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惟傳)法師:禪修開示:教外別傳慧眼禪心(二)

禪修開示:教外別傳•慧眼禪心(二)

不要以為說:那自知、自覺、自作證,那沒有客觀的標準啊;那個修證、修證那太主觀了,沒有客觀的標準沒辦法參考。錯了就如家裡的燈有沒有修復,你會清楚的知道。你的無明有沒有破除,你的心安不安,我慢有沒有斷除,自己都可以覺察的到。

當然,明眼善知識都是很清楚的。所以真正實實在在的真人,他們是協助你來到diy——自己可以動手,來到自依止,法界依止;來到能夠自知、自覺、自作證。所以不要小看我們這幾天,你隨時你都有可能見法、斷結、證果。只要你真身心柔軟、歸零;你真的能夠歸零,那就有無限的可能啊!

本來想說禪修方法方面,我們以前都已經有詳細的提過了,所以這一次盡量少講,但是因為有不少學員、新學員,還是不太容易能夠掌握到這些要領,加上我們禪修一開始方法方面,還是有需要再跟大家講清楚一點、具體一點,你才比較不會掌握不到,然後又變成心會緊張、空虛。

現在跟大家介紹一下,覺、觀、喜、樂、一心的初禪五支。一般比較常講的是,尋、伺、喜、樂、一心。但是你真的要見法,那是要用覺、觀、喜、樂、一心。在《阿含經》裡面——《雜阿含》、《中阿含》、《長阿含》也都是以覺、觀、喜、樂、一心為主軸。

兩者不一樣就在於:一種只是著重在世間定、定力的開發;另一種是有定力,有覺、有觀,那是有觀察力,那是一種止觀雙運。你要智慧,一定是要透過止觀雙運,而不是深定。如果你不曉得止觀雙運的話,不管你的定力多高、多深、多厲害,你都沒辦法打開智慧的。

有時候錯誤的定,反而會讓你的身、心越僵化,所以這是很重要的分叉點、分水嶺,不要走錯了!那覺觀喜樂怎麼樣應用呢?你如果能夠掌握到這個要領的話,那你所有的其它方法,你都可以配合、套進來應用;你只要掌握到大原則,其它你都可以很靈活的應用。「覺」就是:開發出我們的覺察力,開發出我們明覺的心,清醒明覺的活在當下。那這個「覺」是什麼呢?當然,《六祖壇經》裡面有提到:不思善、不思惡的當下,但這樣還是很容易抽象的。「覺」就是我們這個能夠覺知、能夠感覺。人家捏你你會痛,罵你你會生氣這都是我們的覺性啊!

你清楚地把你的覺察力開發出來,因為我平常我們這一顆心都是飄東飄西,我們常常過的是行屍走肉的生活。你雖然身在這里,但是你的心都是跑到九霄雲外;你的心常常跑到過去或是未來你沒有活在當下,也就是你就沒有覺性。這就是活在夢幻世界裡面,你還沒有覺醒。

所以你要成為覺悟者,第一個步驟就是要覺醒過來。覺醒過來,就是要把你這個心跟身,完整緊密的結合。你的身是活在當下,也讓你這個心呢,對焦、把焦距調好,清醒明覺地活在當下。所以,種種方法也是幫助你開發這些覺性,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幫助我們開發覺性。

「觀」,「觀」就是觀察出入息,觀察法義,觀察真理、實相。這個「觀」,如果你還沒辦法來到如實觀,那你可以透過一些觀想慈悲觀之類的。但要知道,我們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來到如實觀。

你心穩定地活在當下,你才能夠真的如實觀。這個「觀」它是穩定,然後不帶污染、不帶扭曲,看清事物本來面目。所以這個「觀」那是寧靜專心,沒有染污,沒有扭曲地去看,不是散心雜亂,也不是胡思亂想。

如果我們能夠明覺,又能夠仔細地如實觀,配合放鬆的要領、放鬆,這樣你就能夠產生喜、樂。我們所謂的喜禪支,那是自然地產生。你只要身心對焦活在當下之後,又很全然的放鬆,你的喜覺支自然就會出來。

所以如果說你打坐,還很昏沉、還很冰冷、還覺得枯燥,那是為我們的喜覺支還沒有開發出來。當然大家平常如果少坐、少打坐,或是剛切入修行沒多久,這個喜覺支要開發出來這是不容易。因為我身心都綳得很緊,再加上平常身心體力都是透支的。在這情況之下,你的喜覺支很難開發出來。

所以在第一天,要把那些疲倦要消化掉。你真的消化掉疲倦,我們身、心才會真的放鬆。你身、心真的放鬆,你才會產生喜、樂覺支,你才能夠安住在當下。所以為什麼說你昏沉蓋的話,就不會有初禪;你有昏沉蓋的話,你就沒辦法見法。昏沉代表我們的身心的混沌、無明代表我們身心的疲憊。疲憊,你的心不清的話那你沒辦法見法。

但是,昏沉蓋不是用對治、不是用打壓的。昏沉蓋需要你停下來,讓慈悲、用你的慈悲心來消化它,用你寂靜心來消化它,讓昏沉蓋很快的消失。

那我們用出入息怎麼樣來配合初禪五支而逐步的穩定深入呢?你把你的覺察力完全的放在出入息上,你清楚地覺察到你現在當下的呼吸這就是有覺察到了。有覺察到,就是你的覺性漸漸地開發出來了

呼吸它是當下、現在正在發生你有跟現在當下正在發生現象有對焦,你的覺性就喚醒起來了,所以不要小看這個步驟,不要小看這個動作。能夠清楚覺察一個呼吸,你的覺性就開發一分;你能夠清楚覺察一個小時,你的覺性的開發就連續了一個小時。這比開發黃金礦、鑽石礦都還更有價值啊!

所以,大家好好地把呼吸覺察開發出來,清楚地知道每一吸每一呼,跑掉沒關係!又拉回來,又從零開始。你不要跑掉之後,然後又在那裡自責、責備、懊惱,這樣你的生命在那裡拉扯、廝殺,你的生命力又被挫耗掉。跑掉了,歸零,回到當下,又用慈悲心、用歡喜心來看當下的呼吸這是覺性開發很重要階段

那進一步呢,去體悟這個呼吸,它這樣一直在吸、呼、生、住、異、滅。一吸一呼,我們身體裡面的風界元素,又已經在進出、又已經新陳代謝;身體裡面的風界元素,又已經流動、變化、不同了。所以你能夠觀察到呼吸的進、出、生、滅、變、異,那你的這個如實觀的這個觀察力,又漸漸的開發出來了

你的打坐能夠有覺有觀的話,它就不會枯燥。那你能夠懂得放鬆的要領的話,喜覺支它就很快出來。那一開始因為我們的心常常是到處飄東飄西,你不容易安定在當下,所以你常要花費很大的力量要把這一心猿意馬拉回來,所以常常是處在繃緊的情況;繃緊的情況,你又會修得很挫折。所以第一二天的打坐禪修,通常是比較枯燥、比較苦。

如果你有基礎的話,很快你就可以駕輕就熟,很快你就可以上路,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不要氣餒。只要你能夠隨時歸零,隨時從新來,好好的再把呼吸觀察的清清楚楚,再掌握到那放鬆的要領,觀察自然呼吸,你的喜覺支、樂覺支就自然會出來,然後你一心一意的放在當下呼吸上面,這樣呼吸配合初禪五支就會實現了,也就是穩定的話,你就能夠來到的初禪的境界

初禪的話你就會體會到禪悅為食,你的打坐就會很輕鬆,很愉快。那你也不要說:奇怪我坐這么久怎麼都還沒有輕鬆的感覺,都還是很沉重?你又在那裡有迎有拒的話,你的身心又會緊,這樣反而適得其反。

你只要放在呼吸上面有覺有觀,這樣就好你能做的就是有覺有觀,後面的喜樂它是自然產生。如果你在那裡乞求,你在那裡期待,或是在那裡有迎有拒,反而喜樂覺支不會產生。所以你只能夠就是說我能做的我做了,其他那就法界因緣。開發出你的覺性,如實觀察,喜覺支、樂覺支它就會自然產生。

如果說你打坐不容易定下來,或是身心散亂,或是覺性還是不太容易開發出來,身體還是冰冷,像這樣的話有時候有一很好的對治方式,就是你可以退回來慈悲觀。這個慈悲觀也是一樣,可以配合初禪五支的覺觀喜樂一心。你把出入息轉為慈悲心

慈悲這是非常好的讓我們身心柔軟的非常好的方法。我們的心常常活在貪、瞋、痴、我慢的世界,很少活在慈悲世界你真的活在慈悲世界你會快樂的。所以如果你打坐不容易契入,不容易有喜樂覺支,那你可以慈悲觀、慈悲心著手,這樣你也很快能夠產生喜樂覺支。慈悲這是四無量心,它可以打開我們狹窄的心。

為什麼我們的心不容易跟法界的法流溶為一體?為什麼我們的心不容易契入一體世界那是為我平常都把注意力,放在這狹窄的自我上面。我們平常的心胸是很狹窄啊,就像井底的青蛙你的心都只是為了我、自我為我所在考量。

我們的心狹窄的情況之下,你沒辦法眾生交流,沒辦法真心眾生法界交流,你就沒辦法溶入法流裡面。我們的心量沒有打開,我們就活在狹窄的世界,活在苦海世界。不管你多麼的我是我能,不管你社會有多高的成就,不管你多麼有錢,你都活在苦海裡面。

慈悲則是打開我們狹窄心量的最好的方法。所以如果我們的身心還是冰冷,如果我們的打坐還是枯燥乏味,那你可以退回來慈悲觀。

怎麼樣做慈悲觀呢?我們每一個人你從小到大、你一生中,還是會有很多你展現你最慈悲、展現你慈愛慈悲眾生的時候,那你就這一情境、把這一心態,喚醒出來,讓我們再進入那樣的一種慈悲的心裡面。

這個慈悲心,一樣由點、線、面、空間逐步的擴大。再講比較具體一點,大家比較容易契入:我們從小到大,在座的大多數有為人父母經驗,你會有很疼愛、很關懷你小孩的那一種心境你會展示出、展現出那一種慈愛慈悲,大慈大悲善待自己小孩,那一種純真、真誠真心的愛。為人父母的,都會有經歷過這種心。

好!你能能把這一心境再叫出來,然後,我們再來關心的對象,不只是、不只是自己的小孩,我們也能夠來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從關愛自己小孩子這一種起點逐步的開發,去關愛親友小孩,去關愛我們所認識、我們所遇到的這些小孩。進一步把天下小孩,都當作像我們自己小孩一般地去關懷。如果你能夠這樣逐步去做的話,你的心量會從一個小家庭世界,擴展到無邊無際的法界

如果你還沒有結婚或是單身沒有小孩,那你會對你父母有一種感恩、關懷、關愛,或是對親友有一種關懷、關愛;或是其他的,你對你師長或是對其他朋友,你會有你很單純、無條件、無所求那一種關愛的心、關懷的心,那一種慈悲心,都會有的。你把那一種心境叫出來、叫出來,然後讓我們溶入那裡面,這樣我們的心很快會柔軟,很快會產生慈悲。那你再把這個慈悲呢,一樣由點、線、面逐步的擴大。對象,從你原來有對象的狹小范圍,慢慢來擴大到沒有親疏觀念

你要解脫,這些親疏觀念的結縛都要超越、都要去除,何況宗派宗教、種族?這個都要一一去除啊!如果你原來有很多敵人,能不能也用慈悲心去愛你的敵人;你原來有很多你不可意競爭對手你能不能用你的慈悲心,真的去普愛一切眾生這一點如果做不到,那你就不可能解脫,因為你會活在二元對立苦海世界裡面。

真的解脫那是來到無人相、無我相,那是來到沒有二元對立、沒有敵人;真的解脫那是來到大慈大悲普愛一切眾生。所以這個慈悲那是很具體的,把你的心態、心境喚醒出來,然後我們逐步地從一個點開始,慢慢地去擴大。但有一很重要的基地:你這身心你這個我。我們不是去貪愛它,但是我們要先對自己慈悲

平常我們都用我慢在折磨這個身體平常我們內心世界裡面有很多的貪瞋痴,我們又一直地在打壓自己的心靈你的心靈常常是活在分裂的階段,活在拉扯的階段;你的身心常常活在拉扯、分裂的階段這就是所謂的身心分裂、人格分裂的情況。一般眾生或多或少都有

在分裂的情況內心是苦的,有苦那就是表示我們對自己不夠慈悲。所以慈悲一個相當重要的基準點就是:要能夠對自己慈悲,你身心有苦不要責備它。在禪修、整個修行過程中身心有苦、有挫折不要責備它,一樣用愛心、用慈悲去消化。很快!這個被你打壓的身心它會漸漸地收回來、會漸漸地復愈。你要有一個健全的身、心,你才能夠真正去利益眾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