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法師:《大乘學佛入門百問》之一

大乘學佛入門百問》

「您好!我想了解一下大乘佛教,能否請您用最平常語言,來回答我的問題,做一次平等的交流呢?」

「完全可以,請問。」

1、「佛是什麼?」

答:「首先,佛陀是一位覺悟者;其次,佛就是每一位眾生都共有的本來覺性。當你覺悟了自己本有的覺性,你就是佛,而不需要到別處去尋找。」

 

2、「覺悟是什麼意思?」

答:「就是明白,從本質上明白,不需要藉助於思考,在每個當下都明白。明白了覺性的平等與普遍,明白了一切事物都是覺性的顯相,都並非實有,所以,都不會成為障礙煩惱。因此,覺悟就意味著解脫。」

 

3、「覺性是什麼樣子它就是心嗎?」

答:「它沒有形相,卻自然明白。它就是您問我的那個心,就是您聽我說話的那個明明白白。請注意,是不需要進行思索,就明白的那個東西。說它是心可以,但絕不是思維念頭,覺性是超越念頭的心的本來。覺性,也就是我將來成佛法身。」

 

4、「這樣說來,我們每一個人都和釋迦牟尼佛是平等的啦?那為什麼佛教徒又要禮拜佛像呢?這不成了迷信似的偶像崇拜嗎?」

答:「毫無疑問,一切眾生都和佛陀平等的。不僅僅是釋迦牟尼佛,從本質上來說,我們和所有的佛、菩薩羅漢平等差別

然而,本性平等,並不會影響現象差別這就如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並不影響整個社會職位與分工的差別。乃至於人性平等,並不影響每個人相貌、才華與能力差別。其實,所有這些差別,恰恰是平等的體現,體現了因果平等每個人的因和緣不同,所以結果就不同。

弟子們發自內心禮拜佛像,並不是偶像崇拜,而是表達了對於老師的崇敬之心。同時,通過這種方式,來消除自以為是的狂妄傲慢之心——對於任何形式的學習來說,不除去內心狂妄傲慢,都將會是一種無法逾越的障礙學佛更是如此。

弟子們拜佛就如同人們向已經去世的,長輩照片鞠躬、致敬一樣,怎麼能說是一種偶像崇拜呢!」

 

5、「什麼是佛法?」

答:「佛法就是佛陀覺悟以後,以平等慈悲心,為眾生義務講說的,所有覺悟教法的總稱。其中包含了修行覺悟方法,包含了覺悟解脫境界,也包含了一切世間輪迴因果業報,煩惱習氣,等等。概括說來,一切世間法和一切出世間法,統稱為佛法。」

 

6、「法是什麼意思?法界呢?」

答:「廣義來說,法,就是一切存在,一切有自己特性東西,都叫做法,甚至包括虛空幻想,等等。狹義來說,法也可以特指『方法』和『教義』。

所謂法界,就是一切法的總和,包括一切心法(心靈心念)和一切色法(物質)。因此,法界,就是整個世界,包括心靈世界物質世界。」

 

7、「佛陀既然是以慈悲心,義務眾生說法的,為什麼還要接受信眾供養呢?甚至,佛經當中還時常提倡要供養三寶呢?」

答:「佛陀慈悲心為眾生說法,也以慈悲心接受眾生供養。這其中的深意在於,佛陀接受信眾誠心供養,極大地增長了信眾善根和佛緣,非常有利於信眾修行解脫。實際上,佛陀根本不需要什麼供養佛陀自在於一切法,對於色身、飲食、衣物、房屋等等,早已超越,可有可無。

義務是說心中無所貪愛,不求回報。並不是說,要拒絕一切回報。

佛在經中,時常提倡信眾虔誠供養佛、法、僧三寶,這仍然是佛陀無窮無盡慈悲的體現。佛寶就是覺性之寶法寶就是正法之寶,僧寶就是清凈解脫榜樣之寶。只要三寶還在人間就會有無數的眾生受益。

佛陀發現對於廣大信眾來說,深入學修佛法相當困難,除非,他們能夠以虔誠供養恭敬三寶才會自然法相應。這就好像世間的人們學習某種技藝,如果對於老師恭敬而有信心,又能夠進行供養的話,就會比較容易得到老師真傳

另外,佛、法、僧三寶的住世,更加有賴於僧寶。如果僧寶沒有了,傳承佛法的人也就沒有了,佛教也就隨之消失了。而僧人奉行佛陀所制定的戒律,專門持戒修行佛法,本來不應當從事生產勞動而謀生,尤其不應當經商牟利,這在《佛遺教經》等很多經文戒律當中都說得很清楚。那麼,僧人生活什麼呢?依據佛陀的囑托,僧人生活應當依靠信眾供養

由於在中國的習俗當中,「好吃懶做」是為人所不齒的,所以,中國祖師們特開方便,要求僧眾們適當參加勞動,養活自己,所謂「農禪並重」等等。因此,如今的漢傳佛教寺院當中,上到方丈,下到清眾,都要從事各種各樣的管理工作和勞動,只是分工有所不同。

但是,本質上來說,寺院經濟仍然主要來自於信眾布施供養。這恰恰顯示了佛陀慈悲和方便,使得佛教可以持續留駐人間利益無量的有緣眾生。」

 

8、「為什麼佛陀要求僧人不要從事生產勞動,不讓他們自己養活自己呢?」

答:「這就如同釋迦牟尼佛出家前是悉達多太子,而他卻必須要放棄王子身份生活,在山林當中,依靠別人的布施專心修行很多年才能夠成佛一樣。僧人們也是如此,如果一邊從事生產勞動養活自己,一邊修行的話,想要獲得成就,將會無比困難。因為,心無法專註緣故

同時,由於可以通過生產勞動來養活自己,就會時常產生自以為是的心,有一自我滿足感,而無所修行與否了。這樣的話,僧人普通人有什麼區別呢!

另外,大乘僧人,在修行過程當中,就需要和眾生廣結善緣,所謂「未成佛道,先結眾生緣」。這樣,獲得成就以後,才可以利益更多的眾生佛陀所制定的乞食,以及接受信眾布施等等,都是僧人眾生廣結善緣的一種方式,既可以資養色身,降伏自我和傲慢,而專心修行;又可以為信眾種下修行解脫種子,增長他們的佛緣。」

 

9、「僧人都是僧寶嗎?什麼樣的僧人才是合格的僧寶呢?」

答:「佛、法、僧之所以被尊稱為『三寶』,是因為它們猶如三座寶藏,可以無窮無盡利益眾生,幫助眾生超越生死輪迴煩惱苦海

因此,並非所有的僧人都是僧寶,因為,有的僧人並不能夠利益眾生

所謂僧寶,首先是指聖僧,就是已經悟道或者證果的那些僧人。歷史上那些真正的高僧大德們,大都屬於此列,他們能夠從根本上住持佛法

其次,僧寶,也可以指清凈凡夫僧,就是能夠守持出家戒律而沒有失去戒體的僧人。因為有關戒律內容,不適合公開講說,簡要說來,在漢傳佛教當中,如果一位僧人,符合以下條件就可以稱為僧寶:

(1)在男女行為方面沒有破戒;

(2)不曾故意殺人致死;

(3)不曾大量地偷盜或者侵佔寺院錢財

(4)不曾狂妄地宣稱自己已經證果,或者,自己就是佛、菩薩聖人等等;

(5)具有出離心慈悲心;

(6)雖然是凡夫僧,還有不少習氣煩惱,但是,卻能夠堅持修行

能夠做到這些,就是一個基本合格的僧人,無論他是否還有其他習氣毛病,他(她)都能利益眾生。因為,他(她)正在以身作則地走向解脫,完全可以做為信眾修行榜樣。」

 

10、「大德居士,或者其它在家學佛的人,可以稱為僧寶嗎?」

答:「不可以。即使他們是佛、菩薩的示現,已經有了了不起的修證,也不可以稱為僧寶。因為,如同佛陀在世時一樣,就連文殊普賢等等諸位大菩薩都不入僧數。既然不是僧,怎麼能夠稱為僧寶呢!

當然,大德居士完全可以隨力宣講佛法,可以以在家菩薩身份度化眾生。他們也可以有自己的學生弟子,乃至於接受弟子們恭敬供養,如《金剛三昧經》所說,倘若在家菩薩真能夠『心無得失』,心無所住地利益眾生的話,甚至連出家沙門都應當恭敬他們。

然而,反過來也是一樣,這些在家菩薩們,必定會『深敬三寶不失威儀,於彼沙門不無恭敬」。他們一定會恭敬三寶的,因為,只有三寶當中的僧寶,才能夠住持佛法——這是大乘經典當中多處宣明的。

如果有一些所謂的大德居士,或者是在學佛者,自以為修證不得了,而輕慢、貶低三寶的話,顯然,他們不是佛弟子,不是真實學佛者,違背佛陀教導的緣故我執煩惱粗重緣故。」

(待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