂的。那我們說坐下來是痛苦的,站起來走應該是快樂的,其實站起來走也是痛苦的,你如果一直走下去,不要說走三天,你就走一天,你就叫苦連天了。

世間快樂並不是真正的快樂,只是對痛苦的一種緩解。沒有錢的人痛苦了,有一點錢他很快樂,當他真掙了有一百個億了,恐怕這個錢對他來就不是什麼快樂,再多一百、多兩百,多一個億、兩個億就沒有快樂,但他如果少十個億,他可能就跳樓了。世間的任何一樣事情都是如此,包括情感。一個人感覺自己很孤單的時候,總想需要找個依靠,找個人聊聊天、談談話,如果這個談話、這個聊天能成為快樂,那你永遠都談下去,可是很多人並不是這樣。情感會造成一種依賴。情感的依賴,大部都是到死亡的時候才現前的,叫愛別離苦。這個世界的本質,讓我們覺得情感快樂的、親情快樂的、友情是快樂的。親情和友情,在你痛苦需要幫助的時候,它能夠緩解你的痛苦,幫助你,但是有情感的人他會意識地以為這個情感會一直持續下去。愛情,以為永遠不會分開,親情父母親,也以為不會分開,而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分開。每個人在死亡的時候,都是隨著不同的業,「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

所以任何情感、任何快樂在這世間沒有永恆的,只有無常才是真實的相狀。我們要知道,世間所要追求的一切快樂,它的本質只有痛苦世間一切,除了死亡沒有欺騙我們以外,其它的一切都是欺騙我們,都在欺騙我們——我們誤以為不會死,誤以為能活八十歲。死亡是沒有欺騙我們的,最早來到這個世界,我們就應該知道我們會死;但是往往在生活當中,我們就忽略了死亡的到來,卻去追求情感、追求財色、追求名利、追求感官上的一些享受,認為去追求這些,我們才是積極的,才是光宗耀祖。

有一個人,他在死亡的時候,閻羅王派黑白二無常來,要把他抓走,他還得很冤枉:「我還有很多事情沒做,你來抓我,怎麼不給我一通知?」

閻羅王說:「我已經給你寫過七封信了,都告訴你,你要來了,你一直不當回事。」

他說:「我沒收到啊!」

你怎麼會沒收到呢?第一封信,你生下來的時候,我就放在你口袋裡給你帶來了,你一生下來,大家都知道會死的。」

你們看看口袋裡有沒有這封信啊,有沒有收到?

「後來慢慢長大了,你眼睛開始模糊了,看不清楚了,這是給你的第二封信。你的機器快壞掉了,你不當回事

再過一段時間,你耳朵也聾了,聽不清楚了,這是給你的第三封信。再後來,你牙齒也掉了,我給你寫的第四封信。再後來,你的腳走路走不動了,要拿拐杖了,這是給你的第五封信。

再後來,你很記憶模糊掉了,沒有年輕人記憶好了,開始衰退,這是給你的第六封信。

「到最後你躺下了,這個時候給你第七封信了。」閰羅王說,「你看,這七封信清清楚楚,都寫著你離死亡不遠了,可是你不知道。」

我們通常的人對於死亡沒有警覺。你所謂的「積極」的追求,永遠都沒有停止的時候,不會使我們從本質上感到快樂,即便是快樂,也只是相對的快樂。賺了一千萬的人,他覺得今年賺了兩千萬快樂了,如果今年賺了十萬,他覺得簡直是丟死人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世間慾望凡夫慾望啊,「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慾望是不能填滿我們的心靈的。

告訴我們,你這一生的生命是非常寶貴的。在六道輪迴當中,天人享受快樂,三惡道接受痛苦,唯獨人有一快樂、一半痛苦,而且是痛苦快樂多。人是在六道當中是最聰明、最有智慧動物,因為他知道痛苦,知道快樂,還知道離苦得樂。知道追求快樂、捨棄痛苦這是他的智慧是他最難得的生命狀態。有了這樣的一個生命狀態以後,應該去追求真正的快樂,捨棄一切痛苦。最寶貴的生命你擁有了,可是擁有生命的同時,又伴隨著這么多的痛苦,這些本質上都是痛苦的。如果你把寶貴的生命這一生都投入到痛苦上面,投入到本質上是痛苦的這些世間法上面,你劃不來,不值得,不應該這樣去追求。

對這些世間所謂的快樂,我們要採取什麼態度佛法告訴我們要「適可而止」,你不能把全部身心投入到追求這些「財色名食睡」上面。但是我們是一個凡夫,又必須要有「財色名食睡」——你要注意你的色身,注意你的經濟,也注意你的飲食結構,注意你的健康……怎麼樣才算健康生活呢?就是適可而止。你不要覺得,坐在這快樂,你一天到晚就想坐,其實你要適可而止。坐在這快樂的時候,你就在這里;坐在這里差不多要痛苦了,你就站起來。沒有錢,沒有飯吃的時候,我們就要先去吃飯,需要養飽自己;養好了以後,你就不能再追求養你的這些東西,而是要把你的生命放到追求無苦之樂上面。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