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惟傳)法師:出入息16聖行(北戴河開示)

北戴河開示-出入息16聖行
  
  各位同修大家好!這幾年來到各處帶禪修,因為我們有現成的dvd整個課程的進度,所以我比較少在現場來講解禪修的方法這一我想因緣的話我盡量來跟大家現場的講解。
  
  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玉玲菩薩她有跟我提到,很多人希望能夠多聽我現場的一些講解,還有一方面是看到大家平常為國務而繁忙而操心,或是為經營企業而忙碌。很難得的幾天假期,大家犧牲了世間的吃喝玩樂,大家不但把國慶假期騰空出來,也把中秋節的團聚假期騰空出來,來這裡參加心靈的凈化、成長,你們的精神也讓我很感動,那我也想到怎麼樣在有效的幾天之內,怎麼樣在短短的幾天之內,讓企業界的幹部,或是政府官員,能夠就學習到心靈的成長、凈化的要領,也能夠學到活生生的法、方法,可以在歷緣對境工作之中都可以應用,因為大家的時間都很珍貴,要能夠騰空出幾天是非常不容易,不像有些人他們可以來專修,所以我想將來要設計一套課程,針對企業界幹部或是政府官員,大家能夠在三天或五天的期間,就能夠學到具體可行的方法,三天到五天的心靈成長營,就能夠讓大家覺得很獲益,而且是很實用,回到每個工作崗位都能夠很實用,都能夠應用出來,而且希望所講的是沒有任何宗教色彩,沒有任何迷信信仰,完全是合乎科學,合乎心理學,合乎人生哲學,完全是以一種心靈的凈化、心靈的成長,智慧的開啟,人類潛能的開發這方面為著眼,而設計的一些課程。這方面也是因為你們的精進用功、你們的珍惜我想設計一套出來,來跟各方面的人來結緣,讓大家能夠在短期間內就能夠受益。
  
  好,我想現在從今天起,我們未來三天,就針對一些重要的課程、重要的方法來跟大家分享。昨天前天就算大家是在基礎,那從現在開始,每一個環節、重點扼要的講過之後,就讓大家去練習、去實驗、去實踐,不是只是聽一些空談、知識知見,那方法我們也盡量單純,盡量簡單干凈利落。心靈要凈化、要成長,有幾個很重要而且是很實用的關鍵課程,分為靜態與動態。人要能夠靜得下來,你在動態之中才能夠保持明覺,如果你靜態的方法,你掌握不到的話,你的心會浮燥不安、浮動不安,如果心浮燥、浮動不安的話,你沒辦法開發明覺,你的潛能也不容易開發出來。如果只是偏於靜,而動態方面忽略的話,那你在歷緣對境工作之中,你也很難用得出來。所以三天的課程,有結合靜與動,靜重點有二方面,第一是呼吸;第二是靜坐中的動中禪,我們靜態重點在這二方面。動態有幾方面,動態方麵包括經行、說話講話的要領,那是很重要的,還有日常工作之中,動態之中,怎麼修行;還有吃飯的時候怎麼修行,不要小看這些環節,這些都是很重要關鍵你能夠學會了,這三天你能夠學到這些要領的話,那你可以應用到一切處,不管在什麼環境都能夠是保持清醒明覺,都能夠把修行應用出來,而且你會不斷的開啟潛能、開啟智慧,所以這幾個重點,我們這幾天會陸續來跟大家分享,讓大家學到很活用很實用的方法,能深入能淺出,能淺也能深,就看你下的功夫
  
  首先我們來跟大家介紹觀呼吸昨天雖然已經講過,但我想從今天開始,就像三天的完整的心靈課程。現在我講你們就一邊跟著作,一邊跟著作。好,現在我們來跟大家介紹觀呼吸。觀呼吸這是四念處修行裡面的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四念處修行那是全面性的明覺的開發,四念處修行是全面性的明覺的開發。你明覺開發出來,你才會真的醒過來,明覺開發出來,你的生命潛能就會開發出來,你會開啟你的潛能與智慧每個人都希望我們的生命能不斷的成長,能擁有高等的智慧來服務百姓利益眾生,那這是方法有次第。所以觀呼吸方面就是讓大家心能靜下來
  
  
  
  長呼吸、粗糙呼吸
  
  
  
  首先讓大家調整一下座位,首先你調整好座位,以最清松的方式坐著,最清松的方式坐著你要雙盤單盤或是散盤都可以,上半身要端正,頭部頸部都端正,不要向前傾也不要向後仰,向前傾或向後仰都會有拉扯的力量,會繃緊,當你是端坐的時候,那是最放鬆最省力,所以你要調整找到那個放鬆,端正又放鬆的點。再來,把你的覺察力注意力放在鼻頭人中這附近,因為這是呼吸進出的要道,只要你還活著,只要你有呼吸在這地方你都可以觀察到呼吸的進出,為什麼要把覺察力放在這個地方,因為我們一般人的心,通常都是散心雜亂,胡思亂想或是像心猿意馬,不容易停下來,不容易靜下來,你要讓這一心猿意馬靜下來,必須找個所緣,有一目標讓它可以系縛住,讓它可以鎖定一定目標,心才會逐漸寧靜下來就像海上的船舶,如果沒有一個固定的錨,或是一個固定的樁讓它固定下來的話,這一艘它會繼續漂流、漂動、漂盪。我們的心也是如此,如果你最初沒有透過一些方便法,讓它安定下來的話,心會繼續漂動、漂盪,為了讓這個心能夠安定下來,那些智慧者他們就設計很多的方法,所謂的八萬四千法門,各種方法無非都是為了這一心猿意馬能夠靜下來,所以法門有千百種,沒有一法門稱為最高最好最究竟,因為只要能夠讓你的心寧靜安定下來,當下這個法門對你而言就是最好最有效,我們跟大家介紹的方法,就是簡單簡便干凈利落,你到那裡都可以應用得很方便的方法,所以觀呼吸很有效,很快就能夠讓你的心有個所緣,能夠讓你的心靜下來,現在也就把你的明覺,覺察力注意力放在鼻頭人中這附近,很客觀的覺察呼吸的進出,吸氣的時候,空氣由外面透過鼻孔進入你的身體裡面,吸氣的時候,你清楚的知道我現在正在吸氣,空氣正不斷地往身體裡面灌入。呼氣的時候,一樣清楚的覺察空氣鼻孔向外呼出。每一吸每一呼,你都能夠清楚的覺察,最初的時候呼吸會比較粗糙,不管呼吸急緩慢粗糙微細,你都只要保持客觀的覺察就好,長呼吸、短呼吸,粗的、微細的,你都保持客觀覺察就好…。如果觀察呼吸幾次後,你的心掉了,這時候再把它拉回來、找回來,輕輕的放在呼吸上,鼻頭人中這附近…。只要你有在練習你會發現呼吸觀察不到幾次心又跑掉,雜念又起,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現象,很正常的過程你就愛心耐心一次一次的把它找回來,不要責備這一散亂心猿意馬,因為這是你幾十年來所養成的習氣,你要在一朝一夕就讓它全然的安靜下來不容易,如果你用譴責責備的心來譴責它的話,你會得很挫折這一心猿意馬它會反彈得更嚴重,所以很多人靜不下來,主要就是要求速成,那欲速則不達,因為你會於心靜不下來,加以譴責、懊惱,結果反而會修得挫折,所以要用愛心、耐心來善待,在你愛心、耐心善待情況之下,這一散亂慣了的心猿意馬它會逐漸漸漸的安定下來…。如果有各種念頭浮起,你不要去追隨它,也不要跟它抗拒,你就只要保持客觀明覺,讓那些念頭如同浮雲,讓它自來自去,不要去干擾,只要保持明覺繼續在你的呼吸上…,慢慢的慢慢的,你的呼吸會從粗魯急燥的情況之下,因為你的心逐漸安定下來之後,呼吸會漸漸的緩和下來、緩慢下來,這就進入到了呼吸的第二個階段
  
  
  
  短呼吸微細呼吸
  
  
  
  第二個階段就是比較微細呼吸,有的人會經過呼吸比較急促、比較短,但只要你心逐漸寧靜下來之後,你身體的需要氧氣的量會逐漸減少,你的呼吸頻率也會逐漸地緩和下來、慢下來,這時候一般人很容易心就跑掉,進入打妄想。因為呼吸比較微細之後,就比較不容易覺察,所以這時候需要你提高明覺,你要專心越細心,你才能夠覺察到微細呼吸。有的人會覺得我這時候就看不到呼吸,覺察不到呼吸,這個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你鼻孔出入的呼吸,改由身體本身全身的呼吸那是身體自然在調整,但是這時候你一樣可以覺察到,全身毛細孔的呼吸,並不是沒有,但這方面這個是自然過程你不可以去強求,不可以去壓抑;另一種情況你覺得覺察不到呼吸,那是因為你的明覺度不夠,因為呼吸它會越來越微細,明覺度不夠的時候,你會覺察不到…。如果你的心不容易寧靜下來,不容易覺察到呼吸的話,心還是很散亂的話,有幾個對治的方法第一個方法就是深呼吸幾次,慢慢的深深的吸氣,再深深的呼氣。如果你陷入昏沉也可以透過深呼吸來提振精神。還有對治心散亂,還有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吸氣的時候配合呼吸你可以默念四個字生滅變易」,因為你的心不容易靜下來它會胡思亂想,與其在那裡定不下來胡思亂想,不如你就把它配合這四個字心裡默念,吸氣的時候看到吸氣的現象你就默念生,現象生起來了「生」,呼氣的時候就像一個現象消失,一個波浪消失,所以默念滅,再來吸氣的時候,現象界不斷地在變化,所以默念一個字變,變化的「變」,再呼氣的時候你默念易,變易的「易」,生滅變易,這四個字配合著呼吸來默念的話,一方面更容易攝心,身也在修,意根也在修,口行也在修,這四個字能幫助你攝心,也能夠幫助你開悟、見法,現象界的一切都生滅變易。如果你在修定的過程,心散亂或是仍然不容易定下來,易煩躁或是覺得干擾蠻多,那你可以在觀呼吸修定的同時,配合默念另外四個字,就是慈悲喜舍。吸氣的時候默念「慈」,呼氣的時候默念「悲」,吸氣的時候默念「喜」,呼氣的時候默念「舍」。你在默念的當下,你用心靈去體悟那個字裡面的深義。慈悲你真的能夠體悟到慈悲精神、涵義的話,你的身心很容易就會柔軟下來、安祥下來,你的心量也很容易打開。人修行不容易得力,是因為心量沒有打開,沒有跟眾生廣結善緣,如果你能夠散發出慈悲的慈場念波的話,很多情況都會改善過來,跟眾生廣結善緣,散發慈悲的念波,對你修定對你成長會有很大的益助。慈悲喜舍它能夠去除掉你很多的干擾呼吸逐漸寧靜下來之後,可能會產生一些波動或是禪相,這時候你都不要在乎它,一樣繼續覺察你的呼吸,心不散亂的時候,你就回來很單純的覺察你的呼吸這樣就好。剛才所介紹的幾種方法那是在對治心散亂的時候。心不散亂的時候,你就回來很單純的覺察呼吸進出就好
  
  
  
  全身呼吸、全程呼吸
  
  
  
  漸漸地心安定下來之後,可以來到第三個階段,覺察全身的呼吸,全程的呼吸,所謂全程的呼吸,就是你的注意力本來是鎖定在鼻頭人中,現在你可以隨著呼吸從鼻頭人中進入到丹田,進入到腹部,你的覺察力也從鼻頭人中進入腹部丹田。呼氣的時候,丹田開始向下凹陷,空氣逐漸吐出,這時候你的覺察力也從丹田向上移,移到鼻頭人中,在觀呼吸的次第上面,這個叫做來到隨,追隨的「隨」這個階段,等於說呼吸的全程,你都清楚的覺察跟隨,前面第一二個階段是鎖在一個點,第三個階段是可以全程跟隨,又明覺。像這樣隨呼吸進出的全程,也可以幫助你的心逐漸地越來越穩定、越明覺,動態之中它也能夠保持明覺,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昏沉,避免覺得太孤燥、太無聊而陷入昏沉,…。再來你可以呼吸放在腹部丹田,就固定在腹部丹田的起伏,…。你能夠覺察到丹田腹部的起伏,這時候是你的覺察力,逐漸的從一個小點漸漸擴大,進一步來到把你的全身都當作是丹田,所以把你的覺察力放寬到全身,擴大到全身,你的心不用跟著到處跑,也不用鎖在特定的一個點,這時候你的全身就是你的所緣,這是正覺知全身出入息的要點、要領,心不是固定在某一個點,也不用到處跑,也不用掃瞄,你只是把它放空,放開到全身,這是呼吸從點到線到面的一個擴大,明覺從點到線到面的擴大,…。只要你有經過前面步驟下來,又掌握到放鬆的要領,你就可以覺察到你全身的呼吸,你全身就像一個氣球,吸氣的時候,大自然空氣灌入你這個氣球裡面,所以你的身體會像氣球充氣一樣稍微膨脹。呼氣的時候,就像空氣從氣球裡面跑出去,所以你的身體會稍微縮收。吸氣的時候像一個海浪沖過來、升起來,打上岸邊,呼氣的時候就像海浪的消失退下去,你如果能夠覺察到呼吸在你全身的起伏波動,這時候你就可以體會到乘風破浪…。
  
  
  
  安息身行
  
  如果你能夠很放鬆又保持明覺,安注在這呼吸起伏上,那你的身體很快就能安定安息下來,這就會進入到第四個階段-安息身行,你的身體會覺得很輕松、很舒服身體安定安靜。前面四個階段都是有次第有步驟逐漸深入,這個基礎功夫需要你一次一次反復不斷地練習,才會真的穩定當你有這四個步驟的基礎功夫,你才能夠進入到後面第五到第八個階段,到第八個階段是安息心行,你的心要真正安定下來,那是要透過一些方便法,有次第有步驟的逐漸深入,所以請大家扎扎實實的去練習,把前面的馬步基礎功夫做好,後面就容易開發。身體能夠輕柔明覺安定下來,心也就容易安定下來。心能安定下來,你明覺的心才能夠開發出來。明心你就能夠見法,明心你就能夠開啟智慧,開啟生命的潛能。好,這個階段跟大家介紹到這裡,希望大家一次一次不斷的練習,讓它穩定…。剛才是因為要跟大家介紹這些次第步驟,所以要逐一的講解,當你聽過之後了解那個次第步驟,怎麼樣逐漸深入之後,再來就可以不需要聽而只是去實驗、去練習、去作。好,我們上午的進度大家就盡量去練習呼吸好好的呼吸的要領學會,下午我們有下午的進度,明天明天的進度。大家扎扎實實的去練習,你三天下你會獲益無窮。
  
  
  
  各位同修大家好!我們前面有講過出入息的前面的幾個階段,四個階段。現在準備把後面的幾個階段也跟大家介紹,帶領大家逐漸的深入。很多人想要修行、想要入定,但是都不容易入定,有的人一談到修行打坐,往往只是停留在世間定,而不知道說怎麼樣去止觀雙運,或是有的人是在求得一心不亂你要清楚知道一心不亂是處在什麼樣的位階,如果不知道,要進一步去止觀雙運的話,那一心不亂還是處在世間定的情況
  
  早上我們把出入息的十六個階跟大家介紹一番,但是需要大家配合著做,你要進入寧靜,進入比較深的定、比較深的靜裡面,然後後面所講的你才能夠體會到。前面第一到第八個階段,這都是屬於修定的過程;第九到十二這是修心的過程身心穩定寧靜之後,這時候你的虛妄分別心才會逐漸的止息下來。我們說要轉識成智,那個「識」就是識別心、虛妄分別心,講虛妄分別心並不是說看法判斷全部錯,並不是說全部錯,而是有些對有些錯,淺層的可以對,深層、高層的很多判斷是錯誤,但不知道。你要轉識成智,就必須要十二階之後,從十三到十六,那是屬於止觀雙運。來到十二階用不帶成見清凈心來如實觀,來止觀雙運,這時候你才能夠真正的止息那些虛妄分別心而開啟智慧,轉識成智,那是需要心靈寧靜、沉澱,也需要有定力的。
  
  所以早上這一節很需要安靜、寧靜,大家配合著進度深入,現在從第一個階段開始,因為如果你沒有從觀呼吸第一個階段深入的話,你的心沒有真正寧靜下來,這時候,我講後面的話講後面階段你也只是用頭腦知見在推理在理解,一樣是用識別的心在聽在理解。如果你有照著做,心靈寧靜、沉澱下來,後面的階段你就可以用心靈來感受、來體會。現在請大家從第一個階段第二個階段呼吸的長短粗細,身體放輕松的端坐著,盡量不要動,身體動心也跟著動,不動情況下,你才能夠觀察到很微細呼吸讓它自然呼吸就好;吸氣長知我現在吸氣長,吸氣短知我現在吸氣短,呼吸的長短粗細,你都只要保持客觀明覺就好,不要去干擾它,你干擾的話就會有用力、有繃緊,用力、繃緊你就辦法往下深入下去。放鬆、放鬆、放鬆,只要保持明覺客觀的覺察就好……。不管什麼念頭出現都讓它如浮雲,不迎不拒。心如果跑掉了,用愛心、耐心把它找回來,輕柔的安注在呼吸上……。慢慢把注意力從鼻頭人中這附近向下移到腹部丹田,覺知丹田的起伏,吸氣腹部隨之而凸起,呼氣腹部自然向內凹陷,不要用力,客觀覺察就好……,放鬆、放鬆……。心跑掉了不要譴責,不慌不忙的再把它找回來,安注在腹部起伏。
  
  再來把全身就當作丹田也就丹田的範圍擴大到全身,讓你的覺知放鬆擴大到全身,這是第三階段覺知全身的出入息。你的身體就像氣球,吸氣的時候,氣球充氣,它會稍微膨脹;呼氣的時候,身體會稍微縮收;吸氣的時候,就像海浪沖上來;呼氣的時候,就像海浪退下去;它有個頻率潮起潮落,只要你能放鬆,你就能夠體會到乘風破浪。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呼吸的起伏,全身縮收膨脹,也可放在微細的脈動,心臟心跳的脈動,但注意力不是放在心臟,而是全身的脈動,呼吸頻率一分鐘18次,心臟脈動的頻率一分鐘72次,你不用去算只是讓你知道。只要你放鬆有明覺,你就自然可以感受得到,這時候你的身會慢慢的安定下來。第四個階段就是安息身行。
  
  身體安定了,這是要放鬆才能夠來到身體安定……,只要你掌握到放鬆的要領,有覺知,覺知呼吸的起伏,或覺知全身的脈動,你放鬆,越放鬆越好,無所求呼吸脈動都讓它自然然的呈現,如果你有用力,你就辦法進入第五個階段,有所求也沒辦法進入,當你能無所求全然的放鬆,只保持空明覺,很自然的你的身體身心會進入到第五個階段,喜覺知的產生。第五就是覺知喜。喜覺知產生,身體會很舒服、很舒暢,喜覺知還比較粗,就像叩鍾一開始敲打之後,那個聲音比較宏亮、比較粗,但它沒多久會進入樂覺知。樂就是頻率很緩和、很微細,但是一樣很舒服就像叩鍾之後後面那個餘音繞裊,這是第六階段的樂覺知。你要清楚的覺知我現在處在什麼階段,不迎不拒、放鬆,這些喜樂它會漸漸的緩和下來,這時候因為你身心相當的穩定了,喜樂頻率高的時候還不容易覺察到心行,當喜樂逐漸的緩和下來之後,就像如果有人在叩鐘敲鐘,你就不容易聽到空海講話聲音,當叩鍾鐘聲緩和逐漸微細之後,你就能夠漸漸聽到空海講話聲音
  
  當喜樂覺知逐漸的緩和寧靜下來,這時候你就可以看到你的心行,你的起心動念,你的念頭逐漸你就可以看到,這是第七階段-覺知心行……。當你能夠看到起心動念,這時候一樣不要去干擾它,不要去造作,你就繼續的保持客觀的空明覺,這時候那些念頭會慢慢的止息下來,妄念止息、沖動止息。身體沖動在前面第四個階段安定下來,第八個階段就是心的沖動也止息了,這就是安息心行。安息心行就是來到所謂的「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如果你穩定的話,這就是來到第四禪四禪的境界。前面我們介紹的八個次第,那是有經過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如果你穩定的話,它會自然的經歷過這四種禪的境界。初禪是包括尋、伺、喜、樂、一心,從第一個階段到第八階段你有初步的體驗跟穩定,有經歷過又穩定的話,這是來到初禪。二禪就是前面四個階段超越了,來到進入第五階段喜樂一心,一心就是第八階段。二禪的境界就是第五到第八喜樂一心,三禪的境界超越了第五階段,來到六七八的樂跟一心,這是三禪的境界。四禪的境界就是喜樂都超越了、緩和了,止息下來了,只剩下單純的舍心、一心、清凈心,舍念清凈一心不亂這是四禪的境界,處在這境界那是很祥和,所有的憂悲惱苦止息。很多人修行來到這種階段,認為他已經成就了,已經沒有憂悲惱苦了,但不知道說這隻世間定,因為你還沒有繼續深入後面的開發,沒有去止觀雙運的話,你的智慧辦法開啟,我們的重點不是在求得一心不亂,那是一個過程,要繼續再深入讓心繼續沉澱。
  
  第九個階段-覺知心也就是這時候你的心處在什麼狀態你要清楚覺察,這時候是逐漸深入到潛意識裡面了。前面第一到第四這個都還在表層意識,現在第九到十二這是深入潛意識裡面去看你這個心,當你安息心行,那是虛妄的分別心止息下來。虛妄分別心止息下來的時候,你才能夠進入到深層裡面去看,潛伏在裡面的潛伏心態,潛意識的心,所以第九就是覺知心對你這一顆心處在什麼樣的狀態你要清楚覺察,但也只要清楚覺察就好,不迎不拒不譴責,慢慢的當你空明覺逐漸開發,懂得放鬆,不迎不拒不譴責,你的心就會自然的產生許多的喜悅。第十個階段就是覺知心悅,喜悅的心悅,這是所謂的禪悅為食的那一種喜悅,第十個階段喜悅跟前面第五個階段的喜不一樣的地方,在於第五個階段的喜是屬於身體的覺受的喜,到第八個階段身心已經安定下來,這時候你的覺知已經超越了身體的覺受,深入到心靈裡面,所以第十個階段的心悅,那是心靈喜悅,這種喜悅是從心靈裡面涌現出來,你覺知這種喜悅他是心靈去感受、去覺悟,心領神會的那一種喜悅而不是前面第五階段身體覺受的喜,不一樣的。
  
  心花開也是第十階段的心悅,它會自然經過這樣的階段,慢慢它會繼續深入到第十一個階段-令心等持,也就是覺知心定。整個過程你都只要保持客觀明覺就好它是自然在演變,自然在凈化的過程,你如果有所求你就辦法進入;一般人修定不得力,沒辦法入定,就是因為辦法放鬆,沒辦法放空,帶著所求之心,有所求你就沒有活在當下,有所求你的心就會繃緊,繃緊你就辦法深入裡面,所以記得放鬆、放鬆,無所求,只要保持客觀的明覺就好。很自然的第十一個階段你的心清楚看到你的潛意識潛伏心態你也看到了。
  
  喜悅現象發生過了它會自然的來到心很寧靜、很安定,而且這時候會開發出平等智、平等覺,心來到等持,平等世界,這時候自然的面對各種現象界一切,它能夠不迎不拒,對於各種禪相也能不迎不拒,對於過去很多的成見知見執著,也都能放下。心等持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階段你有經歷過十一個階段心等持的階段,心定的階段才能夠進入到第十二個階段-令心解脫也就是覺知心解脫
  
  一般眾生的心很容易成為境界的奴隸,遇到可愛的境界就不斷的追、不斷的抓,心成為境界的奴隸;遇到不喜歡境界就不斷地拚命的逃或是抗拒,心又成為你認為的不可意境界的奴隸,心很難真正的安定下來,心容易成為境界的奴隸。當你有透過正確的聞思之後,又有修定,心逐漸寧靜沉澱下來、沉澱下來,深入到十二個階段,這時候你的心不再成為境界的奴隸,你的心不帶任何成見,那些固執的觀念成見,通通放下,這時候你的心是來到解脫,心從過去的心靈囚牢裡面解脫出來,也就是經過前面的沉澱洗滌之後,這時候的心來到、恢復到了光明清凈本心沒有任何成見沒有任何偏見,沒有任何的扭曲,沒有任何的凹凸,…。第十二個階段,這是非常重要的心真正清凈階段,用這一清凈心來開啟智慧,用這一清凈的心你才能夠真正轉識成智,這一清凈的心它就是把那些虛妄的分別心、識心讓它止息了,止息不帶任何成見,沒有污垢,沒有扭曲,沒有任何成見情況之下,這時候來進行止觀雙運,它會看到真正的真理、真正的實相。
  
  所以十三到十六階段這就是屬於明心之後,見法見性開悟階段。第十三個階段-觀無常。一般人聽課,一般人學習佛法,你所理解的無常是屬於頭腦知見無常,是理解的無常,是用識心去分辨的無常,還是屬於知見你要真正的見法、真正的體證無常,是要經歷過心靈的沉澱,來到完全不帶任何成見,這時候用清凈的心去如實觀,你會體悟到、體證到現象界的一切,都在無常流動生滅變化,所有的人事物都在流動生滅變化。你如果是用空明的心、清凈心來體悟到、體證到的話,這就是真正的體證、真正的見法,不是用頭腦思維那是真正的品嘗到、體證到,這時候你的喜悅會隨之而起,當你真正看到宇宙的運轉法則真理實相,你會逐漸的來到第十四個階段-觀離欲。過去很多方面的執著習氣、固執的己見、成見不容易放下,不容易承認,那是因為自己看不到,有一當你真正心靈凈化,進入去看到原來自己很多固執的成見未必正確,原來很多固執的成見錯誤當你親自看到之後,你就會自然放下當你親自看到自己很多不正確的觀念毛病習氣,因為你清楚知道那些會帶給自己痛苦也會帶給眾生痛苦那是沖向失敗、沖向痛苦當你清楚看到了解之後,那個轉變的力道自然就會出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讓一個人改變觀念習氣毛病,一定要讓心靈凈化,深入到深層裡面去看到問題的所在,自己去看到問題的所在,他自然就會改變。所以第十四個階段-觀離欲,那就是因為你了解了、知道自己很多的觀念知見不正確的,知道這些習氣觀念知見、固執的那些己見,帶給自己眾生痛苦的時候,你自然就會放下,因為這時候真實智慧生了,什麼該放你會放,什麼是惡因惡緣該放你就會放,什麼是善因善緣你會清楚知道,該播種的你會播種……。
  
  所以如果能夠深入到第十四個階段,你就會逐漸體會到什麼叫做過去很多情況是活在顛倒夢想世界,惟有我們自己看到你才會心甘情願的舍離,才會心甘情願的放下,這時候會自然的進入第十五個階段-觀滅。這個「滅」不是消極悲觀,「滅」是苦海的消失止息,以前不知道的時候,會盲目的往前沖,善知識跟我們講那是在製造苦因,盲目往前沖,我們也都不以為然,別人越勸我們,我們卻固執己見的一直往前沖,結果是沖向苦海,沖向憂悲惱苦,有一天當自己能夠靜下來去看到,原來自己的固執己見,原來自己的執著,原來自己那麼多成見,不成熟觀念知見是在製造苦海的時候,你就會自然放下,不是別人要你改變,而是自己看到了原來那是沖向苦海,沖向夢幻世界,這時候你的改變力道才會真正的出來。所以你會苦海世界跳脫出來,你會真正讓你人生苦海消失止息,苦海的消失止息,就是這裡所謂的滅諦,「滅」是讓我們原先所構築的苦海消失,讓我們那些錯誤觀念知見,固執的觀念知見,都放下了、超越了,「滅」就是苦海的消滅,你要來到這種情況,必然是你有開啟了高等的智慧,你心靈質量層次已經跟往昔不一樣了,轉識成智,你有真正的智慧、高等的智慧你就會來到滅諦的世界,「滅」就是苦海苦因消滅了。還有來到滅諦的世界,包括所有的那些貪心、瞋心、我慢、意思食、主宰欲也都自然的逐漸的脫落、消失。還有滅諦的世界,因為你看到了真理實相,所以從此你了解生命實相,你不會再跟任何眾生起見諍,滅諦包括無諍。所有的那些見諍,那一個宗派才是最好,我的宗派我的法門才是最好,有一你會體會到,原來那些是虛妄分別心。入空戲論滅,講的就是第十五個階段-滅諦。你真正了解真理實相,你不會去跟眾生見諍,也不會那些我慢,不會有那些貪心、瞋心。所以要知道滅諦是非神聖世界
  
  當一個人來到滅諦的世界這就是體悟到苦集滅道的滅諦。但他不是因此而在這世界消失,或是躲起來消極悲觀只為自己,絕對不會這樣;他會進入到第十六個階段-觀舍遣,難捨能舍,該放下他會放下,該承擔的他會承擔。舍遣就是能提能放,能放能提;能出世間也能世間。真正的舍遣的世界那是無我無私,所作的考慮不是從個人的名利上面去衡量。這是一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三輪體空的自然流露,別人放不下他能放得下,該承擔的他會去承擔,只要能夠幫助這世間少苦離苦,能夠對眾生有益助的,該承擔的他會去承擔,但承擔的過程沒有任何的我慢,沒有那些意思食、主宰欲,那是無我無私的境界他能夠來到無為又能無不為。對眾生無益的,他不去做;對眾生有益的,能夠無不為古今中外那些真正的大智慧者,他們一定是來到無為無不為無我無私的世界在這世界沒有任何的二元對立那是慈悲祥和充滿大愛
  
  好,早上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
  
  我們有這么好的環境,能夠有這么好的環境,讓大家在此專心一心一意的用功沉澱,但願大家好好的珍惜,你們越精進用功,我回饋給大家的就會越多,我們大家一起讓我們的心靈逐漸的凈化,讓我們的人生越來越和諧,也讓我們的社會越來越凈化,讓我們的社會國家讓人類越來越和諧,而這些都是要從我們每個人開始落實做起,大家好好的把握這些難得的殊勝因緣好好的用功沉澱、沉澱凈化,只要你一步一腳印去做,你一定能夠轉識成智,開啟高等的智慧每個人有無限的可能。祝大家成功。

 

THE END